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二则》之《囊萤夜读》一课一练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二则》之《囊萤夜读》一课一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12 09:00:20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二则》之《囊萤夜读》一课一练
一、基础运用
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胤(yìn yìng)   恭勤(qíng qín)   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chéng shèng)   数(shuò shù)   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2)过小溪,逢老媪(ǎo áo)   方磨铁杵(chǔ wǔ)   ,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hái huán )    卒业。
【答案】(1)yìn;qín;chéng;shù
(2)ǎo;chǔ;huán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1) 胤读yìn,后代、后嗣的意思;勤读qín,勤劳;盛,此处读chéng,装,当读shèng时,意思是兴盛、繁盛;数,此处读shù,概数,数目的意思,此外还有shuò和shǔ两个读音。
(2)媪读ǎo,指年老的妇女;杵读chǔ;还此处读 huán,指返回原来的地方或恢复原来的状态,当读hái时,指表示现象继续存在或动作继续进行。
故答案为:(1)yìn、qín、chéng、shù;(2)ǎo、chǔ、huán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识记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字音及含义,根据意义记字音,同时识记一些特殊的多音字。
2.看拼音,写词语。
náng kuò    yíng huǒ chóng    bó xué   
pín kùn    xiāng féng    shì zú   
【答案】囊括;萤火虫;博学;贫困;相逢;士卒
【知识点】字形
【解析】【分析】囊括:把全部包罗在内;萤:一种昆虫,故底下是“虫”字;博学:学识渊博,知道的多,了解的广,知识丰富;贫困:贫穷困难;士卒:士兵。
故答案为:囊括、萤火虫、博学、贫困、相逢、士卒
【点评】本题考查字形。注意根据字音及字义记忆汉子写法,书写要准确,避免形近字的干扰。
3.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胤恭   (A.恭敬 B.谦逊有礼)勤不倦,博学多通   (A.通晓,明白 B.通过)。
(2)夏月则   (A.就 B.如果)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   (A.所以 B.用)夜继日焉。
(3)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   (A.完成 B.成就),弃去   (A.到 B.离开 )。
(4)过是   (A.就是 B.这)溪,逢老媪方   (A.正在 B.方向 )磨铁杵。
【答案】(1)B;A
(2)A;B
(3)A;B
(4)B;A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恭”有以下两个意思<形>容貌端庄严肃或谦逊有礼。此处指谦逊有礼;“通”有以下几个解释:<动>通达;通过;通行。<动>贯通;沟通。<形>畅通;没有阻隔。<动>通报;转达。<动>通晓;精通。此处指通晓、明白。“则”有以下几个解释:<连>表示顺承,相当于“就”、“便”。<连>表示转折,相当于“却”、“可是”。<连>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假使”。<副>用于加强判断,相当于“乃”、“就是”。<名>法则;准则。此处译为就;“以”有以下几个解释:<动>用;使用。<动>做。<动>认为。<介>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视情况译为“拿”、“用”、“凭”、“把”等。<介>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介>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等。在此处译为用;“成”<动>完成;实现。<动>形成;成为。<动>成功;成就。<动>长成;成熟。<名>成人;成年。此处指完成;“去”有以下几种解释:<动>离去;离开。<动>距;距离。<形>过去的。<动>除去;去掉。<动>舍去;舍弃。此处指离开;“是”有以下几种解释,<形>对;正确。<形意动>认为……正确;肯定。<代>这;这个;这样。<形>凡是;所有的。<动>表判断。在此处译为这;“方”有以下解释:<名>两船相并,也指并排竹木做成的筏。<副>正正在。<名>方法;计策。<动>比拟;相比。在此处指正在。
故答案为:(1)B、A;(2)A、B;(3)A、B;(4)B、A
【点评】本题考查字义。识记课本中出现的一些特殊文言字义,加强积累。
4.先解释加点的字词,再理解句子的意思。
(1)囊萤夜读。
囊:   
萤:   
句意:   
(2)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练囊:   
以:   
句意:   
(3)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逢:   
老媪:   
句意:   
(4)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感其意:   
卒:   
句意:   
【答案】(1)用口袋装。;萤火虫。;用白纱布袋囊装萤火虫,利用萤火的亮度来看书。
(2)用白色薄绢做的口袋。;来。;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
(3)遇到,遇见。;老妇人。;(他)路过这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
(4)被她的意志感动。;完成。;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
【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
【解析】【分析】(1)囊: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口袋装”;萤:一种可以发光的昆虫;夜读:夜晚读书;这句话的意思是用白纱布袋囊装萤火虫,利用萤火的亮度来看书。
(2)练囊:用白色绢子做袋。练:白绢,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白绢做"。以:来;这句话的意思是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
(3)逢:碰上、遇见。媪:妇女的统称。这句话的意思是(他)路过这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
(4)感:被......感动;其:她的;意:意志; 感其意:被她的意志感动。 卒业:完成学业;这句话的意思是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
故答案为:(1)囊:用口袋装。萤:萤火虫。句意:用白纱布袋囊装萤火虫,利用萤火的亮度来看书。(2)练囊:用白色薄绢做的口袋。以:来。句意: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3)逢:遇到,遇见。老媪:老妇人。句意:(他)路过这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4)感其意:被她的意志感动。卒:完成。句意: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
【点评】考查文言文翻译。识记文言文中一些特殊字义,根据字义翻译句子。
5.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1)《囊萤夜读》讲的是唐朝人车胤自幼聪颖好学,家境贫寒,常无油点灯,夏夜就捕捉萤火虫,用以照明夜读的故事。
(2)车胤的这种在夏夜捕捉萤火虫,用以照明读书的精神已经过时了。
(3)“铁杵成针”字面意思是铁棒磨成针。实际上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4)《囊萤夜读》和《铁杵成针》都是寓言故事。
【答案】(1)错误
(2)错误
(3)正确
(4)错误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课内知识点的积累,平时学习的时候要掌握课内重难点内容,还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注意识记、掌握相关知识点,练习的时候要书写规范、正确,那样才能把课内知识点的题做对。(1)囊萤映雪讲的是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2)车胤这种刻苦攻读、勤学上进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4)《囊萤夜读》和《铁杵成针》都是成语故事。
故答案为:(1)错误(2)错误(3)正确(4)错误
【点评】课内知识点的考查,要求掌握课内重难点,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掌握相关内容。练习的时候要注意书写正确。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囊萤夜读》选自   ,故事的主人公是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懂得的道理是:   。
(2)《铁杵成针》选自   代   (人名)的   ,故事的主人公是   ,读了这个故事我们懂得的道理是:   。
【答案】(1)《晋书 车胤传》;车胤;无论环境多么恶劣,只要我们创造条件勤奋苦学,最终一定能学有所成。
(2)宋;祝穆;《方舆胜览 眉州》;李太白;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1)《囊萤夜读》选自《晋书 车胤传》,胤读yìn,本文写了车胤家中贫穷,用口袋装萤火虫照明,夜以继日读书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车胤,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是:无论环境多么恶劣,只要我们创造条件勤奋苦学,最终一定能学有所成。
(2)《铁杵成针》选自宋代祝穆的《方舆胜览 眉州》,本文写了李白小时候放弃学业,后被老妇人铁杵磨成针的精神打动又回去完成学业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李太白,告诉我们的道理是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
故答案为:《晋书 车胤传》、 车胤 、无论环境多么恶劣,只要我们创造条件勤奋苦学,最终一定能学有所成。宋、祝穆、《方舆胜览 眉州》、李太白、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
【点评】考查文学文化常识。注意了解每篇文言文的故事背景,了解作者所处的朝代和社会背景,及作者的写作目的,这样有利于我们对文章的理解。
阅读《囊萤夜读》,回答问题。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7.晋朝人车胤学习态度和学识如何?(用短文原句回答)
8.他因“家贫不常得油”,又时如何解决这一困难的?(用短文原句回答)
9.我还知道古人勤奋苦读的事例有   、   、   。
10.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答案】7.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8.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9.韦编三绝;刺股悬梁;目不窥园
10.示例:古代的小朋友在艰苦的环境下都能通过努力取得成功,我们条件那么好,反而不好好学习,今后我一定天天向上,在学习上更上一层楼。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考查文言文阅读。在学习课内文言文时,我们要掌握文言文的释义,掌握其中蕴含的道理,学以致用。
7.根据译文“胤这个人为人谦恭,为学勤勉不知疲倦,知识非常渊博。他的家中贫穷,不常能得到灯油,夏天的时候就用布袋装几十只萤火虫用以照亮书籍,从晚到早地学习”,由此看出他的学习态度是“恭勤不倦”,学识是“博学多通”,故填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8.根据译文“他的家中贫穷,不常能得到灯油,夏天的时候就用布袋装几十只萤火虫用以照亮书籍,从晚到早地学习”可知他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故填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9.根据我们在课外积累的故事,这样的事例还有韦编三绝、刺股悬梁、目不窥园等,故填韦编三绝、刺股悬梁、目不窥园
10.这是一则关于古人刻苦学习的文言故事,我们可以从古今对比角度表达我们的感谢,可以填古代的小朋友在艰苦的环境下都能通过努力取得成功,我们条件那么好,反而不好好学习,今后我一定天天向上,在学习上更上一层楼。
二、阅读积累
阅读《铁杵成针》,回答问题。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1.李白小时候的读书态度如何?(用短文原句回答)
12.他在路过一条小溪的时候,遇见了谁?她在干什么?(用短文原句回答)
13.李白了解情况后,反应如何?做出了怎样的举动?(用短文原句回答)
14.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15.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得出的一个成语是:   
【答案】11.未成,弃去。
12.逢老媪方磨铁杵。
13.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4.示例:干什么事只要有毅力、下苦工夫就能克服困难做出成绩的。我今后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像老婆婆和李白那样坚持下去直到成功。
15.持之以恒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考查文言文阅读。这篇文言文的内容短小精悍,我们要掌握其中的重点字词、讲述的故事及其中蕴含的道理。
11.根据“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世世代代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可知李白的小时候的学习态度是“未成,弃去”,故填:根据未成,弃去。
12.根据“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可知李白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于是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故填:逢老媪方磨铁杵。
13.根据“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可知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故填: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4.这篇文章通过老妇人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毅力能坚持就会取得成功的道理,我们可以从文言文告诉的我的道理入手谈感想,故填:干什么事只要有毅力、下苦工夫就能克服困难做出成绩的。我今后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像老婆婆和李白那样坚持下去直到成功。
15.根据文中的故事及告诉我们的道理,我们可以归纳出持之以恒这个成语,故填:持之以恒。
阅读天地。
(一)凿壁偷光
匡衡勤学而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拥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邻居有烛而不逮。 逮:   
主人怪而问衡。 怪:   
17.翻译下列句子。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8.文章主要写了哪两件事?表现出匡衡的什么精神?
【答案】16.到,及,这里是照到。;感到奇怪。
17.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18.写了匡衡少年时读书的两件事:一件是凿壁偷光,二是借书苦读。赞扬了匡衡勇于战胜艰苦的条件,勤奋的读书的精神;为我们树立刻苦读书的好榜样。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考查文言文阅读。做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根据所学知识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进行理解,了解故事内容及蕴含的道理,根据要求解答题目。
16.逮:此处读dài,到,及,这里是照到。怪:此处做动词,感到奇怪。故答案为:逮:到,及,这里是照到。怪:感到奇怪。
17.资给:资助、供给;以:用;遂:最终;故答案为: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18.文章主要写了两件事,分别是“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和“衡乃与其拥作而不求偿”,匡衡没有读书的条件,却努力为自己创造条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故答案为:写了匡衡少年时读书的两件事:一件是凿壁偷光,二是借书苦读。赞扬了匡衡勇于战胜艰苦的条件,勤奋的读书的精神;为我们树立刻苦读书的好榜样。
阅读回答问题
画荻教子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或:   
惟读书是务。 务:   
20.翻译下列句子。
①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②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21.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
【答案】19.有时;致力,从事
20.①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趁机进行抄写。②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
21.示例:欧阳修母亲在家境贫困的情况下,画荻教子,使儿子体会到即使条件再差,只要不畏艰难、持之以恒刻苦学习还是可以学好知识的。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考查文言文阅读。掌握文言重点字词的解释,能够理解文章大意及蕴含的道理。
19.闾(lǘ)里:街坊,乡里,民间。本句意思为: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趁机进行抄写。这里“或”的意思是:有时。欧阳修废寝忘食,专心致志于读书,“务”在这里的意思是:致力,从事。故答案为:有时;致力,从事
20.①闾(lǘ)里:街坊,乡里,民间。士人家:读书人家。或:有时。因: 借:……机会。第一句翻译为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趁机进行抄写。②惟:只;务:致力,从事。第二句翻译为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故答案为:①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趁机进行抄写。②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
21.《画荻教子》(huà dí jiào zǐ)是指用荻在地上书画教育儿子读书,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讲的是欧阳修在"四岁而孤,家贫无资"的环境下,从小至大,"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的勤学故事。故答案为:欧阳修母亲在家境贫困的情况下,画荻教子,使儿子体会到即使条件再差,只要不畏艰难、持之以恒刻苦学习还是可以学好知识的。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二则》之《囊萤夜读》一课一练
一、基础运用
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胤(yìn yìng)   恭勤(qíng qín)   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chéng shèng)   数(shuò shù)   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2)过小溪,逢老媪(ǎo áo)   方磨铁杵(chǔ wǔ)   ,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hái huán )    卒业。
2.看拼音,写词语。
náng kuò    yíng huǒ chóng    bó xué   
pín kùn    xiāng féng    shì zú   
3.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胤恭   (A.恭敬 B.谦逊有礼)勤不倦,博学多通   (A.通晓,明白 B.通过)。
(2)夏月则   (A.就 B.如果)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   (A.所以 B.用)夜继日焉。
(3)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   (A.完成 B.成就),弃去   (A.到 B.离开 )。
(4)过是   (A.就是 B.这)溪,逢老媪方   (A.正在 B.方向 )磨铁杵。
4.先解释加点的字词,再理解句子的意思。
(1)囊萤夜读。
囊:   
萤:   
句意:   
(2)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练囊:   
以:   
句意:   
(3)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逢:   
老媪:   
句意:   
(4)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感其意:   
卒:   
句意:   
5.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1)《囊萤夜读》讲的是唐朝人车胤自幼聪颖好学,家境贫寒,常无油点灯,夏夜就捕捉萤火虫,用以照明夜读的故事。
(2)车胤的这种在夏夜捕捉萤火虫,用以照明读书的精神已经过时了。
(3)“铁杵成针”字面意思是铁棒磨成针。实际上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4)《囊萤夜读》和《铁杵成针》都是寓言故事。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囊萤夜读》选自   ,故事的主人公是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懂得的道理是:   。
(2)《铁杵成针》选自   代   (人名)的   ,故事的主人公是   ,读了这个故事我们懂得的道理是:   。
阅读《囊萤夜读》,回答问题。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7.晋朝人车胤学习态度和学识如何?(用短文原句回答)
8.他因“家贫不常得油”,又时如何解决这一困难的?(用短文原句回答)
9.我还知道古人勤奋苦读的事例有   、   、   。
10.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二、阅读积累
阅读《铁杵成针》,回答问题。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1.李白小时候的读书态度如何?(用短文原句回答)
12.他在路过一条小溪的时候,遇见了谁?她在干什么?(用短文原句回答)
13.李白了解情况后,反应如何?做出了怎样的举动?(用短文原句回答)
14.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15.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得出的一个成语是:   
阅读天地。
(一)凿壁偷光
匡衡勤学而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拥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邻居有烛而不逮。 逮:   
主人怪而问衡。 怪:   
17.翻译下列句子。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8.文章主要写了哪两件事?表现出匡衡的什么精神?
阅读回答问题
画荻教子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或:   
惟读书是务。 务:   
20.翻译下列句子。
①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②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21.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yìn;qín;chéng;shù
(2)ǎo;chǔ;huán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1) 胤读yìn,后代、后嗣的意思;勤读qín,勤劳;盛,此处读chéng,装,当读shèng时,意思是兴盛、繁盛;数,此处读shù,概数,数目的意思,此外还有shuò和shǔ两个读音。
(2)媪读ǎo,指年老的妇女;杵读chǔ;还此处读 huán,指返回原来的地方或恢复原来的状态,当读hái时,指表示现象继续存在或动作继续进行。
故答案为:(1)yìn、qín、chéng、shù;(2)ǎo、chǔ、huán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识记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字音及含义,根据意义记字音,同时识记一些特殊的多音字。
2.【答案】囊括;萤火虫;博学;贫困;相逢;士卒
【知识点】字形
【解析】【分析】囊括:把全部包罗在内;萤:一种昆虫,故底下是“虫”字;博学:学识渊博,知道的多,了解的广,知识丰富;贫困:贫穷困难;士卒:士兵。
故答案为:囊括、萤火虫、博学、贫困、相逢、士卒
【点评】本题考查字形。注意根据字音及字义记忆汉子写法,书写要准确,避免形近字的干扰。
3.【答案】(1)B;A
(2)A;B
(3)A;B
(4)B;A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恭”有以下两个意思<形>容貌端庄严肃或谦逊有礼。此处指谦逊有礼;“通”有以下几个解释:<动>通达;通过;通行。<动>贯通;沟通。<形>畅通;没有阻隔。<动>通报;转达。<动>通晓;精通。此处指通晓、明白。“则”有以下几个解释:<连>表示顺承,相当于“就”、“便”。<连>表示转折,相当于“却”、“可是”。<连>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假使”。<副>用于加强判断,相当于“乃”、“就是”。<名>法则;准则。此处译为就;“以”有以下几个解释:<动>用;使用。<动>做。<动>认为。<介>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视情况译为“拿”、“用”、“凭”、“把”等。<介>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介>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等。在此处译为用;“成”<动>完成;实现。<动>形成;成为。<动>成功;成就。<动>长成;成熟。<名>成人;成年。此处指完成;“去”有以下几种解释:<动>离去;离开。<动>距;距离。<形>过去的。<动>除去;去掉。<动>舍去;舍弃。此处指离开;“是”有以下几种解释,<形>对;正确。<形意动>认为……正确;肯定。<代>这;这个;这样。<形>凡是;所有的。<动>表判断。在此处译为这;“方”有以下解释:<名>两船相并,也指并排竹木做成的筏。<副>正正在。<名>方法;计策。<动>比拟;相比。在此处指正在。
故答案为:(1)B、A;(2)A、B;(3)A、B;(4)B、A
【点评】本题考查字义。识记课本中出现的一些特殊文言字义,加强积累。
4.【答案】(1)用口袋装。;萤火虫。;用白纱布袋囊装萤火虫,利用萤火的亮度来看书。
(2)用白色薄绢做的口袋。;来。;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
(3)遇到,遇见。;老妇人。;(他)路过这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
(4)被她的意志感动。;完成。;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
【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
【解析】【分析】(1)囊: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口袋装”;萤:一种可以发光的昆虫;夜读:夜晚读书;这句话的意思是用白纱布袋囊装萤火虫,利用萤火的亮度来看书。
(2)练囊:用白色绢子做袋。练:白绢,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白绢做"。以:来;这句话的意思是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
(3)逢:碰上、遇见。媪:妇女的统称。这句话的意思是(他)路过这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
(4)感:被......感动;其:她的;意:意志; 感其意:被她的意志感动。 卒业:完成学业;这句话的意思是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
故答案为:(1)囊:用口袋装。萤:萤火虫。句意:用白纱布袋囊装萤火虫,利用萤火的亮度来看书。(2)练囊:用白色薄绢做的口袋。以:来。句意: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3)逢:遇到,遇见。老媪:老妇人。句意:(他)路过这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4)感其意:被她的意志感动。卒:完成。句意: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
【点评】考查文言文翻译。识记文言文中一些特殊字义,根据字义翻译句子。
5.【答案】(1)错误
(2)错误
(3)正确
(4)错误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课内知识点的积累,平时学习的时候要掌握课内重难点内容,还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注意识记、掌握相关知识点,练习的时候要书写规范、正确,那样才能把课内知识点的题做对。(1)囊萤映雪讲的是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2)车胤这种刻苦攻读、勤学上进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4)《囊萤夜读》和《铁杵成针》都是成语故事。
故答案为:(1)错误(2)错误(3)正确(4)错误
【点评】课内知识点的考查,要求掌握课内重难点,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掌握相关内容。练习的时候要注意书写正确。
6.【答案】(1)《晋书 车胤传》;车胤;无论环境多么恶劣,只要我们创造条件勤奋苦学,最终一定能学有所成。
(2)宋;祝穆;《方舆胜览 眉州》;李太白;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1)《囊萤夜读》选自《晋书 车胤传》,胤读yìn,本文写了车胤家中贫穷,用口袋装萤火虫照明,夜以继日读书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车胤,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是:无论环境多么恶劣,只要我们创造条件勤奋苦学,最终一定能学有所成。
(2)《铁杵成针》选自宋代祝穆的《方舆胜览 眉州》,本文写了李白小时候放弃学业,后被老妇人铁杵磨成针的精神打动又回去完成学业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李太白,告诉我们的道理是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
故答案为:《晋书 车胤传》、 车胤 、无论环境多么恶劣,只要我们创造条件勤奋苦学,最终一定能学有所成。宋、祝穆、《方舆胜览 眉州》、李太白、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
【点评】考查文学文化常识。注意了解每篇文言文的故事背景,了解作者所处的朝代和社会背景,及作者的写作目的,这样有利于我们对文章的理解。
【答案】7.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8.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9.韦编三绝;刺股悬梁;目不窥园
10.示例:古代的小朋友在艰苦的环境下都能通过努力取得成功,我们条件那么好,反而不好好学习,今后我一定天天向上,在学习上更上一层楼。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考查文言文阅读。在学习课内文言文时,我们要掌握文言文的释义,掌握其中蕴含的道理,学以致用。
7.根据译文“胤这个人为人谦恭,为学勤勉不知疲倦,知识非常渊博。他的家中贫穷,不常能得到灯油,夏天的时候就用布袋装几十只萤火虫用以照亮书籍,从晚到早地学习”,由此看出他的学习态度是“恭勤不倦”,学识是“博学多通”,故填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8.根据译文“他的家中贫穷,不常能得到灯油,夏天的时候就用布袋装几十只萤火虫用以照亮书籍,从晚到早地学习”可知他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故填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9.根据我们在课外积累的故事,这样的事例还有韦编三绝、刺股悬梁、目不窥园等,故填韦编三绝、刺股悬梁、目不窥园
10.这是一则关于古人刻苦学习的文言故事,我们可以从古今对比角度表达我们的感谢,可以填古代的小朋友在艰苦的环境下都能通过努力取得成功,我们条件那么好,反而不好好学习,今后我一定天天向上,在学习上更上一层楼。
【答案】11.未成,弃去。
12.逢老媪方磨铁杵。
13.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4.示例:干什么事只要有毅力、下苦工夫就能克服困难做出成绩的。我今后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像老婆婆和李白那样坚持下去直到成功。
15.持之以恒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考查文言文阅读。这篇文言文的内容短小精悍,我们要掌握其中的重点字词、讲述的故事及其中蕴含的道理。
11.根据“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世世代代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可知李白的小时候的学习态度是“未成,弃去”,故填:根据未成,弃去。
12.根据“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可知李白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于是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故填:逢老媪方磨铁杵。
13.根据“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可知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故填: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4.这篇文章通过老妇人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毅力能坚持就会取得成功的道理,我们可以从文言文告诉的我的道理入手谈感想,故填:干什么事只要有毅力、下苦工夫就能克服困难做出成绩的。我今后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像老婆婆和李白那样坚持下去直到成功。
15.根据文中的故事及告诉我们的道理,我们可以归纳出持之以恒这个成语,故填:持之以恒。
【答案】16.到,及,这里是照到。;感到奇怪。
17.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18.写了匡衡少年时读书的两件事:一件是凿壁偷光,二是借书苦读。赞扬了匡衡勇于战胜艰苦的条件,勤奋的读书的精神;为我们树立刻苦读书的好榜样。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考查文言文阅读。做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根据所学知识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进行理解,了解故事内容及蕴含的道理,根据要求解答题目。
16.逮:此处读dài,到,及,这里是照到。怪:此处做动词,感到奇怪。故答案为:逮:到,及,这里是照到。怪:感到奇怪。
17.资给:资助、供给;以:用;遂:最终;故答案为: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18.文章主要写了两件事,分别是“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和“衡乃与其拥作而不求偿”,匡衡没有读书的条件,却努力为自己创造条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故答案为:写了匡衡少年时读书的两件事:一件是凿壁偷光,二是借书苦读。赞扬了匡衡勇于战胜艰苦的条件,勤奋的读书的精神;为我们树立刻苦读书的好榜样。
【答案】19.有时;致力,从事
20.①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趁机进行抄写。②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
21.示例:欧阳修母亲在家境贫困的情况下,画荻教子,使儿子体会到即使条件再差,只要不畏艰难、持之以恒刻苦学习还是可以学好知识的。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考查文言文阅读。掌握文言重点字词的解释,能够理解文章大意及蕴含的道理。
19.闾(lǘ)里:街坊,乡里,民间。本句意思为: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趁机进行抄写。这里“或”的意思是:有时。欧阳修废寝忘食,专心致志于读书,“务”在这里的意思是:致力,从事。故答案为:有时;致力,从事
20.①闾(lǘ)里:街坊,乡里,民间。士人家:读书人家。或:有时。因: 借:……机会。第一句翻译为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趁机进行抄写。②惟:只;务:致力,从事。第二句翻译为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故答案为:①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趁机进行抄写。②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
21.《画荻教子》(huà dí jiào zǐ)是指用荻在地上书画教育儿子读书,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讲的是欧阳修在"四岁而孤,家贫无资"的环境下,从小至大,"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的勤学故事。故答案为:欧阳修母亲在家境贫困的情况下,画荻教子,使儿子体会到即使条件再差,只要不畏艰难、持之以恒刻苦学习还是可以学好知识的。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