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四单元单元测试题(四)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四单元单元测试题(四)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6-15 11:34: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上)第四单元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列句中有两个错别字,改正后抄写一遍,做到规范、整洁、美观。(2分)
开卷有宜勤读书,持之一恒终有成。
2.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襄阳这座千年古城,其根深蒂( )固的历史传承、厚重的文化底蕴( ),如香远绵醇( )的佳酿( ),令人沉醉。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本小说的情节不是很精彩,不过书中的插图还算差强人意。
B.这部得天独厚的艺术作品,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情景交融的图画。
C.他们班在任课老师们的推波助澜下,终于取得了年级第一的好成绩。
D.据调查,目前中学生中“追星”现象已经是蔚然成风。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是否具有节俭创新意识,是民族兴旺的决定因素。
B.到了那个时候,我们看到的和听到的将是新技术伴随下的阅读时代的复兴。
C.假如我们读到真正的好书,那么,一生将受益无穷。
D.要不要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挖掘学生的潜力?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5. 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由“形符”和‘“声符”组合起来的字就是形声字。 ????②现在的汉字,大部分都是用这种方法造出来的。 ????③我们的祖先想到一个好办法,他们把一个字分成两部分。 ????④用图形构成的象形文字有很大的局限性,它无法分辨相似的事物。 ????⑤另一部分是一个同音(或近音)的字,用来表示事物的读音,这部分称为‘卡符”。 ????⑤一部分是一个“象形字”,表示事物的类别,这部分称为“形符”。 ????①这样,事物的形状无论多么相似,只要读音上有区别,都可造出不同的字形去表达了。 ????A.②③⑤⑥⑦①④  B.④②①⑤⑥③⑦ ????C.⑦①②④③⑥⑤  D.④③⑥⑤①⑦② 6.“知识就是力量”出自英国思想家 之口,他著有《 》、《新工具》等。(2分)
7.古诗默写。(8分)
⑴ ,铁骑绕龙城。 ,风多杂鼓声。(杨炯《从军行》)
⑵ ,我舞影零乱。醒时相交欢, 。(李白《月下独酌》)
⑶莫辞酒味薄, 。兵戈既未息, 。
(杜甫《羌村三首(之三)》)
⑷ ,西山盗寇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 。
(杜甫《登楼》)
8.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4分)
⑴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 )
⑵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首先要汲取知识,使自己知识丰富……( )
⑶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
⑷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
二、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10分)
9.李老师面对面地批阅学生的作文,侧过头对站在一旁的王军说:“你的字真是龙飞凤舞啊!”如果你是王军,你会怎么说?(2分)
10.书的世界是一个多彩的世界,与书为伴是人生最大的乐事,每一次读书,心灵都会得到净化;每一次读书,都会有收获。现在你班要开展“好读书,读好书”的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⑴请你拟写一条宣传标语。(2分)
⑵请根据示例写出两个活动。(10分)
A.举办“开卷有益”读书辩论赛, B.组织“书伴我行”读书故事会。
C. , D. 。
⑶假如你班要开展一次“书伴我行”的读书报告会,请设计活动步骤。(2分)
A.主持人致开场白并宣布活动开始。 B. 。
C. 。 D.主持人致结束语并宣布活动结束。
⑷介绍一名人的读书方法。(2分)
三、阅读与欣赏。(36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4分)
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1.从题材上看,这是一首 诗歌,这类诗歌最突出的特点是
。 (2分)
12.说说你对“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理解。(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0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3.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惟吾德馨 馨: 亭亭净植 植:
14.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之爱 B.香远益清 曾益其所不能
C.陶后鲜有闻 此人一 一为具言所闻 D.芳草鲜美 陶后鲜有闻
15.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6.甲乙两文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2分)
17.试比较甲乙两文写法上的异同。(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2分)
低下头来是一种智慧
⑴有人问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你是天下最有学问的人,那么你说天与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苏格拉底毫不迟疑地回答:“三尺。”那人笑了:“先生,除了婴儿之外,我们每个人都有五六尺高,如果天与地之间只有三尺,岂不是把苍穹都戳破了?”苏格拉底也笑了:“是啊,凡是高度超过三尺的人,如果想立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下头来。”
⑵苏格拉底这个故事,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天地之间,真的只有三尺吗?人生在世,真的需要低头吗?人们一直在思考着,争论着,实践着。
(3)自然界的天地,是不需要低头的。“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尽情地挺起自己的胸膛,昂起自己的头颅,迈开自己的步伐,伸展自己的双臂。
(4)但是有些时候,我们又不得不低头。比如,前边有一个山洞,里面充满了神秘,你想进去探个究竟,而山洞的洞口,却低于你身体的高度。这时,你是低下头进去,还是昂起头返回?当看见有人从这个山洞里背着珍贵的宝藏出来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低头也是我们所需要的。在很多情况下,低下头来,是一种聪明和智慧,也是一种大度和从容。
(5)有时,在现实面前需要低头。你想骑马飞驰,可眼前能找到的,只有一头驴。是坐在那里等马,还是骑上毛驴先行?人在屋檐下,怎能不低头?不低,就会碰得头破血流。
(6)有时,在错误面前需要低头。人生在世,谁都有可能犯错误。错误是对别人的伤害,只有低头才能弥补。廉颇向蔺相如低头,不但没有人笑话,反而传为美谈。很多的矛盾,不是在硬碰中解决的,而是在低头中令人悦服的。
(7)有时,在法律面前需要低头。法律是什么?是一个框框。每一个人都必须在这个框框里面进进出出。有人感到不舒服,为什么让它束缚我们的手脚?也有人自作聪明,想从框外找个漏洞钻过去。但和法律较劲,即便得逞,也是心惊一生。
(8)在我们每个人的周围,都有这样两种人。一种是经常低头的人,一种是经常仰头的人。只要稍作对比,就会发现,那些人缘最好、进步最快的人,往往都是懂得低头的人。
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根据你阅读议论文的经验,说说你是如何得到这一论点的。(3分)
19.文章开头两段为什么要从苏格拉底的故事写起?(3分)
20.第(7)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3分)
21.第(4)段与第(5)~(7)段之间具有怎样的内在联系?(3分)

(四)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问题。(10分)
纳米技术将把人类带到哪里
(1)英国最近公布的一项对全球400位科学家的调查表明,尽管人们对纳米时代的到来振奋不已,但是科学家承认,与普通人相比,自己更害怕纳米技术。这是因为,这项技术未来对人体与环境的影响,完全无法预料。
(2)想象一下这样的世界:人类将不再生病,甚至可以长生不老;房屋可以自行维修、照明、保湿、保洁;货币也将失去意义,因为每个人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例如,你会拥有一台微波炉大小的、具有自我复制的纳米装置,只要从一边投入原料,并且将设定好的结构参数输入其中,另一边将会出现你想要的任何东西——从回形针到电脑。
(3)这一切都可以通过纳米技术来实现。这是因为,现代物理学告诉我们:所有物体都是原子在一定空间内产生的,所以改变这些原子的排列顺序,就可以组合出任何物体,而从微米技术发展起来的纳米技术,使科学家们可以操纵原子。
(4)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为衣食住行而忙碌。在未来,人们将告别这种“低级的生活方式”,从事任何想要的创造性工作。这种社会的变革,是令人很难想象的。比如,那时小偷将会销声匿迹,因为物质已经丰富到失去了价值;唯一剩下的犯罪,可能只与无法分享的爱情有关,因为这是一个无法说得清楚、甚至连遗传学也弄不明白的玄妙东西。这样一来,军队、警察、政府甚至国家都将面临是否有必要存在下去的问题。
(5)尽管纳米技术的应用,已经在微电子学、光电技术、机械制造、轻工纺织、生物工程和化工医药等众多领域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并不能解除科学家们的忧虑:纳米技术的无止境的发展,特别是与基因工程的密切结合,究竟会把人类带到哪里?是天堂还是地狱?
(6)美国的一位预言家说,我和许多科学家现在都相信,20年后,我们就能够为人类古老的身体软件重新编程,这样,我们就能利用纳米技术阻止甚至逆转衰老,做到长生不老。
(7)俄罗斯的一位大学教授警告说,如果未来分解工业废料的纳米装置发生故障,它将摧毁生物圈中所有保证人类生存的有益物质。
(8)俄罗斯一位微电子专家认为,最不能接受的恐怕是可以自我复制的纳米机器人。如果失去控制,未来的“自由机器人”中那些只要依靠太阳能就能生存的“叛逆者”,将把所有物质通通复制成自己的同类,最终,地球将不再是鸟语花香、生机勃勃的世界,而会盖上一层“暗灰色粘质”。
(9)美国的一位学者指出,纳米技术可以制造出超微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让敌对国家的人民因此遭到种族灭绝的厄运--------
(10)这些究竟是一种幻景,还是未来可能出现的实况?目前恐怕还无法说得清楚。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往往能做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因此,对科学家们的种种忧虑,似乎不能认为是杞人忧天,而应该视为需要密切关注、未雨绸缪的大事。但是无论如何要相信,人为万物之灵。既然人能制造出无所不能的“纳米机器人”,就一定能找到有效的办法,把他们的行为控制在安全、合理的范围之内,不会让他们主宰这个世界。
22.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2分)
23.请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分)
24.第(2)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2分)
25.请具体说说(5)~(9)段采用的逻辑顺序。(2分)
26.“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往往能做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句中“往往”一词能否删去?说明原因。(2)
四、写作与表达。(50分)
27.以下两题,请任选一题作文。
题一:请以“几分 在心头”为题,写一篇作文,横线上可以补充“感动、思念、自豪、快乐、酸涩、忧伤、烦恼……要求:不少于600字,要有真情实感,构思新颖一些。
题二:为自己打开一扇勤奋的门,你便走向成功;为自己打开一扇沟通的门,你便与人和睦相处;为自己打开一扇倾听之门,你便兼容并蓄;为自己打开一扇宽容之门,你便拥有爱心;为自己打开一扇诚信之门,你便获得丰厚的回报;为自己打开一扇忠正之门,你便坚不可摧……请以“为自己打开一扇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

第四单元:
1. “宜”改成“益”,“一”改成“以”。 2.dì、yǜn、chún、niàng 3.A 4.D 5、 D 6.7、8.略 9.“李老师,以后我一定把字写工整、美观一些。”(言之有理即可) 10.(1)书香满校园,名著伴我行。 (2)C.举办“书助成功”专家报告会。 D.创办“书山趣事”黑板报。 (3)B.分小组进行报告 C.老师点评 (4)冰心的创新法:读书恨与古人同。 11.咏史诗,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 12.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东风不给周瑜方便的话,那么,取胜的一方将是曹操,历史就会重新改写。它抒发了作者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13.馨:指品德高尚。 植:立。 14.C 15.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16.甲文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人生态度。 17.同: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异:甲文开头还运用了类比,乙文运用了衬托的写法。 18.低下头来也是一种人生智慧或者是第四段的最后一句话。 19.引出论题;作为事实论据,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0.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生动形象地本文的分论点:“有时,在法律面前也需要 低头。”从而有力地证明了本文的中心论点,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21.第四段由例举典型事例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5)至(7)段提出三个分论点,共同论证中心论点。它们是被证明与证明的关系。 22.纳米技术 23.纳米技术未来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完全无法预料。 24.举例子,具体说明了“未来每个人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5.第(5)段先概括说明纳米技术无止境发展,科学家们对未来的忧虑。(6)到(9)段具体列举各个领域的科学家们对人类未来的解释。(答由总到分也可) 26.不能去掉,因为“往往”表示通常情况,不包括特殊情况,如果去掉显得太绝对,不符合实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7.略
九(上)第四单元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列句中有两个错别字,改正后抄写一遍,做到规范、整洁、美观。(2分)
开卷有宜勤读书,持之一恒终有成。
2.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襄阳这座千年古城,其根深蒂( )固的历史传承、厚重的文化底蕴( ),如香远绵醇( )的佳酿( ),令人沉醉。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本小说的情节不是很精彩,不过书中的插图还算差强人意。
B.这部得天独厚的艺术作品,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情景交融的图画。
C.他们班在任课老师们的推波助澜下,终于取得了年级第一的好成绩。
D.据调查,目前中学生中“追星”现象已经是蔚然成风。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是否具有节俭创新意识,是民族兴旺的决定因素。
B.到了那个时候,我们看到的和听到的将是新技术伴随下的阅读时代的复兴。
C.假如我们读到真正的好书,那么,一生将受益无穷。
D.要不要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挖掘学生的潜力?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5. 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由“形符”和‘“声符”组合起来的字就是形声字。 ????②现在的汉字,大部分都是用这种方法造出来的。 ????③我们的祖先想到一个好办法,他们把一个字分成两部分。 ????④用图形构成的象形文字有很大的局限性,它无法分辨相似的事物。 ????⑤另一部分是一个同音(或近音)的字,用来表示事物的读音,这部分称为‘卡符”。 ????⑤一部分是一个“象形字”,表示事物的类别,这部分称为“形符”。 ????①这样,事物的形状无论多么相似,只要读音上有区别,都可造出不同的字形去表达了。 ????A.②③⑤⑥⑦①④  B.④②①⑤⑥③⑦ ????C.⑦①②④③⑥⑤  D.④③⑥⑤①⑦② 6.“知识就是力量”出自英国思想家 之口,他著有《 》、《新工具》等。(2分)
7.古诗默写。(8分)
⑴ ,铁骑绕龙城。 ,风多杂鼓声。(杨炯《从军行》)
⑵ ,我舞影零乱。醒时相交欢, 。(李白《月下独酌》)
⑶莫辞酒味薄, 。兵戈既未息, 。
(杜甫《羌村三首(之三)》)
⑷ ,西山盗寇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 。
(杜甫《登楼》)
8.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4分)
⑴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 )
⑵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首先要汲取知识,使自己知识丰富……( )
⑶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
⑷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
二、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10分)
9.李老师面对面地批阅学生的作文,侧过头对站在一旁的王军说:“你的字真是龙飞凤舞啊!”如果你是王军,你会怎么说?(2分)
10.书的世界是一个多彩的世界,与书为伴是人生最大的乐事,每一次读书,心灵都会得到净化;每一次读书,都会有收获。现在你班要开展“好读书,读好书”的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⑴请你拟写一条宣传标语。(2分)
⑵请根据示例写出两个活动。(10分)
A.举办“开卷有益”读书辩论赛, B.组织“书伴我行”读书故事会。
C. , D. 。
⑶假如你班要开展一次“书伴我行”的读书报告会,请设计活动步骤。(2分)
A.主持人致开场白并宣布活动开始。 B. 。
C. 。 D.主持人致结束语并宣布活动结束。
⑷介绍一名人的读书方法。(2分)
三、阅读与欣赏。(36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4分)
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1.从题材上看,这是一首 诗歌,这类诗歌最突出的特点是
。 (2分)
12.说说你对“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理解。(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0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3.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惟吾德馨 馨: 亭亭净植 植:
14.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之爱 B.香远益清 曾益其所不能
C.陶后鲜有闻 此人一 一为具言所闻 D.芳草鲜美 陶后鲜有闻
15.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6.甲乙两文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2分)
17.试比较甲乙两文写法上的异同。(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2分)
低下头来是一种智慧
⑴有人问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你是天下最有学问的人,那么你说天与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苏格拉底毫不迟疑地回答:“三尺。”那人笑了:“先生,除了婴儿之外,我们每个人都有五六尺高,如果天与地之间只有三尺,岂不是把苍穹都戳破了?”苏格拉底也笑了:“是啊,凡是高度超过三尺的人,如果想立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下头来。”
⑵苏格拉底这个故事,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天地之间,真的只有三尺吗?人生在世,真的需要低头吗?人们一直在思考着,争论着,实践着。
(3)自然界的天地,是不需要低头的。“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尽情地挺起自己的胸膛,昂起自己的头颅,迈开自己的步伐,伸展自己的双臂。
(4)但是有些时候,我们又不得不低头。比如,前边有一个山洞,里面充满了神秘,你想进去探个究竟,而山洞的洞口,却低于你身体的高度。这时,你是低下头进去,还是昂起头返回?当看见有人从这个山洞里背着珍贵的宝藏出来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低头也是我们所需要的。在很多情况下,低下头来,是一种聪明和智慧,也是一种大度和从容。
(5)有时,在现实面前需要低头。你想骑马飞驰,可眼前能找到的,只有一头驴。是坐在那里等马,还是骑上毛驴先行?人在屋檐下,怎能不低头?不低,就会碰得头破血流。
(6)有时,在错误面前需要低头。人生在世,谁都有可能犯错误。错误是对别人的伤害,只有低头才能弥补。廉颇向蔺相如低头,不但没有人笑话,反而传为美谈。很多的矛盾,不是在硬碰中解决的,而是在低头中令人悦服的。
(7)有时,在法律面前需要低头。法律是什么?是一个框框。每一个人都必须在这个框框里面进进出出。有人感到不舒服,为什么让它束缚我们的手脚?也有人自作聪明,想从框外找个漏洞钻过去。但和法律较劲,即便得逞,也是心惊一生。
(8)在我们每个人的周围,都有这样两种人。一种是经常低头的人,一种是经常仰头的人。只要稍作对比,就会发现,那些人缘最好、进步最快的人,往往都是懂得低头的人。
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根据你阅读议论文的经验,说说你是如何得到这一论点的。(3分)
19.文章开头两段为什么要从苏格拉底的故事写起?(3分)
20.第(7)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3分)
21.第(4)段与第(5)~(7)段之间具有怎样的内在联系?(3分)

(四)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问题。(10分)
纳米技术将把人类带到哪里
(1)英国最近公布的一项对全球400位科学家的调查表明,尽管人们对纳米时代的到来振奋不已,但是科学家承认,与普通人相比,自己更害怕纳米技术。这是因为,这项技术未来对人体与环境的影响,完全无法预料。
(2)想象一下这样的世界:人类将不再生病,甚至可以长生不老;房屋可以自行维修、照明、保湿、保洁;货币也将失去意义,因为每个人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例如,你会拥有一台微波炉大小的、具有自我复制的纳米装置,只要从一边投入原料,并且将设定好的结构参数输入其中,另一边将会出现你想要的任何东西——从回形针到电脑。
(3)这一切都可以通过纳米技术来实现。这是因为,现代物理学告诉我们:所有物体都是原子在一定空间内产生的,所以改变这些原子的排列顺序,就可以组合出任何物体,而从微米技术发展起来的纳米技术,使科学家们可以操纵原子。
(4)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为衣食住行而忙碌。在未来,人们将告别这种“低级的生活方式”,从事任何想要的创造性工作。这种社会的变革,是令人很难想象的。比如,那时小偷将会销声匿迹,因为物质已经丰富到失去了价值;唯一剩下的犯罪,可能只与无法分享的爱情有关,因为这是一个无法说得清楚、甚至连遗传学也弄不明白的玄妙东西。这样一来,军队、警察、政府甚至国家都将面临是否有必要存在下去的问题。
(5)尽管纳米技术的应用,已经在微电子学、光电技术、机械制造、轻工纺织、生物工程和化工医药等众多领域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并不能解除科学家们的忧虑:纳米技术的无止境的发展,特别是与基因工程的密切结合,究竟会把人类带到哪里?是天堂还是地狱?
(6)美国的一位预言家说,我和许多科学家现在都相信,20年后,我们就能够为人类古老的身体软件重新编程,这样,我们就能利用纳米技术阻止甚至逆转衰老,做到长生不老。
(7)俄罗斯的一位大学教授警告说,如果未来分解工业废料的纳米装置发生故障,它将摧毁生物圈中所有保证人类生存的有益物质。
(8)俄罗斯一位微电子专家认为,最不能接受的恐怕是可以自我复制的纳米机器人。如果失去控制,未来的“自由机器人”中那些只要依靠太阳能就能生存的“叛逆者”,将把所有物质通通复制成自己的同类,最终,地球将不再是鸟语花香、生机勃勃的世界,而会盖上一层“暗灰色粘质”。
(9)美国的一位学者指出,纳米技术可以制造出超微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让敌对国家的人民因此遭到种族灭绝的厄运--------
(10)这些究竟是一种幻景,还是未来可能出现的实况?目前恐怕还无法说得清楚。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往往能做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因此,对科学家们的种种忧虑,似乎不能认为是杞人忧天,而应该视为需要密切关注、未雨绸缪的大事。但是无论如何要相信,人为万物之灵。既然人能制造出无所不能的“纳米机器人”,就一定能找到有效的办法,把他们的行为控制在安全、合理的范围之内,不会让他们主宰这个世界。
22.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2分)
23.请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分)
24.第(2)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2分)
25.请具体说说(5)~(9)段采用的逻辑顺序。(2分)
26.“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往往能做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句中“往往”一词能否删去?说明原因。(2)
四、写作与表达。(50分)
27.以下两题,请任选一题作文。
题一:请以“几分 在心头”为题,写一篇作文,横线上可以补充“感动、思念、自豪、快乐、酸涩、忧伤、烦恼……要求:不少于600字,要有真情实感,构思新颖一些。
题二:为自己打开一扇勤奋的门,你便走向成功;为自己打开一扇沟通的门,你便与人和睦相处;为自己打开一扇倾听之门,你便兼容并蓄;为自己打开一扇宽容之门,你便拥有爱心;为自己打开一扇诚信之门,你便获得丰厚的回报;为自己打开一扇忠正之门,你便坚不可摧……请以“为自己打开一扇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

第四单元:
1. “宜”改成“益”,“一”改成“以”。 2.dì、yǜn、chún、niàng 3.A 4.D 5、 D 6.7、8.略 9.“李老师,以后我一定把字写工整、美观一些。”(言之有理即可) 10.(1)书香满校园,名著伴我行。 (2)C.举办“书助成功”专家报告会。 D.创办“书山趣事”黑板报。 (3)B.分小组进行报告 C.老师点评 (4)冰心的创新法:读书恨与古人同。 11.咏史诗,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 12.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东风不给周瑜方便的话,那么,取胜的一方将是曹操,历史就会重新改写。它抒发了作者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13.馨:指品德高尚。 植:立。 14.C 15.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16.甲文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人生态度。 17.同: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异:甲文开头还运用了类比,乙文运用了衬托的写法。 18.低下头来也是一种人生智慧或者是第四段的最后一句话。 19.引出论题;作为事实论据,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0.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生动形象地本文的分论点:“有时,在法律面前也需要 低头。”从而有力地证明了本文的中心论点,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21.第四段由例举典型事例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5)至(7)段提出三个分论点,共同论证中心论点。它们是被证明与证明的关系。 22.纳米技术 23.纳米技术未来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完全无法预料。 24.举例子,具体说明了“未来每个人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5.第(5)段先概括说明纳米技术无止境发展,科学家们对未来的忧虑。(6)到(9)段具体列举各个领域的科学家们对人类未来的解释。(答由总到分也可) 26.不能去掉,因为“往往”表示通常情况,不包括特殊情况,如果去掉显得太绝对,不符合实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7.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