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单元检测
一、单选题
(2022·泰安模拟)城市的“虹吸效应”和“外溢效应”对区域城市的发展影响巨大。“虹吸效应”是指区域中心城市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大量吸纳周边中小城市的人口、资金、产业等资源,产生聚集效应的现象;“外溢效应”是指中心城市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其人才、技术、产业、资金等向外围中小城市迁移的现象。下图示意中心城市的“虹吸效应”和“外溢效应”,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关于中心城市“虹吸效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促进区域中心城市环境改善 B.促进区域中心城市规模扩大
C.促进外围城市经济发展 D.只出现在雏形期和成长期
2.“外溢效应”对区域城市发展的影响有( )
①利于中心城市产业升级②促进城市群的形成③加快中心城市郊区城市化④造成中心城市空洞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021·天津)东伦敦科技城位于伦敦东区,是科技、数字和创意等企业集聚的中心。这里原来是重工业区,也有低收入者在此居住,后来得到政府投资和政策扶持,吸引了大型跨国公司投资、进驻,邻近的多所大学不断提供人才,成为“欧洲科技硅谷”。完成下面小题。
3.东伦敦科技城形成的区位条件是( )
A.靠近市场、地价低廉 B.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C.资本雄厚、原料充足 D.政策支持、人才集中
4.该区域演变为科技城,城市功能明显改变,最主要表现为( )
A.技术引领,研发创新功能增强 B.资本涌入,金融服务功能增加
C.人口增加,居住功能明显改善 D.交通改善,商贸服务功能提升
5.(2020·唐山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历史文化名村的内部空间结构示意。该村传统民居多用土坯建造,墙体厚度普遍超过50cm,多数民居建有半地下室作为夏季居室,庭院内常搭建棚架并种植葡萄。村里的数百亩农用地主要种植葡萄,葡萄加工、销售是该村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可知,该村庄( )
A.公共空间位于村庄中心 B.住宅沿公路呈带状分布
C.农用地环绕在住宅四周 D.以河流为界呈对称分布
(2)该村庄的传统民居特征;体现出当地( )
A.土层深厚,透水性强 B.植被茂密,四季常绿
C.干燥少雨,日温差大 D.河网密布,水源丰富
(3)为建设美丽乡村,当地政府鼓励该村庄发展葡萄庭院旅游产业,以此( )
A.扩大葡萄种植面积,提升产量 B.提高绿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
C.培育葡萄优良品种,扩大市场 D.改善生活环境,增加农民收入
(2020高一下·三台期末)读我国华北平原某城示意图及该城近十年土地利用率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6.从保护城区环境角度考虑,工业区宜布局在( )
A.西南郊 B.西北郊 C.东南郊 D.东北郊
7.近十年该城( )
A.城区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B.郊区种植业迅速发展
C.城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D.郊区生态环境改善
8.(2019高一下·吉林月考)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建起了“握手楼”( 下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
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B.吸引城市周末度假
C.增加自住房面积 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2)“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
A.居住人口减少 B.城市房价昂贵
C.人居环境恶化 D.城区不断扩大
中央商务区简称CBD,是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务活动进行的地区。CBD的本质是人才流、信息流、服务流和货币流的聚集区域。有专家指出,一座成熟CBD的经济体量应该在2600亿元以上,对所在城市的经济贡献率应该在10%以上。下图为“2016年中国CBD平均租金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城市CBD的聚集能力取决于城市CBD的( )
A.占地规模的大小 B.地租的高低
C.人口数量的多少 D.经济总量和金融支配能力
10.2000年以来,中国的CBD遍地开花,很多城市都在建摩天大楼,导致城市特别是三四线城市CBD空置率较高,其不利影响是( )
A.交通拥堵严重 B.土地资源浪费
C.住房困难增加 D.环境污染加剧
下图为“世界及四个大洲城市化发展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反映出( )
A.亚洲、非洲的城市化起步时间晚
B.亚洲、非洲城市化速度较快
C.城市化水平与速度成正相关
D.北美洲城市人口数量多
12.城市化的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能有( )
①出现“热岛”现象②土地质量下降③生物多样性增多④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2020·新高考I)家住北方某县的小王夫妇,效仿村里一些年轻人的做法,在自家5亩耕地上栽植了杨树后就外出打工了。八年后,小王夫妇将已成材的杨树出售,获利24000元。与原来种植粮食作物、蔬菜等相比,这些收入虽不丰厚,但他们还算满意。据调查,该县耕地上栽植杨树的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0%,这种“农地杨树化”现象引起了有关专家的高度关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当地“农地杨树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态效益高 B.木材销路好 C.劳动投入少 D.种树有补贴
(2)针对“农地杨树化”引起的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大开荒力度 B.增加木材进口
C.增加粮食进口 D.鼓励农地流转
读某城市“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中阶段②→⑤反映的现象是( )
A.郊区城市化 B.城市化加速发展
C.逆城市化 D.城乡差别加大
15.城市化发展过快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出现城市“热岛”现象 B.地表水下渗增多
C.生物的多样性增加 D.城市环境质量提高
图为香港城市土地利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图中商业中心区分布在( )
A.甲 B.乙 C.丙 D.丁
17.乙、丙功能区分布的位置特点是( )
A.乙多分布在城市内部 B.丙多分布在城市外缘
C.乙多分布工业区附近 D.出现背向发展的趋势
18.影响丁功能区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交通 D.政策
19.(2018高二上·长春月考)“我是京东智能配送机器人,已顺利抵达您的楼下,请凭提货码提取商品。”这是在北京海淀区一居民楼下发生的一幕。这些配送机器人可以识别、躲避障碍物,辨别红绿灯,还能规划路线、自动驾驶、自动泊车等。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这些配送机器人完成快递工作,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
A.RS B.GPS C.GPS、GIS D.RS、GIS
(2)下列城市管理工作中,未来最先可能被智能机器人取代的是( )
A.道路清扫 B.医疗救护 C.幼儿看护 D.事故处理
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同时也是我国发育最为成熟的城市群。下图为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变化模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上海成为长三角城市群中一级中心城市的主导因素是( )
A.矿产资源 B.城市面积 C.交通条件 D.地理位置
21.长三角城市群空间体系( )
A.上海市服务范围最广
B.一级中心城市数量最多
C.三级中心城市之间均表现为较强联系
D.二级中心城市之间均表现为较强联系
二、填空题
22.通过发展卫星城、合理规划工业区、保留一定规模的绿地和河湖等生态涵养空间,可以有效改善 ,建设宜居生活空间。
23.城镇空间结构的经济因素
(1)一块土地用于哪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 的高低。
(2)土地租金高低受 和距离城镇中心远近影响。
24.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功能区特点
城镇不同的功能区之间一般没有明确 ,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三、综合题
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8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规划》,旨在将其培育发展成为中西部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地处我国半干旱半湿润地区,面积17.5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138.4万人,城市化率达69.3%,目前已拥有呼和浩特、包头两座大城市和鄂尔多斯、榆林两座中等城市,有世界最大的稀土矿床以及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石墨、铁矿等矿产资源。
材料二:图甲为“呼包鄂榆城市群概况图”,图乙为“呼包鄂榆城市群演化示意图”。
(1)改革开放以来该地区城市化主要表现为 。
(2)依据当地资源条件,指出呼包鄂榆城市群可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
(3)指出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过程中应协同应对的生态和环境问题。
(4)简述呼包鄂榆城市群建设对国内其他城市群及对外开放的作用。
26.城市化过程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对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读某城市1949~2015年发展统计图。
材料二该城市中心与郊区平原的数据比较表。
(1)据材料一描述该市城市化水平提高的表现。
(2)据材料二,运用水循环的知识分析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随着城市经济迅速发展,汽车数量急剧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请你为该市治理交通拥堵献计献策。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A
【知识点】城镇化(城市化)的概念、标志与意义;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
【解析】【点评】一、城市化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第一,城市是区域的中心,城市化过程能够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
第二,城市化与工业化是相互影响的。离开了城市化,工业生产的效率就会降低;离开了工业化,城市化就会失去经济发展的动力。
第三,科技进步和信息化使得现代化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
第四,城市化过程能够广泛带动乡村的发展,城市文化也不断地向乡村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
第五,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能够大量吸收乡村的剩余人口,创造比较多的就业机会。总之,城市化过程有助于城市与乡村的相互促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而区域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反过来又会推动城市的发展。
二、城市化的利弊分析:
利:1.使交通更便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环境变的更适宜人居住,医疗卫生条件变好。
3.提高人民素质、将好的资源集中起来,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弊:1.城市化导致当地环境承载的压力加大,造成很多污染。
2.城市化慢的地区及国家、会成为时代进步的牺牲品、医疗水平上升,死亡率降低、人口压力增大、资源分配不均、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赶上发达城市和国家。从而导致社会不满,犯罪率上升。
3.城市化快的国家及地区、会吸引大量人才聚集。造成其他地方人才和经济的流失、发展缓慢。
1.中心城市虹吸效应是吸纳周边中小城市的人口、资金、产业等资源,大量人口被吸引到大城市后,区域中心城市的环境会遭到破坏,A错误;中心城市虹吸效应是吸纳周边中小城市的人口、资金、产业等资源,通过吸引周边的资源,可以促进区域中心城市规模扩大,B正确;虹吸效应是将外部资源集中起来促进中心城市的发展,外围城市发展机会小,C错误;D.观察图示可知,在成型期仍存在虹吸效应,D错误。故答案为:B。
2.①外溢效应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中心城市向周边城市迁移一部分人口、转移一部分产业,较为低级的产业转移出去后,有利于中心城市的产业优化升级,①正确;②周边的小城市在受到外溢效应后得到发展,有利于本地经济发展,与中心城市共同构成城市群,②正确;③中心城市郊区城市化处于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期,且外溢效应并不是由郊区向城市靠拢,③错误;④外溢效应使得市中心产业优化升级,高素质人才被留下,但并不会造成中心城市空洞化,④错误。A①②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3.D
4.A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城乡区位因素
【解析】【点评】工业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 ①地理位置 ②土地(地形)③水源:距水源地远近,是否丰富、便利,是否有廉价的水运 ④资源 ⑤能源:主要有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核能、地热能等
经济因素: ①原料、燃料:距产地远近,丰富的程度 ②市场 ③交通、信息 ④科学技术
⑤劳动力:是否丰富、素质高低、是否廉价 ⑥农业或工业基础好坏 ⑦土地租金:城市的外围,土地租金低
社会因素: ①国家政策扶持、鼓励 ②社会协作条件:包括基础设施和生产协作条件 ③解决就业 ④工业惯性:某个工厂的区位不合理,但由于搬迁费用、政府干预、对当地经济的影响等因素仍留在那里 ⑤历史条件 ⑥个人情感偏好 ⑦军事因素
环境因素: ①大气污染 ②水体污染 ③噪声和固体废弃物污染 ④对新兴工业环境要求是气候宜人、空气洁净、环境优美
3.材料中“东伦敦科技城原来是重工业区,也有低收入者在此居住,后来得到政府投资和政策扶持,吸引了大型跨国公司投资、进驻,邻近的多所大学不断提供人才,成为“欧洲科技硅谷”。”可知东伦敦科技城形成得到政策扶持 ”和邻近的多所大学不断提供人才, 人才集中。D正确; 靠近市场、地价低廉 、交通便利、环境优美、资本雄厚、原料充足不是东伦敦科技城形成的主要条件,ABC错误;
故答案为:D
4.该区域由重工业区演变为科技城,成为“欧洲科技硅谷”,主要是受技术引领,研发创新功能增强, A正确;资本涌入,金融服务功能增加 ;人口增加,居住功能明显改善 ;交通改善,商贸服务功能提升都是随着科技产业群的形成发展而发展, 所以城市功能明显改变最主要表现技术引领,研发创新功能增强。 BCD错误。
故答案为:A
5.【答案】(1)A
(2)C
(3)D
【知识点】乡村的空间结构;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聚落的空间分布。从图上可以看出,公共用地位于村庄的中心,目的是方便村民进行活动,A正确。根据图可知,住宅沿县级公路分布较少,主要沿河流分布,B错误。农用地主要沿河流两岸分布,灌溉便利,C错误。住宅东岸多,西岸少,并不对称,D错误。故答案为:A。(2)根据文字材料可知,当地民居具有以下特征:墙体厚实,有半地下室作为夏季居室,庭院内常搭建棚架并种植葡萄。根据传统民居的特征,可推断此历史文化名村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冬冷夏热,降水少,昼夜温差大,风力大,C正确。由于风力大,风力侵蚀作用强,表土侵蚀严重,土层稀薄,A错误。西北地区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荒漠景观为主,植被稀少,B错误。西北降水少,属内流区,河流稀少,D错误。故答案为:C。(3)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出发点,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农业特色,发展葡萄庭院旅游产业,以葡萄装点庭院、美化村庄,美化环境,改善村庄和居民生活环境;另一方面,以葡萄庭院旅游产业,带动葡萄观赏、葡萄采摘、葡萄销售,增加农民收入,D正确。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缺水),不适宜扩大种植面积,A错误。当地气候干旱,降水少,水土流失不明显,而且葡萄种植对绿地面积影响不大,B错误。发展葡萄庭院旅游产业主要是为美丽乡村建设服务,以此带动旅游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的发展,当然在一定程度上会对葡萄的销售起到一定作用,但目的不是扩大葡萄的销售市场,培育葡萄优良品种由专门农业部分负责,并不是村庄的能力范畴,C错误。故答案为:D。
【点评】影响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自然因素中的气候、河流、水源;
人文因素中的政治、军事、宗教、交通、农业生产方式、文化传统、社会经济、旅游、科技等.
【答案】6.A
7.D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城乡规划中的主要产业布局
【解析】【点评】工业布局亦称工业生产力或工业配置,是指人们通过规划或其他手段,有意识地对工业生产力在全国或一个地区范围内进行调整和再分布。工业布局与工业分布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继承与被继承的关系。工业分布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自然结果,人们只能承认它、继承它。工业布局必须以原有工业分布为前提和基础,是对原有工业分布的再分布。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科学技术条件;社会制度和重大社会历史变迁。
6.读图,该地位于华北地区,是季风气候区,工业区要避开季风对吹方向,所以不能位于城区的西北郊或东南郊,BC错误;根据图中的等高线凸出方向,判断河流流向是东—西—西北,所以西南郊是河流下游地区,东北郊是上游地区。工业区有水污染,所以为避免水污染工业区应布局在河流下游,也就是城区的西南郊,D错误,A正确。
故答案为:A。
7.A、结合图示可知该地近十年城区和郊区城市规模都在增大,城市化水平提升快,城区不会出现逆城市化现象,A错误。
B、结合图示可知该地近十年郊区耕地耕地减小,林地、草地等土地利用增多,B错误。
C、结合图示可知该地近十年城区和郊区建设用地都在增大,人口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不会出现降低,C错误。
D、结合图示可自该地郊区近十年耕地减小,林地、草地、水域面积增大,生态环境得到改善。D正确。
故答案为:D。
8.【答案】(1)D
(2)B
【知识点】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
【解析】【分析】解:(1)“握手楼”建在中心城市周边,而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人口迁入,房价过高,许多人没有自己的住房,所以农民可以出租房屋增加收入;而其目的不是出售,不是吸引外来人口定居;吸引城市周末度假不是直接目的;农民自家居住也不需要过多楼房。故答案为:D。(2)“握手楼”主要目的是出租,是因城市房价过高,许多人不能购买,才有出租市场;而反映居住人口减少;不是销售给市区居民,所以也不是反映人居环境恶化;周边农民的住宅不属于城区扩大。故答案为:B
【点评】城市化问题主要有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严重,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等。
【答案】9.D
10.B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
【解析】【点评】城市功能区的特点:住宅区是城市中最广泛的功能区。工业区现在一般分布外围,沿交通干线分布。商业区大多成团状和条状,并且分布于交通便捷的地区。城市功能区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线,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大城市中,还会形成文化区、行政区等。
9.本题考查影响城市CBD聚集能力的因素。由材料“一座成熟CBD的经济体量应该在2600亿元以上,对所在城市的经济贡献率应该在10%以上”可知,城市CBD的聚集能力取决于城市CBD的经济总量和金融支配能力,故答案为:D。
10.本题考查城市空置率高的影响。城市CBD空置率高不会导致交通拥堵严重和住房困难增加,A、C错误;城市CBD空置率高,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B正确;CBD大部分被商业和服务业占用,对环境污染影响较小,而且空置率越高,越有利于环境保护,D错。故答案为:B。
【答案】11.B
12.D
【知识点】发达国家的城镇化;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
【解析】【点评】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有: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改变了景观与生态系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进步,但也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如出现环境污染问题;人口大量迁入城市,造成就业困难,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生产、生活排放废热多,加剧城市热岛效应等。缓解城市问题的措施:①建设卫星城,开发新区;②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③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④合理规划城市。
11.从图中不能反映出亚洲、非洲的城市化起步时间晚,A错误;从图中的曲线可以看出,非洲和亚洲呈上化的速度较快,B正确;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化速度并无绝对的相关性,C错误;北美洲城市化水平最高,只能说明城市人口的占比较大,并不等于城市人口数量最多,D错误。故答案为:B。
12.城市规模扩大,排放出的废热增多,会出现“热岛现象”故①正确;城市化会大量的占用耕地,并且会导致土地资源的质量下降,故②正确;城市化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故③错误;城市硬化的路面会使下渗减少,地下水位降低,使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④正确;故答案为:D。
13.【答案】(1)C
(2)D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当地年轻人在自家耕地上栽种杨树之后外出务工,几年后待杨树成材后出售,从而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这个过程中劳动投入少,还可以兼顾务工(且以务工为主),所以“农地杨树化”现象突出,并不是因为其生态效益高或是木材销路好,C正确,AB错;材料中并无信息表明种树有补贴,D错。故答案为:C。(2)根据材料“该县耕地上栽植杨树的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0%”可知,“农地杨树化”使得耕地资源造成一定的浪费,可通过鼓励农地流转,一方面,当地农民可在耕地流转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收入,另一方面,通过实行农地流转,可减少耕地资源的浪费,D正确;当地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不足,部分耕地弃耕,因此才会出现“农地杨树化”的现象,并非当地耕地不足(所以无加大开荒力度的必要),也不是当地木材不足或粮食缺口,ABC错误,故答案为:D。
【点评】农业生产区位因素
【答案】14.B
15.A
【知识点】城镇化(城市化)的概念、标志与意义;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
【解析】【点评】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有: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改变了景观与生态系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进步,但也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如出现环境污染问题;人口大量迁入城市,造成就业困难,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生产、生活排放废热多,加剧城市热岛效应等。缓解城市问题的措施:①建设卫星城,开发新区;②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③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④合理规划城市。
14.图中阶段②→⑤反映了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城市化加速发展,B正确。图示只能看出比重变化,看不出空间变化,所以ACD错误。故答案为:B。
15.城市化发展过快城市的下垫面发生变化,城市用地比重提高,人对城市的影响越来越大,下渗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热岛效应显著,A正确,BCD 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16.A
17.D
18.C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
【解析】【点评】商业区(占地最小):市场最优原则(位于市中心,接近最大消费人群,交通便捷;)、交通最优原则(位于城市主干道与城市环路或高速公路交汇处);住宅区(占地面积最大):中高级住宅区多分布在地势高、河流上游,盛行风上风向,环境质量好的城市外围;交通便利;靠近文化区或风景区布局。工业区:布局在城市外围,沿交通线两侧分布;布局理由:地价低;保护城区环境;交通便利。绿化带:位于工业区与居民区之间。功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减弱噪音。
16.商业中心一般位于城市的中心,由图可知,甲分布的地区位于整个香港的中心,为商业区,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17.由图可知,乙丙两功能区位置上呈背向发展分布,乙靠近内城为主,应为低级住宅区,丙向城市处缘发展为主,为高级住宅区,两者分布呈背向发展,D正确;乙多分布在城市边缘,A错误;丙有少部分在城市内部,B错误;乙只有少部分在工业区附近,C错误;故答案为:D。
18.丁功能区位于城市边缘,离市中心较远,为工业区,由于香港的资源缺乏,大部分物资要进口,产品大部分依靠输出,利用便利的海运条件是工业分布的主要区位条件,C正确;地形、气候、政策对工业的区位影响较小,ABD错误,故答案为:C。
19.【答案】(1)C
(2)A
【知识点】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地理信息系统(GIS)
【解析】【分析】(1)从题干提取信息,机器人“抵达您的楼下”需使用地理定位,应用了GPS。同时,机器人还能“规划路线、自动驾驶”即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应用了GIS技术, RS主要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等领域,机器人没有用到这种技术,排除AD。故选C。(2)智能机器人对固定不变的事物进行规划处理,所以最先被取代的可能是清扫道路,A对。医疗救护、幼儿看护和事故处理具有不确定性和多变性,智能机器人暂时不能处理,还需要人为判断和处理,排除BCD。故选A。
【点评】利用GPS定位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称为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称GPS。遥感技术(RS)是指借助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不与探测目标接触的情况下,记录目标物对电磁波的辐射、反射、散射等信息,揭示目标物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探测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对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答案】20.D
21.A
【知识点】城乡区位因素;城市等级划分;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解析】【点评】城市区位因素:自然因素:①地形(山区聚落多分布在河谷地区、山间盆地、山前冲积扇);②气候(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沿海湿润地区);③河流(干支流的交汇处、河流入海口易形成城市。理由:水运便利;取水方便);④资源(如大庆、鞍山、克拉玛依)。社会经济因素:交通、政治、科技、旅游等。等级较高的城市的服务范围包含多个等级较低的城市的服务范围,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服务功能越多,服务范围越大,彼此距离越远。
20.上海位于我国海岸线的中点附近,可联系南北,同时上海又位于长江的入海口,经济腹地广阔,地理位置优越,所以成为长三角城市群中一级中心城市,D正确;上海矿产资源短缺,A错;城市面积与南京等城市相比并不具有明显优势(同时,城市面积的大小并不是决定上海成为长三角城市群中等级最高的城市),B错;相比于地理位置而言,交通条件并不是主导因素(长三角地区的城市交通均较为便利),排除C。故答案为:D。
21.长三角城市群空间体系中,上海为一级中心城市,城市等级最高,服务范围最广,A正确;一级中心城市数量最少,B错;三级中心城市之间多表现为较弱联系,C错。南京市和杭州市为二级中心城市,图中显示两城市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D错。故答案为:A。
22.【答案】环境状况
【知识点】合理利用城乡空间
【解析】【分析】通过发展卫星城、合理规划工业区、保留一定规模的绿地和河湖等生态涵养空间,可以有效改善环境状况,建设宜居生活空间。
故答案为:环境状况。
【点评】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城乡土地利用提出了更新的诉求,合理规划城乡空间有利于建立可持续的人地关系、为生活提供便利、文化传承等,对于优化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23.【答案】(1)付出租金
(2)交通便捷程度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
【解析】【分析】(1)一块土地用于哪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故填:付出租金。
(2)土地租金高低受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城镇中心远近影响。故填:交通便捷程度。
【点评】(1)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因素是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2)影响地租高地的因素主要有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城镇中心远近两个方面。
24.【答案】界线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
【解析】【分析】不同的功能区之间一般没有明确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故填:界线。
【点评】城镇包括城市和镇,是以非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城镇里人口相对较多,经济活动多样,出现了土地利用的专业化,往往形成不同的功能区。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
25.【答案】(1)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间联系加强
(2)能源;重化工;冶金;纺织;农畜产品加工
(3)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环境污染
(4)合理布局城市群;加强产业分工协作;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促进西部大开发;促进边境贸易;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
【知识点】城乡区位因素;城镇化(城市化)的概念、标志与意义;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解析】【分析】(1)从图乙可以看出城市的数量明显增多,并且很多中等城市已经发展成为大城市,城市的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之间的交通通达度明显提高,如铁路、高速公路以及国道城市之间的联系加强,由材料可知,常住人口1138.4万人,城市化率达69.3%,城市人口比重较高。这些都是城市化的标志。
(2)由材料可知,该区域有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床以及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石墨,铁矿等矿产资源,煤、石油、天然气以及稀土都是能源,因此该城市群可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如能源行业、也可以发展化工,尤其是重化工业,有色金属冶炼,食品和纺织等轻工业,该区草原广布,饲料充足,适合牛羊放牧养殖,可以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如炼乳等。
(3)既要面对生态破坏,又要防止环境污染问题。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如过度放牧引起的土地荒漠化,黄河流域特殊的黄土层,以及夏季多暴雨的特点引发的水土流失,该区域发展重化工业产生的大气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
(4)城市群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区域之间的联系,进而促进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对国内其他城市群具有示范作用。不同的区域,根据区域特色发展不同的优势产业,可以加强区域之间的分工与协作,优化产业结构,同时有利于促进城市空间结构的布局和优化。从对外开放的作用来说,对于促进内陆地区的开发和开放具有重要意义,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的政策和西部大开发战,尤其是内蒙古东西跨度广,邻国较多,有利于促进边境贸易的发展。
【点评】城市化的起步阶段,城市化水平低于30%,发展较慢;城市化加速发展,城市化水平在30%-70%;城市化的成熟阶段,城市化水平大于70%,发展变慢,可能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人口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城市化的表现主要有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数量增加等。
26.【答案】(1)非农业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比重增加;建成区(城市用地)面积增加。
(2)城市硬底化面积大,雨水下渗量少,地表径流增大,易形成城市洪(内)涝。
(3)①合理规划城市道路;②加强和完善交通管理;③优先发展公共交通;④限制私家车的数量和出行等。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城镇化(城市化)的概念、标志与意义;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
【解析】【分析】(1)城市化水平主要表现在城市人口数量、城市人口比重以及城市用地规模的变化上。根据材料一左图分析可知,该城市非农业人口增加、城市人口比重总体上呈增加趋势;根据材料一右图分析可知,建成区面积增加、耕地面积减少,说明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2)由材料二可知,与郊区平原相比,该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降水量增加、地表径流大、地下径流小的现象。反映出城市发展中由于城市硬底化面积大,城市的植被覆盖率降低,造成雨水下渗量少,导致地下径流小,地表径流增大,城市排水系统压力增加,易形成城市雨涝灾害。
(3)本问属于开放性问题,针对城市交通拥堵现象的治理的措施言之合理即可,如:①对城市交通进行合理的规划,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大力发展城市高架桥、地铁等立体交通;②加强和完善交通管理,应加大对交通违章的处罚力度;③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大力提倡公交出行,增加公交车的数量,尤其是一些繁忙线路应增加班次,同时政府应予以适当补贴,降低公交车公司、乘客的出行成本;④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在城市上班早高峰,以及节假日期间引入单双号现行等规定,最大限度的限制车辆大量涌入,在一些条件具备的城市可以引入错时上下班制度等。
【点评】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有: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改变了景观与生态系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进步,但也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如出现环境污染问题;人口大量迁入城市,造成就业困难,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生产、生活排放废热多,加剧城市热岛效应等。缓解城市问题的措施:①建设卫星城,开发新区;②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③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④合理规划城市。
1 / 1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单元检测
一、单选题
(2022·泰安模拟)城市的“虹吸效应”和“外溢效应”对区域城市的发展影响巨大。“虹吸效应”是指区域中心城市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大量吸纳周边中小城市的人口、资金、产业等资源,产生聚集效应的现象;“外溢效应”是指中心城市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其人才、技术、产业、资金等向外围中小城市迁移的现象。下图示意中心城市的“虹吸效应”和“外溢效应”,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关于中心城市“虹吸效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促进区域中心城市环境改善 B.促进区域中心城市规模扩大
C.促进外围城市经济发展 D.只出现在雏形期和成长期
2.“外溢效应”对区域城市发展的影响有( )
①利于中心城市产业升级②促进城市群的形成③加快中心城市郊区城市化④造成中心城市空洞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1.B
2.A
【知识点】城镇化(城市化)的概念、标志与意义;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
【解析】【点评】一、城市化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第一,城市是区域的中心,城市化过程能够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
第二,城市化与工业化是相互影响的。离开了城市化,工业生产的效率就会降低;离开了工业化,城市化就会失去经济发展的动力。
第三,科技进步和信息化使得现代化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
第四,城市化过程能够广泛带动乡村的发展,城市文化也不断地向乡村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
第五,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能够大量吸收乡村的剩余人口,创造比较多的就业机会。总之,城市化过程有助于城市与乡村的相互促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而区域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反过来又会推动城市的发展。
二、城市化的利弊分析:
利:1.使交通更便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环境变的更适宜人居住,医疗卫生条件变好。
3.提高人民素质、将好的资源集中起来,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弊:1.城市化导致当地环境承载的压力加大,造成很多污染。
2.城市化慢的地区及国家、会成为时代进步的牺牲品、医疗水平上升,死亡率降低、人口压力增大、资源分配不均、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赶上发达城市和国家。从而导致社会不满,犯罪率上升。
3.城市化快的国家及地区、会吸引大量人才聚集。造成其他地方人才和经济的流失、发展缓慢。
1.中心城市虹吸效应是吸纳周边中小城市的人口、资金、产业等资源,大量人口被吸引到大城市后,区域中心城市的环境会遭到破坏,A错误;中心城市虹吸效应是吸纳周边中小城市的人口、资金、产业等资源,通过吸引周边的资源,可以促进区域中心城市规模扩大,B正确;虹吸效应是将外部资源集中起来促进中心城市的发展,外围城市发展机会小,C错误;D.观察图示可知,在成型期仍存在虹吸效应,D错误。故答案为:B。
2.①外溢效应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中心城市向周边城市迁移一部分人口、转移一部分产业,较为低级的产业转移出去后,有利于中心城市的产业优化升级,①正确;②周边的小城市在受到外溢效应后得到发展,有利于本地经济发展,与中心城市共同构成城市群,②正确;③中心城市郊区城市化处于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期,且外溢效应并不是由郊区向城市靠拢,③错误;④外溢效应使得市中心产业优化升级,高素质人才被留下,但并不会造成中心城市空洞化,④错误。A①②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2021·天津)东伦敦科技城位于伦敦东区,是科技、数字和创意等企业集聚的中心。这里原来是重工业区,也有低收入者在此居住,后来得到政府投资和政策扶持,吸引了大型跨国公司投资、进驻,邻近的多所大学不断提供人才,成为“欧洲科技硅谷”。完成下面小题。
3.东伦敦科技城形成的区位条件是( )
A.靠近市场、地价低廉 B.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C.资本雄厚、原料充足 D.政策支持、人才集中
4.该区域演变为科技城,城市功能明显改变,最主要表现为( )
A.技术引领,研发创新功能增强 B.资本涌入,金融服务功能增加
C.人口增加,居住功能明显改善 D.交通改善,商贸服务功能提升
【答案】3.D
4.A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城乡区位因素
【解析】【点评】工业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 ①地理位置 ②土地(地形)③水源:距水源地远近,是否丰富、便利,是否有廉价的水运 ④资源 ⑤能源:主要有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核能、地热能等
经济因素: ①原料、燃料:距产地远近,丰富的程度 ②市场 ③交通、信息 ④科学技术
⑤劳动力:是否丰富、素质高低、是否廉价 ⑥农业或工业基础好坏 ⑦土地租金:城市的外围,土地租金低
社会因素: ①国家政策扶持、鼓励 ②社会协作条件:包括基础设施和生产协作条件 ③解决就业 ④工业惯性:某个工厂的区位不合理,但由于搬迁费用、政府干预、对当地经济的影响等因素仍留在那里 ⑤历史条件 ⑥个人情感偏好 ⑦军事因素
环境因素: ①大气污染 ②水体污染 ③噪声和固体废弃物污染 ④对新兴工业环境要求是气候宜人、空气洁净、环境优美
3.材料中“东伦敦科技城原来是重工业区,也有低收入者在此居住,后来得到政府投资和政策扶持,吸引了大型跨国公司投资、进驻,邻近的多所大学不断提供人才,成为“欧洲科技硅谷”。”可知东伦敦科技城形成得到政策扶持 ”和邻近的多所大学不断提供人才, 人才集中。D正确; 靠近市场、地价低廉 、交通便利、环境优美、资本雄厚、原料充足不是东伦敦科技城形成的主要条件,ABC错误;
故答案为:D
4.该区域由重工业区演变为科技城,成为“欧洲科技硅谷”,主要是受技术引领,研发创新功能增强, A正确;资本涌入,金融服务功能增加 ;人口增加,居住功能明显改善 ;交通改善,商贸服务功能提升都是随着科技产业群的形成发展而发展, 所以城市功能明显改变最主要表现技术引领,研发创新功能增强。 BCD错误。
故答案为:A
5.(2020·唐山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历史文化名村的内部空间结构示意。该村传统民居多用土坯建造,墙体厚度普遍超过50cm,多数民居建有半地下室作为夏季居室,庭院内常搭建棚架并种植葡萄。村里的数百亩农用地主要种植葡萄,葡萄加工、销售是该村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可知,该村庄( )
A.公共空间位于村庄中心 B.住宅沿公路呈带状分布
C.农用地环绕在住宅四周 D.以河流为界呈对称分布
(2)该村庄的传统民居特征;体现出当地( )
A.土层深厚,透水性强 B.植被茂密,四季常绿
C.干燥少雨,日温差大 D.河网密布,水源丰富
(3)为建设美丽乡村,当地政府鼓励该村庄发展葡萄庭院旅游产业,以此( )
A.扩大葡萄种植面积,提升产量 B.提高绿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
C.培育葡萄优良品种,扩大市场 D.改善生活环境,增加农民收入
【答案】(1)A
(2)C
(3)D
【知识点】乡村的空间结构;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聚落的空间分布。从图上可以看出,公共用地位于村庄的中心,目的是方便村民进行活动,A正确。根据图可知,住宅沿县级公路分布较少,主要沿河流分布,B错误。农用地主要沿河流两岸分布,灌溉便利,C错误。住宅东岸多,西岸少,并不对称,D错误。故答案为:A。(2)根据文字材料可知,当地民居具有以下特征:墙体厚实,有半地下室作为夏季居室,庭院内常搭建棚架并种植葡萄。根据传统民居的特征,可推断此历史文化名村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冬冷夏热,降水少,昼夜温差大,风力大,C正确。由于风力大,风力侵蚀作用强,表土侵蚀严重,土层稀薄,A错误。西北地区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荒漠景观为主,植被稀少,B错误。西北降水少,属内流区,河流稀少,D错误。故答案为:C。(3)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出发点,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农业特色,发展葡萄庭院旅游产业,以葡萄装点庭院、美化村庄,美化环境,改善村庄和居民生活环境;另一方面,以葡萄庭院旅游产业,带动葡萄观赏、葡萄采摘、葡萄销售,增加农民收入,D正确。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缺水),不适宜扩大种植面积,A错误。当地气候干旱,降水少,水土流失不明显,而且葡萄种植对绿地面积影响不大,B错误。发展葡萄庭院旅游产业主要是为美丽乡村建设服务,以此带动旅游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的发展,当然在一定程度上会对葡萄的销售起到一定作用,但目的不是扩大葡萄的销售市场,培育葡萄优良品种由专门农业部分负责,并不是村庄的能力范畴,C错误。故答案为:D。
【点评】影响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自然因素中的气候、河流、水源;
人文因素中的政治、军事、宗教、交通、农业生产方式、文化传统、社会经济、旅游、科技等.
(2020高一下·三台期末)读我国华北平原某城示意图及该城近十年土地利用率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6.从保护城区环境角度考虑,工业区宜布局在( )
A.西南郊 B.西北郊 C.东南郊 D.东北郊
7.近十年该城( )
A.城区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B.郊区种植业迅速发展
C.城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D.郊区生态环境改善
【答案】6.A
7.D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城乡规划中的主要产业布局
【解析】【点评】工业布局亦称工业生产力或工业配置,是指人们通过规划或其他手段,有意识地对工业生产力在全国或一个地区范围内进行调整和再分布。工业布局与工业分布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继承与被继承的关系。工业分布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自然结果,人们只能承认它、继承它。工业布局必须以原有工业分布为前提和基础,是对原有工业分布的再分布。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科学技术条件;社会制度和重大社会历史变迁。
6.读图,该地位于华北地区,是季风气候区,工业区要避开季风对吹方向,所以不能位于城区的西北郊或东南郊,BC错误;根据图中的等高线凸出方向,判断河流流向是东—西—西北,所以西南郊是河流下游地区,东北郊是上游地区。工业区有水污染,所以为避免水污染工业区应布局在河流下游,也就是城区的西南郊,D错误,A正确。
故答案为:A。
7.A、结合图示可知该地近十年城区和郊区城市规模都在增大,城市化水平提升快,城区不会出现逆城市化现象,A错误。
B、结合图示可知该地近十年郊区耕地耕地减小,林地、草地等土地利用增多,B错误。
C、结合图示可知该地近十年城区和郊区建设用地都在增大,人口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不会出现降低,C错误。
D、结合图示可自该地郊区近十年耕地减小,林地、草地、水域面积增大,生态环境得到改善。D正确。
故答案为:D。
8.(2019高一下·吉林月考)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建起了“握手楼”( 下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
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B.吸引城市周末度假
C.增加自住房面积 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2)“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
A.居住人口减少 B.城市房价昂贵
C.人居环境恶化 D.城区不断扩大
【答案】(1)D
(2)B
【知识点】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
【解析】【分析】解:(1)“握手楼”建在中心城市周边,而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人口迁入,房价过高,许多人没有自己的住房,所以农民可以出租房屋增加收入;而其目的不是出售,不是吸引外来人口定居;吸引城市周末度假不是直接目的;农民自家居住也不需要过多楼房。故答案为:D。(2)“握手楼”主要目的是出租,是因城市房价过高,许多人不能购买,才有出租市场;而反映居住人口减少;不是销售给市区居民,所以也不是反映人居环境恶化;周边农民的住宅不属于城区扩大。故答案为:B
【点评】城市化问题主要有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严重,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等。
中央商务区简称CBD,是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务活动进行的地区。CBD的本质是人才流、信息流、服务流和货币流的聚集区域。有专家指出,一座成熟CBD的经济体量应该在2600亿元以上,对所在城市的经济贡献率应该在10%以上。下图为“2016年中国CBD平均租金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城市CBD的聚集能力取决于城市CBD的( )
A.占地规模的大小 B.地租的高低
C.人口数量的多少 D.经济总量和金融支配能力
10.2000年以来,中国的CBD遍地开花,很多城市都在建摩天大楼,导致城市特别是三四线城市CBD空置率较高,其不利影响是( )
A.交通拥堵严重 B.土地资源浪费
C.住房困难增加 D.环境污染加剧
【答案】9.D
10.B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
【解析】【点评】城市功能区的特点:住宅区是城市中最广泛的功能区。工业区现在一般分布外围,沿交通干线分布。商业区大多成团状和条状,并且分布于交通便捷的地区。城市功能区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线,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大城市中,还会形成文化区、行政区等。
9.本题考查影响城市CBD聚集能力的因素。由材料“一座成熟CBD的经济体量应该在2600亿元以上,对所在城市的经济贡献率应该在10%以上”可知,城市CBD的聚集能力取决于城市CBD的经济总量和金融支配能力,故答案为:D。
10.本题考查城市空置率高的影响。城市CBD空置率高不会导致交通拥堵严重和住房困难增加,A、C错误;城市CBD空置率高,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B正确;CBD大部分被商业和服务业占用,对环境污染影响较小,而且空置率越高,越有利于环境保护,D错。故答案为:B。
下图为“世界及四个大洲城市化发展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反映出( )
A.亚洲、非洲的城市化起步时间晚
B.亚洲、非洲城市化速度较快
C.城市化水平与速度成正相关
D.北美洲城市人口数量多
12.城市化的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能有( )
①出现“热岛”现象②土地质量下降③生物多样性增多④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11.B
12.D
【知识点】发达国家的城镇化;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
【解析】【点评】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有: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改变了景观与生态系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进步,但也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如出现环境污染问题;人口大量迁入城市,造成就业困难,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生产、生活排放废热多,加剧城市热岛效应等。缓解城市问题的措施:①建设卫星城,开发新区;②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③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④合理规划城市。
11.从图中不能反映出亚洲、非洲的城市化起步时间晚,A错误;从图中的曲线可以看出,非洲和亚洲呈上化的速度较快,B正确;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化速度并无绝对的相关性,C错误;北美洲城市化水平最高,只能说明城市人口的占比较大,并不等于城市人口数量最多,D错误。故答案为:B。
12.城市规模扩大,排放出的废热增多,会出现“热岛现象”故①正确;城市化会大量的占用耕地,并且会导致土地资源的质量下降,故②正确;城市化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故③错误;城市硬化的路面会使下渗减少,地下水位降低,使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④正确;故答案为:D。
13.(2020·新高考I)家住北方某县的小王夫妇,效仿村里一些年轻人的做法,在自家5亩耕地上栽植了杨树后就外出打工了。八年后,小王夫妇将已成材的杨树出售,获利24000元。与原来种植粮食作物、蔬菜等相比,这些收入虽不丰厚,但他们还算满意。据调查,该县耕地上栽植杨树的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0%,这种“农地杨树化”现象引起了有关专家的高度关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当地“农地杨树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态效益高 B.木材销路好 C.劳动投入少 D.种树有补贴
(2)针对“农地杨树化”引起的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大开荒力度 B.增加木材进口
C.增加粮食进口 D.鼓励农地流转
【答案】(1)C
(2)D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当地年轻人在自家耕地上栽种杨树之后外出务工,几年后待杨树成材后出售,从而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这个过程中劳动投入少,还可以兼顾务工(且以务工为主),所以“农地杨树化”现象突出,并不是因为其生态效益高或是木材销路好,C正确,AB错;材料中并无信息表明种树有补贴,D错。故答案为:C。(2)根据材料“该县耕地上栽植杨树的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0%”可知,“农地杨树化”使得耕地资源造成一定的浪费,可通过鼓励农地流转,一方面,当地农民可在耕地流转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收入,另一方面,通过实行农地流转,可减少耕地资源的浪费,D正确;当地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不足,部分耕地弃耕,因此才会出现“农地杨树化”的现象,并非当地耕地不足(所以无加大开荒力度的必要),也不是当地木材不足或粮食缺口,ABC错误,故答案为:D。
【点评】农业生产区位因素
读某城市“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中阶段②→⑤反映的现象是( )
A.郊区城市化 B.城市化加速发展
C.逆城市化 D.城乡差别加大
15.城市化发展过快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出现城市“热岛”现象 B.地表水下渗增多
C.生物的多样性增加 D.城市环境质量提高
【答案】14.B
15.A
【知识点】城镇化(城市化)的概念、标志与意义;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
【解析】【点评】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有: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改变了景观与生态系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进步,但也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如出现环境污染问题;人口大量迁入城市,造成就业困难,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生产、生活排放废热多,加剧城市热岛效应等。缓解城市问题的措施:①建设卫星城,开发新区;②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③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④合理规划城市。
14.图中阶段②→⑤反映了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城市化加速发展,B正确。图示只能看出比重变化,看不出空间变化,所以ACD错误。故答案为:B。
15.城市化发展过快城市的下垫面发生变化,城市用地比重提高,人对城市的影响越来越大,下渗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热岛效应显著,A正确,BCD 错误。故答案为:A。
图为香港城市土地利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图中商业中心区分布在( )
A.甲 B.乙 C.丙 D.丁
17.乙、丙功能区分布的位置特点是( )
A.乙多分布在城市内部 B.丙多分布在城市外缘
C.乙多分布工业区附近 D.出现背向发展的趋势
18.影响丁功能区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交通 D.政策
【答案】16.A
17.D
18.C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
【解析】【点评】商业区(占地最小):市场最优原则(位于市中心,接近最大消费人群,交通便捷;)、交通最优原则(位于城市主干道与城市环路或高速公路交汇处);住宅区(占地面积最大):中高级住宅区多分布在地势高、河流上游,盛行风上风向,环境质量好的城市外围;交通便利;靠近文化区或风景区布局。工业区:布局在城市外围,沿交通线两侧分布;布局理由:地价低;保护城区环境;交通便利。绿化带:位于工业区与居民区之间。功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减弱噪音。
16.商业中心一般位于城市的中心,由图可知,甲分布的地区位于整个香港的中心,为商业区,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17.由图可知,乙丙两功能区位置上呈背向发展分布,乙靠近内城为主,应为低级住宅区,丙向城市处缘发展为主,为高级住宅区,两者分布呈背向发展,D正确;乙多分布在城市边缘,A错误;丙有少部分在城市内部,B错误;乙只有少部分在工业区附近,C错误;故答案为:D。
18.丁功能区位于城市边缘,离市中心较远,为工业区,由于香港的资源缺乏,大部分物资要进口,产品大部分依靠输出,利用便利的海运条件是工业分布的主要区位条件,C正确;地形、气候、政策对工业的区位影响较小,ABD错误,故答案为:C。
19.(2018高二上·长春月考)“我是京东智能配送机器人,已顺利抵达您的楼下,请凭提货码提取商品。”这是在北京海淀区一居民楼下发生的一幕。这些配送机器人可以识别、躲避障碍物,辨别红绿灯,还能规划路线、自动驾驶、自动泊车等。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这些配送机器人完成快递工作,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
A.RS B.GPS C.GPS、GIS D.RS、GIS
(2)下列城市管理工作中,未来最先可能被智能机器人取代的是( )
A.道路清扫 B.医疗救护 C.幼儿看护 D.事故处理
【答案】(1)C
(2)A
【知识点】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地理信息系统(GIS)
【解析】【分析】(1)从题干提取信息,机器人“抵达您的楼下”需使用地理定位,应用了GPS。同时,机器人还能“规划路线、自动驾驶”即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应用了GIS技术, RS主要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等领域,机器人没有用到这种技术,排除AD。故选C。(2)智能机器人对固定不变的事物进行规划处理,所以最先被取代的可能是清扫道路,A对。医疗救护、幼儿看护和事故处理具有不确定性和多变性,智能机器人暂时不能处理,还需要人为判断和处理,排除BCD。故选A。
【点评】利用GPS定位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称为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称GPS。遥感技术(RS)是指借助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不与探测目标接触的情况下,记录目标物对电磁波的辐射、反射、散射等信息,揭示目标物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探测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对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同时也是我国发育最为成熟的城市群。下图为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变化模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上海成为长三角城市群中一级中心城市的主导因素是( )
A.矿产资源 B.城市面积 C.交通条件 D.地理位置
21.长三角城市群空间体系( )
A.上海市服务范围最广
B.一级中心城市数量最多
C.三级中心城市之间均表现为较强联系
D.二级中心城市之间均表现为较强联系
【答案】20.D
21.A
【知识点】城乡区位因素;城市等级划分;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解析】【点评】城市区位因素:自然因素:①地形(山区聚落多分布在河谷地区、山间盆地、山前冲积扇);②气候(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沿海湿润地区);③河流(干支流的交汇处、河流入海口易形成城市。理由:水运便利;取水方便);④资源(如大庆、鞍山、克拉玛依)。社会经济因素:交通、政治、科技、旅游等。等级较高的城市的服务范围包含多个等级较低的城市的服务范围,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服务功能越多,服务范围越大,彼此距离越远。
20.上海位于我国海岸线的中点附近,可联系南北,同时上海又位于长江的入海口,经济腹地广阔,地理位置优越,所以成为长三角城市群中一级中心城市,D正确;上海矿产资源短缺,A错;城市面积与南京等城市相比并不具有明显优势(同时,城市面积的大小并不是决定上海成为长三角城市群中等级最高的城市),B错;相比于地理位置而言,交通条件并不是主导因素(长三角地区的城市交通均较为便利),排除C。故答案为:D。
21.长三角城市群空间体系中,上海为一级中心城市,城市等级最高,服务范围最广,A正确;一级中心城市数量最少,B错;三级中心城市之间多表现为较弱联系,C错。南京市和杭州市为二级中心城市,图中显示两城市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D错。故答案为:A。
二、填空题
22.通过发展卫星城、合理规划工业区、保留一定规模的绿地和河湖等生态涵养空间,可以有效改善 ,建设宜居生活空间。
【答案】环境状况
【知识点】合理利用城乡空间
【解析】【分析】通过发展卫星城、合理规划工业区、保留一定规模的绿地和河湖等生态涵养空间,可以有效改善环境状况,建设宜居生活空间。
故答案为:环境状况。
【点评】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城乡土地利用提出了更新的诉求,合理规划城乡空间有利于建立可持续的人地关系、为生活提供便利、文化传承等,对于优化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23.城镇空间结构的经济因素
(1)一块土地用于哪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 的高低。
(2)土地租金高低受 和距离城镇中心远近影响。
【答案】(1)付出租金
(2)交通便捷程度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
【解析】【分析】(1)一块土地用于哪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故填:付出租金。
(2)土地租金高低受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城镇中心远近影响。故填:交通便捷程度。
【点评】(1)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因素是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2)影响地租高地的因素主要有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城镇中心远近两个方面。
24.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功能区特点
城镇不同的功能区之间一般没有明确 ,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答案】界线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
【解析】【分析】不同的功能区之间一般没有明确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故填:界线。
【点评】城镇包括城市和镇,是以非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城镇里人口相对较多,经济活动多样,出现了土地利用的专业化,往往形成不同的功能区。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
三、综合题
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8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规划》,旨在将其培育发展成为中西部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地处我国半干旱半湿润地区,面积17.5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138.4万人,城市化率达69.3%,目前已拥有呼和浩特、包头两座大城市和鄂尔多斯、榆林两座中等城市,有世界最大的稀土矿床以及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石墨、铁矿等矿产资源。
材料二:图甲为“呼包鄂榆城市群概况图”,图乙为“呼包鄂榆城市群演化示意图”。
(1)改革开放以来该地区城市化主要表现为 。
(2)依据当地资源条件,指出呼包鄂榆城市群可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
(3)指出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过程中应协同应对的生态和环境问题。
(4)简述呼包鄂榆城市群建设对国内其他城市群及对外开放的作用。
【答案】(1)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间联系加强
(2)能源;重化工;冶金;纺织;农畜产品加工
(3)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环境污染
(4)合理布局城市群;加强产业分工协作;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促进西部大开发;促进边境贸易;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
【知识点】城乡区位因素;城镇化(城市化)的概念、标志与意义;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解析】【分析】(1)从图乙可以看出城市的数量明显增多,并且很多中等城市已经发展成为大城市,城市的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之间的交通通达度明显提高,如铁路、高速公路以及国道城市之间的联系加强,由材料可知,常住人口1138.4万人,城市化率达69.3%,城市人口比重较高。这些都是城市化的标志。
(2)由材料可知,该区域有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床以及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石墨,铁矿等矿产资源,煤、石油、天然气以及稀土都是能源,因此该城市群可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如能源行业、也可以发展化工,尤其是重化工业,有色金属冶炼,食品和纺织等轻工业,该区草原广布,饲料充足,适合牛羊放牧养殖,可以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如炼乳等。
(3)既要面对生态破坏,又要防止环境污染问题。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如过度放牧引起的土地荒漠化,黄河流域特殊的黄土层,以及夏季多暴雨的特点引发的水土流失,该区域发展重化工业产生的大气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
(4)城市群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区域之间的联系,进而促进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对国内其他城市群具有示范作用。不同的区域,根据区域特色发展不同的优势产业,可以加强区域之间的分工与协作,优化产业结构,同时有利于促进城市空间结构的布局和优化。从对外开放的作用来说,对于促进内陆地区的开发和开放具有重要意义,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的政策和西部大开发战,尤其是内蒙古东西跨度广,邻国较多,有利于促进边境贸易的发展。
【点评】城市化的起步阶段,城市化水平低于30%,发展较慢;城市化加速发展,城市化水平在30%-70%;城市化的成熟阶段,城市化水平大于70%,发展变慢,可能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人口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城市化的表现主要有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数量增加等。
26.城市化过程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对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读某城市1949~2015年发展统计图。
材料二该城市中心与郊区平原的数据比较表。
(1)据材料一描述该市城市化水平提高的表现。
(2)据材料二,运用水循环的知识分析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随着城市经济迅速发展,汽车数量急剧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请你为该市治理交通拥堵献计献策。
【答案】(1)非农业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比重增加;建成区(城市用地)面积增加。
(2)城市硬底化面积大,雨水下渗量少,地表径流增大,易形成城市洪(内)涝。
(3)①合理规划城市道路;②加强和完善交通管理;③优先发展公共交通;④限制私家车的数量和出行等。
【知识点】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城镇化(城市化)的概念、标志与意义;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
【解析】【分析】(1)城市化水平主要表现在城市人口数量、城市人口比重以及城市用地规模的变化上。根据材料一左图分析可知,该城市非农业人口增加、城市人口比重总体上呈增加趋势;根据材料一右图分析可知,建成区面积增加、耕地面积减少,说明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2)由材料二可知,与郊区平原相比,该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降水量增加、地表径流大、地下径流小的现象。反映出城市发展中由于城市硬底化面积大,城市的植被覆盖率降低,造成雨水下渗量少,导致地下径流小,地表径流增大,城市排水系统压力增加,易形成城市雨涝灾害。
(3)本问属于开放性问题,针对城市交通拥堵现象的治理的措施言之合理即可,如:①对城市交通进行合理的规划,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大力发展城市高架桥、地铁等立体交通;②加强和完善交通管理,应加大对交通违章的处罚力度;③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大力提倡公交出行,增加公交车的数量,尤其是一些繁忙线路应增加班次,同时政府应予以适当补贴,降低公交车公司、乘客的出行成本;④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在城市上班早高峰,以及节假日期间引入单双号现行等规定,最大限度的限制车辆大量涌入,在一些条件具备的城市可以引入错时上下班制度等。
【点评】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有: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改变了景观与生态系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进步,但也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如出现环境污染问题;人口大量迁入城市,造成就业困难,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生产、生活排放废热多,加剧城市热岛效应等。缓解城市问题的措施:①建设卫星城,开发新区;②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③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④合理规划城市。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