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单元测试题(三)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单元测试题(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6-15 11:36: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上)第三单元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在方格中。(2分)
爱是滋润心田的干露,是勾通心灵的语言。
2.给下面一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2 分)
胜日寻芳。山野桃花、菜花盛开,姹( )紫嫣红;湖面波光粼粼( ),群鸭嬉戏,欢乐不已。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集电脑、电话、相机、信用卡于一身,这款新型手机的现代功能被发挥得酣畅淋漓。
B.中国电影2010年前5个月票房达42亿元,几乎相当于2008年全年票房总收入,这让不少影迷肃然起敬。
C.我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美丽如画的沿河风光带,令各地游客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D.涓涓细流从山间走来,锐不可当,流向远方。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国家、社会、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
B.名著的改编是有一个底线的,主要情节和角色的基本性格不能变。
C.我们在学习上即使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决不能骄傲自满。
D.长篇小说《笨花》的作者是中国作协主席铁凝所写的一部佳作。
5.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又名紫禁城, 。故宫东西宽753米,南北长961米,面积达72万平方米,为世界之最。故宫 ,外国是一条护城河,四周是3400米的城墙。城墙上开有4座城门,南有午门,北有神武门,东有东华门,西有西华门;城墙四角,耸立着4座角楼,角楼有3层屋檐,72个屋脊,玲珑剔透,造型别致, 。
①为中国古建筑中的杰作
②今天人们称它为故宫,意为过去的皇宫
③整个建筑被两道坚固的防线围在中间
A.③①② B.②③① C.②①③ D.①③②
6.名著导读。(2分)
冰心的《繁星》《春水》是五四以后盛行一时的最引人注目的小诗,其内容大致包括
、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第三个内容的诗为“哲理诗”,简练而隽永,如“墙角的花,/ ,/天地变小了。”。
7.古诗文默写。(8分)
⑴问渠那得清如许? 。(朱熹《观书有感》)
⑵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⑶“ , ”,诗人岑参想象神奇。比喻新奇,描绘出了雪景的千古名句。
⑷菊,花之隐逸者也。菊,常现于诗人笔端。陶渊明“ ”(《饮酒》)、孟浩然“ ”(《过故人庄》)即是。
⑸与人相处,要虚心好学,见优于己的要努力赶上,见劣于己的要自我反省检查。两千年前的孔子就告诉我们要“ , 。”
二、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10分)
8.初中三年,毕业在即,一些铭心之事涌上心头。你很想跟一位因自己衣着不得体受其批评、因而怀恨于心的老师,表示深深的歉意,应怎么说?(2分)
9.为了让学生多侧面了解青春,进一步感受青春的活力、青春的朝气、青春的奋斗,学校将举行一次以“青春”为主题的盛大文艺汇演。(8分)
(1)组委会征集文艺汇演主题语,要求是语言简洁、形象的一句话或短语。(2分)
(2)学校想开辟更多的活动途径让学生感受到青春的火热、灿烂、美丽,让他们发自内心地热爱青春、热爱生活。针对学校想法,你会设计哪些活动形式?(2分)
活动形式一:举行文艺汇演 活动形式二:观摩专题影视
活动形式三: 活动形式四:
(3)我们正在走进五彩缤纷、朝气蓬勃的青春花季。步入青春,自我独立,个性逐渐形成。为了让自己青春的脚步迈得雄健有力,就必须拥有健康的心理。你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志有哪些呢?请写出四点。(2分)
(4)学校《金星报》准备开辟一个“青春论坛”栏目,现请你作为本栏目的编辑,你准备设计哪些专题?(2分)
我的设计:专题一:《青春的对话》 专题二:《我的青春宣言》
专题三:《 》 专题四:《 》
三、阅读与欣赏。(40分)
(一)阅读古诗《渡荆门送别》,完成10—11题。(4分)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0.此诗是诗人出蜀至荆门时所作。全诗 、写景、抒情一气呵成。结句抒发了诗人 之情。(2分)
11.诗中景有灵动之感。请赏析“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写景诗句。(2分)
(二)阅读文言文《爱莲说》《陋室铭》文段,完成12—16题。(10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盖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2分)
(1)宜乎众矣 宜: (2)无案牍之劳形 劳:
13.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可爱者甚蕃 可以调素琴
B.陶后鲜有闻 何陋之有
C.无丝竹之乱耳 水陆草木之花
D.可以调素琴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4.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15.甲文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千古流传的名句,常用来象征
的高贵品质。乙段文字中统领全文、点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 。(2分)
16.甲乙两段文字表现了作者共同的情怀和志趣,试加以概括。(2分)
(三)阅读记叙文《遥远的炊烟》,完成17—21题。(13分)
遥远的炊烟
鲁先圣
①只要在乡村生活过,有谁不怀念村庄上空那袅袅升起的炊烟?袅袅炊烟在房屋的脊梁
上盘旋,在树梢的鸟巢旁飘荡,在胡同的拐角里踱步,最后都凝聚成片片朦胧的烟霞。在那
袅袅的炊烟里,有母亲的目光,也有父亲洪钟般的声音。
②有多久没有看到过炊烟了?城市里没有炊烟,城市里用的是液化气,即使有了些许的炊烟,也是有害气体,是不会让人留恋的。况且,城市里的人们,也没有时间留意炊烟,大家都匆匆忙忙,谁会有时间在意稍纵即逝的炊烟?炊烟只属于宁静的乡村,只属于浑厚的黄土地。
③只有在停下匆匆步履的时候,只有在心灵归于淡雅和安静的时候,那袅袅的炊烟才会从久远的记忆中升起来,瞬间就弥漫了你整个的心灵。它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让人有不尽的遐想。
④童年的时候,炊烟是娘做好的可口的饭菜。伙伴们成群结队去村外的田野里玩耍,去村头的小河里嬉戏。高兴起来,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回家。这个时候不知道谁说一声,我家房顶上没有烟了,娘做好饭了。大家立刻齐刷刷地把目光投向村里,纷纷寻找自己家的房顶。不久前还袅袅升起的炊烟,都已经渐渐散尽了,娘把饭都做好了。大家自然都收了心,赶快追逐着跑向村里,跑回自己的家里,那里有娘可口的饭菜等着啊。再不回家,娘就要到村口呼唤儿子了。
⑤炊烟是 。太阳升起来了,汉子们赶着牲口,拉着牛车,说说笑笑地到村外的田地里劳作。到了中午了,汉子们累了的时候,村里的炊烟也升起来了。这个时候,大家纷纷卸下牲口,在地头坐下,点上一支烟,大家的目光都会朝向通往村里的小路。那条路上,渐渐的,成群结队的妇女,提着饭菜从村里的炊烟里走来了。汉子们的疲劳消失了,那不尽的温暖扑面而来。
⑥炊烟是远行游子的家园。不论到了天南海北还是在都市庙堂,不论你名满天下还是腰缠万贯,最让游子动心的,一定是故乡茅屋上升起的那袅袅炊烟啊!不论你遭受了多么深重的创伤,那随风飘拂的缕缕炊烟,顷刻之间就把你隐藏在了无边的温暖里。
⑦当我们忆起年迈的母亲,母亲的身影多半是在炊烟里。有多少回啊,当我们从野外回到家里,当我们喊娘时,母亲的身影正在炊烟里忙碌。
⑧没有风的时候,炊烟是一棵树,从家里的灶房里生长起来,然后与全村的树聚合成一棵参天大树。有风的时候就不同了,炊烟刚刚冒上房顶,就迅速汇集一片,变成一片片灰色的云,飘拂到村庄的上空,最后都消失到无边的旷野里。其实,不论是有风的时候还是无风的时候,乡村上空的炊烟都是一幅动人的画卷。不过,炊烟与画卷又不同,因为炊烟里有麦子的香味,还有母亲殷殷的目光。
17.根据第⑤段内容,在横线上将句子补充完整。(2分)
炊烟是 。
18.你认为能揭示本文主旨的句子是什么。(用原句回答)(2分)
19.第③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3分)
20.品味文首画线句子,说说它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3分)
21.炊烟是母亲的化身,炊烟浸透着母亲对儿女的爱。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物象融注着浓浓的亲情。请你捕捉一个物象,用优美的文字描写一个画面。(3分)
(四)阅读议论文《宽容与智慧》,完成22—26题。(13分)
宽容与智慧
梅桑榆
①谈宽容的文章不知凡几,美国学者房龙,甚至不惜篇幅,专门写过一本论宽容的书。但是不宽容的人,不大可能在读了几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就变得宽容起来。因为一个人能够原谅他人的过失,对冒犯、侮辱,或是损害过自己利益的人,不予计较,须有宽宏的度量,而一个人的度量是宽宏还是狭小,不但取决于他的性格、心地,而且取决于他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对自己处境的认识和预见行事后果的能力,即宽容与智慧、识见有关。有的人度量宽宏,是天性使然,这种人毕竟很少,更多的人能够宽容他人,则是经过理性的思考与权衡之后而做出的抉择。
②韩信为贫民时,曾于淮阴街头受过屠夫之子的胯下之辱。后来他统兵百万,“战必胜,攻必克”,被刘邦封为楚王,衣锦还乡,并未忘记那个逼自己从他的裤裆下钻过去的人,但韩信不是要他的脑袋,而是任他为中尉,并对诸将说:“此人是个壮士。他当年辱我时,我当然可以与他以死相拼,但死得无名,所以忍耐至此。”
③韩信此言,只是道出了他当时受辱时对利害的权衡,而不杀屠夫之子,却是一种智慧的抉择。这时的韩信已经封王,而那曾经侮辱过他的人仍是个贫民。此时韩信若是为报复而杀他,当然如同杀鸡般容易,但这一刀下去,一个心胸狭窄、睚眦必报的横暴者的形象,也就活脱脱显现出来。而他以德报怨,对此人授之以官,则可以显示其大丈夫襟怀,赢得大众的赞扬,赢得人心。智商奇高的韩信,自然会想到这一点,所以才有了这段被司马迁、班固载入史册的千古美谈。
④韩安国于汉景帝刘启在位时,曾事梁孝王刘武,因平定吴、楚七国之乱而立下大功,名重一时,后遭人谗陷,获罪下狱,在狱中屡被狱吏田甲欺辱。他曾对田甲说:“你不要欺人太甚,你难道没听说过死灰还会复燃吗?”田甲却冷笑道:“死灰若复燃,我则以尿浇灭之。”不料,数旬之后,汉廷竟下诏,任韩安国为梁国内史。田甲听说韩安国复居高位,怕遭报复,吓得弃家而逃。韩安国却下令:“田甲若不就官,我将灭其一族。”田甲走投无路,只得向韩安国袒背谢罪。韩安国看他如此狼狈,笑道:“死灰今已复燃,你可以尿浇灭了!何必吓成这样,公等值得我计较吗!”遂令复其官,并善待之。他的大度,不但被时人称颂,也被史家记下令后人敬佩的一笔。然而,韩安国此举,固然可以说是其心胸宽大,但又何尝不是由于他的智慧与识见使然?他历尽险恶,得以复职,地位尚不巩固,若是一上任就对田甲施以报复,必然令人厌惧,并很可能因此树敌,而对欺侮过自己的人宽容以待,则会得到世人的尊崇,对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大有好处。
⑤从韩信、韩安国如何对待曾经侮辱过自己的人,如何对待损害自己尊严的位卑者,不仅可以看出其有无雅量,而且可以看出其处世的智慧。
22.你认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23.本文结构严谨,请具体分析。(3分)
24.请用一句话概述第④段大意。(2分)
25.请你为本文的中心论点再补充一个事例。(2分)
26.请你说说阅读本文后的启示。(3分)
四、写作与表达。(50分)
27.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一:爱不是惊天动地的,爱总是表现在细微的地方,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背影、一个场面……都能体现深沉的爱。请以“爱在细微处”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二:多一种爱好,就多一种乐趣,多一种自信。或许你爱收藏,收藏照片,收葳连环画……请以“收藏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若选题二,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第三单元
1、“干、勾”应为“甘、沟”,改错、书写1分。2、chà lí 3、 C 4、 B 5 、B 6、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你孤芳自赏时。7、⑴为有源头活水来。⑵蜡炬成灰泪始干。⑶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⑷采菊东篱下;还来就菊花。⑸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8、示例:尊敬的老师,您好!(1分)您秉持着园丁职责,严要求于学生,而恨我当时无知,竟怨怼于老师。真是对不起,学生向您鞠躬道歉了!(1分)9、⑴示例:飞扬的青春 飞扬的神采 ⑵示例:活动形式三:举行演讲比赛 活动形式四:参观教育基地 ⑶示例:(1)积极向上,精神饱满,朝气蓬勃,有自信心、进取心、自尊心。(2)善于适应环境。(3)情绪稳定而愉快。(4)能建立互敬互爱、相互理解的人际关系。
⑷ 专题三:《我的未来不是梦》专题四:《青春座右铭》 10、叙事;思乡。11、诗句描绘了两幅美丽画面:一是水中映月图,夜晚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二是天边云霞图,黄昏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变幻多姿。 12. (1)应当 (2)使……劳累 13.C 14.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15.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6.孤高自赏、不慕名利、高洁傲岸。 17、汉子们心底的温暖。(意对即可)18、炊烟里有麦子的香味,还有母亲殷殷的目光。19、有过渡的作用(1分);从上文写城市人忽略炊烟(1分)过渡到下文对乡村炊烟的深情回忆(1分)。20、这句话运用排比、拟人、比喻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再现了袅袅炊烟的无处不在(1分)和多姿的形态,且富有情态美(1分)。21、要点:有修辞手法、准确物象、浓浓亲情。示例:那盏灯仿佛不知疲倦,每每晚自习归来,于一片沉默的夜色中,看到家里亮着的窗户,总是心头一暖。那一抹黄晕的光,不论风霜雨雪,总是无一例外地等候在我眺望的视线里。蓦地,我觉得它是如此熟悉,像极了母亲泛着暖暖橘色的柔和的脸。 22、宽容与智慧、识见有关。23、本文共五段,首段是引论,提出“宽容与智慧、识见有关”的中心论点;②③/④段是本论,列举韩信、韩安国事例论述中心论点;尾段乃结论,重申中心论点。(2分)三部分环环相扣,层次井然(1分)。24、列举韩安国善待曾侮辱自己的田甲事例论证“宽容与智慧、识见有关”的中心论点。25、示例:诸葛亮鞠躬尽瘁以“恢复汉室以报先帝之恩”,后主刘禅听信谗言几疑孔明。孔明毫不计较,照干大事不误。26:要点:因宽容与智慧、识见有关,所以要多读书、多经历,以长智慧、长见识(2分)做一个宽容的人(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