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物质的转化 课件(共29张PPT)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3 物质的转化 课件(共29张PPT)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4-25 10:16: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1节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
(3)物质的转化
化学反应的分类——四大基本反应类型
回顾:
基本反应类型 模型符号 实例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A+B+ =C
A=B+C+
AB+C=CB+A
AB+CD=AD+CB
【一】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学习活动一:同类物质往往具有相似的性质,请同学们完成P10思考与讨论。
酸的主要化学性质 反应实例(写 出化学方程式 ) 反应类型
酸与活泼金属反应
酸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酸与碱反应
酸与某些盐反应
指示剂
(1)酸的主要化学性质(通性)
Cu(OH)2 +H2SO4 =CuSO4 +2H2O
BaCl2 +H2SO4 =BaSO4 ↓+2HCl
Fe + H2SO4 =FeSO4 + H2↑
Fe2O3 + 3H2SO4 =Fe2(SO4)3 +3H2O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①酸+活泼金属→盐+氢气(置换反应)
②酸+碱性氧化物→盐+水 (复分解反应)
③酸+碱→盐+水 (中和反应)(复分解反应)
④酸+盐→另一酸+另一盐(复分解反应)
⑤酸使石蕊溶液变红
小结:1、酸的通性
碱的主要化学性质 反应实例(写 出化学方程式 ) 反应类型
指示剂
与酸反应
与酸性氧化物反应
与某些盐
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
NaOH+HCl=NaCl+H2O
CO2+2NaOH =Na2CO3+H2O
2NaOH+CuSO4 =Cu(OH)2 ↓+Na2SO4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的化学性质(通性)
① 碱+酸性氧化物 → 盐 + 水
② 碱+酸 → 盐+水(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
③ 碱+盐 → 新碱 + 新盐(复分解反应)
③ 碱使石蕊溶液变蓝、酚酞变红
小结:2、碱的通性
盐的主要化学性质 反应实例(写 出化学方程式 ) 反应类型
与金属反应
与酸反应
与碱反应
与盐反应
Fe +CuSO4 =Cu+FeSO4
CaCO3+2HCl=CaCl2+H2O+CO2↑
2NaOH+CuSO4=Cu(OH)2↓+Na2SO4
NaCl+AgNO3=AgCl↓+NaNO3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
(3)盐的化学性质
①盐+金属→新盐+新金属 (置换反应)
②盐+酸→新盐+新酸(复分解反应)
③盐+碱→新盐+新碱(复分解反应)
④盐+盐→新盐1+新盐2(复分解反应)
小结:3、盐的通性
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1)部分能与水反应:H2O+CO2
H2CO3
(2)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CaO+CO2 == CaCO3
(3)能与碱反应:CO2+Ca(OH)2 == CaCO3↓+H2O
(4)能与某些盐反应:CO2+CaCO3+H2O == Ca(HCO3)2
小结4、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1)酸性氧化物+水→酸
(2)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盐
(3)酸性氧化物+碱→盐+水
(4)能与某些盐反应:例如CO2+CaCO3+H2O == Ca(HCO3)2
(1)部分能与水反应:H2O+CaO == Ca(OH)2
(2)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Na2O+CO2 == Na2CO3
(3)能与酸反应:MgO+2HCl == MgCl2+H2O
(4)能与某些盐反应:H2O+CaO+Na2CO3== CaCO3↓+2NaOH
碱性氧化物的通性
(1)碱性氧化物+水→碱
(2)碱性氧化物+酸→盐+水
(3)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盐
(4)能与某些盐反应:例如 H2O+CaO+Na2CO3== CaCO3↓+2NaOH
小结5:碱性氧化物的通性
(1)两性氧化物+酸→盐+水
(2)两性氧化物+碱→盐+水
小结6:两性氧化物的通性
金属的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反应:2Mg+O2
3Fe+2O2
2Cu+O2
2CuO
2MgO
Fe3O4
(2)与酸反应:Fe+2HCl == FeCl2+H2↑
2Al+6HCl == 2AlCl3+3H2↑
(3)与盐反应:Fe+CuSO4 == FeSO4+Cu
2Al+3CuSO4 == Al2(SO4)3+3Cu
小结7: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
(1)金属+与非金属反应→盐
(2)金属+酸→盐+氢气
(3)金属+盐→新盐+新金属
小结8:非金属的化学性质:
(1)非金属+金属→盐
(2)非金属+金属氧化物→盐+水
学习活动二:为什么不同的酸 (或碱 )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宏观辨识
组成相似
微观探析
H+
HCl
H2SO4
HNO3
NaOH
KOH
Ba(OH)2
Na2CO3
K2CO3
(NH4)2CO3
OH-
CO32—
物质的结构
决定
物质的性质
反映
【二】物质的转化
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物质之间的转化。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是不会改变的,这是考虑如何实现物质之间的转化时最基本的依据。
【学习活动三】请同学们完成P11思考与讨论
Ca → CaO → Ca(OH)2 → CaSO4
C → CO2 → H2CO3 → CaCO3
①2Ca+O2=2CaO
②CaO+H2O=Ca(OH)2
③Ca(OH)2+H2SO4=CaSO4↓+2H2O
⑤CO2+H2O=H2CO3
⑥H2CO3+Ca(OH)2=CaCO3↓+2H2O
④C+O2 CO2
可以看出,对于C、Ca而言,单质到盐的转化关系可表示为:
Ca(OH)2+SO3=CaSO4↓+H2O
H2CO3+CaO=CaCO3↓+H2O
金属单质
碱性氧化物


金属单质
碱性氧化物
酸或酸性氧化物
H2O
O2
非金属单质
酸性氧化物


H2O
O2
碱或碱性氧化物
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以及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我们可以确定制取某类物质的方法。
例如,要想制取某种碱,通常可以采取两种方法:碱性氧化物与水发生反应;盐与另一种碱发生反应。
总结
思考:根据上述转化图分析工业生产中我们如何制取NaOH
工业生产中的其他因素:
原料来源、成本高低、设备要求和环保要求等。
方案1:Na2O + H2O →NaOH
方案2:Na2CO3+Ca(OH) →NaOH
实际方案:
2NaCl + 2H2O ==== 2NaOH + H2↑ + Cl2↑
通电
【学习活动四】根据上面的转化过程,写出由金属单质Na到Na2CO3、非金属单质S到对应盐CuSO4的转化过程。
Na
S
Na2O
NaOH
Na2CO3
SO2
SO3
H2SO4
CuSO4















箭头表示转化关系,连线表示相互反应。
⑤2SO2+O2 2SO3
⑦CuO+H2SO4=CuSO4+H2O
1.单质→盐的转化关系:
①4Na+O2=2Na2O
②Na2O+H2O=2NaOH
③2NaOH+CO2=Na2CO3+H2O
④S+O2 SO2
⑥SO3+H2O=H2SO4
Na
S
Na2O
NaOH
Na2CO3
SO2
SO3
H2SO4
CuSO4















⑧2Na+S=Na2S
⑨Na2O+SO3=Na2SO4
⑩Na2O+H2SO4=Na2SO4+H2O
2NaOH+SO3=Na2SO4+H2O
2NaOH+H2SO4=Na2SO4+H2O
2NaOH+CuSO4=Cu(OH)2↓+Na2SO4
Na2CO3+H2SO4=Na2SO4+CO2↑+H2O
Na2CO3+CuSO4=CuCO3↓+Na2SO4
(2)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八圈图”)
Na
S
Na2O
NaOH
Na2CO3
SO2
SO3
H2SO4
CuSO4















1.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常用手段。下列分类依据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A.H2O、HCOOH、(NH4)2Fe(SO4)2中均含有氧元素,都是氧化物
B.HCl、H2SO4、HNO3都是含氧酸
C.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D.Na2CO3、BaSO4、NH4Cl都属于盐
课堂练习
D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B.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
C.酸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反应生成酸
D.酸性氧化物都不能跟酸反应
B
① , ;
② , ;
③ , ;
④ , ;
⑤ , ;
⑥ , 。
3. 以钙为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钙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并指明反应类型
2Ca+O2== 2CaO
化合反应
CaO+H2O == Ca(OH)2
化合反应
CaO+CO2 == CaCO3
化合反应
Ca(OH)2+Na2CO3 == CaCO3↓+2NaOH
复分解反应
Ca(OH)2+2HCl == CaCl2+2H2O
复分解反应
CaCO3+2HCl == CaCl2+CO2↑+H2O
复分解反应
4. 下列变化不能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实现的是( )
A. BaCl2→BaSO4 B. CuO→Cu(OH)2
C. NaOH→Na2SO3 D. MgSO4→Mg(OH)2
E. Fe→FeCl3 F. Na2O→Na2CO3
B
2.“盐+盐→新盐+新盐”“碱+盐→新碱+新盐”“酸+盐→新酸+新盐”,首先,要求反应物都能溶于水,然后,考虑生成物是否满足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即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
上述反应规律只具有一般性,而不具有普遍性。
1.“金属单质+酸→盐+氢气”,指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将酸中的氢置换出来;
归纳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