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张PPT)
《海上日出》说课稿
说教材分析
说板书设计
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理念
CONTENTS
目录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教材分析
PART 01
《海上日出》是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也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一篇非常优秀的散文。第五单元是一个习作单元,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本单元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海上日出》这篇课文便是按照早晨太阳变化的顺序,描绘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表达了作者巴金热爱大自然和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说教材分析
说教学目标
PART 02
知识类目标:
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读课文,在脑海里构建“海上日出”美景。
技能类目标:
1.读句子,抓住词语,通过图文结合、想象,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
2.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的方法,训练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展开想象的能力。
情感类目标:通过学习海上日出,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学习重难点:
1.抓住关键词句,感受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日出的变化过程,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观察的方法。
说教法学法
PART 03
针对学习目标,根据教材特点,遵循学生语文学习规律,我采用如下教法和学法。加强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品词析句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以读代讲让学生体会情感,拓展延伸学生在读中学写;同时加强情景创设,激活学生的想象。
说教法
学生主要采用的学法是:圈点批注、自主学习;扣词扣句、随文入境;探究想象、读中感悟;小组交流,集思广益。
说学法
说教学过程
PART 04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我设置了四个环节,使学生利用多种识字方法掌握了本课生字生词,把握“荷”、“重”两个多音字。
通过多种方式的读,帮助学生找到梳理结构的方法,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一)游戏激趣,导入课文
同学们,我们来做个词语游戏。看到屏幕上词语,你会联想到哪些画面?
(PPT出示:灿烂、水天相接、目不转睛)
【设计意图】:以词语游戏导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引领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课文的学习中,激起学生想要看到海上日出的欲望。
新
课
导
入
水天相接
新
课
导
入
灿烂
新
课
导
入
目不转睛
新
课
导
入
日出
(一)游戏激趣,导入课文
同学们,我们来做个词语游戏。看到屏幕上词语,你会联想到哪些画面?
(PPT出示:灿烂、水天相接、目不转睛)
【设计意图】:以词语游戏导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引领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课文的学习中,激起学生想要看到海上日出的欲望。
(二)随文入境,品词析句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带着问题自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指导学生朗读,读出作者的感情。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张图片,思考:天空的颜色有什么变化?用“”划出颜色变化的词。
(2)引导理解:指导学生用书中句子回答问题。
“不转眼”是什么意思?引导采用查字典或联系生活实际说一句话的方法理解词语。从“不
转眼”这个词语里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谁能读一读这个句子,试着把这种感悟读出来
(指名读、评读、齐读)
课
文
解
读
为了看日出,我早早起来,那时天还没大亮,
周围很静,只听见船里机器的声音。
你读懂了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课
文
解
读
我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
“不转眼”是什么意思?你能体会作者怎样的心情?
(二)随文入境,品词析句
1.学习第一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设计意图】:把指导朗读与激发想象结合在一起,这种由蓝变红,逐步扩大亮点范围的描写,给学生一种日将出海,身置其地,静观其景的感觉,激起学生读下文的欲望,这正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3.小组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日出时海面又是怎样的景象呢?下面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读第三自然段,出示思考题:“果然”一词说明了什么?接下来看见什么?
我当时是怎么想的?后来的变化又怎么样?
(2)分组讨论:指明学生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的目的在于集思广益,充分调动学
生的想象力。
(3)课件出示海上日出的视频。
(4)指导学生朗读,想像着太阳升起来时吃力的样子,带着这种感情来朗读第三
自然段。
课
文
解
读
小组学习第三自然段,思考:
1.“果然”一词说明了什么?
2.接下来看见什么?
3.我当时是怎么想的?
4.后来的变化又怎么样?
课
文
解
读
——太阳使劲向上升。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使劲向上升。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使劲向上升。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
比较着读一读,你认为哪一句写得更好?为什么?
小结:作者采用拟人的写法,表现出日出时的动态美。
课
文
解
读
(5)读过课文后,对于这一段的写法进行一个讲解,学生完成以
下填空。
这段话按()顺序一步一步地写出了日出时景象的变化,作者
不仅抓住日出时太阳的()变化,还抓住太阳()和()的变化来
写。
感
受
写
法
这段话按( )顺序一步一步地写出了日出时景象的变化,
作者不仅抓住日出时太阳的( )变化,还抓住太阳( )
和( )的变化来写。
时间
光亮
颜色
位置
(6)引导学生想象日出时的情景,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使学生再次感受日出时颜色美、
光线多、变化快的壮观。
(7)最后,让学生代入作者,想像说说当时作者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心情怎样?再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读读、看看、想想、说说、填填,意在引导学生用心去看,指导学
生边读、边想、边看,口诵心惟,形成与文本的对话,学生有独立思考的空间,有共同讨
论的机会,这样培养了学生在阅读中学会独立思考、自我检查、合作探究的能力,这不仅
有利于学生读懂课文,更有益于自主能力的提高。
4.自学第四、五自然段
(1)刚才我们学习了天晴时海上日出的景色。采用了在文中找重点词句体会的方式学习了课文。
当太阳走进云堆里时又是什么情景呢?继续往下看。请大家采用上面的学习方法自己默读第4、5
自然段,先用概括的词把这两段话的内容说出来。
(2)交流学习内容
①为什么分辨不出水和天?
②出示幻灯片上的句组让学生品读,与课文比较说说哪一段话的描写更好。
③学生讨论说说:当作者看到太阳被黑云挡住时,心情会怎样?太阳冲出重围时云和周围的景物
有什么变化?作者的心情又是怎样的?相机介绍作者当时的社会背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热爱大
自然,追求光明的感情。
课
文
解
读
阳光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很难分辨出哪里是水,
哪里是天,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为什么分辨不出水和天?
课
文
解
读
太阳在黑云里发出的光亮,穿过黑云的重围,
替黑云画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太阳才慢慢走出重围,
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涂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与课文比较说说哪一段话的描写更好
5.看了海上日出的美景,作者有何感受呢?全班齐读第6自然段。
(1)提问:这是什么句型?句子中的“这”指的是什么?
(2)师出示句子,生选择表达这句话正确意思的句子,在括号里打“√”。
①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
②这就是很伟大的奇观。()
(3)学生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师指导学生读好反问句。
课
文
解
读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反问句
①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 )
②这就是很伟大的奇观。( )
√
6.师生一起看图口述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情景,加深对“海上日出”的印象。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归全文,既为学生完整地欣赏文中意境创造条件,又大大刺激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欲望;既能让学生全面地理解课文内容,又进一步内化学生知识,使老师、学生和文本之间进行了全面的对话和沟通。
(三)谈话总结,学习写法。
1.今天我们通过品读课文,想象画面,充分感受了海上日出的壮观美景。虽然我们还没看过真正的海上日出,但读了巴金爷爷的这篇文章,就如同亲眼看见了大自然的这一伟大奇观。作者为什么能把日出的景象描绘得如此逼真形象呢?
2.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细心观察,用心感受,用词准确,抓住特点,发挥想像……)
小练笔
你注意到日落、刮风、下雨、叶落等自然现象的变化过程了吗?可以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描述一种变化中的自然现象。
交流学生的练笔作品,给出改进建议。
(四)以文带文,拓展阅读。
(1)出示描写日出景色的古诗。
咏初日
宋·赵匡胤
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发。
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
(2)阅读文章《登泰山观日出》、《大海日出》,比较与本文写法的不同之处。
说板书设计
PART 05
海上日出
日出前 浅蓝—红色 越来越亮
日出时 上升 冲破 跳出
日出后 薄云:直射水面
厚云:镶上金边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板书设计
说教学理念
PART 06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文运用语言的综合性实践性学科,语文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将接受学习与其他学习方式结合,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也说过:“教师要尽可能多的尊重学生,尽可能多的要求学生。”因此,在教学中,我先带着学生学习了前两个自然段,给出具体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同时也以学生为主,加强阅读训练。在此基础上,我设置了小组讨论和自学交流两个环节,让学生运用学到的学习方法,来完成课文主体部分的学习。在学习写法后,我给出了一个小练笔,写一种变化中的自然现象,真正实践本课学到的写作方法,实现读写联动。最后一个环节我提供了诗句和两篇类文,以文带文,让学生体会不同文章的表达方法。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