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与健康 关于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解决办法 课件 (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体育与健康 关于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解决办法 课件 (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1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体育与健康
更新时间 2023-04-26 22:49: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关于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解决办法
中职生是一个相对特殊的学习群体,与普通高中生相比,他们的性格、心理、知识等方面有不同之处。
家长和老师面对的学生心理问题:
中职学生大多是16、17岁,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在这一期是人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的做时期。善于交际有渴望独立,勇于表现自己,社会化倾向强烈,爱美爱化妆,追赶潮流、情感丰富、心理情绪变化大、学习习惯和方法欠佳是他们的特点。面对青春期中职生的性格特点,如果家长和学校不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有效疏导,个别性格极端的学生遇到问题容易想不开而导致严重的问题,产生不良后果。
一、中职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学习心理问题
2、情感心理问题
3、个性心理问题
4、自我心理问题
5、人际交往心理问题
1、学习心理问题
中职生大部分学生学习习惯欠佳。在学习上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往往形成不会学而学不好,学不好而不想学,不想学而成绩差,成绩差而想放弃的恶性循环的心里症状。部分学生由于学不好而不愿意学,厌学情绪强烈。具体表现为上课经常迟到、旷课、睡觉、玩手机,考试作弊现象等较为严重。
2、情感心理问题
中职生的内心世界五彩缤纷、各具特色,而情绪感情最能体现他们内心世界的丰富多彩和复杂多变。中职生的情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情绪不稳定,情绪自控能力较弱,社会情感表现冷漠,易冲动缺乏理智,容易与同学、室友发生激烈争执,不少学生对他人心怀戒心或敌意孤立冷漠不关心,对集体活动冷眼旁观,置身于外。中职生渴望与异性交往,希望与异性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但是由于情感的冲动,分不清友情与爱情的界限。
事例分析:
上学期我们班有一位男生和女生,两人在一起经常“暧昧”,但又经常小打小闹发生争执和吵架家长也打来电话询问情况,我和教官当时也分别找两位学生进行谈话了解,两个学生都觉得自己是以朋友的身份在交往,并没有情侣的身份和关系在一起。通过和他们的谈话让他们知道他们俩人的关系动作有时已经超出了朋友的界限,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分清友情和爱情的界限,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后果和影响。近期学生发生打架事件都是学生不会恰当的处理朋友之间的关系所引起的,这也反映出中职生心里健康问题的严重性。
3、个性心理问题
在15、16岁年龄阶段的学生生个性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心理发展错综复杂,想要获得成年人认可的独立的人格,但缺乏应有的积极理想和追求,社会适应能力较弱。暴躁、敌对、孤僻、抑郁、胆怯、没有人能够理解自己,感到与世隔绝,内心充满孤单寂寞,莫名其妙地封闭自己,性格敏感、多疑、易怒,情感表现冷漠,对同学怀有戒心和敌意等不良表现。若不良的个性心理发展容易
4、自我心理问题
部分学生缺乏合理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不当。一方面自卑自贱,另一方面自私自利。部分中职生觉得自己长期处于被别人看不起的地位,受到歧视的眼光,已导致自己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自暴自弃的现象严重。另一部分独生子女学生因家人和周围人的过分帮助和关注,让他们产生自私心理,只关心自己的利益不考虑其他人的感受,不愿意帮助其他人和参加集体活动。
5、人际交往心理问题
中职生的人际交往往往是以父母、老师、同龄同学朋友为主。在初中成绩不好经常被老师忽视、指责让学生产生对老师不信任感,进而不喜欢于老师沟通,一旦老师在对待自己或者处理问题上不顾恰当或者不满意时,学生对老师产生强烈不满和偏见,形成对立情绪。中职生由于与父母年龄的差距,不少学生与父母沟通交流困难,不理解父母,甚至产生敌对态度,造成与父母矛盾不断。
再次同学朋友交往缺乏判断性和选择性。当遇到与自己有相同的爱好和性格时容易产生“小团体”,如果价值判断错误,一旦发生价值判断失误,容易发生群体冲突事件。部分学生由于性格内向,不愿意和其他人分享交流,这样的特点容易造成交际困难,朋友不多。当自己在生活或学习中受到挫折或者同学委屈时也是自己忍气吞声,如果情节严重的话也是发生校园欺凌、打架等事情的受害者。
二、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因素
1、不当的家庭教育因素
有些家长过于溺爱学生,造成学生独立性差、胆小、退缩;或以自己为中心的好强习惯。有些家长对学生失去信心和希望,干脆放任自流。家长的教育方式,家庭的结构以及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态度对中职生心理健康发展起着非同一般的影响。在班里有些学生来自农村,跟着爷爷奶奶照顾,隔代抚养容易造成“只养不教”的结果。
2、自身原因
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时期的心理和生理正趋向成熟,这一时期表现出许多的矛盾,如自我意识高涨与主观偏执、开放性与封闭性、求知与厌学、高傲与自卑的矛盾。他们的情绪敏感、易冲动,对异性充满好奇与向往,关注自己的外表和他人评价。因在学习上的取得难以令人满意,常常使一些学生感觉自卑。
3、学校因素
因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中等职业院校仍然以分数、专业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学生创造性和操作性的培养。因学习基础差成绩跟不上,受到家长和老师的批评。还有老师的教学方法的不合理也使得学生产生心理问题。
三、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1、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人生目标。
现在的中职生正处在求学和就业的关键时期,如果他们对未来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或者不能将生活目标和学习目标结合起来,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势必对他们的未来造成很大的困难。
在新生军训阶段我们辅导员就开始给学生讲解自己专业的优势、自己专业发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当学生在学习中有困惑是我们给予解答和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和目标,改善他们厌学的心理状态。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学校每月的德育活动如4月份的“我的情绪我做主”的活动,通过大家的共同参与和讨论,让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心理情绪,面对自己不开心的心理情绪选择正确、合理的方式去解决。通过心理评测软件给学生做心理评测,反馈结果让辅导员了解自己中队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有心理异常的学生,学校的心理健康中心和辅导员及时帮助个别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及时帮助个别学会说呢过排除心理困扰和障碍。并对部分疑似心理疾病的学生做到及时转介。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老师对待学生要有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的人本主义关怀。要重视学生的尊严和价值;关心学生的情感。不责骂体罚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过关系让学生知道自己犯错老师的批评是为了自己好而乐于接受。
4、完善家校联系
中职生的成长发展离不开家庭、学校、老师的共同帮助。学校创造良好的育人的环境学生虽然受到学校老师的教育,但毕竟从小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这需要我们辅导员老师经常跟父母沟通,了解学生的在家表现,双管齐下,共同管理。
5、中职生自身需学习心理调适技巧,
提高自身心理健康
虽然学校、社会和家庭对心理健康状况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但“心病还须心药医。”中职生的一些心理问题通过自我调适后,再经由教育,是可以恢复到常态的。中职生应增强心理健康意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一定的调适技巧,在遇到问题是冷静分析,解决不了时能够及时找父母或老师进行沟通,及时缓解不良情绪。另一方面,中职生应正视自身存在的行为问题,采取积极的态度努力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
6、家长应转变教育态度,正确理解孩子
家长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认识到职业教育虽不像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品学兼优的人才,但也能培养出一大批思想品德优秀,并具有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劳动者。要学会换位思考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 顾及孩子的合理要求。
7、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与学生相互交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存在不公平对待的现象,要一视同仁。当发现学生心理上出现问题时,要及时沟通解决。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做学生心灵家远的拾荒者,培养学生养成自尊自信、愉悦乐观、宽容大度、积极进取的良好心理品质。
中职生正处在青春期,也是一生中生理、心理变化最大的时期,心理学家把这个时期称为“断乳”期。处在这一时期的学生,由于情绪不稳定,心里矛盾、心理冲突时有发生。我们应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积极寻求解决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帮助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