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金属晶体与离子晶体
一、单选题
1.反应Cl2+2NaOH = NaClO+NaCl+H2O可用于制备含氯消毒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l2中共价键类型为极性共价键 B.NaOH中没有极性共价键
C.NaClO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 D.Cl-与Na+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2.下列物质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A.SO2 B.NH3 C.NaOH溶液 D.NaCl
3.氨分子得到一个H+,变成铵离子(NH)。下列对上述过程的描述不合理的是
A.氮原子的杂化类型发生了改变 B.微粒的形状发生了改变
C.微粒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D.微粒中的键角发生了改变
4.在下列有关晶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离子晶体中,一定存在离子键
B.原子晶体中,只存在共价键
C.金属晶体的熔沸点均很高
D.离子晶体中,可能含有共价键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干冰属于原子晶体
B.CH4分子中含有极性共价键,所以是极性分子
C.所有的金属元素都分布在d区和ds区
D.离子键、氢键、范德华力本质上都是静电作用
6.下列关于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MgO和NaCl两种晶体中,MgO的晶格能较小,故其熔点较低
B.冰和干冰晶体中,一个分子周围均有12个分子紧邻
C.CsCl和NaCl晶体中阳离子的配位数相同
D.氮化碳的结构如图所示,其硬度超过金刚石,化学式为
7.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酸性:H2CO3<HClO4<H3CCOOH B.碱性:Ba(OH)2<Ca(OH)2<KOH
C.熔点:MgBr2<SiCl4<BN D.沸点:PH3<NH3<H2O
8.高温下,超氧化钾晶体()呈立方体结构。如图为超氧化钾晶体的一个晶胞(晶体中最小的重复单元)。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超氧化钾的化学式为,每个晶胞含有4个和4个
B.中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
C.晶体中,原子间以共价键相结合
D.晶体中与每个距离最近的有8个
9.下列物质的电子式正确的是
A. B.
C. D.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键的形成一定伴随着电子的得失和能量的变化
B.某晶体固态时不导电,水溶液能导电,说明该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C.硫酸钾在熔融状态下离子键被削弱,形成能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具有导电性
D.H2O、H2S、H2Se的分子间作用力依次增大,沸点依次升高
11.已知是、、三种元素组成的离子化合物,只有为金属元素,其晶胞如图,则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的化学式可能是
B.电负性:
C.熔点:金刚石干冰
D.中可能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
12.下列叙述中正确选项的个数是
①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②原子间以极性键结合而成的分子必定是极性分子;
③只含有共价键的物质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④离子晶体中可能含有共价键,但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⑤不含非极性共价键的分子晶体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⑥熔化不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⑦分子晶体中一定含有共价键;
⑧离子晶体都是化合物;
⑨冰熔化时水分子中共价键发生断裂。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二、填空题
13.(1)请用下列4种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O2 ②NH4NO3 ③K2O2 ④NH3,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键的是________。
(2)X、Y两种主族元素能形成XY2型化合物,已知XY2中共有38个电子,若XY2为常见元素形成的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氯化铝的物理性质非常特殊,如氯化铝的熔点为190℃(2.02×105 Pa),但在180℃就开始升华。据此判断,氯化铝是________(填“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可以证明你的判断正确的实验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有a~g 7种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①元素的原子间反应最容易形成离子键的是________。
A.c和f B.b和g
C.d和g D.b和e
②d与g元素形成的分子中所有原子________(填“是”或“不是”)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
14.硫化锂是目前正在研发的锂离子电池的新型固体电解质,为立方晶系晶体,其晶胞参数为。该晶胞中离子的分数坐标为
硫离子:;;;,……
锂离子:;;;;……
(1)在图上画出硫化锂晶胞沿x轴投影图_______。
(2)硫离子的配位数为_______。
(3)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硫化锂的晶体密度为_______(列出计算表达式)。
15.现有几组物质的熔点(℃)数据:
A组 B组 C组 D组
金刚石:3550℃ Li:181℃ HF:-83℃ NaCl:801℃
硅晶体:1410℃ Na:98℃ HCl:-115℃ KCl:776℃
硼晶体:2300℃ K:64℃ HBr:-89℃ RbCl:718℃
二氧化硅:1723℃ Rb:39℃ HI:-51℃ CsCl:645℃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A组属于_______晶体,其熔化时克服的微粒间的作用力是_______。
(2)B组晶体共同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填序号)。
①有金属光泽 ②导电性 ③导热性 ④延展性
(3)C组中自HCl至HI熔点依次升高,原因是_______。
(4)D组晶体可能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填序号)。
①硬度小 ②水溶液能导电 ③固体能导电 ④熔融状态能导电
(5)D组晶体的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NaCl>KCl>RbCl>CsCl,其原因为_______。
三、实验题
16.1943年,爱国实业家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以下是联合制碱法的简单流程:
(1)纯碱固体是______(填“离子”、“分子”或“原子”)晶体。组成该物质的元素原子的半径从大到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1)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 X 的名称________。
(4)产品 A 的化学式是________,由溶液 B 得到产品 A,需要在溶液 B 中通入 NH3、冷冻、加食盐,其中通入NH3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工业生产的纯碱常会含少量 NaCl 杂质。现用重量法测定其纯度,步骤如下:
①称取样品 a(g),加水溶解;
②加入足量的 BaCl2 溶液;
③过滤、_______、烘干、_______、称量。
④____________,最终得到固体 b(g)。
补全上述实验步骤;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用含 a、b 的代数式表示)。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Cl2中含有的是Cl-Cl非极性共价键,故A错误;
B.NaOH中含有离子键和O-H极性共价键,故B错误;
C.NaClO中钠离子和次氯酸根离子之间以离子键结合,次氯酸根离子中含有共价键,故C正确;
D.Cl-核外有3个电子层,Na+核外有2个电子层,两者电子层结构不同,故D错误;
答案选C。
2.D
【分析】不同的非金属元素之间通常形成共价化合物,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之间通常形成离子化合物。
【详解】A.SO2属于共价化合物,A不符合;
B.NH3属于共价化合物,B不符合;
C.NaOH溶液属于混合物,NaOH才属于离子化合物,C不符合;
D.NaCl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属于离子化合物,D符合;
答案选D。
3.A
【详解】A.氨气分子中N的杂化为sp3,铵离子中N的杂化为sp3,N原子的杂化类型没有改变,A项错误;
B.氨气分子的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铵离子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B项正确;
C.因结构不同,则性质不同,微粒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C项正确;
D.氨气分子的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铵离子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微粒中键角发生了改变,D项正确;
答案选A。
4.C
【详解】A.阴、阳离子通过离子键形成离子晶体,离子晶体中一定存在离子键,可以存在共价键,故A正确;
B.原子晶体是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形成的,原子晶体中只存在共价键,故B正确;
C.金属晶体的熔沸点不一定很高,例如金属汞的熔沸点就较低,常温下为液体,故C错误;
D.离子晶体中可能含有共价键,比如NaOH晶体中含有O原子和H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故D正确;
故选:C。
5.D
【详解】A.干冰由CO2分子构成,属于分子晶体,故A错误;
B.CH4分子中存在的C—H键属于极性共价键,甲烷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重合,属于非极性分子,故B错误;
C.s区、d区、ds区、p区都含有金属元素,故C错误;
D.离子键指的是阴阳离子间的强烈静电作用;氢键指与电负性大、原子半径小的元素形成共价键的氢原子,与电负性大原子半径小的元素接近,并产生静电作用;范德华力是一种电性引力,故D正确;
答案为D。
6.D
【详解】A.构成MgO的离子比构成NaCl的离子半径小,离子所带电荷数多,所以MgO的晶格能较大,故其熔点较高,故A错误;
B.冰晶体中存在氢键,一个分子周围有4个分子紧邻,干冰晶体中只有范德华力,一个分子周围有12个分子紧邻,故B错误;
C.CsCl晶体中阴、阳离子的配位数均为8,NaCl晶体中阴、阳离子的配位数均为6,故C错误;
D.根据氮和碳的化合价可写出氮化碳的化学式为,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属于原子晶体,因键的键长更短,键能更大,故其硬度超过金刚石,故D正确。
故选D。
7.D
【详解】A.HClO4酸性酸性最强,醋酸强于碳酸,酸性:H2CO3<CH3COOH<HClO4,故A错误;
B.元素的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Ba>Ca,碱性:Ba(OH)2>Ca(OH)2,故B错误;
C.晶体的熔沸点: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SiCl4为分子晶体,MgBr2为离子晶体,BN为原子晶体,熔点:SiCl4<MgBr2<BN,故C错误;
D.分子晶体的熔沸点一般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含有氢键的氢化物熔沸点一般较高,H2O、NH3分子间存在氢键,沸点高,而H2O的沸点为100℃,NH3在常温时为气体,所以H2O的沸点高于NH3,PH3中不含氢键,熔沸点最小,所以沸点:PH3<NH3<H2O,故D正确;
故选D。
8.D
【详解】A.离子位于顶点和面心,数目为,离子位于棱心和体心,数目为,即每个晶胞中含有4个和4个,则超氧化钾的化学式为,故A正确;
B.离子与离子形成离子键,离子中原子间形成共价键,故B正确;
C.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故C正确;
D.由晶胞图可知,以晶胞上方面心的为研究对象,其平面上与其距离最近的有4个,上方和下方各有一个,共有6个,故D错误。故选D;
故答案:D。
9.D
【详解】A.氢氧化钠为离子化合物,钠离子直接用离子符号表示,氢氧根离子需要标出所带电荷及最外层电子,氢氧化钠的电子式为 ,选项A错误;
B.NaCl属于离子化合物,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其正确的电子式为 ,选项B错误;
C.氯化铵是离子化合物,由氨根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电子式为: ,选项C错误;
D.KBr为离子化合物,钾离子直接用离子符号表示,溴离子需要标出所带电荷及最外层电子,溴化钾正确的电子式为 ,D正确;
答案选D。
10.C
【详解】A.形成化学键和断裂化学键均伴随有能量的变化,若形成的化学键是离子键则一定有电子的得失,若形成的化学键为共价键则有电子偏移,即化学键的形成不一定伴随着电子的得失,故A错误;
B.某晶体固态时不导电,其水溶液能导电,不能说明该晶体是离子晶体,可能是分子晶体,如冰醋酸,故B错误;
C.硫酸钾是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电离出钾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形成能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因此具有导电性,故C正确;
D.由于H2O分子间存在氢键,氢键的作用使得水的沸点反常,高于H2S,故D错误;
答案选C。
11.B
【详解】A.根据均摊法分析,X的个数为 ,Y的个数为 ,Z的个数为1,所以化学式可能是,A正确,不符合题意;
B.Z为金属,XY为非金属,金属的电负性小,B错误,符合题意;
C.该晶体为离子晶体,根据晶体的类型和熔点的关系分析,熔点:金刚石干冰,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该物资为离子化合物,一定有离子键,XY之间有共价键,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B
【详解】①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也可能是共价化合物,因此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正确;
②原子间以极性键结合而成的分子,若空间排列的对称的就是非极性分子,否则就是极性分子,错误;
③只含有共价键的物质可能是非金属单质,也可能是共价化合物,错误;
④离子晶体中可能含有共价键,但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如NH4Cl只含有非金属元素,错误;
⑤不含非极性共价键的分子晶体可以是单质,错误;
⑥熔化不导电的化合物没有离子,因此一定是共价化合物,正确;
⑦惰性气体是单原子分子,分子中无共价键,因此分子晶体中不一定含有共价键,错误;
⑧离子晶体是由阳离子、阴离子构成的离子化合物,因此都是化合物,正确;
⑨冰熔化时水分子中共价键发生不断裂,断裂的是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错误。
故正确的是①⑥⑧,选项是B。
13. ② 共价化合物 氯化铝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 B 是
【分析】(1)一般来说,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不同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极性键,同种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非极性键;
(2)X、Y两种主族元素能形成XY2型化合物,XY2中共有38个电子,若XY2为常见元素形成的离子化合物,X为第IIA族元素、Y为第VIIA族元素,其电子数是38,则为CaF2;
(3)氯化铝的熔点为190℃,但在180℃就开始升华,熔点较低,应为共价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
(4)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知,a、b、c、d、e、f、g分别是H、Na、Mg、C、N、P、Cl元素,一般来说,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
【详解】(1)①O2只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②NH4NO3中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铵根离子中氮原子和氢原子之间、硝酸根离子中氮原子和氧原子之间存在极性共价键,既有离子键又有极性键;
③K2O2中钾离子与过氧根离子以离子键结合,O、O之间以非极性共价键结合,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键;
④NH3中只含有极性共价键;
故答案为:②;
(2)X、Y两种主族元素能形成XY2型化合物,XY2中共有38个电子,若XY2为常见元素形成的离子化合物,X为第IIA族元素、Y为第VIIA族元素,其电子数是38,则为CaF2,其电子式,故答案为:;
(3)氯化铝的熔点为190℃,但在180℃就开始升华,熔点较低,应为共价化合物;氯化铝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说明为共价化合物;故答案为:共价化合物;氯化铝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
(4)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知,a、b、c、d、e、f、g分别是H、Na、Mg、C、N、P、Cl元素,
①一般来说,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所以容易形成离子键的是钠和氯,故答案为:B;
②d与g元素形成的分子是CCl4,所有原子是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故答案为:是。
14.(1)
(2)8
(3)
【详解】(1)根据硫离子的分数坐标参数,硫离子位于晶胞的面心、顶角;根据锂离子的分数坐标参数,锂离子位于晶胞的内部,结合坐标位置,则硫化锂晶胞沿x轴投影图为。
(2)根据(1)中的分析,从面心的看,周围与之等距且最近的有8个,所以的配位数为8。
(3)1个晶胞中有.数目为个,含有数目为8个,晶胞参数为,一个晶胞体积,晶胞的体积为,晶胞质量,所以晶体密度。
15.(1) 原子晶体 共价键
(2)①②③④
(3)含有分子间氢键,增加了分子之间的吸引力,使物质熔化、气化需消耗更高的能量,因此其熔点反常
(4)②④
(5)这些都属于离子晶体,熔点与晶格能有关,由于离子半径:r(Na+)<r(K+)<r(Rb+)<r(Cs+),在离子所带电荷数相同的情况下,半径越小,晶格能越大,熔点就越高。
【解析】(1)
A组熔点很高,为原子晶体,构成微粒是原子,原子晶体是由原子通过共价键形成的,熔化时克服的是共价键;
(2)
B组为金属晶体,根据金属晶体的特征可知,B组金属晶体具有①②③④四条共性;
(3)
HF的分子之间除存在范德华力外,分子之间还含有分子间氢键,增加了分子之间的吸引力,使物质熔化、气化需消耗更高的能量,因此其熔点反常;
(4)
D组属于离子晶体,离子晶体的构成微粒是阴、阳离子,离子之间通过离子键结合,离子键是一种比较强的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硬度;一般能够溶于水,在水分子作用下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因而能够导电;在固体时离子之间通过离子键结合,不能自由移动,因此固态时不能导电;在熔融状态时断裂离子键,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在熔融状态下也可以导电,故②④两个性质符合;
(5)
D组属于离子晶体,其熔点与离子键键能有关。离子半径越小,离子之间作用力越强,离子键的键能越大,晶格能越大,物质的熔沸点就越高。由于离子半径:r(Na+)<r(K+)<r(Rb+)<r(Cs+),在离子所带电荷数相同的情况下,半径越小,晶格能越大,熔点就越高。
16.(1) 离子 Na>C>O
(2)CO2+H2O+NaCl+NH3=NaHCO3↓+NH4Cl
(3)过滤
(4) NH4Cl 增大NH的浓度,使NH4Cl更多地析出;使NaHCO3 转化为溶解度更大的 Na2CO3,提高析出的NH4Cl纯度
(5) 洗涤 冷却 恒重操作
【分析】将氨气通入饱和食盐水而成氨盐水,再通入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沉淀,发生反应CO2+H2O+NaCl+NH3=NaHCO3↓+NH4Cl,经过滤(操作X)、洗涤得NaHCO3微小晶体(晶体A),再加热制得纯碱产品,其滤液(溶液B)是含有氯化铵和氯化钠的溶液,从含有氯化铵和氯化钠的滤液中结晶沉淀出氯化铵晶体,由于氯化铵在常温下的溶解度比氯化钠要大,低温时的溶解度则比氯化钠小,在低温条件下,向滤液中加入细粉状的氯化钠,并通入氨气,可以使氯化铵单独结晶沉淀析出,经过滤、洗涤和干燥即得氯化铵产品。
【详解】(1)纯碱是碳酸钠,其固体是离子晶体。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组成该物质的元素原子的半径从大到小依次为Na>C>O。
(2)反应(1)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O2+H2O+NaCl+NH3=NaHCO3↓+NH4Cl。
(3)将固体和溶液分离的操作名称是过滤。
(4)过滤后得到碳酸氢钠,溶液中含有氯化铵。处理后得到NH4Cl;由溶液 B 得到产品 A,氨气溶于水显碱性,则通入NH3的作用是增大NH的浓度,使NH4Cl更多地析出;其次使NaHCO3转化为溶解度更大的Na2CO3,提高析出的NH4Cl纯度;
(5)③过滤后需要洗涤,烘干后需要冷却,最后称量。④恒重操作最终得到固体b(g),即碳酸钡是bg,所以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