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四)
一、语言基础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朔风(shuò) 堆砌(qiè)
创可贴(chuānɡ) 博闻强识(zhì)
B.浸渍(zì) 氛围(fèn)
下巴颏(ké) 寡廉鲜耻(xiǎn)
C.商贾(ɡǔ) 殒身 (yǔn)
庇护权(pì) 否极泰来(pǐ)
D.贿赂 (lù) 股肱(ɡōnɡ)
应声虫(yìnɡ) 栉风沐雨(zh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瑕疵 编篡 馏馒头 沧海一栗
B.暮蔼 蹊跷 势力眼 为虎作伥
C.俯瞰 倾泄 擦边球 磬竹难书
D.辩驳 桀骜 座右铭 名列前茅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3月3日上午,2200多名来自各省(市 ( http: / / www.21cnjy.com ))区和各个部门的全国政协委员,肩负着社会各界人士的________,走进了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参加十一届四次政协会议。
②这些年全国不少优秀教师在“孔雀东南飞”,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所著名的中学更是经常来一些南方考察团,有不少名义上是考察,实际上却在挖________,暗地里动员这里的老师“南飞”。
③我要给阿Q做正传,已经________一两年了。但一面要做,一面又往回想,这足见我不是一个“立言”的人,因为从来不朽之笔,须传不朽之人……
A.嘱托 墙脚 不只 B.重托 墙脚 不止
C.重托 墙角 不止 D.嘱托 墙角 不只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年3月,日本9级大地震引发了海啸和核泄漏。在耸人听闻的灾难面前,我们感受到生命的宝贵,也感受到了生命的渺小。
B.在车市烽烟弥漫的激烈角逐中,奇瑞瑞虎表现可圈可点,已斩获多项权威媒体车评大奖,成为年度获奖最多的SUV车型之一。
C.《新少林寺》以其豪华的明星阵容和雄厚的制作班底无可厚非地成为了2011年春节档唯一一部“超级大片”。
D.设计者通过一系列充满起 ( http: / / www.21cnjy.com )伏和韵律感的廊道空间处理,让钢架、玻璃和混凝土这些新元素巧妙地融合在老建筑的清水砖墙之中,使二者浑然天成,展现出一处充满魅力和喜剧感的光影世界。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香港游客在菲律宾马尼拉市被劫持事件中,本应在几十秒内完成的突击,菲律宾警方用时79分钟,被媒体称为“世界上用时最长的营救突击”。
B.最近卫生部组织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公布了4批43种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19种易被滥用的食品添加剂的黑名单。
C.一个半世纪的积淀,世博会历久而弥新 ( http: / / www.21cnjy.com ),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不仅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创造物质财富的积极性和热情。
D.中国广州市市长在亚运圣火传递活动即将举行之际接受记者专访,希望代表和平、友谊和进步的亚运圣火能传递人类共同的梦想,促进亚洲各国的友谊。
二、诗歌鉴赏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舟中二首(其一)①
陈师道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②。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 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诗人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1)第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王烈通识达道,秉义不回。以颖川 ( http: / / www.21cnjy.com )陈太丘为师,二子为友。时颖川荀慈明、贾伟节、李元礼、韩元长皆就陈君学,见烈器业过人,叹服所履,亦与相亲。由是英名著于海内。道成德立,还归旧庐,遂遭父丧,泣泪三年。遇岁饥馑,路有饿殍,烈乃分釜庚之储,以救邑里之命。是以宗族称孝,乡党归仁。以典籍娱心,育人为务,遂建学校,敦崇庠序。其诱人也,皆因其性气,诲之以道,使之从善远恶。益者不自觉,而大化隆行,皆成宝器。门人出入,容止可观,时在市井,行步有异,人皆别之。州闾成风,咸竞为善。
时国中有盗牛者,牛主得之。盗者曰:“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邂逅迷惑,从今以后将为改过。子既已赦宥,幸无使王烈闻之。”人有以告烈者,烈以布一端遗之。或问:“此人既为盗,畏君闻之,反与之布,何也?”烈曰:“昔秦穆公,人盗其骏马食之,乃赐之酒。盗者不爱其死,以救穆公之难。今此盗人能悔其过,惧吾闻之,是知耻恶。知耻恶,则善心将生,故与布劝为善也。”间年之中,行路老父担重,人代担数十里,欲至家,置而去,问姓名,不以告。顷之,老父复行,失剑于路,有人行而遇之,欲置而去,惧后人得之,剑主于是永失,欲取而购募,或恐差错,遂守之。至暮,剑主还见之,前者代担人也。老父揽其袂,问曰:“子前者代吾担,不得姓名,今子复守吾剑于路,未有若子之仁,请子告吾姓名,吾将以告王烈。”乃语之而去。老父以告烈,烈曰:“世有仁人,吾未之见。”遂使人推之,乃昔时盗牛人也。遂使国人表其闾而异之。
时人或讼曲直,将质于烈,或至涂而反 ( http: / / www.21cnjy.com ),或望庐而还,皆相推以直,不敢使烈闻之。时国主①皆亲骖乘适烈私馆,畴谘政令。察孝廉,三府并辟,皆不就。会董卓作乱,避地辽东,躬秉农器,编于四民。布衣蔬食,不改其乐,东域之人奉之若君。
以建安二十三年寝疾,年七十八而终。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十一》,有删改)
【注】 ①国主:指当时割据辽东的公孙度。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道成德立,还归旧庐 旧庐:破旧的房子
B.遇岁饥馑,路有饿殍 岁:年末
C.子既已赦宥,幸无使王烈闻之 幸:幸亏
D.盗者不爱其死,以救穆公之难 爱:吝惜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烈乃分釜庚之储
人盗其骏马食之,乃赐之酒
B.有人行而遇之
乃语之而去
C.吾将以告王烈
以建安二十三年寝疾
D.烈以布一端遗之
未有若子之仁
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烈“育人为务”的一组是( )
①诲之以道,使人从善远恶
②三府并辟,皆不就
③人有以告烈者,烈以布一端遗之
④烈曰:“世有仁人,吾未之见。”
⑤遂使国人表其闾而异之
⑥或恐差错,遂守之
A.①②⑤ B.①②⑥
C.①③⑤ D.①④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烈为父亲守丧三年,终日以泪洗面,遭遇荒年,王烈拿出自己的粮食分送给乡亲活命,所以本族人称赞他“孝”,乡亲们称赞他“仁”。
B.王烈非常重视道德教化,既兴办学校,也非常讲究教化方式方法,他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甚至能使盗贼改恶向善,最终成为道德榜样。
C.王烈德高望重,当时有人闹纠纷打官司都找他评理或者断案,每遇这种情况,王烈都极力调解,从而使这些人的矛盾得到缓和或解决。
D.王烈名望极高,地方最高官员亲自乘坐马车到王烈家中咨询政事;王烈淡于名利,朝廷多次征召他去做官,他都没去就任。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诱人也,皆因其性气,诲之以道,使之从善远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人或讼曲直,将质于烈,或至涂而反,或望庐而还。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解析】选D。A.砌(qì),B.氛(fēn),C.庇(bì)。
2.【解析】选D。A.篡—纂,栗—粟;B.蔼—霭,力—利;D.泄—泻,馨—罄。
3.【解析】选B。重托:重大的委托;嘱 ( http: / / www.21cnjy.com )托:托人办事,托付。墙脚:一是指墙根,二是比喻基础;墙角:指两堵墙相接而形成的角,是指角本身,也指它里外附近的地方。不止:一是指继续不停,二是指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不只:是不但、不仅的意思。
4.【解析】选B。A.耸人听闻:耸,惊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B.可圈可点:指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点。形容表现好,值得肯定或赞扬。C.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摘。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D.浑然天成: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亦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
5.【解析】选D。A.中途易辙。B.成分残缺,应在第一个“添加剂”的后面加上“的专项活动”。C.不合逻辑,递进关系颠倒。
6.(1)比喻和夸张。将迅猛的风浪夸张地比作瞬间千里的万马,将风浪的气势夸张地形容为能横压三江五湖;生动形象地写出风浪的威势。
(2)①“恶风”“黄流”寓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者生活环境的险恶,借此表达出作者被罢职后的愤懑之情;②“空荒”“待残更”则表达出归家途中的孤寂落寞之感;③借“今头白”、情“不尽”表达出韶光已逝、壮志未酬的悲辛。
7.【解析】选D。A.原来的房子,借指家乡;B.年成;C.希望。
8.【解析】选B。A.副词,于是/却;B.都表承接的连词;C.介词,把/在;D.代词,他/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9.【解析】选C。②为育人结果;④与育人无关;⑥非王烈行为。
10.【解析】选C。王烈并未为之调解。
11.(1)他教育人,完全依循被教育者的秉性脾气,用道理开导,使之追求善行远离罪恶。
(2)当时有人为争是非长短,要到王烈那里去评判对错,(因发觉不妥)结果,有的人中途而返,有的人远远看见王烈的房子掉头而回。
【参考译文】
王烈远见卓识,富于修养,坚持道义从不犹 ( http: / / www.21cnjy.com )豫。拜颍川人陈太丘为老师,并和陈太丘的两个儿子结为朋友。当时颍川人荀慈明、贾伟节、李元礼、韩元长都跟随陈先生学习,见到王烈素质学业超出常人,非常佩服他的经历,也和他亲密交好。王烈因此名闻天下。道德达到很高境界以后,他返回家乡,赶上(他)父亲去世,(他)以泪洗面,守丧三年。期间,遇到年成严重歉收,路有饿死之人,王烈于是分出自己积存的粮食,来救乡亲的性命。因此本家族的人说他孝敬父亲,乡亲们夸他富有仁爱之心。(王烈)用读书做学问娱悦内心,把教化百姓作为自己的追求,于是兴办了学校,非常重视教育。他教育人,完全依循被教育者的秉性脾气,用道理开导,使之追求善行远离罪恶。受教育者虽然没有明显感觉,但潜移默化间修养提高极快,都成为宝贵人才。他的学生们出入,举止言行都彬彬有礼,在街头市面,一举一动都不同常人,百姓很容易加以区别。州县大街小巷的百姓都争先加强道德修养。
当时王烈所在的封国中有一位偷牛的人,被 ( http: / / www.21cnjy.com )牛的主人抓住。偷牛贼说:“我见牛而生邪念一时糊涂,从今以后我一定痛改前非。您在赦免我以后,希望不要让王烈知道这件事情。”百姓中有人将此事告诉了王烈,王烈就拿出一定数量的布赠送偷牛人。有人问王烈:“这人已经偷了东西,害怕您知道这件事,您反而赠送他布,这是为什么呢?”王烈回答说:“春秋时的秦穆公,有人偷去他的骏马并杀了吃,(穆公抓获偷马人后)却赏赐偷马人酒喝。(后来)偷马人(在战场上)不吝惜自己的生命,来救穆公于大难。现在这个偷牛人改悔他的错误,怕我知道这件事,这表明他已懂得羞耻。懂得了廉耻,那么向善之心就会产生,所以赠给他布劝勉他向善。”过一年,路上有一位老者挑着重担,有一个人见到后主动替他挑着走了几十里,快到老人家的时候,这人才放下担子离去,老人问他姓名,他没有告诉。过了不久,这位老人再次外出,把佩剑丢在了路上,一位路人途中碰见这把佩剑,想不管它就离去,又担心后面的过路人捡去,剑的主人就会永远失去佩剑,想拾起带走再去寻找失主,又担心出现差错,于是就守着这把剑。到了傍晚,佩剑主人返回时遇到了这位守剑人,正是上次代为挑担的那人。这位老人拉住他的袄袖,说道:“您上次替我挑担,没能知道您的姓名,现在您又在路边看守我丢失的佩剑,没有比您再仁厚的人了,请您告诉我姓名,我要把您的尊姓大名告诉王烈。”于是告诉了老人之后便离去。老人又告诉了王烈,王烈说:“世上这位仁厚君子,我没能见到。”就让人设法弄清身份,原来是过去那位偷牛的人。王烈于是派人特地彰显他的家庭住地并树为榜样。
当时有人为争是非长短,要到王烈那里去评判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错,(因发觉不妥)结果,有的人中途而返,有的人远远看见王烈的房子掉头而回,最后都坦诚相待,不敢让王烈知道他们争讼之事。当时封国的首领都亲自乘坐车马到王烈的私家住处,就施政的情况征询意见。王烈被举为孝廉,朝廷有三个重要部门要征召他去做官,但他一处也没去上任。赶上董卓发动叛乱,王烈因躲避战祸到了辽东,(在这里)他亲自下田耕种,编入普通民户。穿布衣吃蔬菜粗粮,不改变自己的人生乐趣,辽东的百姓,都把他看作像自己的君主一样。
在建安二十三年病重卧床不起,七十八岁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