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测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测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4-25 09:54: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测试卷
一、单选题
1.CO和CO2是碳的两种重要氧化物,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A个CO和1 mol CO2所含分子数相等
B.相同质量的CO和CO2所含的氧原子个数比为1:2
C.在标准状况下,相同体积的CO和CO2所含的碳原子个数相同
D.28 g CO全部转化为CO2,所转移的电子数为2NA个
2.CO2的摩尔质量是
A.44 B.44g C.44mol D.44g/mol
3.设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与足量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B.与的混合物中所含中子数为
C.与足量的氯气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
D.时的溶液中水电离出的的数目为
4.冰糖、NaNO2、甘氨酸和小苏打均是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糖的主要成分为果糖
B.NaNO2可代替食盐作咸味剂
C.甘氨酸(一种氨基酸)属于蛋白质
D.小苏打在大批量生产馒头时可作膨松剂
5.下列溶液Cl-浓度与50 mL1 mol·L-1 AlCl3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不相等的是
A.150 mL 1 mol·L-1的NaCl溶液
B.75 mL 3 mol·L-1 NH4Cl溶液
C.150 mL 3 mol·L-1的KCl溶液
D.75 mL 1 mol·L-1的FeCl3溶液
6.下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与50mL1mol/LAlCl3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是
A.50mL1mol/LNaCl B.75mL2mol/LMgCl2
C.75mL2mol/LNH4Cl D.40mL1mol/LAlCl3
7.如果向500 mL含CaCl2和K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含2mol碳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钙离子完全沉淀;如果向该溶液中加入含6 mol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则该混合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
A.1mol·L-1 B.2mol·L-1 C.3mol·L-1 D.4mol·L-1
8.下列实验操作完全正确的是
编号 实验 操作
A 钠与水反应 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切下绿豆大小的钠,小心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
B 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钾溶液250 mL 准确称取氯化钾固体,放入到250 mL的容量瓶中,加水溶解,振荡摇匀,定容
C 铝可以从铜盐溶液中置换铜 将久置在空气中的铝片放入CuSO4溶液中
D 取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上层液体 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关闭活塞,换一个接受容器,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上端管口倒出
A.A B.B C.C D.D
9.将固体X投入过量的Y中,能生成蓝色沉淀并放出一种无色可燃气体,则X和Y分别可能是
A.Na和AlCl3溶液 B.Zn和H2SO4溶液
C.Na2O2和CuSO4溶液 D.Na和CuSO4溶液
10.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及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墨烯属于烯烃
B.可燃冰释放出气体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C.由废弃油脂生产的生物柴油的成分与矿物油的相同
D.我国书写材料经过甲骨、青铜、竹简、帛书及纸张的演变,它们都属于非金属材料
11.以下事实与化学科学的创造性无关的是
A.国家游泳馆水立方采用的覆盖膜为先进的EFET膜,具有防火、抗老化等功能
B.航天英雄翟志刚穿着我国自行设计的航天服漫步太空
C.朝鲜核试验引发朝鲜半岛核危机
D.科学家研制新型药物抗击H1N1流感病毒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射线衍射是最可靠的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方法
B.冠醚和金属离子的聚集体可以看成是一类超分子
C.纳米材料包括纳米颗粒与颗粒间的界面两部分,两部分都是有序的
D.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
13.取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燃烧匙里加热,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燃烧后得白色固体 B.燃烧时火焰为黄色
C.燃烧后生成淡黄色固体物质 D.金属先熔化
14.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所含电子的数目为3.5
B.46g乙醇、60g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充分反应,生成乙酸乙酯的分子数为
C.的HF溶液中F-的数目为0.05
D.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转移的电子数为0.2
15.设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1.2 LNH3所含的原子数为2NA
B.标准状况下,22.4 LCl2所含的原子数为NA
C.常温常压下,80 gSO3所含的氧原子数为3NA
D.一定条件下,56 g铁与足量HNO3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NA
二、填空题
16.日本筑波材料科学国家实验室一个研究小组发现首例带结晶水的晶体在温度为5K下呈现超导性。据报道,该晶体的化学式为Na0.35CoO2·1.3H2O。试计算:
(1)该晶体的摩尔质量是_______(结果保留整数);
(2)该晶体中所含的钴原子与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比值可以用小数表示,下同);
(3)钴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之比是_______;
(4)1mol该晶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是_______(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7.碳酸钠溶液中滴入盐酸的反应过程如下图所示,反应至A点时,未产生二氧化碳,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继续滴加盐酸,反应至B点,B点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

三、计算题
18.填写下列表格
序号 物质 分子数(用NA表示) 质量/g 物质的量/mol 摩尔质量/g·mol-1 体积/标况
(1) 氮气 ___ 14 ___ ___ ___
(2) H2SO4 3.01×1022 ___ ___ ___ 空
(3) H2O ___ ___ 0.5 ___ 空
(4) Cl2 ___ ___ ___ ___ 2.24L
19.某市售盐酸试剂瓶标签上的部分信息如下:
(1)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 mol·L-1。
(2)取该盐酸50 mL加水稀释到500 mL,则稀释后溶液中c(HCl)=____mol·L-1。
(3)取稀释后的适量盐酸与足量的锌粒作用,生成0.25 mol氢气,在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是____ L。
四、实验题
20.某实验需要用1.0 mol L-1 NaOH溶液450 mL。
(1)配制该溶液的实验操作步骤有:
a.在托盘天平上称量___________g NaOH固体放入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冷却至室温。
b.把烧杯中的溶液小心地注入___________中。
c.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液面离容量瓶颈刻度线下1~2 cm处,改用___________加蒸馏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d.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中。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e.将瓶塞塞紧,充分摇匀。
(2)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___________。
(3)该配制过程中两次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实验室需要0.1 mol·L-1NaOH溶液450 mL和0.5 mol·L-1硫酸溶液500 mL。根据这两种溶液的配制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的仪器中配制溶液肯定不需要的是_________(填序号),配制上述溶液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2)配制0.1 mol·L-1 NaOH溶液操作步骤如下:
①把称量好的NaOH固体放入小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
②把①所得溶液冷却至室温,再小心转入一定容积的容量瓶中;
③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线1~2 cm处,改用胶头滴管小心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④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洗涤的液体都小心转入容量瓶,并轻轻摇匀;
⑤将容量瓶瓶塞塞紧,充分摇匀。
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_________(填序号)。
(3)根据计算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的质量为_________g。在实验中其他操作均正确,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则所得溶液浓度_________0.10 mol·L-1(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下同)。若还未等溶液冷却就定容了,则所得溶液浓度_________0.10 mol·L-1。
(4)根据计算得知,所需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____mL(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如果实验室有10 mL、15 mL、20 mL、50 mL的量筒,应选用_________的量筒最好。
试卷第2页,共6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1 mol CO2所含分子数是NA个,所以和NA个CO分子数相等,故A正确;
B.相同质量的CO和CO2所含的氧原子个数比为 ,故B错误;
C.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在标准状况下,相同体积的CO和CO2的物质的量相等,所含的碳原子个数相同,故C正确;
D.CO转化为CO2,碳元素化合价由+2升高为+4,28 g CO的物质的量是1 mol,全部转化为CO2,所转移的电子数为2NA个,故D正确;
答案选B。
2.D
【详解】摩尔质量以g/mol为单位,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故其摩尔质量为44g/mol,故选:D。
3.B
【详解】A、标况下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而当1mol二氧化碳参与反应时,反应转移1mol电子,故二氧化碳参与反应时转移个电子,故A错误;
B、与的摩尔质量均为,故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且均含10个中子,故混合物中含个中子,故B正确;
C、与足量氯气反应后变为价,变为0价,故与足量氯气反应转移3mol电子即个,故C错误;
D、溶液体积未知,水电离的氢氧根的个数无法计算,故D错误;
故选B。
4.D
【详解】A. 蔗糖是食品中常用得到甜味剂,冰糖的主要成分为蔗糖,故A错误;
B. 亚硝酸钠有毒,长期食用会对身体有害,不能用作咸味剂,故B错误;
C.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肽链,肽链经过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甘氨酸是一种氨基酸,不属于蛋白质,故C错误;
D. 碳酸氢钠受热能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可以使食品变得疏松,能用作疏松,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肽链,肽链经过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5.A
【分析】50 mL1 mol·L-1 AlCl3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3=3mol/L;
【详解】A.150mL1mol·L-1的NaCl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1,A符合题意;
B.75 mL 3 mol·L-1 NH4Cl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 mol·L-1,B不符合题意;
C.150 mL 3 mol·L-1的KCl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mol·L-1,C不符合题意;
D.75 mL 1 mol·L-1的FeCl3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3=3 mol·L-1,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A。
6.D
【解析】1mol/LAlCl3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mol/L×3=3mol/L。
【详解】A. 50mL 1mol/LNaCl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mol/L×1=1mol/L,故不选A;
B. 75mL 2mol/LMgCl2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是2mol/L×2=4mol/L,故不选B;
C. 75mL 2mol/LNH4Cl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是2mol/L×1=2mol/L,故不选C;
D. 40mL 1mol/LAlCl3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mol/L×3=3mol/L,故选D;
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明确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盐的浓度与化学式中离子个数的积,与溶液体积无关。
7.D
【详解】向该溶液中加入2mol碳酸钠,使钙离子完全沉淀,则根据,可知;加入6mol使氯离子刚好反应,则根据,可得,则由电荷守恒可得,即==2mol,==4mol/L。答案选D。
8.D
【详解】A.钠与水反应剧烈,应该用滤纸吸干钠表面的煤油,烧杯中的水不能装满,防止实验事故的发生,故A错误;
B.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应在烧杯中溶解冷却后转移到容量瓶中,故B错误;
C.久置在空气中的铝片有氧化膜,应用砂纸打磨后再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故C错误;
D.取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上层液体,先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下层液体,关闭活塞,换接收容器,再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液体,该操作方法合理,故D正确;
故选D。
9.D
【详解】A.将Na投入过量的AlCl3溶液中,钠与水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再反应生成氢氧化铝白色沉淀,无蓝色沉淀产生,A错误;
B.将Zn投入过量的H2SO4溶液中,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无蓝色沉淀产生,B错误;
C.将Na2O2投入过量的CuSO4溶液中,Na2O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氧气不可燃,再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C错误;
D.将Na投入过量的CuSO4溶液中,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气可燃,再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D正确;
答案选D。
10.B
【详解】A. 石墨烯属于碳的一种同素异形体,是单质,故A错误;
B. 可燃冰释放出气体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故B正确;
C. 由废弃油脂生产的生物柴油的成分与矿物油的不相同,前者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后者主要是C、H两种元素,故C错误;
D. 青铜属于金属材料,故D错误;
故选B。
11.C
【分析】化学科学的创造性体现在发现新物质和创造自然界没有的新物质方面。
【详解】A.先进的EFET膜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名为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具有防火、抗老化等功能,A项不符合题意;
B.我国自行设计的航天服所用材料,是化学科学研究范畴,B项不符合题意;
C.核试验是原子核内变化,属于物理范畴,C项符合;
D.新型药物是化学研究范畴,与化学学科创造性有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C。
12.C
【详解】A.区分晶体和非晶体最科学的方法是对固体进行X一射线衍射实验,故A正确;
B.冠醚是大环多醚类物质的总称,能与阳离子络合形成超分子,故B正确;
C.纳米材料是长程有序的晶状结构,界面却是长程有序和短程无序的结构,故C错误;
D.1965年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是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故D正确;
答案选C。
13.A
【详解】A. 钠在加热条件下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为黄色固体,故A错误;
B. 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燃烧时火焰为黄色,故B正确;
C. 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淡黄色过氧化钠固体,故C正确;
D. 由于钠的熔点较低,先熔化,故D正确;
答案选A。
【点睛】钠在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发生反应时,由于钠的熔点较低,先熔化,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淡黄色过氧化钠固体,燃烧时火焰为黄色。
14.D
【详解】A.氮原子含有7个电子,-NH2有9个电子,因此中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4.5mol,选项A错误;
B.乙醇和乙酸的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生成乙酸乙酯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选项B错误;
C.HF为弱酸,只能部分电离,故的数目小于,选项C错误;
D.根据反应,每生成标准状况下,即0.1molO2,则转移的电子为0.2,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15.C
【详解】A. 常温常压下,气体的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所以11.2 LNH3所含的原子数小于2NA,A选项错误;
B. 标准状况下,22.4 LCl2所含的原子数为2NA,B选项错误;
C. 常温常压下,80 gSO3所含的氧原子数为:,C选项正确;
D. 56 g铁与足量稀HNO3完全反应生成三价铁,转移电子数为3NA;铁在冷、浓HNO3中钝化,D选项错误;
答案选C。
【点睛】1、在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是22.4L/mol,在非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不一定是22.4L/mol。
2、铁与稀HNO3的反应与量有关:稀HNO3过量生成三价铁,铁过量则最终生成二价铁。
16.(1)122g/mol
(2)1:3.3
(3)1:3.3
(4)1.99×1024
【解析】(1)
该晶体的化学式为Na0.35CoO2·1.3H2O,其式量等于23×0.35+59+32+1.3×18=122,其摩尔质量为122g/mol,故答案为:122g/mol;
(2)
由化学式可知1mol该晶体中含1molCo,3.3molO,钴原子与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3.3,故答案为:1:3.3;
(3)
由化学式可知钴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之比是1:3.3,故答案为:1:3.3;
(4)
1mol该晶体中含有的氧原子的物质的量3.3mol,数目是1.99×1024,故答案为:1.99×1024;
17. 、NaCl
【详解】碳酸钠溶液中滴入盐酸的反应过程如图所示,反应至A点时,未产生二氧化碳,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O32 +H+=HCO3 ,继续滴加盐酸,反应至B点,部分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B点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NaHCO3、NaCl,
故答案为CO32 +H+=HCO3 ;NaHCO3、NaCl。
18. 0.5NA 0.5 28 11.2 4.9 0.05 98 0.5NA 9 18 0.1NA 7.1 0.1 7.1
【分析】摩尔质量在以为g·mol-1单位时,数值上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以n=、n=、n=这几个公式为基础,按试题中的要求,进行计算。
【详解】(1)N2的摩尔质量在以为g·mol-1单位时,数值上等于相对分子质量,所以N2的摩尔质量是28 g·mol-1,当N2的质量为14g时,n(N2)= =0.5mol,N2的分子数N(N2)= 0.5 NA,标况下N2的体积为:0.5mol22.4L·mol-1=11.2L;
(2)H2SO4的分子数是3.01×1022,H2SO4的物质的量:n(H2SO4)= =0.05 mol,H2SO4的摩尔质量是98 g·mol-1,质量:m(H2SO4)= 0.05 mol×98 g·mol-1=4.9g;
(3)H2O的物质的量是0.5 mol,水的摩尔质量:M(H2O)=18 g·mol-1,水分子的个数N(H2O)= 0.5 NA,水分子的质量是:m(H2O)= 0.5 mol×18 g·mol-1=9g;
(4)Cl2标况下的体积试剂2.24L,Cl2的物质的量:n(Cl2)= =0.1mol,Cl2的分子数是:N(N2)=0.1 NA,Cl2的摩尔质量是71 g·mol-1,Cl2的质量:m(Cl2)= 0.1mol71 g·mol-1=7.1g;
【点睛】考生熟练掌握n=、n=、n=,这几个公式之间的换算;
19. 11.8 1.18 5.6
【分析】(1)依据c=计算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2)依据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计算稀释后盐酸浓度;
(3)依据V=nVm计算。
【详解】(1)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c===11.8mol/L,故答案为:11.8;
(2)设稀释后盐酸浓度为c,则依据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得:11.8mol/L×50mL=500mL×c,解得c=1.18mol/L,故答案为:1.18;
(3)生成0.25mol氢气,在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是0.25mol×22.4L/mol=5.6L,故答案为:5.6。
20. 20.0 500 mL容量瓶 胶头滴管 abdce 搅拌,促进物质溶解 引流
【解析】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使用一定规格的容量瓶,根据选择仪器的标准大而近的原则,选用500 mL的容量瓶,结合n=c·V及m=n·M计算需要称量的质量,然后根据配制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签配制溶液,进行排序,根据操作的目的判断仪器的作用。
【详解】(1) a.在实验室中没有规格是450 mL的容量瓶,根据选择仪器的标准大而近的原则,应该使用500 mL的容量瓶,配制500 mL1.0 mol/L的NaOH溶液,需称量的NaOH的质量m(NaOH)=1.0 mol/L×0.5 L×40 g/mol=20.0 g;
b.把烧杯中的溶液小心地注入到500 mL容量瓶中;
c.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液面离容量瓶颈刻度线下1~2 c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2)根据配制溶液的存在步骤,可知上述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abdce;
(3)该配制过程中两次用到玻璃棒,第一次溶解NaOH固体时使用玻璃棒,目的是搅拌,促进物质的溶解;第二次使用玻璃棒是将烧杯中的溶液及其洗涤液转移至容量瓶中,作用是引流。
21.(1) AC 玻璃棒、烧杯
(2)①②④③⑤
(3) 2.0 小于 大于
(4) 13.6 15 mL
【详解】(1)配制步骤有计算、称量(量取)、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若溶质为固体,一般用托盘天平称量,用药匙取用药品;若溶质为液体,一般用量筒量取。然后在烧杯中溶解,冷却后转移到相应规格的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当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所以需要的仪器为: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筒量、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所以不需要的仪器是AC,还需要的仪器是烧杯和玻璃棒。故答案为AC;玻璃棒、烧杯;
(2)由小问1详解可知①②④③⑤,答案:①②④③⑤;
(3)实验室需要0.1溶液450 mL,也要用500mL容量瓶配制500mL溶液。m= =0.1mol/L×0.5L×40 =2.0g;定容时仰视刻度线,溶液的实际体积偏大,使浓度偏小,则所得溶液浓度小于0.10 mol·L-1 ;若还未等溶液冷却就定容了,当溶液恢复室温时体积小于500mL,最终浓度大于0.10 mol·L-1,答案:2.0、小于、大于;
(4)浓硫酸的浓度c= =18.4mol/L,根据浓硫酸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设浓硫酸的体积为V,所以18.4mol/L×V=0.5mol/L×0.5L,V=0.0136L=13.6mL;根据“大而近”的原则应选择15 mL量筒,答案:13.6、15 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