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2.1 城乡空间结构 课时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2.1 城乡空间结构 课时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4-08 18:05:11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2.1 城乡空间结构 课时训练
一、单选题
1.城市建筑包括居住类(商品房、城中村等)和就业类(商业、办公、工业建筑等)两大类型。下图示意深圳市2015年三个空间层次的轨道交通站点在不同距离范围内建筑量相对2009年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相比近郊区和远郊区站点,中心城区站点500米范围内的总建筑增量最大,是因为( )
A.中心城区站点附近房价高
B.中心城区站点附近环境质量好
C.就业类建筑对与轨道交通站点的距离更敏感
D.居住类建筑对与轨道交通站点的距离更敏感
(2)近郊区站点居住类建筑增量最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地价低 B.城中村多
C.配套设施完善 D.商品房供需量大
(3)距轨道交通站点距离对总建筑量增幅影响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  )
A.中心城区站点、近郊区站点 B.近郊区站点、中心城区站点
C.远郊区站点、近郊区站点 D.远郊区站点、中心城区站点
2.(2020高三上·江西月考)“收缩型城市”是指受去工业化、郊区化、老龄化以及政治体制转轨等因素影响而出现的城市人口流失乃至局部地区空心化的现象。2019年4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首次提到了“收缩型城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类型的城市中,最不可能成为“收缩型城市”是(  )
A.单一结构城市 B.资源开发型城市
C.大都市周边城市 D.交通枢纽型城市
(2)一般来说,“收缩型城市”应该大力发展的产业类型是(  )
A.康养产业 B.高等教育产业
C.房地产业 D.劳动密集型产业
3.图为某市中心城区规划示意图。该市为了打造宜居城市,提升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在建成区基础上将重点规划建设滨水居住区、仓储物流区和旅游服务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建成区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旅游 C.河流 D.交通
(2)与规划建设的滨水居住区、仓储物流区和旅游服务区对应合理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④ D.④③①
4.(2021·湖北月考)我国某地农牧交错带的聚落空间分布具有普遍性,该地气候由暖温带向中温带过渡,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如图示意我国某地聚落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该地聚落空间形态多呈现(  )
A.团块状 B.放射状 C.条带状 D.棋盘状
(2)除水源外,影响该地聚落选址的主要因素是(  )
①气温②地形③土壤④光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图示聚落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
A.四川西部 B.湖北西部 C.黑龙江西部 D.内蒙古南部
5.下图为“某城市星期日9:00-12:00百度热力地图(利用个人智能手机定位来显示人流聚集区)”,值越高人越密集,该地盛行西南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区域可能为(  )
A.工业区 B.学校文教区 C.公园绿地区 D.商业区
(2)若利用该数据可做(  )
A.城市大气污染研究 B.城市道路规划研究
C.城市局部降水分析 D.城市热岛强度分析
6.(2021·绵阳模拟)城市景观格局对下垫面温度有较大的影响,下图为2017年通过遥感得到的我国某平原地区省会城市夏季、冬季下垫面平均温度随距离的变化示意图。研究证明工业集聚区和经济开发区比人口密集的商业中心和住宅区产生的热岛更明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城市位于(  )
A.松嫩平原 B.华北平原 C.江汉平原 D.珠江三角洲
(2)距市中心16km附近的城市功能区应是(  )
A.住宅区 B.仓储区 C.商业区 D.工业区
(3)推断距市中心2m范内的主体景观最可能是(  )
A.林草 B.水域 C.建筑 D.广场
二、综合题
7.下图为某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中工业区布局合理,则该市主导风向是   。
(2)除考虑风向外,该市工业布局的主要特点还有   。
(3)ABCD四地中,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   地,原因是   。(任答两点)
8.读“某城市规划简图”,该市常年盛行东北风,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代表的城市功能区依次是   区、   区、   区。
(2)a、b、c、d四处中,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C
(2)D
(3)D
【知识点】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相比近郊区和远郊区站点,中心城区站点500米范围内的总建筑增量最大,而且以就业类建筑增量为主,说明中心城区就业类建筑如商场、写字楼等对与轨道交通站点的距离更敏感,C正确,D错误;中心城区站点附近房价高不利于使建筑增加,A错误;中心城区站点附近环境质量较差,B错误。故答案为:C。(2)随着城市发展,大量的人口居住在郊区,但是在城区工作,因此近郊区站点附近成为商品房的绝佳区位,商品房供需量大,导致居住类建筑增量最大。故答案为:D。(3)对比500m范围和1000m范围总建筑量增幅变化可知,远郊区增幅变化最大,说明距轨道交通站点距离对其影响最大;近郊区站点增幅变化较小;中心城区站点在1000m范围内比500m范围增幅大,表明距离对其增幅影响小,是其它因素影响的结果,说明距轨道交通站点距离对其影响最小。故答案为:D。
【点评】城市空间结构:
①城市土地利用:耕地、林地、水域、建设用地、未利用地。
②城市建设用地:
功能区:商业规划、工业规划、住房规划、其他功能区规划。
交通设施:潮汐车道、轨道交通、交通圈等。
服务设施:防护带、绿化带;污水站、垃圾站;学校、医院、公园;生态环境建设(林地、湿地、风道)等。
2.【答案】(1)D
(2)A
【知识点】城乡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资源开发型城市等一些单一结构城市,产业结构单一,转型困难,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停滞,成为收缩性城市。大城市周边的小城市,受大城市的拉力影响,人口向大城市迁移,城市萎缩。交通枢纽城市在交通条件优越,利于城市发展,最不可能成为“收缩型城市”,D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2)收缩性城市老龄化现象严重,应大力发展康养产业,A正确。收缩型城市人口减少,人才流失,不利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高等教育产业以及房地产业,BC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 “收缩型城市”是指受去工业化、郊区化、老龄化以及政治体制转轨等因素影响而出现的城市人口流失乃至局部地区空心化的现象。
3.【答案】(1)D
(2)B
【知识点】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解析】【分析】(1)从图中看出,建成区附近有铁路、国道、高速公路及其出入口、火车站、高铁站、城市道路等。所以,建成区形成的主导因素是交通,D选项正确;建成区距离河流比较远,排除C选项;图中附近有较多的农田,地势平坦,因此不是地形,排除A选项。图中没有大型的旅游资源,国家湿地公园主要为宜居城市创造优美的环境,排除B选项。故答案为:D。(2)滨水居住区:应在布局B。在河湖旁边,所以应该布局在②;仓储物流区:应该布局在交通便利处,所以应该布局在③;旅游服务区:应该布局在环境优美的地区,所以应该布局在靠近国家湿地公园的①。故答案为:B。
【点评】从城市体系的角度看区域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
(1)城市之间:等级结构(个头、首位度)、规模结构(城市范围)、职能结构(主要产业)、服务范围、服务种类、服务等级、服务门槛(服务人口)、协调发展等。
(2)城郊之间:协调发展、联系纽带(交通)、生态环境等。
(3)城乡之间:协调发展、联系纽带(交通)、生态环境等。
(4)新城规划与旧城之间:联系纽带(交通)、生态环境、产业协调等。
4.【答案】(1)C
(2)A
(3)D
【知识点】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解析】【分析】(1)材料提示该地为农牧交错带,且图示聚落多选址在山间河谷地带,可推出该地聚落面积小且分散,聚落多沿河谷呈条带状分布,C正确,A、D错误;放射状的聚落形态多分布在城市向外延伸的交通干线两侧,B错误。故答案为:C。(2)材料提示该地气候由暖温带向中温带过度,故纬度较高,气温较低,且图示提示聚落多布局在山间河谷,故一方面河谷中地势较低,气温较高,且冬季受冷空气影响小,另一方面河谷地形平坦,便于生产耕作,①②正确;土壤条件各处聚落差异小,③错误;光照对聚落选址影响小,④错误。故答案为:A。(3)由材料可知,该地气候由暖温带向中温带过渡,内蒙古南部处于暖温带向中温带的过渡地带,D正确;四川和湖北西部属于亚热带,A、B错误;黑龙江西部位于中温带,C错误。故答案为:D。
【点评】影响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河流、水源;
人文因素:政治、军事、宗教、交通、农业生产方式、文化传统、社会经济、旅游、科技等.
5.【答案】(1)C
(2)B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甲地热力值最低,根据材料,可知甲地人流较少,且交通线比较稀疏,推测应该为公园绿地公共区,C对。该地盛行西南风,工业区位于上风向显然属于不合理布局,可排除工业区,商业区人流量较大,AD错。学校文教区人口密度大,B错。故答案为:C。(2)根据题干,可知该数据来源是依据个人智能手机定位显示人流的,其反映的是某个地区人流量的多少,可用于选址道路规划等跟人口有关的要素研究,B对。人口数量多少与城市大气污染关系不大,A错。城市降水多少与大气环流关系密切,与人口密度无关,C错。城市热岛强度主要是城区和郊区之间的差异,D错。故答案为:B。
【点评】城市功能分区受经济因素影响,主要体现在各项功能活动的综合付租能力和地租两方面因素,一般在地租最高的市中心和地租次高地区中的道路相交处,形成商业区;在离商业区较近的地租较高的道路两侧形成住宅区;离市中心较远、地租较低的其他地方则往往形成工业区。影响地租水平高低的因素主要是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通达度。
6.【答案】(1)C
(2)D
(3)B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该地冬季均温在6.5 C----8.5 C之间,可以推断该地位于亚热带地区,松嫩平原和华北平原位于温带,故AB错,江汉平原位于亚热带地区,故C正确,而珠三角纬度较江汉平原低,多数属于热带地区,冬季温度较高,故D错。(2)据图可知,距市中心16km附近冬季、夏季气温都较高,说明热岛效应较强,工业区排放的热量和废气较多,所以该区域应该是工业区,故D正确,自然排除ABC。(3)据图可知,距市中心2m范围内,夏季均温较低、冬季均温较高,说明是水域调节了气温,水的比热容大,冬季降温慢,夏季增温慢,故B正确,自然排除ACD。
【点评】掌握城市功能区布局的判断方法
城市功能区的判断可根据面积的大小、距市中心远近、形态特征等来分析,具体如下表所示:
判断方法 具体说明
看面积大小 住宅区面积最大,其次是工业区,商业区面积最小
看距市中心远近 一般情况下,距离市中心由近及远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看形态特征 商业区一般呈点状、线状,住宅区和工业区一般呈片状
看人口变化 商业区昼夜人口差别最大,白天人口多,晚上人口少;住宅区与商业区变化相反;工业区人口昼夜差别最小
看建筑物密度 商业区建筑物高大稠密,住宅区次之,工业区建筑物密度最小
看分布趋势 住宅区、工业区不断向郊外移动,市中心比例逐渐下降;商业区虽也有向郊区交通便捷处移动趋势,但幅度较小,在市中心上升幅度较大
7.【答案】(1)南风或偏南风
(2)沿交通线分布(靠近河流、公路、铁路等交通便捷处);远离居民点(城市的边缘地区)
(3)D;城区盛行风的上风地带,污染少;靠近风景区,环境优美;交通便捷
【知识点】城乡规划中的主要产业布局
【解析】【分析】(1) 根据图示:图中工业区布局在北方和西方,所以该城市的主导风向为偏南风(处于盛行风的下风位)。
(2)根据图示分析,该城市工业区布局在城市的边缘地区,靠近河流、公路、铁路等交通便捷处。
(3)根据图示: D位于城区盛行风的上风向,污染少;靠近风景区,环境优美;交通便捷。适合建立高级住宅区。
【点评】工业布局应坚持的四字方针——“风”“水”“宝”“地”
(1)“风”:应注意风向条件,保证有污染的废气不吹向居民区。除了上述环境因素提到的风向与工业布局关系外,还要使有大气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之外。
(2)“水”:应注意河流流向,保证有污染的废水不流向居民区。产生水污染的工业应布局在城区河流的下游;自来水厂及对水质要求高的工厂应分布在城区河流的上游。
(3)“宝”:有好的经济效益。接近原料产地、燃料产地,接近科研中心,靠近交通线,便于进行生产协作,便于工人上下班等。在动力基地附近可布局耗能大的有色金属冶炼厂,同时为综合利用废气可布局硫酸厂。
(4)“地”:距离城市的远近、地形、环境、交通条件等。在城区可布局无污染、规模小的工厂,如食品厂等。
8.【答案】(1)居住;商业;工业
(2)d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
【解析】【分析】(1)图中②位于城市中心,为商业区,①位于商业区外围,为居住区,③位于城市外缘,附近有公路和铁路,交通便利,为工业区。
(2)a距离铁路和工业区较近,噪音污染和空气污染较严重,不适宜建设高级住宅区,b位于工业区附近,环境污染严重,不适宜建设高级住宅区。d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地带,附近有河流和山坡,环境优美,公路经过,交通也便利,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
【点评】城市功能区的判断可根据面积的大小、距市中心远近、形态特征等来分析,具体如表所示:
判断方法 具体说明
看面积大小 住宅区面积最大,其次是工业区,商业区面积最小
看距市中心远近 一般情况下,距离市中心由近及远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观形态特征 商业区一般呈点状、线状,住宅区和工业区一般呈片状
看人口变化 商业区昼夜人口差别最大,白天人口多,晚上人口少;住宅区与商业区变化相反;工业区人口昼夜差别最小
看建筑物密度 商业区建筑物高大稠密,住宅区次之,工业区建筑物密度最小
观分布趋势 住宅区、工业区不断向郊外移动,市中心比例逐渐下降;商业区虽也有向郊区交通便捷处移动的趋势,但幅度较小,在市中心上升幅度较大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2.1 城乡空间结构 课时训练
一、单选题
1.城市建筑包括居住类(商品房、城中村等)和就业类(商业、办公、工业建筑等)两大类型。下图示意深圳市2015年三个空间层次的轨道交通站点在不同距离范围内建筑量相对2009年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相比近郊区和远郊区站点,中心城区站点500米范围内的总建筑增量最大,是因为( )
A.中心城区站点附近房价高
B.中心城区站点附近环境质量好
C.就业类建筑对与轨道交通站点的距离更敏感
D.居住类建筑对与轨道交通站点的距离更敏感
(2)近郊区站点居住类建筑增量最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地价低 B.城中村多
C.配套设施完善 D.商品房供需量大
(3)距轨道交通站点距离对总建筑量增幅影响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  )
A.中心城区站点、近郊区站点 B.近郊区站点、中心城区站点
C.远郊区站点、近郊区站点 D.远郊区站点、中心城区站点
【答案】(1)C
(2)D
(3)D
【知识点】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相比近郊区和远郊区站点,中心城区站点500米范围内的总建筑增量最大,而且以就业类建筑增量为主,说明中心城区就业类建筑如商场、写字楼等对与轨道交通站点的距离更敏感,C正确,D错误;中心城区站点附近房价高不利于使建筑增加,A错误;中心城区站点附近环境质量较差,B错误。故答案为:C。(2)随着城市发展,大量的人口居住在郊区,但是在城区工作,因此近郊区站点附近成为商品房的绝佳区位,商品房供需量大,导致居住类建筑增量最大。故答案为:D。(3)对比500m范围和1000m范围总建筑量增幅变化可知,远郊区增幅变化最大,说明距轨道交通站点距离对其影响最大;近郊区站点增幅变化较小;中心城区站点在1000m范围内比500m范围增幅大,表明距离对其增幅影响小,是其它因素影响的结果,说明距轨道交通站点距离对其影响最小。故答案为:D。
【点评】城市空间结构:
①城市土地利用:耕地、林地、水域、建设用地、未利用地。
②城市建设用地:
功能区:商业规划、工业规划、住房规划、其他功能区规划。
交通设施:潮汐车道、轨道交通、交通圈等。
服务设施:防护带、绿化带;污水站、垃圾站;学校、医院、公园;生态环境建设(林地、湿地、风道)等。
2.(2020高三上·江西月考)“收缩型城市”是指受去工业化、郊区化、老龄化以及政治体制转轨等因素影响而出现的城市人口流失乃至局部地区空心化的现象。2019年4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首次提到了“收缩型城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类型的城市中,最不可能成为“收缩型城市”是(  )
A.单一结构城市 B.资源开发型城市
C.大都市周边城市 D.交通枢纽型城市
(2)一般来说,“收缩型城市”应该大力发展的产业类型是(  )
A.康养产业 B.高等教育产业
C.房地产业 D.劳动密集型产业
【答案】(1)D
(2)A
【知识点】城乡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资源开发型城市等一些单一结构城市,产业结构单一,转型困难,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停滞,成为收缩性城市。大城市周边的小城市,受大城市的拉力影响,人口向大城市迁移,城市萎缩。交通枢纽城市在交通条件优越,利于城市发展,最不可能成为“收缩型城市”,D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2)收缩性城市老龄化现象严重,应大力发展康养产业,A正确。收缩型城市人口减少,人才流失,不利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高等教育产业以及房地产业,BC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 “收缩型城市”是指受去工业化、郊区化、老龄化以及政治体制转轨等因素影响而出现的城市人口流失乃至局部地区空心化的现象。
3.图为某市中心城区规划示意图。该市为了打造宜居城市,提升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在建成区基础上将重点规划建设滨水居住区、仓储物流区和旅游服务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建成区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旅游 C.河流 D.交通
(2)与规划建设的滨水居住区、仓储物流区和旅游服务区对应合理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④ D.④③①
【答案】(1)D
(2)B
【知识点】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解析】【分析】(1)从图中看出,建成区附近有铁路、国道、高速公路及其出入口、火车站、高铁站、城市道路等。所以,建成区形成的主导因素是交通,D选项正确;建成区距离河流比较远,排除C选项;图中附近有较多的农田,地势平坦,因此不是地形,排除A选项。图中没有大型的旅游资源,国家湿地公园主要为宜居城市创造优美的环境,排除B选项。故答案为:D。(2)滨水居住区:应在布局B。在河湖旁边,所以应该布局在②;仓储物流区:应该布局在交通便利处,所以应该布局在③;旅游服务区:应该布局在环境优美的地区,所以应该布局在靠近国家湿地公园的①。故答案为:B。
【点评】从城市体系的角度看区域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
(1)城市之间:等级结构(个头、首位度)、规模结构(城市范围)、职能结构(主要产业)、服务范围、服务种类、服务等级、服务门槛(服务人口)、协调发展等。
(2)城郊之间:协调发展、联系纽带(交通)、生态环境等。
(3)城乡之间:协调发展、联系纽带(交通)、生态环境等。
(4)新城规划与旧城之间:联系纽带(交通)、生态环境、产业协调等。
4.(2021·湖北月考)我国某地农牧交错带的聚落空间分布具有普遍性,该地气候由暖温带向中温带过渡,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如图示意我国某地聚落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该地聚落空间形态多呈现(  )
A.团块状 B.放射状 C.条带状 D.棋盘状
(2)除水源外,影响该地聚落选址的主要因素是(  )
①气温②地形③土壤④光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图示聚落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
A.四川西部 B.湖北西部 C.黑龙江西部 D.内蒙古南部
【答案】(1)C
(2)A
(3)D
【知识点】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解析】【分析】(1)材料提示该地为农牧交错带,且图示聚落多选址在山间河谷地带,可推出该地聚落面积小且分散,聚落多沿河谷呈条带状分布,C正确,A、D错误;放射状的聚落形态多分布在城市向外延伸的交通干线两侧,B错误。故答案为:C。(2)材料提示该地气候由暖温带向中温带过度,故纬度较高,气温较低,且图示提示聚落多布局在山间河谷,故一方面河谷中地势较低,气温较高,且冬季受冷空气影响小,另一方面河谷地形平坦,便于生产耕作,①②正确;土壤条件各处聚落差异小,③错误;光照对聚落选址影响小,④错误。故答案为:A。(3)由材料可知,该地气候由暖温带向中温带过渡,内蒙古南部处于暖温带向中温带的过渡地带,D正确;四川和湖北西部属于亚热带,A、B错误;黑龙江西部位于中温带,C错误。故答案为:D。
【点评】影响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河流、水源;
人文因素:政治、军事、宗教、交通、农业生产方式、文化传统、社会经济、旅游、科技等.
5.下图为“某城市星期日9:00-12:00百度热力地图(利用个人智能手机定位来显示人流聚集区)”,值越高人越密集,该地盛行西南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区域可能为(  )
A.工业区 B.学校文教区 C.公园绿地区 D.商业区
(2)若利用该数据可做(  )
A.城市大气污染研究 B.城市道路规划研究
C.城市局部降水分析 D.城市热岛强度分析
【答案】(1)C
(2)B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甲地热力值最低,根据材料,可知甲地人流较少,且交通线比较稀疏,推测应该为公园绿地公共区,C对。该地盛行西南风,工业区位于上风向显然属于不合理布局,可排除工业区,商业区人流量较大,AD错。学校文教区人口密度大,B错。故答案为:C。(2)根据题干,可知该数据来源是依据个人智能手机定位显示人流的,其反映的是某个地区人流量的多少,可用于选址道路规划等跟人口有关的要素研究,B对。人口数量多少与城市大气污染关系不大,A错。城市降水多少与大气环流关系密切,与人口密度无关,C错。城市热岛强度主要是城区和郊区之间的差异,D错。故答案为:B。
【点评】城市功能分区受经济因素影响,主要体现在各项功能活动的综合付租能力和地租两方面因素,一般在地租最高的市中心和地租次高地区中的道路相交处,形成商业区;在离商业区较近的地租较高的道路两侧形成住宅区;离市中心较远、地租较低的其他地方则往往形成工业区。影响地租水平高低的因素主要是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通达度。
6.(2021·绵阳模拟)城市景观格局对下垫面温度有较大的影响,下图为2017年通过遥感得到的我国某平原地区省会城市夏季、冬季下垫面平均温度随距离的变化示意图。研究证明工业集聚区和经济开发区比人口密集的商业中心和住宅区产生的热岛更明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城市位于(  )
A.松嫩平原 B.华北平原 C.江汉平原 D.珠江三角洲
(2)距市中心16km附近的城市功能区应是(  )
A.住宅区 B.仓储区 C.商业区 D.工业区
(3)推断距市中心2m范内的主体景观最可能是(  )
A.林草 B.水域 C.建筑 D.广场
【答案】(1)C
(2)D
(3)B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该地冬季均温在6.5 C----8.5 C之间,可以推断该地位于亚热带地区,松嫩平原和华北平原位于温带,故AB错,江汉平原位于亚热带地区,故C正确,而珠三角纬度较江汉平原低,多数属于热带地区,冬季温度较高,故D错。(2)据图可知,距市中心16km附近冬季、夏季气温都较高,说明热岛效应较强,工业区排放的热量和废气较多,所以该区域应该是工业区,故D正确,自然排除ABC。(3)据图可知,距市中心2m范围内,夏季均温较低、冬季均温较高,说明是水域调节了气温,水的比热容大,冬季降温慢,夏季增温慢,故B正确,自然排除ACD。
【点评】掌握城市功能区布局的判断方法
城市功能区的判断可根据面积的大小、距市中心远近、形态特征等来分析,具体如下表所示:
判断方法 具体说明
看面积大小 住宅区面积最大,其次是工业区,商业区面积最小
看距市中心远近 一般情况下,距离市中心由近及远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看形态特征 商业区一般呈点状、线状,住宅区和工业区一般呈片状
看人口变化 商业区昼夜人口差别最大,白天人口多,晚上人口少;住宅区与商业区变化相反;工业区人口昼夜差别最小
看建筑物密度 商业区建筑物高大稠密,住宅区次之,工业区建筑物密度最小
看分布趋势 住宅区、工业区不断向郊外移动,市中心比例逐渐下降;商业区虽也有向郊区交通便捷处移动趋势,但幅度较小,在市中心上升幅度较大
二、综合题
7.下图为某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中工业区布局合理,则该市主导风向是   。
(2)除考虑风向外,该市工业布局的主要特点还有   。
(3)ABCD四地中,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   地,原因是   。(任答两点)
【答案】(1)南风或偏南风
(2)沿交通线分布(靠近河流、公路、铁路等交通便捷处);远离居民点(城市的边缘地区)
(3)D;城区盛行风的上风地带,污染少;靠近风景区,环境优美;交通便捷
【知识点】城乡规划中的主要产业布局
【解析】【分析】(1) 根据图示:图中工业区布局在北方和西方,所以该城市的主导风向为偏南风(处于盛行风的下风位)。
(2)根据图示分析,该城市工业区布局在城市的边缘地区,靠近河流、公路、铁路等交通便捷处。
(3)根据图示: D位于城区盛行风的上风向,污染少;靠近风景区,环境优美;交通便捷。适合建立高级住宅区。
【点评】工业布局应坚持的四字方针——“风”“水”“宝”“地”
(1)“风”:应注意风向条件,保证有污染的废气不吹向居民区。除了上述环境因素提到的风向与工业布局关系外,还要使有大气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之外。
(2)“水”:应注意河流流向,保证有污染的废水不流向居民区。产生水污染的工业应布局在城区河流的下游;自来水厂及对水质要求高的工厂应分布在城区河流的上游。
(3)“宝”:有好的经济效益。接近原料产地、燃料产地,接近科研中心,靠近交通线,便于进行生产协作,便于工人上下班等。在动力基地附近可布局耗能大的有色金属冶炼厂,同时为综合利用废气可布局硫酸厂。
(4)“地”:距离城市的远近、地形、环境、交通条件等。在城区可布局无污染、规模小的工厂,如食品厂等。
8.读“某城市规划简图”,该市常年盛行东北风,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代表的城市功能区依次是   区、   区、   区。
(2)a、b、c、d四处中,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   。
【答案】(1)居住;商业;工业
(2)d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
【解析】【分析】(1)图中②位于城市中心,为商业区,①位于商业区外围,为居住区,③位于城市外缘,附近有公路和铁路,交通便利,为工业区。
(2)a距离铁路和工业区较近,噪音污染和空气污染较严重,不适宜建设高级住宅区,b位于工业区附近,环境污染严重,不适宜建设高级住宅区。d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地带,附近有河流和山坡,环境优美,公路经过,交通也便利,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
【点评】城市功能区的判断可根据面积的大小、距市中心远近、形态特征等来分析,具体如表所示:
判断方法 具体说明
看面积大小 住宅区面积最大,其次是工业区,商业区面积最小
看距市中心远近 一般情况下,距离市中心由近及远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观形态特征 商业区一般呈点状、线状,住宅区和工业区一般呈片状
看人口变化 商业区昼夜人口差别最大,白天人口多,晚上人口少;住宅区与商业区变化相反;工业区人口昼夜差别最小
看建筑物密度 商业区建筑物高大稠密,住宅区次之,工业区建筑物密度最小
观分布趋势 住宅区、工业区不断向郊外移动,市中心比例逐渐下降;商业区虽也有向郊区交通便捷处移动的趋势,但幅度较小,在市中心上升幅度较大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