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同步练习(含解析)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同步练习(含解析)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25 10:59: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上册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课文《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完成下面小题。
①诸位代表先生们,全国人民所渴望的政治协商会议现在开幕了。
②我们的会议包括600多位代表,代表着全中国所有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和国外华侨。这就说明,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
③这种全国人民大团结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我们战胜了美国帝国主义所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在3年多的时间内,英勇的世界上少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胜了美国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所有的数百万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反攻和进攻。现在,数百万人民解放军的野战军已经打到接近台湾,广东,广西,贵州,四川和新疆的地区去了,中国人民的大多数已经获得了解放。在3年多的时间内,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援助人民解放军,反对了自己的敌人,取得了基本的胜利。在这个基础上,召开了今天的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④我们的会议之所以称为政治协商会议,是因为3年以前我们曾和蒋介石国民党一道开过一次政治协商会议。那次会议的结果是被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破坏了,但是已在人民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那次会议证明,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一道是不能解决任何有利于人民的任务的。即使勉强地做了决议也是无益的,一待时机成熟他们就要撕毁一切决议,并以残酷的战争反对人民。那次会议的唯一收获是给了人民以深刻的教育,使人民懂得: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决无妥协的余地,或者是推翻这些敌人,或者被这些敌人所屠杀和压迫,二者必居其一,其他的道路是没有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在3年多的时间内,很快地觉悟起来,并且把自己组织起来,形成了全国规模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及其集中的代表者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统一战线,援助人民解放战争,基本上打倒了国民党反动政府,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恢复了政治协商会议。
……
⑤我们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是保障人民革命的胜利成果和反对内外敌人的复辟阴谋的有力的武器,我们必须牢牢地掌握这个武器。在国际上,我们必须和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团结在一起,首先是和苏联及各新民主国家团结在一起,使我们的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和反对内外敌人复辟阴谋的斗争不致于孤立地位。只要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我们就会是永远胜利的。
⑥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将使人们的建设工作获得迅速的成功。全国规模的经济建设工作业已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的极好条件是有四万万七千五百万的人口和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我们面前的困难是有的,而且是很多的,但是我们确信:一切困难都将被全国人民的英勇奋斗所战胜。中国人民已经具有战胜困难的极其丰富的经验。如果我们的先人和我们自己能够渡过长期的极端艰难的岁月,战胜了强大的内外反动派,为什么不能在胜利以后建设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呢 只要我们仍然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只要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我们就能在经济战线上迅速地获得胜利。
⑦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
⑧我们的国防将获得巩固,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在英勇的经过了考验的人民解放军的基础上,我们的人民武装力量必须保存和发展起来。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
……
(有删减)
1.下面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这篇开幕词,先是历史回顾,道出了召开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历史必然性。
B.开幕词先就代表的地区分布进行了说明,然后得出结论:这就指明,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
C.这是历史的伟大转折,缅怀先烈,既深感胜利来之不易,又有无比的信心,相信人民能够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D.这次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组织上和舆论上的准备。
E.开幕词观点鲜明,态度坚决,充满着无比的自豪、无比的自信。
2.这篇演讲词总体给人态度坚决、不容置疑的感觉,原因之一是它运用了不少表示强调的词语和句式,请在第④段中举例分析。
3.简析⑥—⑧节在演讲稿中构思上的作用。
4.评析本文思想情感的当代意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从来就是一个伟大的勇敢的勤劳的民族,只是在近代落伍了。这种落伍,完全是被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政府所压迫和剥削的结果。一百多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以不屈不挠的斗争反对内外压迫者,从来没有停止过,其中包括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在内。我们的先人指示我们,叫我们完成他们的遗志。我们是这样做了。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了。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我们的革命已经获得全世界广大人民的同情和欢呼,我们的朋友遍于全世界。
我们的革命工作还没有完结,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运动还在向前发展,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帝国主义者和国内反动派决不甘心于他们的失败,他们还要作最后的挣扎。在全国平定以后,他们也还会以各种方式从事破坏和捣乱,他们将每日每时企图在中国复辟。这是必然的,毫无疑义的,我们务必不要松懈自己的警惕性。
我们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是保障人民革命的胜利成果和反对内外敌人的复辟阴谋的有力的武器,我们必须牢牢地掌握这个武器。在国际上,我们必须和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团结在一起,首先是和苏联及各新民主国家团结在一起,使我们的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和反对内外敌人复辟阴谋的斗争不致处于孤立地位。只要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我们就会是永远胜利的。
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将使我们的建设工作获得迅速的成功。全国规模的经济建设工作业已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的极好条件是有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亿的人口和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我们面前的困难是有的,而且是很多的,但是我们确信:一切困难都将被全国人民的英勇奋斗所战胜。中国人民已经具有战胜困难的极其丰富的经验。如果我们的先人和我们自己能够渡过长期的极端艰难的岁月,战胜了强大的内外反动派,为什么不能在胜利以后建设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呢?只要我们仍然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只要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我们就能在经济战线上迅速地获得胜利。
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
我们的国防将获得巩固,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在英勇的经过了考验的人民解放军的基础上,我们的人民武装力量必须保存和发展起来。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
让那些内外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罢,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罢,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庆贺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的胜利!
庆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庆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
(摘编自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5.根据文本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人民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因为接受了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指示。
B.我们在看到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即将取得胜利的同时,还应认识到目前所存在的危险,必须提高自己的警惕性。
C.为了保障人民革命的胜利成果和国家建设工作获得迅速的成功,我们必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和团结国际友人。
D.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必然出现文化建设的高潮,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向世界展示一个文明民族高度文化的面貌。
6.请简要分析选文的行文脉络。
7.本文是毛泽东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一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稿,次日在《人民日报》上刊登时,标题为《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会议上毛主席开幕词》。后来《毛泽东选集》出版时,标题改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如此修改好在哪里?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诸位代表先生们,全国人民所渴望的政治协商会议现在开幕了。
(2)我们的会议包括六百多位代表,代表着全中国所有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和国外华侨。这就指明,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
(3)这种全国人民大团结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我们战胜了美国帝国主义所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在三年多的时间内,英勇的世界上少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胜了美国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所有的数百万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反攻和进攻。现在,数百万人民解放军的野战军已经打到接近台湾,广东,广西,贵州,四川和新疆的地区去了,中国人民的大多数已经获得了解放。在三年多的时间内,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援助人民解放军,反对了自己的敌人,取得了基本的胜利。在这个基础上,召开了今天的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4)我们的会议之所以称为政治协商会议,是因为三年以前我们曾和蒋介石国民党一道开过一次政治协商会议。那次会议的结果是被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破坏了,但是已在人民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那次会议证明,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一道是不能解决任何有利于人民的任务的。即使勉强地做了决议也是无益的,一待时机成熟他们就要撕毁一切决议,并以残酷的战争反对人民。那次会议的唯一收获是给了人民以深刻的教育,使人民懂得: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决无妥协的余地,或者是推翻这些敌人,或者是被这些敌人所屠杀和压迫,二者必居其一,其他的道路是没有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在三年多的时间内,很快地觉悟起来,并且把自己组织起来,形成了全国规模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及其集中的代表者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统一战线,援助人民解放战争,基本上打倒了国民党反动政府,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恢复了政治协商会议。
(5)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因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宣布自己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自己的议程中将要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组织,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共同纲领,选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国委员会,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和国徽,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的所在地以及采取和世界大多数国家一样的年号。
(6)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从来就是一个伟大的勇敢的勤劳的民族,只是在近代落伍了。这种落伍,完全是被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政府所压迫和剥削的结果。一百多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以不屈不挠的斗争反对内外压迫者,从来没有停止过,其中包括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在内。我们的先人指示我们,叫我们完成他们的遗志。我们现在是这样做了。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了。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我们的革命已经获得全世界广大人民的同情和欢呼,我们的朋友遍于全世界。
(7)我们的革命工作还没有完结,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运动还在向前发展,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帝国主义者和国内反动派决不甘心于他们的失败,他们还要作最后的挣扎。在全国平定以后,他们也还会以各种方式从事破坏和捣乱,他们将每日每时企图在中国复辟。这是必然的,毫无疑义的,我们务必不要松懈自己的警惕性。
(8)我们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是保障人民革命的胜利成果和反对内外敌人的复辟阴谋的有力的武器,我们必须牢牢地掌握这个武器。在国际上,我们必须和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团结在一起,首先是和苏联及各新民主国家团结在一起,使我们的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和反对内外敌人复辟阴谋的斗争不致处于孤立地位。只要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我们就会是永远胜利的。
(9)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将使我们的建设工作获得迅速的成功。全国规模的经济建设工作业已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的极好条件是有四万万七千五百万的人口和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我们面前的困难是有的,而且是很多的,但是我们确信:一切困难都将被全国人民的英勇奋斗所战胜。中国人民已经具有战胜困难的极其丰富的经验。如果我们的先人和我们自己能够渡过长期的极端艰难的岁月,战胜了强大的内外反动派,为什么不能在胜利以后建设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呢 只要我们仍然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只要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我们就能在经济战线上迅速地获得胜利。
(10)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
(11)我们的国防将获得巩固,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在英勇的经过了考验的人民解放军的基础上,我们的人民武装力量必须保存和发展起来。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
(12)让那些内外的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罢,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罢,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13)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14)庆贺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的胜利!
(15)庆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6)庆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
8.写出高中阶段学过的一首毛泽东的诗词____________。
9.下面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紧紧围绕“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先回顾历史,分析这次会议得以召开的前提;再立足现在,阐明会议的性质,提出会议中心议题;最后展望未来,着眼政治、经济、文化、国防等领域的建设工作。
B.本文第二段先就代表的地区分布进行了说明,然后得出结论:这就指明,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
C.面对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派的破坏与捣乱活动,毛泽东同志认为只要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我们就会胜利的。
D.这篇文章观点鲜明,态度坚决,充满着无比的自豪与自信。
10.结合文章中的具体内容,解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深刻内涵。
11.这篇演讲词总体上给人态度坚决、不容置疑的感觉,原因之一是它运用了不少表示强调的词语和句式,请分析一下第四段划线句中加点词句的表达效果。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依次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们的会议之所以称为政治协商会议,是因为以前我们曾和蒋介石国民党一道开过一次政治协商会议。那次会议的结果是被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破坏了,但是已在人民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那次会议证明,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一道是不能解决任何有利于人民的任务的。即使勉强地做了决议也是无益的,一待时机成熟他们就要撕毁一切决议,并以残酷的战争反对人民。那次会议的唯一收获是给了人民以深刻的教育,使人民懂得: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决无妥协的余地,或者是推翻这些敌人,或者被这些敌人所屠杀和压迫,二者必居其一,其他的道路是没有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在3年多的时间内,很快地觉悟起来,并且把自己组织起来,形成了全国规模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及其集中的代表者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统一战线,援助人民解放战争,基本上打倒了国民党反动政府,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恢复了政治协商会议。
(节选自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材料二: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奠基。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来自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等45个单位及特邀人士的代表(包括候补代表)共662人参加了会议。毛泽东在大会上所致开幕词中,坚定地说出了那一句标志着新中国成立的名言:“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相对于1946年1月在国共重庆谈判基础上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在那次会议上所达成的改组政府和国民大会等和平建国、民主建国意向,很快就被蒋介石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我解放区、发动全面内战的炮火无情摧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胜利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史称“新政协会议”)意在建立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民主联合政府”,进而建立起有助于最终形成新中国国体和政体的一种全新的民主政治制度。
事关国家性质的这个开会共识,早在筹备召开新政协会议的过程当中,就由中国共产党召集的会议筹备会多次组织各党派负责人和各界代表人士学习讨论、民主协商、达成一致。正如在新政协会议上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所记载和昭示的:各党派和各界人士“一致同意以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的政治基础”,“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
毛泽东在为1949年元旦而撰写的《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中就明确提出: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后,要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再上溯至1940年1月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1945年4月发表的《论联合政府》,再到1949年6月为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28周年而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就开启了建国大业的理论思考,并逐步为迎接新中国建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这些长篇著述,明确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明确地提出唤起民众,结成国内的爱国统一战线,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这一历史性的结论,从建国意义上延续着为历史所证明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大法宝”思想。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既顺应了时势,也是在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下的制度性安排,是一个历史必然。
(节选自逄立左《为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奠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历史地位述略》)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旧政协会议是在国共重庆谈判基础上召开的,形成了改组政府和召开国民大会等有利于人民的决议。
B.旧政协会议给人民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是因为会议的结果证明了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的反人民属性。
C.新政协会议虽然沿用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名称,但和旧政协会议在建国理念和目标上截然不同。
D.新政协会议召开的任务是建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和“民主联合政府”,并最终形成新中国国体和政体。
1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毛泽东同志在开幕词中阐述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这不仅体现了对历史事实的尊重,也紧扣住了“政治协商”这一主题。
B.“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是毛泽东同志所作开幕词中最激动人心的语句,它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
C.关于新中国的国家性质,是在新政协会议的筹备过程中,由各党派负责人和各界代表人士共同提出、讨论、协商并达成共识的。
D.毛泽东同志在《将革命进行到底》《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著述中的理论,为新政协会议的召开做好了思想准备。
14.两则材料都提及1946年的旧政协会议,各自的表达意图分别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们的会议之所以称为政治协商会议,是因为三年以前我们曾和蒋介石国民党一道开过一次政治协商会议。那次会议的结果是被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破坏了,但是已在人民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那次会议证明,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一道,是不能解决任何有利于人民的任务的。即使勉强地做了决议也是无益的,一待时机成熟他们就要撕毁一切决议,并以残酷的战争反对人民。那次会议的唯一收获是给了人民以深刻的教育,使人民懂得: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决无妥协的余地,或者是推翻这些敌人,或者是为这些敌人所屠杀和压迫,二者必居其一,其他的道路是没有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在三年多的时间内,很快地觉悟起来,并且把自己组织起来,形成了全国规模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及其集中的代表者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统一战线,援助人民解放战争,基本上打倒了国民党反动政府,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恢复了政治协商会议。
(节选自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材料二: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奠基。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来自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等45个单位及特邀人士的代表(包括候补代表)共662人参加了会议。毛泽东在大会上所致开幕词中,坚定地说出了那一句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名言:“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相对于1946年1月在国共重庆谈判基础上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在那次会议上所达成的改组政府和国民大会等和平建国、民主建国意向,很快就被蒋介石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我解放区、发动全面内战的炮火无情摧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胜利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史称“新政协会议”),意在建立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民主联合政府”,进而建立起有助于最终形成新中国国体和政体的一种全新的民主政治制度。
事关国家性质的这个开会共识,早在筹备召开新政协会议的过程当中,就由中国共产党召集的会议筹备会多次组织各党派负责人和各界代表人士学习讨论、民主协商、达成一致。正如在新政协会议上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所记载和昭示的:各党派和各界人士“一致同意以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的政治基础”。“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
毛泽东在为1949年元旦而撰写的《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中就明确提出: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后,要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再上溯至1940年1月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1945年4月发表的《论联合政府》,再到1949年6月为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28周年而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就开启了建国大业的理论思考,并逐步为迎接新中国建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这些长篇著述,明确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明确提出唤起民众,结成国内的爱国统一战线,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这一历史性结论,从建国意义上延续着为历史所证明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大法宝”思想。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既顺应了时势,也是在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下的制度性安排,是一个历史必然。
(节选自逄立左《为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奠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历史地位述略》)
1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旧政协会议是在国共重庆谈判基础上召开的,形成了改组政府和召开国民大会等有利于人民的决议。
B.旧政协会议给人民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是因为会议的结果证明了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的反人民属性。
C.新政协会议虽然沿用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名称,但和旧政协会议在建国理念和目标上截然不同。
D.新政协会议召开的任务是建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和“民主联合政府”,并最终形成新中国国体和政体。
16.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毛泽东同志在开幕词中阐述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这不仅体现了对历史事实的尊重,也紧扣了“政治协商”这一主题。
B.“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是毛泽东同志所作开幕词中最激动人心的语句,它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关于新中国的国家性质,是在新政协会议的筹备过程中,由各党派负责人和各界代表人士共同提出、讨论、协商并达成共识的。
D.毛泽东同志在《将革命进行到底》《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著述中的理论,为新政协会议的召开做好了思想准备。
17.下列关于政治协商会议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政治协商”一词过去曾得到过包括共产党与国民党在内的各民主党派的攒同。
B.1946年的政治协商会议让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中国出现了难得的一次民主化进程。
C.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新中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的初步建立。
D.协商民主制度源自近代以后中国政治发展的现实进程,是我国独有的政治民主形式。
18.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思路。
19.两则材料都提及了1946年的旧政协会议,其表达意图分别是什么?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______(本来/从来)就是一个伟大的勇敢的勤劳的民族,只是在近代是落伍了。这种落伍,完全是被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政府所压迫和剥削的结果。一百多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以不屈不挠的斗争反对内外压迫者,从来没有停止过,其中包括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在内。我们的先人指示我们,叫我们完成他们的遗志。我们现在是这样做了。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了。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们的民族将______(再也不是/不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我们的革命已经获得全世界广大人民的同情和欢呼,我们的朋友遍于全世界。
我们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是保障人民革命的胜利成果和反对内外敌人的复辟阴谋的有力的武器,我们必须牢牢地掌握这个武器。在国际上,我们必须和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团结在一起,首先是和苏联及各新民主国家团结在一起,使我们的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和反对内外敌人复辟阴谋的斗争不致处于孤立地位。只要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我们就会是永远胜利的。
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将使我们的建设工作获得迅速的成功。全国规模的经济建设工作业已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的极好条件是有四万万七千五百万的人口和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我们面前的困难是有的,而且是很多的,但是我们确信:一切困难都将被全国人民的英勇奋斗所战胜。中国人民已经具有战胜困难的极其丰富的经验。如果我们的先人和我们自己能够______(渡过/度过)长期的极端艰难的岁月,战胜了强大的内外反动派,为什么不能在胜利以后建设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呢?只要我们仍然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只要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我们就能在经济战线上迅速地获得胜利。
(取材于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20.填入材料一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从来 再也不是 渡过
B.本来 不再是 渡过
C.从来 不再是 度过
D.本来 再也不是 度过
2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人民民主专政”优越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用以保障人民革命的胜利成果。
B.可用以反对内外敌人的复辟阴谋。
C.已使建设工作获得了迅速的成功。
D.有助于经济水平在短时间内提高。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一百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历经革命、建设、改革的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不断迈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的大台阶。当前,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拥有显著的制度优势、雄厚的物质基础、丰富的人力资源、完整的产业体系、强大的科技实力、广阔的市场空间、强劲的发展韧性,具备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有利条件和坚实基础。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不懈奋斗,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万亿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0%,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特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成就,历史性地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这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这一阶段,从历史通向未来,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历程一脉贯通。在新发展阶段,我们将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我国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取材于李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
22.根据材料二,下列选项对原文的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一百年以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历经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实现了复兴目标。
B.制度优势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有利条件之一。
C.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方面取得伟大历史成就,已彻底解决了贫困问题。
D.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标志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材料三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改革开放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要发展中国、稳定中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不仅要求我们具备强大的物质基础,也要求我们具备强大的精神力量。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但它必须与时代融合才能为现时代的人们所接受。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代表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标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紧密结合。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中国力量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人民群众是人类历史活动的主体,唯有人民才能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人民是历史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人民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之源。实现中国梦,需要最大限度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需要充分发挥全体中华儿女的聪明才智。
追梦需要勇气,圆梦需要行动。我们既要以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勇气蹚过深水区去追梦,也要诚实劳动、开拓创新,以实干兴邦,以实干圆梦。
(取材于朱可辛《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2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选项中对“实现中国梦”的条件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必要条件之一。
B.当前的物质基础是由实现中国梦必须团结的人民群众创造的。
C.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中国精神能够为中国梦的实现凝聚力量。
D.实现中国梦一定要传承改革开放40多年不懈奋斗的实干精神。
24.根据以上三则材料,简要概括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主要原因。
四、选择 简答
阅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 A :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这种落伍,完全是被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政府所压迫和剥削导致的。一百多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以 B 的斗争反对内外压迫者,从来没有停止过,其中包括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在内。我们的先人指示我们,叫我们完成他们的遗志。我们现在是这样做了。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了。我们的民族将 C 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 D 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我们的革命已经获得全世界广大人民的同情和欢呼,我们的朋友遍于全世界。
25.依次填入文中ABCD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表明 坚韧不拔 因此 姿态
B.标明 不屈不挠 因此 姿式
C.标明 坚韧不拔 从此 姿式
D.表明 不屈不挠 从此 姿态
2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虽然在近代落伍了,但他从来就是一个伟大的勇敢的勤劳的民族。
B.中国人从来就是一个伟大的勇敢的勤劳的民族,只是在近代落伍了。
C.虽然中国在近代落伍了,但中国人从来就是一个伟大的勇敢的勤劳的民族。
D.中国从来就是一个伟大的勇敢的勤劳的民族,只是他在近代落伍了。
2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种落伍,完全是受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政府所压迫和剥削导致的。
B.这种落伍,完全是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政府所压迫和剥削的结果。
C.这种落伍,完全是被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政府所压迫和剥削的结果。
D.这种落伍,完全是由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政府所压迫和剥削的结果。
28.请品味文段结尾处“我们的革命已经获得全世界广大人民的同情和欢呼,我们的朋友遍于全世界”这句话。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前,面对加速演进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置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极端利己主义暗流涌动。对于今天的中国而言,无论时代如何发展,不管是面对国际上一些反华势力对中国的疯狂封锁、极限施压,还是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抑或是与“台独”等分裂势力作坚决斗争,都需要砥砺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汇聚万众一心、戮力同心的民族力量,锻造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激发守正创新、奋勇向前的民族智慧。我们要以行动告诉那些国家、那些势力,“中国人民不惹事也不怕事,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腿肚子不会抖,腰杆子不会弯,中华民族是吓不倒、压不垮的”,要让世界知道,“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70年前的旋律犹然在耳。抗美援朝战争胜利60多年来,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瞻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无比坚定,无比自信。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保持“雄赳赳,气昂昂”的精气神,我们坚信:任何国家任何人都不能阻挡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步伐。
2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第一段“中国人民不惹事也不怕事……”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
B.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
C.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
D.“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至今天已有二千年了。
30.文中划线句子“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两句歌词音韵和谐,朗朗上口,请分析这两句歌词的音韵和谐是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的。
3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中华民族自抗美援朝胜利以后迎来了由贫弱到富强的伟大飞跃。”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五、小阅读-课内
32.《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将使我们的建设工作获得迅速的成功”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33.毛泽东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篇演讲,或叙述,或阐释;或加以告诫,或提出期望;或回顾历史,或展望未来。所讲的内容不同,朗诵时的情绪和语调也应随之发生变化。请结合文中的相关句子加以分析。
34.概括这段话的内容并分析其作用。
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
我们的国防将获得巩固,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在英勇的经过了考验的人民解放军的基础上,我们的人民武装力量必须保存和发展起来。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35.分析《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文中“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之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中“完全新的”的含义。
36.全国规模的经济建设工作业已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的极好条件是有四万万七千五百万的人口和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我们面前的困难是有的,而且是很多的,但是我们确信:一切困难都将被全国人民的英勇奋斗所战胜。中国人民已经具有战胜困难的极其丰富的经验。如果我们的先人和我们自己能够渡过长期的极端艰难的岁月,战胜了强大的内外反动派,为什么不能在胜利以后建设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呢?只要我们仍然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只要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我们就能在经济战线上迅速地获得胜利。
请简要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37.阅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节选,完成小题。
赏析画线句的作用。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在三年多的时间内,很快地觉悟起来,并且把自己组织起来,形成了全国规模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及其集中的代表者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统一战线,援助人民解放战争,基本上打倒了国民党反动政府,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恢复了政治协商会议。
38.请品味《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我们的革命已经获得全世界广大人民的同情和欢呼,我们的朋友遍于全世界”这句话。
39.分析概括这段话的含意。
我们的会议包括六百多位代表,代表着全中国所有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和国外华侨。《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试卷第16页,共17页
试卷第17页,共17页
参考答案:
1.BD 2.如,“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决无妥协的余地,或者是推翻这些敌人,或者是被这些敌人所屠杀和压迫,二者必居其一,其他的道路是没有的。”一些强调性的词语,或是涵盖一切情况与事件,如“决无”;或是涵盖一切可能,如“必”,从逻辑上讲,属“全称”词语,即包含了一切情况;从语气上讲,有坚定无疑的意味。强调性的“是……的”句式,也给人确凿无疑的感觉。 3.⑥—⑧节作为演讲稿的结尾展望未来,分别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国防建设三个方面提出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任务,描绘出祖国未来发展的光明前景,并坚信我们一定能稳步的达到自己的目的,让那些内外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吧,显示出我们的力量,我们的自信,使文章逻辑严密,结构严谨,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和说服力。 4.本文回顾民族解放斗争的艰难历程,自豪地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论证了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和意义,对新中国的建设前景进行展望并作出指示,这对我们看待当下的建设成果和理解当下的历史使命,很有启示作用。我们要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建设成果,理解在国家建设过程中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的必要性,学会保持奋斗的自信和豪情,更好地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先就代表的地区分布进行了说明”错,“我们的会议包括600多位代表,代表着全中国所有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和国外华侨”应该是就代表的组成成分进行了说明。
D.“做了……舆论上的准备”错,“舆论上的准备”应为“法律上的准备”。
故选BD。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语言的能力。
首先从第四段中举出典型实例,再抓住关键词句分析其句式、语气和表达效果。
首先是判断句的使用,如“那次会议的唯一收获是给了人民以深刻的教育”,判断句就是得出结论,明白无误地给事物定性,给人一种斩钉截铁、毫不拖泥带水之感;
运用表示强调的词语和句式,强调性的词语有“绝无”“必然”“从来”等,这些强调性的词语,或涵盖一切情况和事件,如“绝无”“一切”等,或涵盖一切可能,如“必然”“必将”等,都给人确凿无疑的感觉。
如“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决无妥协的余地,或者是推翻这些敌人,或者被这些敌人所屠杀和压迫,二者必居其一,其他的道路是没有的”这段文字,为了表意准确精当,作者使用了“绝无”“必”等虚词,有效地表达出坚定无疑的意味;作者还使用了“是……的”句式,“之所以……是因为……”也给人确凿无疑的感觉。给人一种充满信心与希望的意味。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第⑥段,“全国规模的经济建设工作业已摆在我们面前”“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只要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我们就能在经济战线上迅速地获得胜利”从经济建设方面提出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任务,并坚信获得胜利;
第⑦段,“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从经济建设过渡到文化建设,“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表达了文化建设的自信;
第⑧段,“我们的国防将获得巩固,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从国防建设的角度显示出我们的力量和自信。
⑥—⑧节作为演讲稿的结尾展望未来,分别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国防建设三个方面论述,逻辑严密,结构严谨,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和说服力。
4.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文本进行探究的能力。
首先评价文本思想,再结合当下时代分析其当代意义。
文本思想:
首先,回顾历史,在新的政治协商会议上,毛主席说“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援助人民解放军,反对了自己的敌人,取得了基本的胜利”,这是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政治背景,中国人民经过百余年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不再是应该任人欺侮的民族,从此可以扬眉吐气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作为文章的题目,显示出一种自豪感。
然后,着眼当前,“代表着全中国所有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和国外华侨。这就说明,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指出了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和意义;
最后,展望未来,文章分别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国防建设三个方面提出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任务,描绘出祖国未来发展的光明前景。
当代意义:
如这些内容启示我们,这种满怀自信心的豪言壮语,能够激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树立振兴中华当代历史责任感,关心祖国的命运、关注祖国的发展,必将成为我们奋勇前进建设祖国的巨大精神源泉。
我们要正确看待当下的建设成果和理解当下的历史使命,我们要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建设成果,理解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的必要性,学会保持奋斗的自信和豪情,更好地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5.A 6.①首先立足当时的形势,揭示中国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②进而告诫与会代表,革命还没有完结,不要放松警惕,并提出保障人民胜利果实的策略;③最后表达对人民英雄的悼念与对取得胜利的庆贺。 7.①宣告中国人民被侮辱、受压迫的日子结束了;②表明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已经取得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③充分体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喜悦与自豪之情。
【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是因为接受了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指示”错误,原文有“我们的先人以不屈不挠的斗争反对内外压迫者,从来没有停止过,其中包括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在内。我们的先人指示我们”,此处“先人”不是专指孙中山先生,是包括孙先生在内的先行者们。
故选A。
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行文脉络的能力。
第一段,“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我们的革命已经获得全世界广大人民的同情和欢呼,我们的朋友遍于全世界”,首先立足当时的形势,揭示中国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第二至七段,“我们的革命工作还没有完结,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运动还在向前发展,我们还要继续努力……我们务必不要松懈自己的警惕性”“我们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是保障人民革命的胜利成果和反对内外敌人的复辟阴谋的有力的武器”“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将使我们的建设工作获得迅速的成功”“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在英勇的经过了考验的人民解放军的基础上,我们的人民武装力量必须保存和发展起来”“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进而告诫与会代表,革命还没有完结,不要放松警惕,并提出保障人民胜利果实的策略;
最后四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庆贺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的胜利!庆贺……”,表达对人民英雄的悼念与对取得胜利的庆贺。
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标题作用的能力。
结合“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分析,题目宣告中国人民被侮辱、受压迫的日子结束了,中国人民从此翻身解放,当家作主,屹立在世界东方;
结合“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了”分析,题目表明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已经取得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
“站起来了”意味着顶天立地。中国人民经过百余年的不屈不挠的斗争,打倒了内外压迫者,从此当家作主了,在政治上真正有地位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中国人民从此可以扬眉吐气地列人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了!表达了历经艰难困苦的民族获得新生的无比自豪、自信、自强。
8.《沁园春 长沙》 9.B 10.“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毛泽东回顾历史、立足现在、展望未来而发出的响亮宣言,有着丰富的内涵:中国人民战胜了帝国主义援助的反动政府,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其召开标志着中国人民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参政议政;中国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国防等各方面都迈进了新的时代,我们的民族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她必将屹立于世界,不会再被压倒。 11.“唯一”强调了三年前那次政治协商会议是彻头彻尾的失败和谎言,人民并无实质的受益,强调了当时蒋介石国民党政府的反动性。“绝无”强调了斗争的坚决态度,否定一切中间道路。“二者必居其一”是语气极其肯定的判断句,以如此强烈的肯定语气渲染了斗争的必要性和唯一性。加点部分都有加强语气的效果,使观点更加鲜明,态度更显坚决。
【解析】8.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做这种题重点是多巩固记忆。高中阶段我们学了毛泽东同志的一首《沁园春·长沙》,这首词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做这种题的关键是仔细阅读文本,然后带着选项回归文本进行比对和揣摩。
B项,“本文第二段先就代表的地区分布进行了说明”的说法属于无中生有。原文第二段是说,“我们的会议包括六百多位代表,代表着全中国所有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和国外华侨”,这是从代表的数量和代表的社会成分的广泛性来说,而不是从“地区”来说明这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
故选B。
1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关键语句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做这种题的关键是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句子的含义。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结合“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了”“庆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等分析,“站起来了”的意思是新中国成立了。
结合“一百多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以不屈不挠的斗争反对内外压迫者,从来没有停止过,其中包括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在内”“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了”“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通用性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等分析,中国人民经过百余年的不屈不挠的斗争,从此当家作主了,中国人民从此可以扬眉吐气地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了。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中重点句子的赏析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这篇演讲词总体给人态度坚决、不容置疑的感觉,原因之一是它运用了不少表示强调的词语和句式,请从第四段中找例句进行赏析”,从题干中可知,要从“强调的词语”和“句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分析词语是要分析其具体内涵,强调“词语”和“句式”,另一方面也起加强语气的作用。立足文本第四段内容,筛选相关例句分析。如抓住“是不能解决任何有利于人民的任务的”“就要”“唯一收获”“决无妥协” “二者必居其一”等分析,可以从一些强调性的词语,逻辑词语,语气等方面分析。具体来看“唯一”,意思是“有且仅有一个”,这就表述非常明确,不可置疑,说明上次的政治协商会议的收获就是给了人民以深刻的教育。即中国人民只能跟着中国共产党走才有出路,除此之外别无他途。“决无妥协”,意思是毫无半点妥协,语气很强烈,很铿锵。“二者必居其一”的“必”字,说明了选择的唯一性、排他性,语气同样强烈,不容置疑。
12.A 13.C 14.材料一是回溯历史,交代此次政协召开的历史渊源;材料二中是将两次政协会议进行比较,论述中国人民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历史地位。
【解析】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是因为会议的结果证明了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的反人民属性”错误,根据材料一“那次会议证明,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一道是不能解决任何有利于人民的任务的”可知,这个意义才是旧政协会议给人民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的原因,“是因为会议的结果证明了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的反人民属性”因果不当。
C.“在建国理念和目标上截然不同”错误,根据材料二“在那次会议上所达成的改组政府和国民大会等和平建国、民主建国意向,很快就被蒋介石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我解放区、发动全面内战的炮火无情摧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胜利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史称‘新政协会议’)意在建立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说明新旧两次政协会议建国理念和目标是一致的,“在建国理念和目标上截然不同”不符合文意。
D.“最终形成新中国国体和政体”错误,根据材料二“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民主联合政府’,进而建立起有助于最终形成新中国国体和政体的一种全新的民主政治制度”可知,“最终形成新中国国体和政体”不符合文意。
故选A。
1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及观点的能力。
C.“是在新政协会议的筹备过程中,由各党派负责人和各界代表人士共同提出、讨论、协商并达成共识的”错误,根据材料二“事关国家性质的这个开会共识,早在筹备召开新政协会议的过程当中,就由中国共产党召集的会议筹备会多次组织各党派负责人和各界代表人士学习讨论、民主协商、达成一致”可知,“共同提出、讨论、协商并达成共识的”不符合文意。
故选C。
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选自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文,由“我们的会议之所以称为政治协商会议,是因为以前我们曾和蒋介石国民党一道开过一次政治协商会议。那次会议的结果是被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破坏了,但是已在人民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那次会议证明,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一道是不能解决任何有利于人民的任务的”“那次会议的唯一收获是给了人民以深刻的教育,使人民懂得: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决无妥协的余地,或者是推翻这些敌人,或者被这些敌人所屠杀和压迫,二者必居其一,其他的道路是没有的”可知,材料一主要是回溯历史,交代此次政协召开的历史渊源;
材料二选自逄立左《为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奠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历史地位述略》一文,由“相对于1946年1月在国共重庆谈判基础上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在那次会议上所达成的改组政府和国民大会等和平建国、民主建国意向,很快就被蒋介石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我解放区、发动全面内战的炮火无情摧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胜利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史称‘新政协会议’)意在建立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民主联合政府’,进而建立起有助于最终形成新中国国体和政体的一种全新的民主政治制度”可知,材料二中是将两次政协会议进行比较,主要论述中国人民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历史地位。
15.A 16.C 17.D 18.第一:先提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奠基的观点;第二:然后从新政协会议的目标和共识,以及毛泽东同志之前的理论思考和理论贡献两个方面进行论证;第三:最后总结其制度性安排的特点。采用的是总分总结构。 19.①材料一是回潮历史,交代此次新政协会议召开的历史渊源;②材料二中是将两次政协会议进行比较,论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历史地位。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是因为会议的结果证明了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的反人民属性”错,材料一“那次会议证明,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一道,是不能解决任何有利于人民的任务的”,这个意义才是旧政协会议给人民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的原因。
C.“在建国理念和目标上截然不同”错,材料二“在那次会议上所达成的改组政府和国民大会等和平建国、民主建国意向……”“意在建立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说明新旧两次政协会议建国理念和目标是一致的。
D.“最终形成新中国国体和政体”错,材料二说的是“……进而建立起有助于最终形成新中国国体和政体的一种全新的民主政治制度”。
故选A。
1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是在新政协会议的筹备过程中,由各党派负责人和各界代表人士共同提出、讨论、协商并达成共识的”错,关于新中国的国家性质,毛泽东同志早已提出,各党派负责人和各界代表人士共同学习讨论、民主协商、达成一致。
故选C。
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是我国独有的政治民主形式”错误,选项所述内容与文本没有依据,材料一说明旧政协会议的不可能性和新政协的历史必然性;材料二综述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历史发展和地位,并无涉及说明政协的民主形式是我国独有的。
故选D。
1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材料二共有六段,为总分总结构。
第一段是总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奠基”提出观点。
第二至五段是分说,其中,二、三、四段为一层,“意在建立起……进而建立起有助于最终形成新中国国体和政体的一种全新的民主政治制度”“事关国家性质的这个开会共识……”,主要从政协会议的目标和共识的角度进行论证;第五段“毛泽东在为1949年元旦而撰写的《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再上溯至1940年1月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1945年4月发表的《论联合政府》,再到1949年6月为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28周年而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主要从毛泽东同志之前的理论思考和理论贡献进行论证。
先概括第一届政协会议的目标、共识,再进一步回溯毛泽东同志的理论思考、贡献,两层之间采用的是递进式结构。
第六段为总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既……,也是……,是一个历史必然”,最后总结其制度性安排的特点。
19.本题考查学生探讨写作背景和意图的能力。
材料一选自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文,由“我们的会议之所以称为政治协商会议,是因为以前我们曾和蒋介石国民党一道开过一次政治协商会议”“那次会议的结果……”“那次会议证明……”“那次会议的唯一收获是……”可知,材料一主要是回溯历史,交代此次政协召开的历史渊源;
材料二选自《为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奠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历史地位述略》一文,由“相对于1946年1月在国共重庆谈判基础上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胜利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史称“新政协会议”),意在……”可知,材料二将两次政协会议进行比较,主要论证中国人民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历史地位。
20.A 21.C 22.B 23.C 24.①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
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③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④能以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态度奋斗。
⑤坚持实干精神。
【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处,“从来”,向来;“本来”,也有“向来”之意,但是“从来”重在表达“从过去到现在一直是那样”之意,“本来”则常被用来形容先天本有的状态,语境是说中国人从过去到现在一直是伟大、勇敢、勤劳的,所以“从来”符合语境;此外,由于下文有“从来没有停止过”的表达,此处用“从来”可以让前后文的表达一致。
第二处,“再也不是”中的“再也”有永远的意思,起强调作用,更能表达我们的民族摆脱侮辱的自豪感,更能表现演讲者坚定的语气;“不再是”中的“不再”意思是“不继续”,是陈述语气,没有强调意味,没有“再也不是”的表现力强。
第三处,“渡过”有“通过或由此到彼”之意,可跟“难关”搭配,与原文“长期的极端艰难的岁月”隐含的“难关”之义相合;“度过”有“让时间在工作、生活、娱乐、休息中消失”之意,跟语境不相合。
故选A。
2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
C.“已使……”错误,未然变已然,文中是“将使我们的建设工作获得迅速的成功”。
故选C。
2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推断材料内容的能力。
A.“实现了复兴目标”错误,文中说的是“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不断迈进”,曲解文意。
C.“彻底解决了贫困问题”错误,文中说的是“历史性地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绝对贫困”和“贫困”不是一个概念。
D.“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标志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错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标志”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故选B。
2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
C.“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中国精神”错误,材料说的是“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选项忽略了“爱国主义为核心”这一修饰语,导致范围扩大。
故选C。
2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到材料中筛选与中华民族崛起相关的内容,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
由材料一“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将使我们的建设工作获得迅速的成功”“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只要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我们就能在经济战线上迅速地获得胜利”可知,第一个原因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
由材料二“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的大台阶”“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可知,第二个原因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由材料三第一段“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可知,第三个原因是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由材料三第三段“实现中国梦……也要求我们具备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最后一段“我们既要以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勇气蹚过深水区去追梦”可知,第四个原因是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奋斗态度。
由材料三最后一段“我们既要……也要诚实劳动、开拓创新,以实干兴邦,以实干圆梦”可知,第五个原因是坚持实干精神。
25.D 26.B 27.C 28.毛泽东作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将“全世界”“我们”这些最能表现革命自豪感的词语进行高频率的运用,使听众心中的革命胜利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油然而生。
【解析】25.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空,“表明”:表示清楚,比较确切地指出。“标明”:在物品上做出记号以显示于人。根据“它将……”中“它”代指的是前文的“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这一事件,选用“表明”合适。
第二空,“坚忍不拔”:形容信念坚定,意志顽强,不可动摇。“不屈不挠”:形容不畏困难十分顽强,或在恶势力面前坚决不屈服。“坚忍不拔”多指人,语境修饰的是“斗争”,选“不屈不挠”合适。
第三空,“因此”:连词,表示因果关系。“从此”:副词,从这时起。根据前文“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了”,语境是指从这一时刻开始,我们的民族将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选“从此”合适。
第四空,“姿式”:身体呈现的样子,架式。“姿态”:姿势,态度。语境用“勇敢“勤劳”来修饰,应该选“姿态”。
故选D。
26.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的能力。
所填写的句子后句以“这种落伍”为主语,根据照应原则,可判断前一句引出“落伍”这一事实,据此可排除AC;
所填句子前句提到“中国人”为陈述对象一致原则,所填写句子应以“中国人”为陈述对象,可排除D。
故选B。
27.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的语病“是被……导致的”句式杂糅,保留一种,可删去“导致的”,在最后加上“的结果”。
A.“受……导致的”句式杂糅,应为“受……的结果。”
B.成分残缺,残缺与“所”搭配动词,应为“受……所”。
D.“由……的结果”句式杂糅,应为“由……导致的”。
只有C项修改正确。
故选C。
2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原文中,“全世界”出现了两词,两次强调中国的革命已经获得了世界的认同,有利于增强听众的自豪感和信心,说明我们的革命是推翻反动势力的革命,是正义的革命。
29.D 30.①叠词,“雄赳赳”和“气昂昂”两个叠词的使用,产生了音韵和谐的效果。②押韵,两句的尾字“江”和“乡”韵母相同,响亮而奔放,听起来格外和谐悦耳。③结构一致。“雄赳赳”与“气昂昂”结构一致,“保和平”与“卫祖国”结构一致,这种一致的结构,读起来给人以节奏和谐之感,富有旋律美。(答出两点即可) 31.①原句语意更准确,清晰地表述了“伟大飞跃”的三个阶段,而改句不够具体。②原句更连贯顺畅,比改句的衔接更自然。③原句运用了排比短语,表达更有气势,改句只是陈述句,缺少气势。(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2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中国人民不惹事也不怕事……”引号的作用和D项引号的作用都是表示直接引用。
A.“之”表示强调;
B.“辩论家”表示特殊含义;
C.“慈祥”表示反语。
故选D。
30.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言特色的能力。
(1)从用词上,这几句歌词运用了“雄赳赳”和“气昂昂”两个叠词不仅描摹出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英雄形象,在语言上增强了语言韵律感,语调铿锵有力,富有感染力。
(2)节选的这几句歌词具有诗歌韵脚押韵的特点,如两句的尾字“江”和“乡”韵母相同,故具有诗歌的特点,在语言上多了一层语音节奏,歌词的内容上能激发出人的情绪情感。
(3)在修辞上,“雄赳赳”与“气昂昂”,“保和平”与“卫祖国”这几句分别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故整齐匀称,奏鲜明;音调铿锵,富有音乐美。
(4)在句式特点上,“雄赳赳”与“气昂昂”结构一致,“保和平”与“卫祖国”结构一致,语气一致,不仅强化了歌词节奏感,而且使歌曲的感情得到了加深。
3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理论上:赏析句子需比较二者不同之处,可从语言、修辞、句式等角度进行赏析。
(1)原句中状语“抗美援朝战争胜利60多年来”提前,本身就有强调意味,修改后的文句缺乏了强调意味;句中“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三个短句在语意上有程度递进的逻辑意味,这三个短句作“伟大飞跃”的修饰成分,层次分明地突出“伟大飞跃”的具体过程,有很强的画面感,修改后的文句虽然文字简洁了,但不够形象具体。
(2)在修辞上,原句的“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三个短句构成排比句式,在表达上有条理分明的效果,修改后的句子虽是简洁的陈述句,但表达不能够条分缕析。
(3)句式选择上,原句“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三个短句作“伟大飞跃”的修饰成分,表情达意更加流畅,衔接更加连贯,修改后句子无此效果。
32.这一句承上启下,既对上文“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的举措进行肯定,又引出对当前经济建设工作的阐述。
【详解】本题考查语句在语段中的作用。
解答时可以将这句话放回原文,从内容和结构两个层面思考。这句话上一个段落高度肯定了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性和团结国际友人必要性,这句话后面紧接着又阐述了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和任务。由此可知,在内容上,该句中“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照应了上文,“将使我们的建设工作获得迅速的成功”又开启了下文。所以结构上,该句子起到串连上下文的过渡作用,即承上启下的作用。
33.朗诵时,我们要充分注意文中的判断句式和强调性词语、句式,并适当运用重音来加以表现。比如,第二段中的“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一句,重音要放在“全国人民大团结”上,语速要稍慢些,尤其要突出“大团结”三个字。第三段谈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叙述了其英勇的战斗,情绪激昂,朗诵时,语调应高扬而坚定。第五段阐释了此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内容,朗诵时语调应沉稳而坚毅。第六段中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情绪激越、无比自信、无比豪迈,朗诵时语调应高昂、坚定而自豪。第七段和第八段,谆谆告诫,态度诚恳,朗诵时语调应沉稳,语速较慢。后几段在谈到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文化和国防形势时,既肯定了即将遇到的困难,又指出了光明的前景,朗诵时语调应平稳、坚毅而自信。
【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及掌握朗诵技巧的综合能力。
朗诵是一种把无声转化成有声、把静态转化为动态的语言艺术形式,通过声音、语态、神态、情感、肢体动作等将文学作品多元化地呈现出来,是对作品的二度创作和升华,给倾听者以美的享受。本文是毛泽东在全国政协会议上的演讲,文章向世界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充满了历经艰难困苦的民族获得新生的自豪,朗读时注意基调应该是昂扬向上、饱含自豪的。所以语调整体上是情绪激越、无比自信、无比豪迈的。但也要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和情绪的把握。在讲到重要需强调的内容时,语速要慢,要用重音突出重点。讲到人民解放军的英勇精神和中国人民站起来时,语调要高扬自豪。讲到本次会议的任务时,语调应沉稳而坚毅。展望未来时,语调应平稳、坚毅而自信。
34.展望未来,毛泽东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巩固国防等方面出发,指明努力的方向,并向世界宣布,中国人民必定能“在经济战线上迅速地获得胜利”,并会“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而且“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这些话都表达了一个革命家建设强大中国的宏伟气魄和坚定信念,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说明中国不文明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现在我们将有光明的未来,毛泽东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巩固国防等方面出发,表达了一个革命家建设强大中国的宏伟气魄和坚定信念,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让人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35.“完全新的”交代这次政治协商会议同上一次的不同,它是“代表全国人民”的,是“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的。
【详解】本题考查分析和理解重要词语的内涵的能力。
“完全新的”中的“新”区别于“旧的”,也就是说这次政治协商会议区别于以前的政治协商会议,即这次政治协商会议同上一次的完全不同。“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句中的“它”是指这次政治协商会议,“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是指这次政治协商会议区别于上一次的地方。
36.这一部分写出了毛泽东对经济建设困难的预判以及对解决困难抱有的信心和希望。
【详解】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本类题需要先理清段落内部的层次,弄清楚作者讲了几层意思,然后再进行概括。本段第一句直接点到经济建设这个话题,二三两句指出人口多、国土面积大会存在困难,四五六点明已具备经验、用反问激起斗志并明确获胜的条件,表现出了极强的信心和巨大的希望。
37.“打倒了……”,“推翻了……”,“恢复了……”,用一系列的“了”字句,回顾了中国人民的斗争历程,道出了召开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历史必然性。
【详解】本题考查赏析句子作用的能力。
画线句子“基本上打倒了国民党反动政府,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恢复了政治协商会议”,连用三个“打倒了……”,“推翻了……”,“恢复了……”表示动作状态的句子,构成、历数了中国人民的斗争历程:打倒了国民党反动政府,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恢复了政治协商会议,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这彰显了召开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历史必然性。
38.毛泽东作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将“人民”“我们”这些最能表现革命自豪感的词语进行高频率的运用,使听众心中的革命胜利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油然而生。
【详解】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理解文章语言的能力。
原文中,“全世界”出现了两词,两次强调中国的革命已经获得了世界的认同,有利于增强听众的自豪感和信心。
39.交代参加会议的代表们的组成情况,说明其范围之广,体现“政治协商”的性质。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我们的会议包括六百多位代表”说明参加会议人员之多,“代表着全中国所有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和国外华侨”说明参加会议人员来源之广,符合会议“政治协商”的性质。
答案第2页,共15页
答案第3页,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