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等3地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等3地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24 21:50: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滁州市琅琊区等3地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2023.4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约20%;《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至五单元约80%。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考古发现,三星堆遗址新发现一件顶尊蛇身铜人像,神像凸目獠牙,戴有牛角面具,双手撑在一个带方座的青铜罍上,头上还顶着一个朱砂彩绘觚形尊。铜人像具有古蜀文明的特征,方座铜器是先周文化的代表,而尊是中原文化的代表。该考古发现
A.证明中原文明领先其他地区 B.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
C.说明当时青铜制造技术先进 D.体现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趋势
2.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指出:“不管是否帝国主义国家,或是否资产阶级,凡属反对德意日法西斯,援助苏联与中国者,都是好的,有益的,正义的;凡属援助德意日法西斯,反对苏联与中国者,都是坏的,无益的,非正义的。”这一指示
A.赢得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支持 B.促成了中美苏大国的团结合作
C.适应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需要 D.促使国共两党关系进一步密切
3.1983年,北京四个最大的百货商场与北京市第一商业局签订合同,规定:超额完成利润承包额的,超额部分国家与商场对半分成;完不成利润承包额的,差额部分由企业利润留成和浮动工资弥补。这反映出
A.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 B.国企改革全面展开
C.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 D.现代企业制度建立
4.尼罗河哺育了埃及的7000年文化,被称为“水的原始颂歌”;印度河和恒河打开了古印度文明之门,被称为“永恒的磐涅”;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孕育了古巴比伦文明,被誉为“世界文明的摇篮”;奔腾不息的黄河,成就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这些可以用来说明
A.世界文明起源有相似性 B.自然环境影响文明起源
C.区域文明之间相互隔绝 D.古代文明相对独立发展
5.下表是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的一些做法。
亚历山大征服了波斯帝国后,保留了波斯帝国的行省制,设立总督等地方官制,采用波斯的穿衣风格
亚历山大每到一个地方,都在当地的庙宇里举行祭祀,搞一些活动和举办节日来向众神献祭
亚历山大在占领区内建立了70座大小不等的城市,并使其成为马其顿人、希腊人与东方人杂居之地
这表明亚历山大的对外扩张
A.把自己的文明嫁接到被征服地区B.把文化作为其征服世界的工具
C.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D.导致了东方文化逐步融为一体
6.在西欧,庄园领主在一定的领土范围内,对那里所有的居民办理行政、执行司法、征收赋税······在这样一个政体里,王位只保留一个空洞的宗主地位,只是一个名义上的权力,而国王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由此可知,西欧中世纪
A.庄园主是最高统治者 B.实行封君封臣制度
C.具有浓厚的自治色彩 D.国王权力是微弱的
7.高丽成宗时代(981年-997年),某大臣主张:“华夏之制,不可不遵,然四方习俗,各随土性。其礼乐诗书之教、君臣父子之道,宜法中华;其余车马衣服制度,可因土风,不必苟同。”该大臣意在强调
A.全盘吸收华夏文化 B.有选择地学习中国
C.建立中央集权体制 D.保持国家主权独立
8.学者指出: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总之,西方社会已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而它一旦起飞,必将扫清海路,不可阻挡地向全球扩张。该学者意在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A.推动世界经济腾飞 B.个人因素起了主导作用
C.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D.促进了世界联系的加强
9.欧洲人认为是哥伦布把野蛮的美洲纳入到了文明的大家庭;一些拉美国家认为,随着哥伦布的到来,殖民主义随之到来,美洲面临灭顶之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则认为是“两个大陆相遇”。据此可知,对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认识
A.随着时代发展而逐渐趋于全面B.促进不同文明的交融成为主流
C.各种观点都需要新的史料佐证D.受主观立场影响不够全面理性
10.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指出,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印度的航线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两件事。其重要的意义是
A.增加了西欧国家的劳动力 B.推动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C.促进了美洲工业化的进程 D.使非洲成为世界商业中心
11.15、16世纪的意大利多达40个假日,且不包括星期日,而大多节日是宗教节日。在节庆日子里,人们扮演各种宗教神话中的角色,沉浸在如痴如醉的境界之中。这表明当时意大利
A.摆脱神学影响 B.城市生活节奏紧张
C.人性得以复苏 D.居于贸易中心地位
12.人们开始把牛顿的物理学分析方法应用于整个思想和知识领域,不仅应用于物理领域,而且应用于人类社会。这一做法的意义在于
A.使近代物理学得到发展 B.动摇封建神学的基础
C.推动宗教改革的进行 D.促进理性主义的发展
13.下表是1850年和1870年国际贸易统计表(单位:亿马克)。
年份 世界贸易总额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1850 145 33.8 15 21 12.8
1870 374 91.8 45 42 34
据此表可知
A.工业化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前提 B.英国贸易增速居首位
C.欧美经济扩张的趋势日益明显 D.大国贸易发展不均衡
14.19世纪末,德国出现的“回归乡土运动”主张村庄绝不能模仿城市,反对出于美观考虑而移除古老树木,或出于其他考虑而弃除旧田埂。这体现了
A.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B.城市规划中对历史传统的延续
C.对乡村工业化振兴的期盼 D.工业化进程中价值观念的冲突
15.《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本来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体系,如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是在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尚未发展的最初阶段出现的……这些体系的发明家们虽然曾经看出阶级的对立……但是他们没有看出无产阶级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这说明科学社会主义
A.深刻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 B.对未来的理想社会提出设想
C.用社会化大生产代替私人生产 D.认识到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
16.巴黎公社建立后,在关于选举的《公告》中明确指出,公社委员会即是“公社议会”或“市政议会”“市政委员会”;对外发表公报则宣称:“巴黎所追求的,是建立共和国,获得城市应享的特权。”由此可以看出,巴黎公社是
A.巴黎工人建立的城市自治政权 B.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合法代表
C.法国各地城市政权的合法代表 D.无产阶级建立的社会主义政权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辛亥革命发生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和政治力量所进行的社会运动存在着一些共同缺陷,比如缺乏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阶级基础,缺乏明确系统的指导思想和先进合理的制度建构等……相比之下,辛亥革命是一场有主义指导、有政党领导、有阶级基础、有制度建构的革命运动,它拉开了近代以来中国发生深刻社会变革的序幕。
——摘编自金民卿《深刻认识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材料二 辛亥革命既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峰,又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一定基础。不否定皇帝专制,就难以得到辛亥革命后的大幅进步,就难以发生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就不会有中国共产党在艰难中诞生、发展和壮大,就不会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就不会有现代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甚至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如辛亥革命反帝不彻底、辛亥革命未能成功地发动和解决农民的问题,都对后来的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启示。
——摘编自张海鹏《怎么看待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与之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和政治力量所进行的社会运动相比有哪些新特点。(8分,提示:从主义指导、政党领导、阶级基础、制度建构等角度举例进行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辛亥革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一定基础”的理解。(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6世纪的西欧是新兴资产阶级遍历世界的游侠时代。“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然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因此,九死一生的险途,遏不住炽热的黄金渴望。西欧社会各式各样的亡命之徒,飘洋过海,纷纷涌向新世界。甚至连妇女和儿童也敢冒风涛之险,趋之若鹜。其中贫穷破落而又贪婪残忍的骑士小贵族是这些人群的中坚。富商大贾和新兴资产者常常是远洋航行的资助者,罗马教皇也参与了西葡两国瓜分世界条约的签订。西方航海者们乃是时代的产儿,在时代精神的鼓舞下,他们渴望机遇,辗转求告,最后与君主签署协定,扬帆远航,这既有实施王命的重任,又具有分成占有所得财富、谋取个人利益的权利。
——摘编自李隆庆《十五至十六世纪中西航海不同结局的原因初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大航海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航海时代出现的原因。(6分)
19.政治体制变革是人类文明进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蕴藏着宝贵的历史启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走上了一条和平、渐进的政治改革之路,英国不仅回归了“王在法下”的自由传统,而且形成了议会主权的政治倾向,现代代议民主制发展起来。
——摘编自钱乘旦《社会变革的和平方式:英国的范例》
材料二 法国之所以采取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摘编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材料三 三权分立与美国本土政治结合,适应了资产阶级统治的需要,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本宪法及本宪法所制定之合众国法律……皆为全国之最高法律;每个州的法官都应受其约束,而三种权力的制衡是通过模糊权力的界限,重叠权力的行使领域而实现的……众议员人数及直接税税额,应按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数目比例分配,此项人口数目的计算法,应在全体自由人民(包括订有契约的短期仆役,但不包括未被课税的印第安人)数目之外,再加上所有其他人口之五分之三。
——摘编自《1787年美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是如何确立发展民主制度的。(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革命爆发的背景,以及1870年后法国建立了什么民主制度使法国更加稳定。(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的主要原则有哪些。(4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在我们作出“在第一个工业革命中,市场是唯一的推动力,与政府丝毫无干”这个结论前,应该记住:使英国地位与别国不同的这个市场环境的特点,大部分还是国家行动所造成的。自十七世纪内战以后,英国政府演变的整个过程,有助于创造一个相当严密和统一的市场。在工业革命的最初阶段,不列颠国家利用它对法律、社会和政治制度的影响,利用它使人们能自由发挥能力和利用资源的影响,在几代人的时间里致力于建立一种能掀起工业革命的社会结构。
——摘编自[意]卡洛·M.奇波拉《欧洲经济史》
结合所学世界史的内容,评析材料中作者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 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星堆遗址新发现一件顶尊蛇身铜人像……铜人像具有古蜀文明的特征,方座铜器是先周文化的代表,而尊是中原文化的代表,这说明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故选B项。仅仅通过材料无法得出“中原文明领先其他地区”“当时青铜制造技术先进”“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趋势”,故A、C、D三项错误。
2.C 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1年,中共中央指出:“不管是否帝国主义国家,或是否资产阶级,凡属反对德意日法西斯,援助苏联与中国者,都是好的,有益的,正义的;凡属援助德意日法西斯,反对苏联与中国者,都是坏的,无益的,非正义的”,这说明随着苏德战争的爆发,中共中央提出了有利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提议,故选C项。仅仅通过材料无法得出中国赢得了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中美苏大国的合作,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国共两党关系没有进一步密切,故D项错误。
3.C 材料“超额完成利润承包额的,超额部分国家与商场对半分成;完不成利润承包额的,差额部分由企业利润留成和浮动工资弥补”说明企业自负盈亏,这表明企业经营自主权扩大和企业活力逐步得到增强,故选C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提出,与题目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北京企业改革属于个例,不属于全面展开,排除B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确立了深化国企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题目时间不符,排除D项。
4.A 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江大河孕育了古代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和中华文明,世界文明的起源具有相似性,故选A项。“自然环境影响文明”“区域文明之间相互隔绝”“古代文明相对独立发展”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B、C、D三项错误。
5.C 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在征战中的做法有利于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故选C项。把自己的文明嫁接到被征服地区是对材料错误的理解,故A项错误;把文化作为其征服世界的工具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B项错误;导致东西方文化逐步融为一体夸大了亚历山大东征的作用,故D项错误。
6.D 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庄园领主在一定的领土范围内,对那里所有的居民办理行政、执行司法、征收赋税……在这样一个政体里,王位只保留一个空洞的宗主地位,只是一个名义上的权力,而国王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这说明中世纪的西欧王权是微弱的,故选D项。中世纪西欧庄园主不符合最高统治者,故A项错误;实行封君封臣制和具有浓厚的自治色彩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B、C两项错误。
7.B 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某大臣主张:“华夏之制,不可不遵,然四方习俗,各随土性。其礼乐诗书之教、君臣父子之道,宜法中华;其余车马衣服制度,可因土风,不必苟同”,这说明该大臣强调有选择地学习中国,不可全盘吸收华夏文化,故选B项,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建立中央集权体制和保持国家主权独立,故C、D两项错误。
8.C 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总之,西方社会已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而它一旦起飞,必将扫清海路,不可阻挡地向全球扩张,这说明随着欧洲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具有历史必然性,故选C项。“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世界经济腾飞”“新航路的开辟个人因素起了主导作用”“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联系的加强”都是对材料主旨的错误理解,故A、B、D三项错误。
9.D 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人站在欧洲的立场,拉美国家站在拉美的立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站在文明相遇的角度分别来评价新航路的开辟,这些评价都不够全面理性,故选D项。材料无法体现对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认识随着时代发展而逐渐趋于全面,也无法体现不同文明的交融成为主流,更无法体现各种观点都需要新的史料佐证,故A、B、C三项错误。
10.B 根据材料“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指出,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印度的航线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两件事”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新航路开辟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劳动力的增加”,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印度的航线开辟”的意义,而不是单纯强调美洲和非洲,C、D两项片面,排除。
11.C 根据材料“15、16世纪的意大利多达40个假日,……的境界之中”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欧洲正处于文艺复兴运动时期,文艺复兴提倡“人文主义”,重视人的价值和对理想现实生活的追求,材料反映的就是这种思潮下人性得以复苏的表现,C项正确;A、B、D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12.D 根据材料可知,人们把牛顿的物理分析方法应用于思想领域,使得人们相信人类社会也像自然科学一样拥有科学严密的体系,由此促进了理性主义的发展,D项正确;这一做法促进了理性主义的发展,而不是使近代物理学得到发展,排除A项;动摇封建神学基础的是进化论,排除B项;将牛顿的物理学分析方法应
用于社会思想层面是在宗教改革之后,排除C项。
13.D 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其在1850-1870年国际贸易中占比最大,遥遥领先于法、德、美,所以说大国贸易发展不均衡,故选D项。工业革命之前国际贸易一直存在,排除A项。法国贸易增速居首位,排除B项。1850年,欧美四国国际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56.97%,1870年,欧美四国国际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56.90%,所以,欧美经济扩张的趋势不明显,排除C项。
14.D 19世纪末德国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材料中“回归乡土运动'主张村庄绝不能模仿城市,反对出于美观考虑而移除古老树木”反映了工业化进程中价值观念的冲突,D项正确。A、B、C三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
15.D 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本来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体系……但是他们没有看出无产阶级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这说明空想社会主义看到了阶级对立,但是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斗争的伟大力量,而科学社会主义则认识到了无产阶级斗争的重要性,故选D项。材料无法体现科学社会主义深刻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科学社会主义对未来的理想社会提出设想和科学社会主义用社会化大生产代替私人生产,故A、B、C三项错误。
16.A 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建立后,在关于选举的《公告》中明确指出,公社委员会即是“公社议会”或“市政议会”“市政委员会”;对外发表公报则宣称:“巴黎所追求的,是建立共和国,获得城市应享的特权”,这些都说明巴黎公社是巴黎工人建立的城市自治政权,故选A项。根据材料无法得出巴黎公社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合法代表和法国各地城市政权的合法代表的结论,故B、C两项错误;巴黎公社不是社会主义政权,故D项错误。
17.(1)提出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有全国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的领导;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使资产阶级队伍壮大;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8分)
(2)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促进社会进步,为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新中国成立奠定基础;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对后来的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启示。(6分)
18.(1)特点:参与阶层广泛;以追逐物质利益为动力;深受人文主义影响;专制君主与私人航海相结合。(6分,任答三点即可)
(2)原因:商品经济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欧洲社会上对黄金的渴望;航海者受人文主义思想的鼓舞;商业危机的出现;弘扬、传播基督教;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支持;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6分,任答三点即可)
19.(1)确立措施:光荣革命推翻专制统治,打击专制王权;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建立责任制内阁掌握行政权,国王统而不治。(任答2点,4分)
(2)背景: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王权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思想基础:启蒙运动的影响;外部因素:美国独立战争的推动作用。(任答2点,4分)民主制度:议会制共和制。(2分)
(3)原则:分权与制衡原则(三权分立原则);联邦制原则;民主共和原则(人民主权原则)。(任答2点,4分)
20.示例:
观点:我认同作者的观点,政府行为的确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2分)
论述:“光荣革命”后,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工业革命的开展创造了有利的政治环境。英国通过殖民扩张积累了大量资本,而且当时的对外扩张是得到政府支持的;日益扩张的海外市场需求推动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为工业革命准备了资本、市场等经济条件。有政府参与的“圈地运动”使得大量农民离开土地,成为雇佣工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政府通过一系列法律,保护发明专利,催生了一批技术成果,在技术层面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兴起及发展。(8分)
总之,英国工业革命所必备的政治、资金、市场、劳动力、技术等条件都有英国政府的参与,政府的行为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2分)
(“示例”仅作为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