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课件(共20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课件(共20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25 09:00: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四单元单元知识概述明清是中国古代最后两个王朝。本单元所说清朝仅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时期。在明清两朝,①专制集权空前强化,②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更趋稳固,现代中国的版图逐渐定型,③经济、文化、对外关系都有新的发展。这一时期,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①新航路开辟后,世界逐渐连为一体,②欧洲走出了中世纪,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③新兴工业文明取代传统农业文明,已成为世界大势所趋。而在中国,由于传统经济结构和专制体制的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日益受到阻碍。统治者故步自封,拒绝扩大对外交往,进一步扼杀了中国跟上世界潮流的机会,埋下了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伏笔。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认识明清时期封建专制发展和世界形势变化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社会面临的危机。北京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CONTENTS目 录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01疆域的奠定02统治危机的初显031.通过了解清代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2.通过了解清代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课程目标:问题导引:1.康乾盛世的时间、表现。(时空观念,历史解释)2.奏折制度的内容、特点、作用。(历史解释)3.军机处设立者、职责、特点、影响。(历史解释,唯物史观)4.概括清朝疆域奠定的过程,列举在各地采取的重大举措。(时空观念,历史解释)5.清朝统治危机初现的表现;闭关自守政策的表现及影响。(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画卷描绘了清乾隆时期藩属及外国使臣在新年伊始携带各种珍稀贡品,聚集太和门外等待觐见乾隆皇帝。作者以鸟瞰的角度从太和门前的两个青铜狮子画起,将紫禁城中的主要建筑依次呈现。在大雪的银装素裹之下,整个场面层次丰富,宏伟壮观。新课导入:历史画卷18世纪末,英王乔治三世以为乾隆皇帝祝寿之名,派出以马戛尔尼勋爵为首的访华团。当年随团画家威廉·亚历山大在访问时画了大量反映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作品。他的画作涉及生活各个层面,成为当时西方了解中国的最早的影像资料。乾隆皇帝出行北京城西直门景象热闹的天津城沿河戏楼老百姓在城郊踢毽子江南瓜州河间水车厦门城街道一景筹备婚礼的一家人(3)中枢秘书机构----设军机处: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1.康乾盛世: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1)时间: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长达100多年的鼎盛时期。(2)原因:三位皇帝都以勤政著称,独断朝廷大政方针。(3)表现:2.君主专制的加强:(1)皇帝勤政:不仅独断朝廷大政方针,对地方具体事务,也详加过问。(2)奏折制度: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①内容: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③影响:迅速、机密、不经中转。②特点:雍正是一个工作狂,批奏折俨然是他人生的一大爱好。据史料记载,雍正在位十三年间,累计写下了共一百多万字的奏折批语。每每批奏折到深夜,睡眠时间大概只有四个小时。本来工作量就大,他还增加了上奏人数。而且每件奏折都亲自批阅,有的奏折的批语甚至到达了一千多字。勤政劳模赋役制度的变革是统治者对民生问题的关注,不断的改善民生问题使清代康雍乾三代人口激增关注民生阅读教材P78“学思之窗”:结合具体史实,说明奏折制度强化了皇帝对官僚机构的控制。提示:奏折制度下,只有部分官员有权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联系方式迅速、机密,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因此有利于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军机处的形成历史1、清初,中央政权机构大体采用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负责处理日常事务;但还保留着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其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凡军国大事都由其决定,皇权受到限制。2、康熙时设南书房解释:在宫内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入值。当值的翰林院学士名义上是陪伴皇帝赋诗作画,实际上参与机务,替皇帝起草诏令。目的:加强皇权影响:形成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和南书房三个辅政机构,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手中。3、雍正时设军机处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只负责处理一般文书。①设军机处,设立:雍正时,在皇帝寝宫旁设军机处,军机大臣由被指派的朝臣兼任。职责:军机处官员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工作,日夜轮流值班,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②虚内阁,(3)中枢秘书机构:努尔哈赤(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康熙南书房雍正军机处满洲贵族组成决定军国大事草拟御旨处理奏章皇帝内阁工部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议政王大臣会议办理一般性的日常公事南书房军国大事军机处过程努尔哈赤清初皇太极康熙雍正皇权受限皇权加强皇权发展到顶峰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4)大兴文字狱:a.对文化造成严重摧残。①目的:加强思想文化的控制,压制汉人的民族反抗意识,树立统治权威,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②影响:3.与当时世界潮流背道而驰:决策具独断性、随意性,官吏唯上是从,易出现失误,——封建专制制度的衰落。1.明显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2.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军机处的评价(影响): 例如:朝臣查嗣庭任江西主考,出题“维民所止”,被告发“维止”二字,影射“去雍正二字之首”。雍正大怒,将查嗣庭入狱。结果使查连惊带吓死于狱中,其尸被戮,查的亲属或处斩、或凌迟、或流放。再如,有个叫徐骏的官员,仅仅因为诗中有“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一句(原诗: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千秋臣子心,一朝日月天。),便被扣上“诽谤朝廷”罪名,落得个身首异处。又如,翰林学士胡中藻有句诗曰“一把心肠论浊清”(原诗: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又降一世夏秋冬,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看到后大发雷霆:“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胡中藻遂因一“浊”字被杀,并罪及师友。顺治帝兴文字狱7次,康熙帝兴文字狱12次,雍正帝兴文字狱17次,乾隆帝兴文字狱130余次。b.致使不少极有价值的历史文献绝迹或失真。c.乾隆毁书和篡改书籍近20年,这是继秦始皇焚书坑儒以来中国古代文化遭受的又一次浩劫。二、疆域的奠定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1.奠定的过程(1)巩固东南边疆——设台湾府①收复台湾: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②郑氏投降:1683年,清军渡海远征,郑氏家族战败投降。③设台湾府:(2)巩固东北边疆——划定中俄东部边界①背景:17世纪中叶,沙皇俄国的势力扩展到黑龙江流域。②过程:康熙前期,发兵围攻俄军据点雅克萨,迫使沙俄同意进行谈判。③结果: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东部边界。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①明朝末期国势衰败,荷兰趁机侵占台湾并实行殖民统治。②清初,郑成功在福建沿海坚持抗清,决心收复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军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抵达台湾岛南部郑成功首先迫使赤嵌城的荷军投降,然后对台湾长期围困并多次打败荷兰海上援军。1662年2月,郑成功发动总攻,荷兰被迫投降,被占据了38年的台湾回到祖国怀抱雅克萨之战示意图雅克萨尼布楚神威无敌大将军炮满文、俄文《尼布楚条约》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4)巩固西北边疆——对新疆地区设立伊犁将军(3)巩固北部边疆——对蒙古地区设立盟、旗①背景:a.17世纪后期,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的首领噶尔丹势力强大,占据天山南北,又向东进攻漠北和漠南蒙古。b.清军与噶尔丹及其后继者进行长期斗争,1757年平定准噶尔部。明末,蒙古鞑靼分为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瓦剌为漠西蒙古。清军入关前打败并收降漠南蒙古,漠北和漠西蒙古也遣使进贡。②过程:③结果: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①背景:原受准噶尔部统治的天山南路维吾尔族贵族大、小和卓兄弟起兵反清。②过程:很快被平定。③结果:二、疆域的奠定漠南蒙古漠北蒙古漠西蒙古噶尔丹向康熙帝提出“圣上君南方,我长北方”,阴谋分裂祖国。伊犁将军府——采取改土归流制度,对西南各民族聚居区进行管理。c.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经由中央政府册封。b.康熙赐予(册封)另一位格鲁派领袖五世班禅以“班禅额尔德尼”尊号。a.清初,册封西藏最有影响的佛教格鲁派领袖五世达赖以“达赖喇嘛”尊号。——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二、疆域的奠定(5)巩固西南边疆——直辖西藏①确立册封制度:②设驻藏大臣:从1727年起,清朝开始派遣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③明确管辖: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清朝政府对西藏的管辖权。(6)民族宗教事务的管理对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分子,保证了局势的稳定。清颁给达赖喇嘛的金印公元14、15世纪之交,藏传佛教格鲁派创立,并逐渐形成了达赖和班禅两大活佛系统。思考:阅读教材P79“乾隆帝颁发给西藏地方政府的金瓶”:这一制度的内容是什么?实施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提示:内容: 达赖、班禅的转世灵童的人选必须通过驻藏大臣主持的“金瓶掣签”仪式确认,报朝廷批准。目的: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作用:加强了对西藏地区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到南海诸岛清朝行政区划:包括18个省,5个将军辖区,2个办事大臣辖区二、疆域的奠定2.清朝的疆域(1)疆域的范围:东南到---及其附属岛屿包括---、---等,东临---,东北至__和__,北接__,西北达---,西跨---,西南抵----,南至__。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地方管辖——督抚制度①清朝沿袭明制,内地分立18省,分设巡抚、总督治理。巡抚、总督为省级最高长官,掌握各省的行政、军事、监察大权。省下设道、府、县。②在东北、北部、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葱 岭巴尔喀什湖巴勒喀什池西 伯 利 亚外兴安岭库页岛洋平太台湾岛钓鱼岛赤尾屿东沙南 海南海岭万里长沙千里石塘将军辖区办事大臣辖区内蒙古盟旗省辖区西 藏新 疆乌里雅苏台唐努乌梁海科布多黑 龙 江吉林盛京古蒙内直隶东山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四川贵州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河南山西陕西青海甘肃河黄黑龙江长江中俄《尼布楚条约》待议地区清京师乌里雅苏台伊犁喇萨八总督即直隶总督、四川总督、两江总督、闽浙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巡抚职权与总督略同,惟地位低于总督。清制,除四川、直隶不设巡抚外,每省一员。巡抚是实际上的省级最高长官,无总督的身份,更是独当一面。康乾盛世后期,已有由盛转衰的迹象。19世纪前期,嘉庆、道光在位时,衰象更为明显。三、统治危机的初显嘉庆后期,白莲教支派天理教发动的一次起义攻入了北京皇宫。2.阶级矛盾的尖锐:(1)原因:1.时间:①人口急剧增长使得资源危机日益显露。②政治腐败和贫富矛盾的积累。③民间秘密宗教白莲教兴起。(2)表现:从乾隆后期起,农民起义屡屡爆发,大部分由民间秘密宗教白莲教领导的。四川、湖北、陕西起义持续10年。(一)内部危机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天地之力穷矣!种植之法既精,糠核亦所吝惜,蔬果尽以助食,草木几无孑遗,犹不足养,人事之权殚矣!——汪士铎资源危机高、曾之时……而户口则增至十倍二十倍,是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又况有兼并之家,一人据百人之屋,一户占百户之田,何怪乎遭风雨、霜露、饥寒、颠踣而死者之比比乎!——洪亮吉《意言·治平篇》贫富差距清代中叶的人口和耕地面积表年份人口数量(亿)耕地面积(万顷)人均耕地面积(亩)17531.84735.224.0017662.08780.733.7517842.86760.572.6618123.34788.932.3618223.73756.212.03人地矛盾三、统治危机的初显(二)外部危机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在中国东南沿海频繁活动,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1)原因: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2)应对:实行以闭关锁国为主的政策。(①②对外国人③对中国人)①清初指定四处对外通商口岸,后仅留广州为对外通商口岸,由官府特许的“十三行”商人代管对外贸易事务。②外商在广州的活动及其与中国商民的交往,都受到严格约束。③严禁民间船只出海贸易。(3)影响:误区警示“海禁”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的不同。(1)“海禁”政策不禁止外国人来华贸易,只是要求必须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即所谓“朝贡贸易”。如郑和下西洋。(2)“闭关锁国”政策既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也限制外商来华贸易。“闭关锁国”政策不是禁绝对外贸易,而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如广州“十三行”的存在。顺治时期:颁布“禁海令”、“迁海令”康熙时期:四口通商:粤闽浙江乾隆时期:一口通商:广州十三行人口膨胀资源危机政治腐败贫富矛盾社会矛盾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内忧不断乱象萌生三、统治危机的初显清朝政府闭关锁国逐渐落后世界潮流外患将至醉生梦死西方列强频繁活动内忧外患盛衰之思康熙即位前夕(即十七世纪中叶),中国和世界都处在新旧交替的紧要关头,都在经受战争与变革的动荡。以尼德兰为榜样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终于敲响了封建社会的丧钟,世界历史从此进入了资本主义时期。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很快到达中国的近邻:西班牙已占领菲律宾;荷兰已控制印度尼西亚,前锋抵达日本西南各藩;英、法、葡已在印度和中印半岛建立许多殖民据点;葡、荷分据着我国澳门和台湾;俄国势力已伸入我国黑龙江流域……。这种形势对当时的清王朝既是挑战又是机会。如果能够利用西人东渐(缩短了空间距离)便于接近与了解之机,加快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加紧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大胆进行社会变革,就会在东西方差距还不太大、西人争夺重点尚未集中于中国的情况下,率先在东方建成资本主义强国。东方:康雍乾统治下的中国康熙(1661—1722)雍正(1722—1735)乾隆(1736—1795)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765年,英国工业革命1734年,法国启蒙运动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1789年,法国大革命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工业文明的到来VS封建制度的强化与农业文明中徘徊它是在一个相对封闭体系中发展而来的盛世。纵向比较,康乾盛世创造了中国政治、经济实力的空前高峰……建立起一个版图空前广大而且稳定的大一统帝国……;但不幸的是,从横向比较,它却与当时世界最先进文明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康乾盛世是中国传统帝制的最后一抹斜阳,最后一首挽歌,虽然辉煌,只是已经走到了尽头。——侯杨方《盛世启示录》本 课 小 结在清朝统治下,出现了文治武功盛极一时“康乾盛世”,中国社会维持了近200年的稳定局面,并最终奠定了作为近代领土国家的版图。经过清朝的统治,中华民族整体凝聚力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加强。但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崛起,清朝在世界局势的变动面前却表现出迟钝、僵化和不适应,古老的中华文明遇到了新的挑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