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课类别 课题 24.1.2 垂直于弦的直径 课型 新授
教学媒体 多媒体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理解圆的对称性.2.掌握垂径定理及其推论,理解其证明,并会用它解决有关的证明与计算问题.
过程方法 1.利用操作几何的方法,理解圆是轴对称图形,过圆心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2.经历探索垂径定理及其推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和理解研究几何图形的各种方法.
情感态度 激发学生观察、探究、发现数学问题的兴趣和欲望.
教学重点 垂径定理及其运用.
教学难点 发现并证明垂径定理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程序及教学内容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导语:直径是圆中特殊的弦,研究直径是研究圆的重要突破口,这节课我们就从对直径的研究开始来研究圆的性质.二、探究新知(一)圆的对称性沿着圆的任意一条直径所在直线对折,重复做几次,看看你能发现什么结论?得到:把圆沿着它的任意一条直径所在直线对折,直径两旁的两个半圆就会重合在一起,因此,圆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圆的对称轴.(二)、垂径定理完成课本思考 分析:1.如何说明图24.1-7是轴对称图形?2.你能用不同方法说明图中的线段相等,弧相等吗?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即:直径CD垂直于弦AB则CD平分弦AB,并且平分弦AB所对的两条弧.推理验证:可以连结OA、OB,证其与AE、BE构成的两个全等三角形,进一步得到不同的等量关系.分析:垂径定理是由哪几个已知条件得到哪几条结论?即一条直线若满足过圆心、垂直于弦、则可以推出平分弦、平分弦所对的优弧,平分弦所对的劣弧.垂径定理推论 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思考:1.这条推论是由哪几个已知条件得到哪几条结论?2.为什么要求“弦不是直径”?否则会出现什么情况?垂径定理的进一步推广思考:类似推论的结论还有吗?若有,有几个?分别用语言叙述出来.归纳:只要已知一条直线满足“垂直于弦、过圆心、平分弦、平分弦所对的优弧,平分弦所对的劣弧.”中的两个条件,就可以得到另外三个结论.(三)、垂径定理、推论的应用完成课本赵州桥问题分析:1.根据桥的实物图画出的几何图形应是怎样的? 2.结合所画图形思考:圆的半径r、弦心距d、弦长a,弓形高h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3.在圆中解决有关弦的问题时,常常需要作垂直于弦的直径,作为辅助线,这样就可以把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结合起来,得到圆的半径r、弦心距d、弦长a的一半之间的关系式:三、课堂训练 完成课本88页练习补充:1.如图,一条公路的转弯处是一段圆弧,点O是圆心,其中CD=600m,E为圆O上一点,OE⊥CD,垂足为F,EF=90m,求这段弯路的半径.2.有一石拱桥的桥拱是圆弧形,如图所示,正常水位下水面宽AB=60m,水面到拱顶距离CD=18m,当洪水泛滥时,水面宽MN=32m时是否需要采取紧急措施?请说明理由.(当水面距拱顶3米以内时需要采取紧急措施) 四、小结归纳1. 垂径定理和推论及它们的应用 2. 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相结合,将圆的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问题.3.圆中常作辅助线:半径、过圆心的弦的垂线段五、作业设计作业:课本94页 1,95页 9,12补充:已知:在半径为5㎝的⊙O中,两条平行弦AB,CD分别长8㎝,6㎝.求两条平行弦间的距离. 教师从直径引出课题,引起学生思考学生用纸剪一个圆,按教师要求操作,观察,思考,交流,尝试发现结论.学生观察图形,结合圆的对称性和相关知识进行思考,尝试得出垂径定理,并从不同角度加以解释.再进行严格的几何证明..师生分析,进一步理解定理,析出定理的题设和结论.教师引导学生类比定理独立用类似的方法进行探究,得到推论学生根据问题进行思考,更好的理解定理和推论,并弄明白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学生审题,尝试自己画图,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并思考解决方法,由本节课知识想到作辅助线办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检查,集体交流评价,教师指导学生写出解答过程,体会方法,总结规律.引导学生分析:要求当洪水到来时,水面宽MN=32m是否需要采取紧急措施,只要求出DE的长,因此只要求半径R,然后运用几何代数解求R.让学生尝试归纳,总结,发言,体会,反思,教师点评汇总 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发现圆的对称性,为后续探究打下基础通过该问题引起学生思考,进行探究,发现垂径定理,初步感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解题能力.为继续探究其推论奠定基础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全面的理解和掌握垂径定理和它的推论,并进行推广,得到其他几个定理,完整的把握所学知识.体会转化思想,化未知为已知,从而解决本题,同时把握一类题型的解题方法,作辅助线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应用,巩固知识,形成做题技巧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归纳提升,加强学习反思,帮助学生养成系统整理知识的习惯巩固深化提高
板 书 设 计
课题垂径定理 垂径定理的进一步推广赵州桥问题 归纳
教 学 反 思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