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第三单元区域联系与区域发展 综合训练【xm】
一、刷综合
国家发改委在2019年3月31日发布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的文件中指出,新型城镇化战略应突出强调以大城市引领的城市集群模式(都市圈)。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迁入的人口主要来自周边中小城市。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以大城市引领的城市集群模式(都市圈)有利于( )
①解决中心城市城市化问题
②优化生产要素空间配置
③扩大中小城市服务范围
④促进城市间产业分工协作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2.近年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迁入的人口主要来自周边中小城市的原因最可能是( )
A.中心城市产业结构调整 B.中小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C.中心城市虹吸效应显著 D.中小城市交通拥堵加重
城市群空间晶体结构,是指城市群空间扩展过程,城市群形成的节点网络结构类似于晶体结构,存在着分等级、分层级的有机组合规律,形成立面晶体结构组合图谱和平面晶体结构组合图谱。下图为城市群空间结构组合类型示意图。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3.图示核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功能由大到小排列是( )
A.单中心组合城市群、多中心组合城市群、双中心组合城市群
B.双中心组合城市群、多中心组合城市群、单中心组合城市群
C.多中心组合城市群、双中心组合城市群、单中心组合城市群
D.单中心组合城市群、双中心组合城市群、多中心组合城市群
4.下列城市群中核心城市等级最高的是( )
A.京津冀城市群 B.山东半岛城市群
C.辽中南城市群 D.长江中游城市群
近年来,安徽省确定了“东向发展,融入长三角”的方向性目标,通过“皖电东送"工程带动两淮煤炭基地开发和皖北经济发展,并通过能源输送加强与长三角地区的合作。下图为泛长三角核心城市空间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皖电东送"工程建设后,利于安徽( )
A.减轻环境污染 B.促进钢铁工业发展
C.拉动第三产业发展 D.将资源优势转换成经济优势
6.安徽确定“东向发展,融入长三角”目标的主要原因是( )
A.与中部地区距离较远,水陆交通不便
B.与中部地区发展阶段不同,不利于区域产业协作
C.与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差异较大,利于区域产业协作
D.与长三角地区发展阶段相似,利于学习借鉴经验
近年来,美国对在境外生产且将产品返销回美国的本土制造企业征收高额“边境税”,大力推进“再工业化”战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美国实施“再工业化”战略的主要原因是( )
①发展中国家生产成本增加
②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低
③美国本土市场扩大
④美国政府的支持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8.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促使发展中国家( )
A.发展金融、贸易为主的第三产业
B.加速创新及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C.充分发挥本国的劳动力数量优势
D.向外转移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业
东地中海天然气发现较晚、开采潜力大,近年来,多国陆续在东地中海加大对天然气勘探、开采的力度。2020 年1月,以色列、塞浦路斯和希腊共同签署了东地中海天然气管道协议。该管道始于东地中海黎凡特盆地近海天然气田,经塞浦路斯、希腊的克里特岛将天然气输送至希腊本土,穿越希腊后将管道连接到跨亚得里亚海输气管,最终通过意大利并入欧洲的天然气管道网(如图)。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9.东地中海天然气开采与管网建设备受国际关注的主要原因是( )
A.工程投人巨大 B.环境污染较重
C.运输难度较高 D.地缘关系复杂
10.该项目施工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有( )
①夏季酷暑
②冬季多暴风雪
③资金短缺
④配套设施不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微笑曲线”是中国台湾H公司最早提出的,它起初被用于说明电脑行业不同生产环节与所实现的附加值之间的关系,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在工业生产的各环节中跨国公司最先考虑掌握的环节是( )
①制造加工
②设备、材料
③产品研发
④产品品牌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2.近年来,跨国公司纷纷在国外设立研发中心,其主要目的是( )
①扩大公司产品的销售网络②利用各国研发资源,提升公司产品的附加值③提高公司产品的品牌效应④调整工艺风格以适应国际市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高档圣诞树由鲜活的树装饰而成。低档圣诞树由仿真材料制成,价格低、销量大。改革开放后,我国深圳成为世界低档圣诞树的重要生产基地。21世纪初,由于生产成本提高,深圳圣诞树产业受到很大冲击,有的企业将圣诞树生产转移到江西赣州,但是出口效益没有明显提高。据此回答问题。
13.从世界范围看,影响高档圣诞树生产的主导因素是( )
A.种植技术 B.热量条件 C.劳动力价格 D.市场距离
14.低档圣诞树的生产由发达国家转移至我国深圳再向江西赣州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
A.我国圣诞树销量快速增长并由沿海向内地扩张
B.企业追求较低的劳动力成本
C.发达国家原材料枯竭而我国原材料丰富
D.世界圣诞树市场由欧美向东亚地区转移
15.企业将圣诞树的生产由深圳转移到赣州后,提高了出口圣诞树的( )
A.劳动力成本 B.用地成本 C.原材料成本 D.运输成本
16. 2016年12月2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将中原城市群由河南的9座地级市扩充为河南、山西、河北、山东、安徽5省30座城市,这标志着中原城市群正式跻身七大国家级城市群。根据规划,将重点打造郑州大都市区,构建“一核四轴四区的空间分布格局,实现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读中原城市群局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郑州成为中原城市群核心的优势区位条件有哪些?
(2)中原城市群东部建设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优势区位条件有哪些?
(3)目前中原城市群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阶段,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格局只是初步形成。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中原城市群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中应注意处理好哪些问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F 公司制造了全球约40%的消费性电子产品(包括组装世界众多品牌的电脑和手机等)。其员工总数已经接近120万人。2017年5月,F公司在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选定东湖高新区建设研发中心,这里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光谷,聚集了上百所高等院校和众多科研院所,人才资源丰富。
材料二F公司在国内转移图。
(1)分析深圳从F公司产业的迁入区变为迁出区的原因。
(2)分析F公司部分生产环节转移对深圳、郑州两市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
(3)说明F公司选择在武汉设立研发中心的理由。
二、刷真题
18.下图为2005年和2020年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交通圈域示意图。完成下题。
长三角交通圈域空间变化有利于上海( )
①集聚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资源
②吸引人口迁人,迅速扩大规模
③增强对周边城市辐射带动作用
④强化服务功能,壮大第二产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城市群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支撑全国经济增长,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已建设19个国家级城市群。下图为“我国城市群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9.我国城市群空间分布的主要特点是( )
A.成熟型城市群分布于东部沿海 B.成长型城市群分布于中部地区
C.培育型城市群分布于西部地区 D.主要分布于胡焕庸线以东地区
20.符合天山北坡城市群发展定位的是( )
A.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B.“一带一路”重要的综合性枢纽
C.联系各大城市群的重要节点
D.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先行高地
同城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城市紧密联系、协调发展、共享发展成果的现象。公路客流能够反映城市间的日常人口流动方向和强度,是分析判断城市间关系的重要指标。下图示意安徽省2011年8月行政区划调整前的中心城市间公路客流状况。滁州的首位客运流向为南京,次位客运流向为合肥,两个方向的客流量相差很小。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1.下列城市组合中,最适宜推进同城化的是( )
A.安庆一池州 B.合肥一巢湖 C.亳州一阜阳 D.芜湖一铜陵
22.合肥虽为滁州的次位客运流向,但滁州发往合肥的客流量与发往南京的相差很小,其主要原因是( )
A.南京经济发展水平高 B.滁州与南京距离更近
C.滁州与合肥行政联系密切 D.合肥与南京均为省会城市
随着“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能力不断提高。下表为2019年中部四个省发展状况部分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指标 河南 湖北 江西 山西
人口(万人) 9640 5927 4666 3729
人均GDP(万元/人) 5.6 7.7 5.3 4.6
三次产业结构 8.5:43.5:48.0 8.3:41.7:50.0 8.3:44.2:47.5 4.8:43.8:51.4
23.中部地区承接的产业类型,主要为( )
①资金密集型
②技术密集型
③劳动密集型
④资源密集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4.关于中部四个省承接产业转移比较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江西省经济水平高 B.湖北省第二产业产值高
C.山西省农业基础好 D.河南省劳动力资源丰富
(2020·全国Ⅲ)自20世纪90年代,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一些国家之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降低甚至取消彼此间部分商品的贸易关税,促进商品的自由贸易。下图示意汽车企业在已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甲、乙两国的产业布局调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汽车企业将组装厂由甲国转移至乙国的主要目的是( )
A.创新技术 B.拓展市场 C.扩大规模 D.降低成本
26.该产业布局模式宜发生在邻国之间,主要原因是邻国之间( )
A.消费习惯相近 B.经济发展水平相近
C.运输费用较低 D.研发成本差异较小
27.该产业布局调整导致甲国汽车的( )
A.进口量增多 B.出口量增多 C.销售量增多 D.生产量增多
20世纪80年代,M镇的服装企业迁至省会W市进行生产经营。近年来,这些企业又陆续迁回M镇,劳动力也随之迁移流动。企业和劳动力的回流过程及原因如下图所示。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28.关于该镇企业和劳动力回流原因的叙述符合实际的是( )
A.W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劳动力的主动回流
B.M镇承接产业转移,企业第二波回流带动了劳动力主动回流
C.M镇提供优惠的就业和投资政策,促成了企业的第一波回流
D.在企业回流和本地就业利好的作用下,更多劳动力被动回流
29.导致服装企业从M镇迁往W市,后又迁回的主导区位因素分别是( )
A.技术和环保 B.交通和劳动力
C.市场和政策 D.动力和原材料
下图为我国两大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局部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30.工程Ⅰ、Ⅱ分别是( )
A.南水北调 西气东输 B.南水北调 西电东送
C.西气东输 南水北调 D.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31.工程Ⅰ、Ⅱ对图示地区的有利影响是( )
①减轻大气污染
②缓解能源短缺
③减轻水土流失
④缓解洪涝灾情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西欧是世界上重要的天 然气输入地区。图a为欧洲部分地区略图。德国是天然气进口大国,92%的天然气需要从国外进口。图b为2017年德国天然气进口来源构成图。目前,俄罗斯、德国等国家在图a中甲乙两地间新建天然气输气管道。
(1)简述西欧大量输人天然气的主要原因。
(2)与北海相比,评价在波罗的海建设天然气管道的自然条件。
(3)简述德国天然气进口来源的主要特征,并指出德国在甲乙两地间采用输气管道进口天然气的优势。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C
【知识点】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城市及其辐射功能
【解析】【点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1)气候(2)淡水(3)土壤(4)矿产(5)自然灾害
2.经济因素:
(1)经济因素: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经济越发展,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迁移就越受经济条件的制约。(2)交通和通信的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之间的距离,减少了妨碍人口迁移的各种困难,
3.政治因素
(1)政策(2)战争(3)政治变革
4.社会文化因素:
(1)文化教育事业(2)婚姻和家庭(3)宗教信仰的不同,种族之间、民族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
1.本题考查区域发展模式的有利影响。该模式不能解决中心城市的城市化问题,①不对;不同城市的优势不同、定位不同,该模式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将周边中小城市整合为一体,可以使生产要素在城市间得到优化配置,有利于促进城市间的产业分工协作,②④正确;该模式有利于区城经济的快速发展,可能导致新的城市出现,所以可能会缩小原有中小城市的服务范围,③不对。选项D正确。 故答案为: D。
2.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区城中心城市不断发展,成长为大城市甚至超大城市时会导致医疗、教育等资源向中心城市高度集中,同时还会从周边中小城市吸引人才、资金、信息等,这一现象被称为“城市虹吸效应",选项C正确。根据“十三五”规划,中国将要建设19个城市群,包括东部地区的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中部地区的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和山西晋中城市群,西部地区的成渝城市群等19个城市群。 故答案为: C。
【答案】3.D
4.A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城市等级划分;城市及其辐射功能
【解析】【点评】城市群空间晶体结构,是指城市群空间扩展过程,城市群形成的节点网络结构类似于晶体结构,存在着分等级、分层级的有机组合规律,形成立面晶体结构组合图谱和平面晶体结构组合图谱。
3.本题考查不同城市群核心城市的辐射范围的差异。读图可知,从单中心组合城市群到双中心组合城市群再到多中心组合城市群,核心城市逐渐增多,核心城市的腹地范围相互重叠,核心城市对节点城市的单一辐射程度逐渐降低。 故答案为: D。
4.本题考查城市群等级的判断。京津冀城市群以北京为核心城市;山东半岛城市群以济南、青岛为核心城市;辽中南城市群以沈阳、大连为核心城市;长江中游城市群以武汉、长沙、南昌为核心城市。北京为我国的首都,城市等级最高。 故答案为: A。
【答案】5.D
6.C
【知识点】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区域协调发展
【解析】【点评】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然性:
5.本题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皖电东送”工程建设利于减轻输入地的环境污染问题,A错误;“皖电东送"是通过建设坑口电站,将两淮煤炭基地的煤炭资源转换成电力资源输出,促进了煤炭产业发展,B错误;“皖电东送”工程主要拉动的是第二产业的发展,C错误;“皖电东送”工程建设有利于安徽将煤炭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D正确。
6.本题考查区城协作。安徽确定“东向发展,融入长三角”目标的主要原因是与长三角地区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差异较大,利于区城产业协作。C正确。
【答案】7.D
8.B
【知识点】区域产业结构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再工业化"是西方学者基于工业在各产业中的地位不断降低、工业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下降、 大量工业性投资移师海外而国内投资相对不足的状况提出的一种 "回归" 战略,即重回实体经济,使工业投资在国内集中,避免出现产业结构空洞化。
7.本题考查“再工业化”的原因。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成本和地价有所提高,生产成本增加,①正确。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始终较低,②错误。美国本土市场变化不大,③错误。读材料可知,美国“再工业化”战略有政府支持,④正确。①④正确,故答案为:D.
8.本题考查“再工业化”的影响。“再工业化”主要影响第二产业,对第三产业影响较小,A错误。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促使发展中国家加速创新及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B正确。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不利于发展中国家发挥本国的劳动力数量优势,C错误。向外转移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业,与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关系不大,D错误。故答案为:B。
【答案】9.D
10.B
【知识点】资源跨区调配与区域发展
【解析】【点评】资源调配线路选择的依据:
(1)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
(2)线路短、施工难度小、建设成本低。
(3)安全系数高。
(4)对沿线生态环境影响小。
9.本题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建设的背景。由材料可知,东地中海天然气开采涉及以色列、塞浦路斯和希腊,管网建设与意大利及欧洲多国关系密切,处在欧洲与亚洲及多种文明交汇地区,地缘关系复杂,所以该项目备受国际关注,D对。该管网线路较短,投资小,且工程投资大小与国际关注程度关系不大,A错。天然气属于清洁能源,开采与管网建设不会带来较重的环境污染,B错。天然气管道运输难度不大,C错。故答案为:D。
10.本题考查资源跨区城调配工程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该项目经过地区以地中海气候为主,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①对,②错。沿线国家经济相对发达,资金雄厚,③错。由于东地中海天然气发现晚,周边国家对于天然气开采勘探的配套设施不足,④对。故答案为:B。
【答案】11.B
12.D
【知识点】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解析】【点评】微笑曲线中间是制造,左边是研发,属于全球性的竞争,右边是营销,主要是当地性的竞争。当前制造产生的利润低,全球制造也已供过于求,但是研发与营销的附加价值高,因此产业未来应朝微笑曲线的两端发展,也就是在左边加强研发创造智慧财产权,在右边加强客户导向的营销与服务。
11.本题考查不同生产环节的特征。在工业生产的各环节中跨国公司优先考虑掌握附加值较高的环节,因此最先考虑掌握的环节是产品研发与产品品牌,③④正确。故答案为:B。
12.本题考查在国外设立研发 中心的目的。跨国公司在国外设立研发中心,这与扩大公司产品的销售网络和提升公司产品的品牌效应关系不大,①③错;将研发中心设在国外主要是为了利用各国研发资源,加强产品的研发,提升公司产品的附加值,调整工艺风格以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②④正确。故答案为:D。
【答案】13.D
14.B
15.D
【知识点】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解析】【点评】一、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劳动力因素;
2、内部交易成本
3、市场因素
4、国家政策的调整
5、原生产地用地紧张
6、地价昂贵
7 、环境污染
8。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等。
二、产业转移产生的影响: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
4.改变了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13.本题考查圣诞树产业的主导因素。高档圣诞树由鲜活的树装饰而成,鲜活的树不宜长途运输,故市场距离是其主导因素,D正确。故答案为:D。
14.本题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低档圣诞树最终转移到我国江西赣州,主要原因是企业追求较低的劳动力成本,B正确。圣诞节是西方节日,我国经济发达、对外开放程瘦高的地区受西方影响大,所以我国圣诞树需求量沿海多于内陆,A错误。发达国家低档圣诞树原材料并未枯竭,C错误。世界圣诞树市场主要在西方,D错误。故答案为:B。
15.本题考查产业转移的影响。企业将圣诞树生产由深圳转移到赣州,赣州经济欠发达,劳动力成本低、地价低,地形以丘陵为主,植被覆盖率高,原材料价格低,A、B、C错误。赣州距离港口更远,运输成本提高,D正确。故答案为:D。
16.【答案】(1)位于我国中原地区的中心;为河南省省会;是中原城市群中等级最高的城市,服务范围广;位于铁路线交会处,有多条高速公路经过,是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
(2)地理位置优越,紧邻我国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向中部转移的最佳区域之一;自然资源(土地、水源、矿产等)丰富;劳动力丰富且成本相对较低;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市场广阔(内需拉动);交通便利;政策优惠等。
(3)加强城市群整体统筹与规划;重点发展郑州大都市区,构建区域核心城市并提高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做好各城市规划与管理;加强城市产业分工与协作,避免恶性竞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的合作;保护环境等。
【知识点】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郑州成为城市群核心的优势区位条件。郑州的优势区位条件主要从地理位置(中原地区的中心)、城市职能(省会)、城市等级(区城最高)和交通(交通枢纽)等方面综合分析。
(2)本题考查产业转移承接区的优势区位条件。目前我国沿海向内陆地区转移的产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因而中原城市群东部建设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区位优势主要从位置(空间临近)、资源、交通、市场、劳动力和政策等方面分析。
(3)本题考查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从区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应加强城市群整体统筹规划、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城市规划与管理、城市间产业分工与协作及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
【点评】城市群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生产要素逐步优化组合的产物。每个城市群一般以一个或两个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功能的中心城市为核心,由若干个空间距离较近、经济联系密切、功能互补、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发展城市群可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同时促进城市群内部各城市自身的发展。
17.【答案】(1)深圳劳动力、土地成本不断上升;政策优势不再明显;产业结构调整。
(2)对郑州市: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区城经济发展;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对深圳市:减少土地占用;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
(3)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高校和科研院所众多,科技发达,劳动力素质高;创新环境好;政府支持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深圳由迁入地变成迁出地,说明其原来的优势条件减弱,故要从深圳原来吸引产业迁入的优势条件入手分析,如地价低、劳动力成本低、政策优惠等。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深圳的劳动力价格上升,土地价格不断上升,政策优势不再明显,使企业的生产成本上升,加上深圳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所以F公司产业迁出。
(2)本题考查产业转移的影响。产业转移带来的积极影响要从经济发展、就业、产业结构调整、环境等方面分析。对迁入地郑州市:产业迁入可以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促进区城经济发展。对迁出地深圳市:工厂、企业转出,减少土地占用;为新产业发展腾出空间,可以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
(3)本题考查武汉设立研发中心的优势区位条件。由材料“这里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光谷,聚集了上百所高等院校和众多科研院所,人才资源丰富”可知,武汉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科技发达,劳动力素质高;创新环境好;政府支持。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汉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所以F公司选择在武汉设立研发中心。
【点评】一、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①劳动力因素:由于处于不断变化中,因此具有数量充足、高素质且价格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②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③市场因素;
④其他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土地规模和价格、环境污染。
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三、五种指向型工业:
(1) 原料指向。某些原料消耗量远大于产品重量的行业(如炼铁),或原料不易运输且容易变质的行业(如水果、蔬菜、水产等加工工业),区位尽量靠近原料产地。
(2) 动力导向。某些在单位产品成本中能源费用占很大比重的行业(如电解铝),区位尽量靠近廉价的能源产地。
(3) 市场导向。某些产品不易运输的行业(如硫酸),或随时需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调整产品的行业(如日用品工业),区位多靠近销售市场。
(4) 劳动力导向。需占用大量劳动力并在产品成本中工资占较大份额的行业(如采矿、缝纫等),在其他条件相似的情况下,多选择在劳动力资源充裕和工资水平不高的地区发展。
(5) 技术导向。有些高技术工业,要求靠近科技中心;对技术熟练程度要求较高的行业(如特种手工艺、陶瓷等),多在有生产历史传统和熟练工人较多的地区发展。
18.【答案】B
【知识点】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区域协调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区城交通运输发展的影响。据图可看出,与2005年相比,2020年长三角交通圈域扩大,交通干线、节点城市增多,交通线路延长,单位距离运输时长缩短,交通通达度提升,效率提高。这种变化有利于上海集聚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资源,形成良好的产业环境,有利于产业升级改造,有利于扩大中心城市的辐射范围,强化服务功能,增强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①③正确。交通通达度、效率提升有可能导致人口、第二产业迁往周边城市,②④错误。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交通圈是指各种中心地的交通吸引范围。以各条交通线路上的交通流分界点所包围的范围来表示。无论客流、货流或车流等都具有向各种量级中心地汇集的特征,通过寻找各个交通线上下行方向发生明显变化的交通流变流点,将这些点相连所划定的范围即构成一级交通圈,圈内各条线路上的交通流共同指向一个中心地
【答案】19.D
20.B
【知识点】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解析】【点评】(1)影响城市形成的因素主要有:
①自然条件:河流、气候、地表形态、矿产资源;
②社会经济条件:交通区位、经济基础、生产方式及政治和文化历史等。
(2)城市群依托发达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所形成的空间组织紧凑、经济联系紧密,最终可实现高度同城化和高度一体化的城市群体,对推进城市化或城镇化意义也十分重大。
19.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城市群空间分布特点判断。据图可知,成熟型城市群主要分布于东部沿海及四川盆地地区,故排除A选项;成长型城市群主要分布于中部和东部地区,故排除B选项;培育型城市群在东、中、西部地区都有分布,故排除C选项;我国城市群主要分布在胡焕庸线(即黑河一腾冲线)以东地区,故选择D选项。故答案为:D。
20.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群发展定位。天山北坡城市群以乌鲁木齐为中心,其是新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可作为“一带一路”重要的综合性枢纽,故选择B选项;该城市群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东部地区较低,因此很难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故排除A选项;该城市群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交通欠发达,且与各大城市群距离远,不适合作为联系各大城市群的重要节点,故排除C选项;该城市群人才短缺,技术相对欠发达,故很难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先行高地,故排除D选项。故答案为:B。
【答案】21.B
22.C
【知识点】区域协调发展
【解析】【点评】同城化是指一个城市与另一个或几个相邻的城市,在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能够融为一体的发展条件,以相互融合、互动互利,促进共同发展;以存量资源,带动增量发展,增强整体竞争力;以优势互补,相互依托,完善城市功能,建设和谐宜居城市。"同城化"不是"同一化"或者"同体化",也不是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形成辐射力、扩散力与竞争力越来越强的板块经济。"同城化"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新形式。
21.本题考查同城化的推进条件分析。分析材料可得,适宜推进同城化的两城市需在地理空间上相邻且联系紧密,图中合肥与巢湖距离近,并且互为首位客运流向地,联系紧密,故答案为:B。
22.本题考查客运流量的影响因素。由材料可知,首位客运流向与次位客运流向评定的主要依据是公路客流量的大小。合肥是滁州的次位客运流向,但滁州发往合肥的客流量与发往作为滁州首位客运流向的南京相差不大,说明存在某些原因使得合肥与滁州联系的密切程度十分接近南京与滁州联系的密切程度。南京经济发展水平高、滁州与南京距离近都会加深南京与滁州联系的密切程度,而不会使滁州发往合肥的客流量与发往南京相差不大,A、B错误。合肥与南京均为省会城市,这对南京和合肥与滁州联系的密切程度的差别影响较小,不是主要原因,D错误。滁州与合肥行政联系密切,使得滁州与合肥联系的密切程度大大加深,使其接近南京与滁州联系密切程度,C正确。故答案为:C。
【答案】23.D
24.D
【知识点】区域产业结构及其变化;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
【解析】【点评】产业转移是发生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之间的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达区域的部分企业顺应区域比较优势的变化,通过跨区域直接投资,把部分产业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区域进行,从而在产业的空间分布上表现出该产业由发达区域向发展中区域转移的现象。产业转移对于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及区域间经济关系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并进而影响部分企业的战略决策。产业转移一词散见于各类报刊、杂志,但是学术界有关产业转移的一般性研究还不多见,产业转移的形式、动因等基本问题还没有明确的统一的认识。
23.本题考查产 业转移的产业类型。区城产业发展一般要经历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的过程。中部地区是产业转入地,主要是承接相对落后的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③④正确,故答案为:D。
24.本题考查区域差异。由表可知,湖北省人均GDP在四省中最高,第三产业比重在产业结构中较高,经济发展水平最高,A错误。通过人口总数和人均GDP,可计算得到GDP总量,再用GDP总量乘第二产业比重,即可得第二产业产值,四省中河南第二产业产值最高,B错误。山西省第一产业比重最低,但无法由此获知其农业基础水平,C错误。河南省人口最多,劳动力资源丰富,D正确。故答案为:D。
【答案】25.D
26.C
27.A
【知识点】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解析】【点评】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土地、水源、原料、燃料(动力)、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政策等。五种指向型工业:原料指向性、市场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技术指向型和动力指向性。工业区位因素的一般分析框架:工业区位因素也要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分析,与农业区位因素比较工业区位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要比农业小,特别是地形、气候和土壤,故工业区位选择在空间和时间更具有灵活性。以上分析属于综合分析,经过综合分析我们想得到理想的工业区位:充足的原料、动力;廉价的地租;质高价廉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有政府政策优惠等。
25.部分零部件生产涉及核心技术,产品价值高;组装厂属于加工组装环节,利润低于零部件生产厂家,图中市场甲国大于乙国,综合以上信息可知,甲国经济较发达,乙国经济不发达。组装需要大量劳动力,组装厂由甲国转移到乙国应该是看重乙国劳动力价格低,同时土地价格低等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利润,D正确。乙国经济不发达,组装厂在乙国不可能达到创新技术的目的,A错误。拓展市场是次要目的,主要是市场是甲国,B错误。据图分析,生产过程只是布局调整,规模扩大没有体现,C错误。故答案为:D。
26.该企业是汽车企业,零部件体积、重量较大,若远距离运输会导致运费大量增加,企业成本会增加,达不到产业转移的目的,因此此产业布局模式宜发生在邻国之间,可以降低运输费用,C正确。消费习惯影响的是汽车成品销售,对生产环节布局影响不大,A错误。据以上分析,甲国经济较发达,乙国经济不发达,经济差距较大,若经济发展水平接近,企业布局应该是全部环节都在邻国,B错误。甲国经济较发达,乙国经济不发达,乙国劳动力价格低,研发成本乙国小,D错误。故答案为:C。
27.原来汽车组装后直接销售到甲国,汽车可以出口;该产业布局调整后汽车在乙国加工组装再销售到甲国,导致甲国从乙国进口量增加,甲国不在出口汽车,甲国变为汽车消费市场,汽车销售量减少、汽车生产量减少;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28.B
29.C
【知识点】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解析】【点评】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1.劳动力因素;2.内部交易成本;3.市场因素;4.国家政策的调整;5.原生产地用地紧张;6.地价昂贵;7.环境污染;8.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等。
28.本题考查工业转移对劳动力的影响。由企业和劳动力的回流过程及原因示意图可知,W市的产业结构调整使企业回流,劳动力随企业被动迁移,并非主动回流,A错误;M镇承接了产业转移,受政策吸引,企业开始第二波回流,当第二波企业回流到M镇时,第一波回流起到了示范作用,增加就业机会、改善生产条件等带动劳动力主动回流,B正确;由图示可知,第一波企业回流是因为W市的产业结构调整,C错误;在企业回流和本地就业利好的作用下,更多劳动力会主动回流,D错误。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图中看出第一波企业回流是被动回流,第二波企业回流是主动回流。故答案为:B。
29.本题考查企业转移的主导因素。 由生活常识可知,城市的地价、劳动力价格较高,所以服装企业由M镇迁往W市主要是因为城市市场广阔;由图可知,后来服装企业又由W市迁回M镇是由于政府的政策。故C正确。服装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是技术密集型产业,A错误。交通不是导致服装企业从M镇迁往W市的主导因素,B错误。服装产业能耗并不高,不是动力指向型产业,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30.D
31.A
【知识点】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
【解析】【点评】对于资源调出地区而言,资源跨区域调配可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随着资源的开发和工程的建设将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完善基础设施。
30.本题考查资源跨区城调配。由图示可知,工程Ⅰ、Ⅱ的目的地是上海,而南水北调的目的地是华北、西北地区,A、B、C错误;据图中工程走向可知工程Ⅰ是西气东输工程,工程Ⅱ是西电东送工程,D正确。故答案为:D。
31.本题考查资源跨区城调配对输入区的影响。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可以改善上海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质量,减轻燃烧化石燃料带来的大气污染,①正确;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可以增加上海能源供应,缓解能源短缺问题,②正确;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水土流失不严重,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不能减轻水土流失,③错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对缓解洪涝灾情作用不大,④错误。故答案为:A。
32.【答案】(1)经济发达,需求量大;本地天然气产量较小,供需矛盾突出;天然气为低污染能源,对环境影响较小。
(2)有利:海水深度较浅;风浪较小等。不利:冬季海面结冰。
(3)特征:来源于邻近国家;来源多元,俄罗斯比例最大。
优势:运输连续性强;运输安全性高;运输量大;成本低。
【知识点】资源跨区调配与区域发展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影响能源进口的因素。影响能源进口的因素主要从区域的能源需求和能源特点两方面分析。据所学可知,西欧经济发达,能源消耗量大,本地天然气产量不足以满足生产生活需要,所以需要大量从其他地区进口。欧洲对环保要求高,天然气燃烧效率高,且燃烧后释放二氧化碳和水,是清洁能源,对环境影响小。
(2)本题考查管道建设的自然条件评价。评价其条件需要结合.区城的自然特点分析,注意评价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与北海相比,波罗的海是内海,周边为陆地,海水较浅,风浪小,利于管道的修建。也正是因为波罗的海是内海,受陆地影响大,冬季水温低,海面结冰,不利于管道建设。
(3)本题考查统计图特征的分析和管道运输的优点。分析统计图特征要遵循先整体后局部(极值)的原则,运输方式的优点要从运量、运价、安全性、连续性等方面分析。由饼状图可知,德国天然气主要来自俄罗斯、挪威和荷兰,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占比最大。从图中可知这三个国家都位于德国附近。管道运输具有运量大、运价低、安全性高、连续性强的特点,适合液体、气体的运输。
【点评】管道运输是用管道作为运输工具的一种长距离输送液体和气体物资的输方式,是一种专门由生产地向市场输送石油、煤和化学产品的运输方式,是统一运输网中干线运输的特殊组成部分。有时候,气动管也可以做到类似工作,以压缩气体输送固体舱,而内里装着货物。管道运输石油产品比水运费用高,但仍然比铁路运输便宜。大部分管道都是被其所有者用来运输自有产品。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第三单元区域联系与区域发展 综合训练【xm】
一、刷综合
国家发改委在2019年3月31日发布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的文件中指出,新型城镇化战略应突出强调以大城市引领的城市集群模式(都市圈)。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迁入的人口主要来自周边中小城市。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以大城市引领的城市集群模式(都市圈)有利于( )
①解决中心城市城市化问题
②优化生产要素空间配置
③扩大中小城市服务范围
④促进城市间产业分工协作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2.近年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迁入的人口主要来自周边中小城市的原因最可能是( )
A.中心城市产业结构调整 B.中小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C.中心城市虹吸效应显著 D.中小城市交通拥堵加重
【答案】1.D
2.C
【知识点】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城市及其辐射功能
【解析】【点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1)气候(2)淡水(3)土壤(4)矿产(5)自然灾害
2.经济因素:
(1)经济因素: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经济越发展,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迁移就越受经济条件的制约。(2)交通和通信的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之间的距离,减少了妨碍人口迁移的各种困难,
3.政治因素
(1)政策(2)战争(3)政治变革
4.社会文化因素:
(1)文化教育事业(2)婚姻和家庭(3)宗教信仰的不同,种族之间、民族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
1.本题考查区域发展模式的有利影响。该模式不能解决中心城市的城市化问题,①不对;不同城市的优势不同、定位不同,该模式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将周边中小城市整合为一体,可以使生产要素在城市间得到优化配置,有利于促进城市间的产业分工协作,②④正确;该模式有利于区城经济的快速发展,可能导致新的城市出现,所以可能会缩小原有中小城市的服务范围,③不对。选项D正确。 故答案为: D。
2.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区城中心城市不断发展,成长为大城市甚至超大城市时会导致医疗、教育等资源向中心城市高度集中,同时还会从周边中小城市吸引人才、资金、信息等,这一现象被称为“城市虹吸效应",选项C正确。根据“十三五”规划,中国将要建设19个城市群,包括东部地区的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中部地区的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和山西晋中城市群,西部地区的成渝城市群等19个城市群。 故答案为: C。
城市群空间晶体结构,是指城市群空间扩展过程,城市群形成的节点网络结构类似于晶体结构,存在着分等级、分层级的有机组合规律,形成立面晶体结构组合图谱和平面晶体结构组合图谱。下图为城市群空间结构组合类型示意图。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3.图示核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功能由大到小排列是( )
A.单中心组合城市群、多中心组合城市群、双中心组合城市群
B.双中心组合城市群、多中心组合城市群、单中心组合城市群
C.多中心组合城市群、双中心组合城市群、单中心组合城市群
D.单中心组合城市群、双中心组合城市群、多中心组合城市群
4.下列城市群中核心城市等级最高的是( )
A.京津冀城市群 B.山东半岛城市群
C.辽中南城市群 D.长江中游城市群
【答案】3.D
4.A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城市等级划分;城市及其辐射功能
【解析】【点评】城市群空间晶体结构,是指城市群空间扩展过程,城市群形成的节点网络结构类似于晶体结构,存在着分等级、分层级的有机组合规律,形成立面晶体结构组合图谱和平面晶体结构组合图谱。
3.本题考查不同城市群核心城市的辐射范围的差异。读图可知,从单中心组合城市群到双中心组合城市群再到多中心组合城市群,核心城市逐渐增多,核心城市的腹地范围相互重叠,核心城市对节点城市的单一辐射程度逐渐降低。 故答案为: D。
4.本题考查城市群等级的判断。京津冀城市群以北京为核心城市;山东半岛城市群以济南、青岛为核心城市;辽中南城市群以沈阳、大连为核心城市;长江中游城市群以武汉、长沙、南昌为核心城市。北京为我国的首都,城市等级最高。 故答案为: A。
近年来,安徽省确定了“东向发展,融入长三角”的方向性目标,通过“皖电东送"工程带动两淮煤炭基地开发和皖北经济发展,并通过能源输送加强与长三角地区的合作。下图为泛长三角核心城市空间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皖电东送"工程建设后,利于安徽( )
A.减轻环境污染 B.促进钢铁工业发展
C.拉动第三产业发展 D.将资源优势转换成经济优势
6.安徽确定“东向发展,融入长三角”目标的主要原因是( )
A.与中部地区距离较远,水陆交通不便
B.与中部地区发展阶段不同,不利于区域产业协作
C.与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差异较大,利于区域产业协作
D.与长三角地区发展阶段相似,利于学习借鉴经验
【答案】5.D
6.C
【知识点】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区域协调发展
【解析】【点评】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然性:
5.本题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皖电东送”工程建设利于减轻输入地的环境污染问题,A错误;“皖电东送"是通过建设坑口电站,将两淮煤炭基地的煤炭资源转换成电力资源输出,促进了煤炭产业发展,B错误;“皖电东送”工程主要拉动的是第二产业的发展,C错误;“皖电东送”工程建设有利于安徽将煤炭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D正确。
6.本题考查区城协作。安徽确定“东向发展,融入长三角”目标的主要原因是与长三角地区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差异较大,利于区城产业协作。C正确。
近年来,美国对在境外生产且将产品返销回美国的本土制造企业征收高额“边境税”,大力推进“再工业化”战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美国实施“再工业化”战略的主要原因是( )
①发展中国家生产成本增加
②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低
③美国本土市场扩大
④美国政府的支持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8.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促使发展中国家( )
A.发展金融、贸易为主的第三产业
B.加速创新及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C.充分发挥本国的劳动力数量优势
D.向外转移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业
【答案】7.D
8.B
【知识点】区域产业结构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再工业化"是西方学者基于工业在各产业中的地位不断降低、工业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下降、 大量工业性投资移师海外而国内投资相对不足的状况提出的一种 "回归" 战略,即重回实体经济,使工业投资在国内集中,避免出现产业结构空洞化。
7.本题考查“再工业化”的原因。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成本和地价有所提高,生产成本增加,①正确。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始终较低,②错误。美国本土市场变化不大,③错误。读材料可知,美国“再工业化”战略有政府支持,④正确。①④正确,故答案为:D.
8.本题考查“再工业化”的影响。“再工业化”主要影响第二产业,对第三产业影响较小,A错误。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促使发展中国家加速创新及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B正确。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不利于发展中国家发挥本国的劳动力数量优势,C错误。向外转移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业,与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关系不大,D错误。故答案为:B。
东地中海天然气发现较晚、开采潜力大,近年来,多国陆续在东地中海加大对天然气勘探、开采的力度。2020 年1月,以色列、塞浦路斯和希腊共同签署了东地中海天然气管道协议。该管道始于东地中海黎凡特盆地近海天然气田,经塞浦路斯、希腊的克里特岛将天然气输送至希腊本土,穿越希腊后将管道连接到跨亚得里亚海输气管,最终通过意大利并入欧洲的天然气管道网(如图)。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9.东地中海天然气开采与管网建设备受国际关注的主要原因是( )
A.工程投人巨大 B.环境污染较重
C.运输难度较高 D.地缘关系复杂
10.该项目施工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有( )
①夏季酷暑
②冬季多暴风雪
③资金短缺
④配套设施不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9.D
10.B
【知识点】资源跨区调配与区域发展
【解析】【点评】资源调配线路选择的依据:
(1)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
(2)线路短、施工难度小、建设成本低。
(3)安全系数高。
(4)对沿线生态环境影响小。
9.本题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建设的背景。由材料可知,东地中海天然气开采涉及以色列、塞浦路斯和希腊,管网建设与意大利及欧洲多国关系密切,处在欧洲与亚洲及多种文明交汇地区,地缘关系复杂,所以该项目备受国际关注,D对。该管网线路较短,投资小,且工程投资大小与国际关注程度关系不大,A错。天然气属于清洁能源,开采与管网建设不会带来较重的环境污染,B错。天然气管道运输难度不大,C错。故答案为:D。
10.本题考查资源跨区城调配工程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该项目经过地区以地中海气候为主,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①对,②错。沿线国家经济相对发达,资金雄厚,③错。由于东地中海天然气发现晚,周边国家对于天然气开采勘探的配套设施不足,④对。故答案为:B。
“微笑曲线”是中国台湾H公司最早提出的,它起初被用于说明电脑行业不同生产环节与所实现的附加值之间的关系,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在工业生产的各环节中跨国公司最先考虑掌握的环节是( )
①制造加工
②设备、材料
③产品研发
④产品品牌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2.近年来,跨国公司纷纷在国外设立研发中心,其主要目的是( )
①扩大公司产品的销售网络②利用各国研发资源,提升公司产品的附加值③提高公司产品的品牌效应④调整工艺风格以适应国际市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11.B
12.D
【知识点】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解析】【点评】微笑曲线中间是制造,左边是研发,属于全球性的竞争,右边是营销,主要是当地性的竞争。当前制造产生的利润低,全球制造也已供过于求,但是研发与营销的附加价值高,因此产业未来应朝微笑曲线的两端发展,也就是在左边加强研发创造智慧财产权,在右边加强客户导向的营销与服务。
11.本题考查不同生产环节的特征。在工业生产的各环节中跨国公司优先考虑掌握附加值较高的环节,因此最先考虑掌握的环节是产品研发与产品品牌,③④正确。故答案为:B。
12.本题考查在国外设立研发 中心的目的。跨国公司在国外设立研发中心,这与扩大公司产品的销售网络和提升公司产品的品牌效应关系不大,①③错;将研发中心设在国外主要是为了利用各国研发资源,加强产品的研发,提升公司产品的附加值,调整工艺风格以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②④正确。故答案为:D。
高档圣诞树由鲜活的树装饰而成。低档圣诞树由仿真材料制成,价格低、销量大。改革开放后,我国深圳成为世界低档圣诞树的重要生产基地。21世纪初,由于生产成本提高,深圳圣诞树产业受到很大冲击,有的企业将圣诞树生产转移到江西赣州,但是出口效益没有明显提高。据此回答问题。
13.从世界范围看,影响高档圣诞树生产的主导因素是( )
A.种植技术 B.热量条件 C.劳动力价格 D.市场距离
14.低档圣诞树的生产由发达国家转移至我国深圳再向江西赣州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
A.我国圣诞树销量快速增长并由沿海向内地扩张
B.企业追求较低的劳动力成本
C.发达国家原材料枯竭而我国原材料丰富
D.世界圣诞树市场由欧美向东亚地区转移
15.企业将圣诞树的生产由深圳转移到赣州后,提高了出口圣诞树的( )
A.劳动力成本 B.用地成本 C.原材料成本 D.运输成本
【答案】13.D
14.B
15.D
【知识点】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解析】【点评】一、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劳动力因素;
2、内部交易成本
3、市场因素
4、国家政策的调整
5、原生产地用地紧张
6、地价昂贵
7 、环境污染
8。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等。
二、产业转移产生的影响: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
4.改变了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13.本题考查圣诞树产业的主导因素。高档圣诞树由鲜活的树装饰而成,鲜活的树不宜长途运输,故市场距离是其主导因素,D正确。故答案为:D。
14.本题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低档圣诞树最终转移到我国江西赣州,主要原因是企业追求较低的劳动力成本,B正确。圣诞节是西方节日,我国经济发达、对外开放程瘦高的地区受西方影响大,所以我国圣诞树需求量沿海多于内陆,A错误。发达国家低档圣诞树原材料并未枯竭,C错误。世界圣诞树市场主要在西方,D错误。故答案为:B。
15.本题考查产业转移的影响。企业将圣诞树生产由深圳转移到赣州,赣州经济欠发达,劳动力成本低、地价低,地形以丘陵为主,植被覆盖率高,原材料价格低,A、B、C错误。赣州距离港口更远,运输成本提高,D正确。故答案为:D。
16. 2016年12月2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将中原城市群由河南的9座地级市扩充为河南、山西、河北、山东、安徽5省30座城市,这标志着中原城市群正式跻身七大国家级城市群。根据规划,将重点打造郑州大都市区,构建“一核四轴四区的空间分布格局,实现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读中原城市群局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郑州成为中原城市群核心的优势区位条件有哪些?
(2)中原城市群东部建设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优势区位条件有哪些?
(3)目前中原城市群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阶段,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格局只是初步形成。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中原城市群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中应注意处理好哪些问题?
【答案】(1)位于我国中原地区的中心;为河南省省会;是中原城市群中等级最高的城市,服务范围广;位于铁路线交会处,有多条高速公路经过,是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
(2)地理位置优越,紧邻我国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向中部转移的最佳区域之一;自然资源(土地、水源、矿产等)丰富;劳动力丰富且成本相对较低;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市场广阔(内需拉动);交通便利;政策优惠等。
(3)加强城市群整体统筹与规划;重点发展郑州大都市区,构建区域核心城市并提高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做好各城市规划与管理;加强城市产业分工与协作,避免恶性竞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的合作;保护环境等。
【知识点】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郑州成为城市群核心的优势区位条件。郑州的优势区位条件主要从地理位置(中原地区的中心)、城市职能(省会)、城市等级(区城最高)和交通(交通枢纽)等方面综合分析。
(2)本题考查产业转移承接区的优势区位条件。目前我国沿海向内陆地区转移的产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因而中原城市群东部建设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区位优势主要从位置(空间临近)、资源、交通、市场、劳动力和政策等方面分析。
(3)本题考查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从区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应加强城市群整体统筹规划、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城市规划与管理、城市间产业分工与协作及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
【点评】城市群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生产要素逐步优化组合的产物。每个城市群一般以一个或两个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功能的中心城市为核心,由若干个空间距离较近、经济联系密切、功能互补、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发展城市群可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同时促进城市群内部各城市自身的发展。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F 公司制造了全球约40%的消费性电子产品(包括组装世界众多品牌的电脑和手机等)。其员工总数已经接近120万人。2017年5月,F公司在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选定东湖高新区建设研发中心,这里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光谷,聚集了上百所高等院校和众多科研院所,人才资源丰富。
材料二F公司在国内转移图。
(1)分析深圳从F公司产业的迁入区变为迁出区的原因。
(2)分析F公司部分生产环节转移对深圳、郑州两市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
(3)说明F公司选择在武汉设立研发中心的理由。
【答案】(1)深圳劳动力、土地成本不断上升;政策优势不再明显;产业结构调整。
(2)对郑州市: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区城经济发展;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对深圳市:减少土地占用;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
(3)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高校和科研院所众多,科技发达,劳动力素质高;创新环境好;政府支持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深圳由迁入地变成迁出地,说明其原来的优势条件减弱,故要从深圳原来吸引产业迁入的优势条件入手分析,如地价低、劳动力成本低、政策优惠等。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深圳的劳动力价格上升,土地价格不断上升,政策优势不再明显,使企业的生产成本上升,加上深圳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所以F公司产业迁出。
(2)本题考查产业转移的影响。产业转移带来的积极影响要从经济发展、就业、产业结构调整、环境等方面分析。对迁入地郑州市:产业迁入可以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促进区城经济发展。对迁出地深圳市:工厂、企业转出,减少土地占用;为新产业发展腾出空间,可以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
(3)本题考查武汉设立研发中心的优势区位条件。由材料“这里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光谷,聚集了上百所高等院校和众多科研院所,人才资源丰富”可知,武汉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科技发达,劳动力素质高;创新环境好;政府支持。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汉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所以F公司选择在武汉设立研发中心。
【点评】一、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①劳动力因素:由于处于不断变化中,因此具有数量充足、高素质且价格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②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③市场因素;
④其他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土地规模和价格、环境污染。
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三、五种指向型工业:
(1) 原料指向。某些原料消耗量远大于产品重量的行业(如炼铁),或原料不易运输且容易变质的行业(如水果、蔬菜、水产等加工工业),区位尽量靠近原料产地。
(2) 动力导向。某些在单位产品成本中能源费用占很大比重的行业(如电解铝),区位尽量靠近廉价的能源产地。
(3) 市场导向。某些产品不易运输的行业(如硫酸),或随时需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调整产品的行业(如日用品工业),区位多靠近销售市场。
(4) 劳动力导向。需占用大量劳动力并在产品成本中工资占较大份额的行业(如采矿、缝纫等),在其他条件相似的情况下,多选择在劳动力资源充裕和工资水平不高的地区发展。
(5) 技术导向。有些高技术工业,要求靠近科技中心;对技术熟练程度要求较高的行业(如特种手工艺、陶瓷等),多在有生产历史传统和熟练工人较多的地区发展。
二、刷真题
18.下图为2005年和2020年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交通圈域示意图。完成下题。
长三角交通圈域空间变化有利于上海( )
①集聚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资源
②吸引人口迁人,迅速扩大规模
③增强对周边城市辐射带动作用
④强化服务功能,壮大第二产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区域协调发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区城交通运输发展的影响。据图可看出,与2005年相比,2020年长三角交通圈域扩大,交通干线、节点城市增多,交通线路延长,单位距离运输时长缩短,交通通达度提升,效率提高。这种变化有利于上海集聚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资源,形成良好的产业环境,有利于产业升级改造,有利于扩大中心城市的辐射范围,强化服务功能,增强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①③正确。交通通达度、效率提升有可能导致人口、第二产业迁往周边城市,②④错误。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交通圈是指各种中心地的交通吸引范围。以各条交通线路上的交通流分界点所包围的范围来表示。无论客流、货流或车流等都具有向各种量级中心地汇集的特征,通过寻找各个交通线上下行方向发生明显变化的交通流变流点,将这些点相连所划定的范围即构成一级交通圈,圈内各条线路上的交通流共同指向一个中心地
城市群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支撑全国经济增长,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已建设19个国家级城市群。下图为“我国城市群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9.我国城市群空间分布的主要特点是( )
A.成熟型城市群分布于东部沿海 B.成长型城市群分布于中部地区
C.培育型城市群分布于西部地区 D.主要分布于胡焕庸线以东地区
20.符合天山北坡城市群发展定位的是( )
A.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B.“一带一路”重要的综合性枢纽
C.联系各大城市群的重要节点
D.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先行高地
【答案】19.D
20.B
【知识点】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解析】【点评】(1)影响城市形成的因素主要有:
①自然条件:河流、气候、地表形态、矿产资源;
②社会经济条件:交通区位、经济基础、生产方式及政治和文化历史等。
(2)城市群依托发达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所形成的空间组织紧凑、经济联系紧密,最终可实现高度同城化和高度一体化的城市群体,对推进城市化或城镇化意义也十分重大。
19.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城市群空间分布特点判断。据图可知,成熟型城市群主要分布于东部沿海及四川盆地地区,故排除A选项;成长型城市群主要分布于中部和东部地区,故排除B选项;培育型城市群在东、中、西部地区都有分布,故排除C选项;我国城市群主要分布在胡焕庸线(即黑河一腾冲线)以东地区,故选择D选项。故答案为:D。
20.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群发展定位。天山北坡城市群以乌鲁木齐为中心,其是新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可作为“一带一路”重要的综合性枢纽,故选择B选项;该城市群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东部地区较低,因此很难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故排除A选项;该城市群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交通欠发达,且与各大城市群距离远,不适合作为联系各大城市群的重要节点,故排除C选项;该城市群人才短缺,技术相对欠发达,故很难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先行高地,故排除D选项。故答案为:B。
同城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城市紧密联系、协调发展、共享发展成果的现象。公路客流能够反映城市间的日常人口流动方向和强度,是分析判断城市间关系的重要指标。下图示意安徽省2011年8月行政区划调整前的中心城市间公路客流状况。滁州的首位客运流向为南京,次位客运流向为合肥,两个方向的客流量相差很小。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1.下列城市组合中,最适宜推进同城化的是( )
A.安庆一池州 B.合肥一巢湖 C.亳州一阜阳 D.芜湖一铜陵
22.合肥虽为滁州的次位客运流向,但滁州发往合肥的客流量与发往南京的相差很小,其主要原因是( )
A.南京经济发展水平高 B.滁州与南京距离更近
C.滁州与合肥行政联系密切 D.合肥与南京均为省会城市
【答案】21.B
22.C
【知识点】区域协调发展
【解析】【点评】同城化是指一个城市与另一个或几个相邻的城市,在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能够融为一体的发展条件,以相互融合、互动互利,促进共同发展;以存量资源,带动增量发展,增强整体竞争力;以优势互补,相互依托,完善城市功能,建设和谐宜居城市。"同城化"不是"同一化"或者"同体化",也不是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形成辐射力、扩散力与竞争力越来越强的板块经济。"同城化"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新形式。
21.本题考查同城化的推进条件分析。分析材料可得,适宜推进同城化的两城市需在地理空间上相邻且联系紧密,图中合肥与巢湖距离近,并且互为首位客运流向地,联系紧密,故答案为:B。
22.本题考查客运流量的影响因素。由材料可知,首位客运流向与次位客运流向评定的主要依据是公路客流量的大小。合肥是滁州的次位客运流向,但滁州发往合肥的客流量与发往作为滁州首位客运流向的南京相差不大,说明存在某些原因使得合肥与滁州联系的密切程度十分接近南京与滁州联系的密切程度。南京经济发展水平高、滁州与南京距离近都会加深南京与滁州联系的密切程度,而不会使滁州发往合肥的客流量与发往南京相差不大,A、B错误。合肥与南京均为省会城市,这对南京和合肥与滁州联系的密切程度的差别影响较小,不是主要原因,D错误。滁州与合肥行政联系密切,使得滁州与合肥联系的密切程度大大加深,使其接近南京与滁州联系密切程度,C正确。故答案为:C。
随着“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能力不断提高。下表为2019年中部四个省发展状况部分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指标 河南 湖北 江西 山西
人口(万人) 9640 5927 4666 3729
人均GDP(万元/人) 5.6 7.7 5.3 4.6
三次产业结构 8.5:43.5:48.0 8.3:41.7:50.0 8.3:44.2:47.5 4.8:43.8:51.4
23.中部地区承接的产业类型,主要为( )
①资金密集型
②技术密集型
③劳动密集型
④资源密集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4.关于中部四个省承接产业转移比较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江西省经济水平高 B.湖北省第二产业产值高
C.山西省农业基础好 D.河南省劳动力资源丰富
【答案】23.D
24.D
【知识点】区域产业结构及其变化;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
【解析】【点评】产业转移是发生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之间的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达区域的部分企业顺应区域比较优势的变化,通过跨区域直接投资,把部分产业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区域进行,从而在产业的空间分布上表现出该产业由发达区域向发展中区域转移的现象。产业转移对于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及区域间经济关系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并进而影响部分企业的战略决策。产业转移一词散见于各类报刊、杂志,但是学术界有关产业转移的一般性研究还不多见,产业转移的形式、动因等基本问题还没有明确的统一的认识。
23.本题考查产 业转移的产业类型。区城产业发展一般要经历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的过程。中部地区是产业转入地,主要是承接相对落后的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③④正确,故答案为:D。
24.本题考查区域差异。由表可知,湖北省人均GDP在四省中最高,第三产业比重在产业结构中较高,经济发展水平最高,A错误。通过人口总数和人均GDP,可计算得到GDP总量,再用GDP总量乘第二产业比重,即可得第二产业产值,四省中河南第二产业产值最高,B错误。山西省第一产业比重最低,但无法由此获知其农业基础水平,C错误。河南省人口最多,劳动力资源丰富,D正确。故答案为:D。
(2020·全国Ⅲ)自20世纪90年代,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一些国家之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降低甚至取消彼此间部分商品的贸易关税,促进商品的自由贸易。下图示意汽车企业在已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甲、乙两国的产业布局调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汽车企业将组装厂由甲国转移至乙国的主要目的是( )
A.创新技术 B.拓展市场 C.扩大规模 D.降低成本
26.该产业布局模式宜发生在邻国之间,主要原因是邻国之间( )
A.消费习惯相近 B.经济发展水平相近
C.运输费用较低 D.研发成本差异较小
27.该产业布局调整导致甲国汽车的( )
A.进口量增多 B.出口量增多 C.销售量增多 D.生产量增多
【答案】25.D
26.C
27.A
【知识点】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解析】【点评】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土地、水源、原料、燃料(动力)、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政策等。五种指向型工业:原料指向性、市场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技术指向型和动力指向性。工业区位因素的一般分析框架:工业区位因素也要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分析,与农业区位因素比较工业区位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要比农业小,特别是地形、气候和土壤,故工业区位选择在空间和时间更具有灵活性。以上分析属于综合分析,经过综合分析我们想得到理想的工业区位:充足的原料、动力;廉价的地租;质高价廉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有政府政策优惠等。
25.部分零部件生产涉及核心技术,产品价值高;组装厂属于加工组装环节,利润低于零部件生产厂家,图中市场甲国大于乙国,综合以上信息可知,甲国经济较发达,乙国经济不发达。组装需要大量劳动力,组装厂由甲国转移到乙国应该是看重乙国劳动力价格低,同时土地价格低等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利润,D正确。乙国经济不发达,组装厂在乙国不可能达到创新技术的目的,A错误。拓展市场是次要目的,主要是市场是甲国,B错误。据图分析,生产过程只是布局调整,规模扩大没有体现,C错误。故答案为:D。
26.该企业是汽车企业,零部件体积、重量较大,若远距离运输会导致运费大量增加,企业成本会增加,达不到产业转移的目的,因此此产业布局模式宜发生在邻国之间,可以降低运输费用,C正确。消费习惯影响的是汽车成品销售,对生产环节布局影响不大,A错误。据以上分析,甲国经济较发达,乙国经济不发达,经济差距较大,若经济发展水平接近,企业布局应该是全部环节都在邻国,B错误。甲国经济较发达,乙国经济不发达,乙国劳动力价格低,研发成本乙国小,D错误。故答案为:C。
27.原来汽车组装后直接销售到甲国,汽车可以出口;该产业布局调整后汽车在乙国加工组装再销售到甲国,导致甲国从乙国进口量增加,甲国不在出口汽车,甲国变为汽车消费市场,汽车销售量减少、汽车生产量减少;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20世纪80年代,M镇的服装企业迁至省会W市进行生产经营。近年来,这些企业又陆续迁回M镇,劳动力也随之迁移流动。企业和劳动力的回流过程及原因如下图所示。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28.关于该镇企业和劳动力回流原因的叙述符合实际的是( )
A.W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劳动力的主动回流
B.M镇承接产业转移,企业第二波回流带动了劳动力主动回流
C.M镇提供优惠的就业和投资政策,促成了企业的第一波回流
D.在企业回流和本地就业利好的作用下,更多劳动力被动回流
29.导致服装企业从M镇迁往W市,后又迁回的主导区位因素分别是( )
A.技术和环保 B.交通和劳动力
C.市场和政策 D.动力和原材料
【答案】28.B
29.C
【知识点】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解析】【点评】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1.劳动力因素;2.内部交易成本;3.市场因素;4.国家政策的调整;5.原生产地用地紧张;6.地价昂贵;7.环境污染;8.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等。
28.本题考查工业转移对劳动力的影响。由企业和劳动力的回流过程及原因示意图可知,W市的产业结构调整使企业回流,劳动力随企业被动迁移,并非主动回流,A错误;M镇承接了产业转移,受政策吸引,企业开始第二波回流,当第二波企业回流到M镇时,第一波回流起到了示范作用,增加就业机会、改善生产条件等带动劳动力主动回流,B正确;由图示可知,第一波企业回流是因为W市的产业结构调整,C错误;在企业回流和本地就业利好的作用下,更多劳动力会主动回流,D错误。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图中看出第一波企业回流是被动回流,第二波企业回流是主动回流。故答案为:B。
29.本题考查企业转移的主导因素。 由生活常识可知,城市的地价、劳动力价格较高,所以服装企业由M镇迁往W市主要是因为城市市场广阔;由图可知,后来服装企业又由W市迁回M镇是由于政府的政策。故C正确。服装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是技术密集型产业,A错误。交通不是导致服装企业从M镇迁往W市的主导因素,B错误。服装产业能耗并不高,不是动力指向型产业,D错误。故答案为:C。
下图为我国两大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局部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30.工程Ⅰ、Ⅱ分别是( )
A.南水北调 西气东输 B.南水北调 西电东送
C.西气东输 南水北调 D.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31.工程Ⅰ、Ⅱ对图示地区的有利影响是( )
①减轻大气污染
②缓解能源短缺
③减轻水土流失
④缓解洪涝灾情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30.D
31.A
【知识点】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
【解析】【点评】对于资源调出地区而言,资源跨区域调配可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随着资源的开发和工程的建设将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完善基础设施。
30.本题考查资源跨区城调配。由图示可知,工程Ⅰ、Ⅱ的目的地是上海,而南水北调的目的地是华北、西北地区,A、B、C错误;据图中工程走向可知工程Ⅰ是西气东输工程,工程Ⅱ是西电东送工程,D正确。故答案为:D。
31.本题考查资源跨区城调配对输入区的影响。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可以改善上海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质量,减轻燃烧化石燃料带来的大气污染,①正确;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可以增加上海能源供应,缓解能源短缺问题,②正确;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水土流失不严重,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不能减轻水土流失,③错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对缓解洪涝灾情作用不大,④错误。故答案为:A。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西欧是世界上重要的天 然气输入地区。图a为欧洲部分地区略图。德国是天然气进口大国,92%的天然气需要从国外进口。图b为2017年德国天然气进口来源构成图。目前,俄罗斯、德国等国家在图a中甲乙两地间新建天然气输气管道。
(1)简述西欧大量输人天然气的主要原因。
(2)与北海相比,评价在波罗的海建设天然气管道的自然条件。
(3)简述德国天然气进口来源的主要特征,并指出德国在甲乙两地间采用输气管道进口天然气的优势。
【答案】(1)经济发达,需求量大;本地天然气产量较小,供需矛盾突出;天然气为低污染能源,对环境影响较小。
(2)有利:海水深度较浅;风浪较小等。不利:冬季海面结冰。
(3)特征:来源于邻近国家;来源多元,俄罗斯比例最大。
优势:运输连续性强;运输安全性高;运输量大;成本低。
【知识点】资源跨区调配与区域发展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影响能源进口的因素。影响能源进口的因素主要从区域的能源需求和能源特点两方面分析。据所学可知,西欧经济发达,能源消耗量大,本地天然气产量不足以满足生产生活需要,所以需要大量从其他地区进口。欧洲对环保要求高,天然气燃烧效率高,且燃烧后释放二氧化碳和水,是清洁能源,对环境影响小。
(2)本题考查管道建设的自然条件评价。评价其条件需要结合.区城的自然特点分析,注意评价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与北海相比,波罗的海是内海,周边为陆地,海水较浅,风浪小,利于管道的修建。也正是因为波罗的海是内海,受陆地影响大,冬季水温低,海面结冰,不利于管道建设。
(3)本题考查统计图特征的分析和管道运输的优点。分析统计图特征要遵循先整体后局部(极值)的原则,运输方式的优点要从运量、运价、安全性、连续性等方面分析。由饼状图可知,德国天然气主要来自俄罗斯、挪威和荷兰,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占比最大。从图中可知这三个国家都位于德国附近。管道运输具有运量大、运价低、安全性高、连续性强的特点,适合液体、气体的运输。
【点评】管道运输是用管道作为运输工具的一种长距离输送液体和气体物资的输方式,是一种专门由生产地向市场输送石油、煤和化学产品的运输方式,是统一运输网中干线运输的特殊组成部分。有时候,气动管也可以做到类似工作,以压缩气体输送固体舱,而内里装着货物。管道运输石油产品比水运费用高,但仍然比铁路运输便宜。大部分管道都是被其所有者用来运输自有产品。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