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十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日照市十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4-25 06:48: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山东省日照市十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组
芬兰位于欧洲北部,人口约550万(2015年)。首都赫尔辛基是芬兰最重要的经济、文化、科技中心,也是欧洲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赫尔辛基及其周边城镇的人口约为140万。下图示意芬兰城镇分布及90%人口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芬兰城镇的分布特点是( )
A.东部多西部少 B.丘陵多平原少 C.多沿交通线分布 D.64°N一线南北差别大
2.对芬兰人口分布影响较小的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洋流 C.气温 D.水源
2022年河北省唐山市实施人才引进计划,该计划规定2021年之后入职唐山的研究生可获得10万元的购房补贴,博士生可获得30万元的购房补贴,并降低了唐山市的落户门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唐山市修订人口落户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吸引人口迁入 B.推动房地产发展
C.带动旅游业发展 D.推动城镇化进程
4.人才引进计划的实施对唐山市的主要影响为( )
A.缓解交通拥挤 B.增强城市活力
C.扩大城市范围 D.减轻城市污染
5.唐山市人才引进政策在短期内未对人才产生很强的吸引力,其原因可能是( )
A.购房优惠力度小 B.城市产业结构不完善
C.城市发展潜力较小 D.地理位置偏僻
我国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大体可分为北部黄灌区、中部干旱区、南部山区;50%左右的人口集中在20%左右面积的土地上。受诸多因素影响,近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人口分布不断发生变化。图示意宁夏回族自治区几何中心位置和人口重心在2010-2019年的位置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2010-201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口重心( )
A.在几何中心周围移动 B.总体呈向北移动趋势
C.东西方向大幅度摆动 D.南北方向大幅度移动
7.影响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口重心分布变化的决定因素是( )
A.地形 B.水源 C.经济 D.交通
8.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口重心的移动,可能使( )
A.北部环境承载力下降 B.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C.中南部生态环境改善 D.人口集聚程度降低
新农村建设是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乡村聚落空间结构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优化,最终达到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标准。下图为我国某地乡村村落空间结构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该地乡村村落空间结构变化前,乡村内部空间结构( )
A.产业结构简单,居住区规模最大 B.农业生产区规模最大,居住区点缀其间
C.各功能区分化明显,界线明确 D.以商业区、往宅区、行政区为主
10.图中乡村村落空间结构变化的主要目的是( )
A.布局合理,方便出行 B.城乡一体,区位优越
C.邻里和睦,环境舒适 D.等级有序,设施完善
绿带被认为是控制城市扩张的有效手段,并在国内外诸多大城市的规划中广泛运用。1939年伦敦正式开始建设绿带,随后伦敦绿带规模不断扩大。1971年,最终建成的完整绿带区平均宽度约为15km。图示意绿带建设三个时期的伦敦人口密度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伦敦最终建成的完整绿带可能位于( )
A.内伦敦内部 B.内伦敦外缘
C.大伦敦内部 D.大伦敦外缘
12.伦敦绿带建设期间( )
A.内伦敦与外伦敦的人口密度差距缩小 B.内伦敦人口密度逐渐小于外伦敦
C.内伦敦和外伦敦的人口变化趋势相同 D.伦敦人口规模呈不断下降的趋势
城镇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此图说明该地区( )
A.城镇化程度很高 B.城市人口为2500万
C.人口密度较大 D.大约有85%的人口在城市居住
14.形成图示地区这种人口构成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
A.受国家政策的影响 B.农村环境优越,对人口吸引力强
C.城市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D.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沙特阿拉伯位于阿拉伯半岛,沙漠面积广大,农业生产条件差,但对农业实行优惠政策,大力发展节水设施农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图为沙特何拉伯小麦、蔬菜、牛奶产量的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影响沙特阿拉伯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 )
A.光照 B.热量 C.水源 D.地形
16.沙特阿拉伯蔬菜产量变化主要取决于( )
A.交通运输改善 B.全球气候变暖
C.劳动力的增加 D.农业技术进步
17.沙特阿拉伯大规模种植小麦对当地的影响为( )
A.抑制了蔬菜产量增加 B.加剧地下水资源短缺
C.降低了牛奶产品品质 D.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
数字经济是指将数字技术融入传统产业,提升传统产业数字化、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水平的一系列融合性经济活动,数字技术创新是其核心动力。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分布差异显著。下图示意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指数分布(指数越大,说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主要表现为( )
①上游地区高于下游地区②上游地区低于下游地区③成渝城市群形成高发展水平集聚区④长三角城市群形成高发展水平集聚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对长江经济带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差异影响较小的因素是( )
A.信息化水平 B.产业结构 C.老龄化程度 D.城市等级
20.苏州市的数字经济指数高于贵阳市。与贵阳市相比,苏州市发展数字经济的独特优势是( )
A.城市行政级别更高 B.空间位置邻近上海 C.矿产资源总量丰富 D.交通枢纽地位重要
共享汽车作为一种全新的汽车使用模式,为市民出行提供了更好选择。下图示意北京某一周内共享汽车停放站点共享汽车数量的时间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关于北京共享汽车使用,说法正确的是( )
A.休息日17:00以后还车更为活跃 B.休息日长距离出行需求较少
C.工作日18:00以前取车更为活跃 D.工作日早通勤中使用率较高
22.推测北京共享汽车更多用于( )
①就业通勤②休闲购物③餐饮娱乐④长途旅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下图为北京首都机场周边不同图层制造业、服务业、物流业和金融业的企业密度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图中①②③三条曲线分别代表( )
A.制造业物流业服务业 B.制造业服务业物流业
C.物流业制造业服务业 D.物流业服务业制造业
24.该地制造业所属类型可能是( )
A.机械制造 B.服装加工 C.生物制药 D.家具制造
二、综合题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7年,我国农民工总量已达2.86亿,其中在区县以外流动的外出农民工达到1.71亿。但近年来,外出就业的农民工从流入地向流出地回流迁移的“逆迁移流”现象表现得更加明显。
材料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7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从农民工输入地看,西部地区吸纳能力逐步增强。2017年,在西部地区务工农民工5754万人,增长4.9%,占农民工总量的20.1%,增速明显快于其他地区。
(1)分析导致农民工“逆迁移流”现象出现的原因。
(2)简述农民工“逆迁移流”现象对乡村地区的积极影响。
26.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强烈。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图1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图2为该城市计划建设的海绵城市示意图。图3为城镇化前后该地河流径流量变化曲线。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该城市拟在南部阴影地区新建重工业区,试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
(2)图3中表示城镇化后河流径流量的曲线是____;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城镇化后河流径流量的变化及原因____。
(3)简述该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带来的效益。
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安塞区地处黄土高原典型沟壑区,是全国最早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示范地之一,自1999年开始实施大规模的退耕还林工程以来,该地土地利用(或覆被)格局已发生明显变化,农业生产规模和模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上表为具有代表意义的粮食作物主导型农户生产模式的生产特点,下表表示其碳排放量、碳汇量、净碳汇量及碳经济效率等指标状况。碳经济效率指单位碳排放量所产生的农业产值。
模式 特点
模式1:传统种植模式 种植粮食:凭经验耕作,燃烧秸秆
模式2:种植复合传统生产模式 种植粮食为主,少量饲养家禽家畜;凭经验种植,燃烧秸秆
模式3:种植复合循环生产模式 种植粮食、饲养家禽家畜;(粮食作物/作物秸秆)→家禽家畜→粮食作物;科学耕作,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
类型 模式1 模式2 模式3
不含退耕任务 排放量/吨 21 27 26
碳汇量/吨 54 69 108
净碳汇量/吨 33 42 82
碳经济效率/(元/吨) 6054 15758 32510
含退耕任务 排放量/吨 44 54 47
碳汇量/吨 313 405 321
净碳汇量/吨
碳经济效率/(元/吨) 2969 8049 18258
(1)计算下表中安塞区粮食作物主导型农户生产模式(含退耕任务)的净碳汇量。
(2)结合图文资料,从生态和经济效益双赢的角度,论述安塞区退耕还林背景下粮食作物主导型农户生产模式取得的主要成绩和问题,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合理建议。(要求:结论正确,角度全面,表述清晰)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死海(如图)位于东非裂谷带的北端,湖水中富含钾盐等化学物质,湖床上沉积盐层厚达十几米。湖盐化工是死海沿岸地区的重要产业部门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死海面积大幅萎缩,水位下降超过30米,裸露的湖床上常可见深达数米的“地沉坑”(表面盐层溶解后进一步发育形成的地下坑洞)。
(1)用箭头在图中死海两侧画出板块运动的方向,并指出此处板块边界的类型。
(2)从地下水与湖泊水联系的角度,说明死海湖床上“地沉坑”的形成过程。
(3)简要说明湖盐化工对死海及周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试卷第2页,共2页
试卷第1页,共1页
参考答案:
1.D 2.B
【解析】1.由观察图可知,芬兰城镇的分布南部多,北部少,呈现南多北少的特点;北部以山地丘陵为主,南部地势平坦,城镇分布呈现平原多,丘陵山地少的特点;沿海、沿湖、沿河城镇分布多,城镇分布与气候、地形、水源等因素有关,64°N一线南北差别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有气候、地形、水源等。北部纬度高,气候寒冷,加上受极地气团影响,冬季严寒,人口少,南部纬度低,气候温和,适宜居住,人口多;南部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便于耕种;北部以丘陵为主,地形崎岖;南部河流湖泊众多,水源充足有利于农业发展,农作物丰富,人口多。洋流对芬兰人口分布影响较小,B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城市的区位因素和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本题的考查内容是比较常规的考点,难度较低,主要通过观察图形获取信息作答即可。
3.A 4.B 5.C
【解析】3.根据材料,2022年河北省唐山市实施人才引进计划,该计划规定2021年之后入职唐山的研究生可获得10万元的购房补贴,博士生可获得30万元的购房补贴,并降低了唐山市的落户门槛。购房补贴和修订人口落户政策的目的是吸引人口迁入,A正确,对房地产发展有推动作用,能带动旅游业发展,也能推动城镇化进程,但不是修订人口落户政策的目的,BCD错误,所以选A。
4.人才引进计划的实施,增加了唐山市的高层次人口,会促进城市的发展,增强城市的活力,但人口的增加,会加剧城市交通拥挤,A错误,B正确;人才引进计划的实施,对城市范围的扩大影响较小,C错误;人才引进对城市污染影响很小,D错误,所以选B。
5.根据题干,购房优惠力度较大,A错误;唐山的地理位置优越,D错误;唐山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占比高,第三产业占比较低,会对人才引进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是主要的,唐山地处环渤海地区,相对北京、天津等城市,发展潜力较小,B错误,C正确,所以选C。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自然灾害;社会经济因素: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事业、婚姻和家庭;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变革等。
6.B 7.C 8.C
【解析】6.图可,2010一201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口重心在南北方向小幅度迁移,东西方向摆动幅度也很小,总体呈向北移动的趋势。B正确,ACD错误。故选B。
7.宁夏回族治区的气候为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量较少,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北部地势抵平,有黄河流经,是著名的灌溉区,该区城经济相对发达,所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人口重心始终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几何中心的北部;地形与水资源状态基本稳定,交通也没有发生重大变化,人口重心不断发生迁移,说明影响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口重心分布变化的决定因素是经济。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人口重心呈向北移动的趋势,说明中南部地区的人口向自然环境条件较好的北部地区迁移。北部人口数量增多,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环境承载力提高,A错误;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加大,B错误;中南部人口迁出,可改善中南部生态环境,C正确;人口向北部的人口密集区迁移,人口集聚程度提高,D错误。故选C。
【点睛】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1)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迁出地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加强与外界的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联系;更好的利用土地资源;但也会导致人才外流,劳力短缺。(2)为迁入地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但也会增加公共设施的负担和管理难度;对自然和生态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
9.B 10.A
【解析】9.结合所学知识:乡村村落空间结构变化前,乡村内部空间结构简单,农业生产区规模最大,居住区点缀其间,A错误,B正确;乡村内部功能区分化不明显,界限模糊,C错误;乡村村落空间结构变化前,乡村内部空间结构简单,无明显的商业区、行政区,D错误;故选B。
10.由图可知:不靠近道路的乡村都进行了拆除,居民迁移到靠近道路的乡村里,目的是为了方便人们的出行,使乡村布局合理,A正确;图中都是乡村,不存在城乡一体,B错误;乡村村落空间结构变化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邻里和睦,C错误;图中不能体现乡村等级,且乡村村落空间结构变化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等级有序,D错;故选A。
【点睛】乡村是以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乡村内部空间结构简单,无明显的商业区、行政区,农业区规模最大,居住区分散在其间,功能区分化不明显,界限模糊。
11.D 12.A
【解析】11.材料中提出因此绿带被认为是控制城市扩张的有效手段。1971年,最终建成的完整绿带区平均宽度约为15km,由图中可知,1951年至1991年内伦敦与外伦敦的人口密度差距缩小,说明内伦敦与外伦敦的内部人口都发生变化,因此大规模的绿带最可能位于大伦敦外缘,以此控制城市扩张,D正确;绿带一般不会位于城市内部,ABC错误。故答案选D。
12.材料中提出,1939年伦敦正式开始建设绿带,1971年最终建成、从图中可以看出,绿带建设以前(1911年),内伦敦的人口密度远远大于外伦敦,与1911年相比,1951年至1991年内伦敦与外伦敦的人口密度差距缩小,A正确;由图可知,内伦敦的人口密度远远大于外伦敦,故B错误;建设期间,伦敦的人口规模变化较小,故D错误;与1911年相比,1951年至1991年内伦敦与外伦敦的人口密度差距缩小,可知人口变化趋势不同,故C错误。故答案选A。
【点睛】绿带是城市社区绿地系统的组成部分。指为防止城市盲目扩展或与近邻城市连成一片,在城市四周或在相邻城市之间设置用以限制城市建设的地带,这种地带可以是风景区、林地,也可以是牧场、农田。运用绿化手段,处理好城市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创造城市与自然、建筑与人文和谐共生的城市空间环境,已成为高科技时代人们研究的重要议题。当前,我国各大城市正在努力建设园林城市、花园城市、生态城市然而城市绿化是一项重要指标,其中的道路绿带是城市绿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绿化的骨架,是行人对城市风貌动分解的主要方式,直接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
13.A 14.D
【解析】13.由图中信息可知此图说明该地区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90%,城镇化水平很高,A正确,D错误;图中信息不能显示土地面积信息,无法确定人口密度,C错误;图中信息可知此该地区城市人口为2250万,B错误。故答案选A。
14.图中信息显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高,社会生产力发展是城市化的根本原因,D正确;农村环境优越,对人口吸引力强,城市人口占比少,B错误;受国家政策、城市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会影响城市化,但不是城市化发展的根本原因。AC错误。故答案选D。
【点睛】城镇化是农村发展到城市的的必然过程。城市化也称为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15.C 16.D 17.B
【解析】15.结合所学可知,沙特阿拉伯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降水较少,气候干旱,农业用水不足,因此影响沙特阿拉伯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应是水源,C正确;沙特阿拉伯的光照和热量都比较充足,AB错误;地形并不是影响沙特阿拉伯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D错误。故选C。
16.结合图片可知,该地蔬菜产量在波动上升;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农业生产最大的限制性因素应为水源,因此该地主要是发展节水农业;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导致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因此蔬菜不断增产,D正确;交通运输和劳动力对于该地农业生产影响极小,AC错误;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温度上升,蒸发量加剧,水分减少,不利于蔬菜产量增加,B错误。故选D。
17.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地水资源短缺,因此大规模种植小麦之后,会加剧对于地下水的使用力度,因此会加剧地下水资源的短缺,B正确;结合图片可知,蔬菜产量仍在增加,并没有出现抑制,A错误;大规模种植小麦与牛奶品质无关,C错误;大规模种植小麦耗用水资源增多,可能会增加农业生产成本,D错误。故选B。
【点睛】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有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土地价格、资金、管理、冷藏、保鲜技术、良种、化肥、机械等。
18.D 19.C 20.B
【解析】18.由图可知,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数字经济指数小于下游地区,说明上游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下游地区,①错误,②正确;成渝城市群集聚效应不明显,③错误;长三角城市群形成了数字经济高发展水平集聚区,④正确。综合上述分析,①③错误,②④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9.城市数字经济主要通过互联网、通信网络来实现交易、交流与合作,且高新技术产业及第三产业(服务业)发展更有利于推动城市数字经济的发展,因此信息化水平与产业结构对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大,AB不符合题意;一般情况下,城市等级越高,经济规模越大,产业层次越高,数字技术创新能力越强,越有利于数字经济高水平发展,故城市等级对数字经济发展影响大(从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可以印证),D不符合题意;老龄化程度对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影响较小,C符合题意。故选C。
20.读图可知,作为国际大都市和全国的经济、金融、创新中心,上海发展成为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核心,而苏州市与上海地理位置邻近,受上海辐射带动作用强,有利于其数字经济的发展,B正确;贵阳是贵州省的省会,城市行政级别更高,A错误;苏州矿产资源贫乏,且矿产资源与数字经济关系不大,C错误;贵阳市是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D错误。故选B。
【点睛】城市的辐射功能指城市的各项功能对其所在区域的综合影响力和发展带动力。
21.A 22.C
【解析】21.根据所学及材料可知,北京是我国首都,人口密度大,共享汽车需求量较高,而一般公司上班时间在8~9点,下班时间在17~18点,此时通勤车流量较大,因此,工作日早通勤使用率不高,D错误;由图可知,工作日18点前站点共享汽车数量变化量不大,18点后取车更活跃,C错误;由图可知,休息日17点后还车更为活跃,A正确;休息日休闲娱乐活动增多,长距离需求增加,B错误;故选A。
22.根据材料及图示可知,工作日站点共享汽车总量变化不明显,①错误;休闲日站点共享汽车数总量较少,休闲购物较多,②③正确;长途旅行使用共享汽车成本较高,④错误。故选C。
【点睛】通过共享汽车的方式,能够充分利用时间、空间等资源,让汽车的使用效率大幅提升,同时还降低了出行成本,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
23.A 24.C
【解析】23.物流业要求交通便利,应在距机场近的范围内密度最大,且距离机场越远,密度越小,其变化幅度较大。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2在机场附近密度最大,所以图中表示物流业分布密度变化的曲线是②,所以BCD错误,A正确,故选A。
24.根据材料可知,该区域的制造业需要靠近飞机场,说明产品需要进行航空运输,所以推测产品特点是轻薄短小,附加值高,最可能是生物制药业,C正确。机械制造与家具制造产品体积较大,并且附加值较低,不适合航空运输,AD错误。服装加工一般分布在劳动力较多的地区,几乎不靠近机场,B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工业区位选址的因素有以下几点:(1)自然因素:地理位置、土地、水源。(2)经济因素;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农业基础、技术。 (3)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历史条件。
25.(1)个人年收入较低,劳动力素质偏低,从事体力劳动力的比例高,就业难度较大;乡土情感,回乡自主创业;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一大批制造业、服务业项目加快落地,创造了大量的劳动岗位。
(2)弥补乡村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促进乡村地区经济结构的多样化;回流迁移的劳动力可带给乡村地区急需的资本、技术、管理经验、创新理念等,有利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提高乡村地区土地利用率,促进乡村地区经济发展。
【分析】本题以我国农民工“逆迁移流”现象为材料,设置2道小题,涉及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人口迁移对区域环境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相关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近年来随着我国东部地区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中西部地区大量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一大批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在中西部地区加快落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吸引中西部地区在外的农民工回流;东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进一步的提升,农民工由于劳动力素质相对偏低,以从事体力劳动为主,就业难度进一步增大;同时受个人情感、家乡情愫、国家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在东部有了一定经济收入的农民工,回乡创业的越来越多,使得我国出现“逆迁移流”的现象。
(2)由于农民工的“逆迁移流”,有大量的人口回流到乡村地区,弥补了乡村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了乡村地区劳动力的数量;回流迁移的劳动力,学习到了一定的技术与经验,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回乡创业有利于促进乡村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带动乡村一系列加工业的发展,能够促进乡村地区经济结构多元化发展;人口的回流也使得农村闲置土地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大大提升乡村地区土地的利用率,减少撂荒率,促进乡村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26.(1)靠近煤、铁、有色金属矿产地,原料、燃料丰富;邻近铁路线,交通便利;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对城区环境污染小;位于城区河流下游,不会污染城区水源;临河用水方便。
(2) b
硬质路面增多,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大;地表径流汇集速度加快,洪峰提前;地下径流减少,地下水位降低,补给的河流水量减少,流量减小,流量季节变化增大。
(3)雨水收集利用,使雨水资源化;通过吸水、蓄水、渗水,减少地表径流,有效减少城市内涝;促进水循环,增加降水量;减缓城市热岛效应;减轻城市地面径流污染。
【分析】本题以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该城市计划建设的海绵城市示意图和城镇化前后该地河流径流量变化曲线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城市功能区、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发展方向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体现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的学科素养。
【详解】(1)读图可知,南部阴影区煤、铁、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原料、燃料充足;靠近铁路线,交通运输方便;有河流经过,用水方便,水资源丰富;据风行玫瑰图可知,位于城市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对城区大气环境污染小;位于城区河流下游,不会污染城区水源等。
(2)城市化后,城市硬化地面增加,地表水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大;地表径流汇集速度加快,洪峰提前;地下径流减少,地下水位降低,补给的河流水量减少,流量减小,流量季节变化增大。故图3中表示城镇化后河流径流量的曲线是b。
(3)该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将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通过建设一定规模的“海绵体”,将雨水收集利用,使雨水资源化,实现经济效益;通过河湖、湿地、坑塘等吸水、蓄水、渗水,减少地表径流,有效减少城市内涝,使城市居民减少灾害的影响,实现社会效益;促进水循环,增加降水量,减缓城市热岛效应,减轻城市地面径流污染,实现环境效益。
27.(1)(从左到右)269;351;274。
(2)主要成绩:恢复植被,水土流失问题得到治理,生态环境优化;退耕还林(或植被恢复),净碳汇量大幅增加,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农户在承担退耕还林任务后,投入单位碳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均出现下滑(或受退耕还林的影响,农业经济效益大幅下滑)。建议: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经济效益;加大政策扶持,发展多种经营;大力推广种养复合循环生产模式。
【分析】本题以黄土高原安塞区水土流失治理为背景,涉及净碳汇量的计算、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思维能力。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净碳汇量=碳汇量-排放量。通过计算可得模式一净碳汇量为269吨;模式二净碳汇量为351吨;模式三净碳汇量为274吨。
(2)结合图表分析可知,安寨区的主要成绩包括:通过大规模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当地植被得到恢复,水土流失问题得到治理,生态环境不断优化;且净碳汇量大幅增加,有利于缓解全球气候变暖。问题:通过表格分析可知,含退耕任务的碳经济效率比不含退耕任务的碳经济效率低,可知农户在承担退耕还林任务后,投入单位碳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均出现下滑。建议:可以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单位面积产出比,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可以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发展多种经营,丰富产品类型;并且大力推广种养复合循环生产模式,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
28.(1)板块运动方向:
板块边界类型:生长边界。
(2)死海水位下降,周边地下水汇入补给湖泊,流经湖床表面时溶解盐层;随着溶解的持续进行,坑洞面积不断扩大,发生塌陷形成地沉坑。
(3)湖盐化工耗水量大,湖泊面积萎缩,水体对周边气候调节能力减弱;死海周边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严重;湖盐化工排放污染物,加重环境污染,水质恶化。
【分析】本题以死海示意图为资料,涉及了板块运动、地质地貌和工业生产影响的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能力的学科素养。
【详解】(1)结合所学可知,死海位于东非裂谷带的北端,东非大裂谷是由于地壳运动中断裂而形成的,是一个巨型的地堑,未来东非大裂谷面积不断扩大,因此此处板块边界的类型应为生长边界;读图可知,图中死海形态南北狭长,东西跨度较小,结合东非大裂谷的形成原因可推测,死海应由东西两侧的板块张裂而成,如下图所示:
(2)结合材料可知,“地沉坑”是表面盐层溶解后进一步发育形成的地下坑洞。由于死海面积大幅萎缩,裸露的湖床上有经年沉积形成的盐层,死海水位下降超过30米,会使得周围地下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故地下水会补给湖泊水,在补给的过程中,湖床表面的盐层被逐渐溶解,形成空洞;随着溶解的不断进行,坑洞面积不断扩大,久而久之地表失去支撑力而塌陷,因此形成了“地沉坑”。
(3)湖盐化工属于重工业,工业生产耗水量大,过度用水会造成死海水资源不足,湖泊面积萎缩,生物栖息地面积缩小,生物多样性减少;湖泊对周围干旱的气候具有调节作用,死海萎缩会使得其调节气候的作用减弱,导致气候进一步恶化,土地荒漠化严重;湖盐化工属于重工业,会排放大量污染物,加重环境污染,恶化水质,破坏生态环境。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