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课时作业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现代诗派
翟长兴
现代诗派,是对三十年代到抗战前新崛起的有大致相似的创作风格的年轻的都市诗人的统称。现代诗派因《现代》杂志而得名,其兴起的标志,即是1932年在上海创刊的由施蛰存、杜衡主编的《现代》杂志。
戴望舒是现代派诗歌领袖,重要的诗人还有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施蛰存、金克木、废名等,他们都以各自意象新颖、想象独特的诗作,推进现代派诗歌的发展。
在20世纪30年代阶级对垒的社会历史背景下,现代派诗人们大多是游离于政党与政治派别之外的边缘人;同时,许多人来自乡土,在都市中感受着传统与现代双重文明的挤压,又成为乡土和都市夹缝中的边缘人。他们深受法国象征派诗人的影响,濡染了波德莱尔式的对现代都市的疏离感和陌生感及魏尔伦式的世纪末颓废情绪。而五四运动的退潮和大革命的失败,更摧毁了年青诗人的纯真信念,辽远的国土由此成为一代诗人的精神寄托。
戴望舒的《雨巷》典型地表达了一代青年普遍的理想幻灭的忧郁情绪。作为理想象征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像梦飘过一样,在面前一闪,转瞬即逝了。就这样用暗示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追求美好理想而不得的那种孤苦心情。这点深受法国象征派诗人魏尔伦的影响。
在诗艺上,现代派诗人注重暗示的技巧,很少直接呈示主观感受,而是采用意象隐喻、通感、象征来间接传达情调和意绪,这使得现代派诗歌大多含蓄、朦胧,既避免了狂叫、直说,又纠正了初期象征派晦涩难懂的弊病,创造性地转化了波德莱尔、魏尔伦的象征主义诗艺。
现代派诗人重视向内在的心灵世界和平凡的日常生活开掘诗的题材,运用象征的意象与曲折隐藏的方法,表达其忧伤之思情,追求“象征派的形式、古典派的内容”的统一。现代派诗歌的现代诗形体体现在表层形式上,它有以象征主义为主、兼有浪漫主义、古典主义、意象派的艺术特点;而在审美趣味和文化心理取向上则显示出鲜明的古典主义特征,呈现出朦胧而又明朗、单纯而又丰富的东方民族审美特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东方民族现代诗。
正是现代派诗人们这样孜孜不倦,兼收并蓄,不断地进行着“化古化欧的创造性的转化工作”,使中国新诗既民族化又现代化,从而构建起真正的东方民族现代诗。
现代派诗歌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诗坛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标志着中国新诗的成熟,是东方民族现代诗构建发展的开始。其所追求的开掘内心和传达朦胧的美学原则,对于新诗艺术表现的含蓄与丰富,对诗的艺术本质的思考与探索,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无疑是有积极意义与独特的贡献。
(有删改)
1.下列有关“现代诗派”的表述,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
A.现代诗派是指在20世纪30年代到抗战前新崛起的创作风格上大致相似的年轻都市诗人的统称。
B.现代诗派以施蛰存、杜衡主编的《现代》杂志为阵地,他们创作的诗歌标志了中国新诗的成熟。
C.现代诗派的诗人多无政治派别,是来自乡村、在城市生活而遭受乡村、都市文明挤压的边缘人。
D.现代诗派诗人追求化古化欧的创造性工作,使中国新诗成为具有民族性、现代化特征的现代诗。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现代诗派的得名源于1932年在上海创办的《现代》杂志,杂志汇集了许多大城市的诗人,并刊发了许多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作。
B.戴望舒是现代诗派的领袖,其《雨巷》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是诗人理想的象征,诗歌表现了当时青年普遍存在的理想幻灭情绪。
C.现代诗派诗人创作的诗歌很少直接表达主观感受,往往采用暗示的方法,间接表达内心情感,纠正了初期象征派晦涩难懂的问题。
D.现代诗派有两个明显的特点:诗歌注重使用象征手法;具有鲜明的古典主义风格,审美特色有东方民族矛盾心理,如朦胧而明朗。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诗派的诗人都各自以意象新颖、想象独特的诗作,推进了现代诗派的发展,形成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诗坛的美景。
B.由于现代诗派诗人深受法国象征派的影响,再加上大革命失败对诗人信念的摧毁,使得他们的视野投放到中国更广阔的疆域。
C.波德莱尔、魏尔伦的诗歌特征等对现代诗派的诗人影响很大,但现代诗派的诗人并没有生搬硬套,而是进行创造性转化。
D.现代诗派重视内心世界和平凡生活,诗人用曲折、隐藏方式和象征的意象表达内心情感,在中国新诗发展中有独特贡献。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
三、选择题
6.下列各项中,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郭沫若《女神》中富有时代性的一首新诗,诗人采用不受束缚的自由句式,想象奇特,情感激越,表达了“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B.陶渊明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他的《归园田居》(其一)平淡舒缓,善用白描,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了一幅乡村日常生活的图景。
C.通讯有记叙文的特点,可以记叙描写,有人物和事件;又有新闻的特点,必须真实,有时效性。所以在通讯写作时,作者往往不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D.东汉中后期,游宦、游学之风盛行,大批士子远离故乡;作为文人五言诗滥殇的《古诗十九首》反映的就是这一现实,诗中充满了羁旅怀乡的思绪。
7.下列各句修辞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B.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
C.我是月底光,我是日底光,我是一切星球底光。
D.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
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历史剧往往注重剧情和史实的吻合。郭沫若却独辟蹊径,超越了史实的限制,借此来实现自己借古讽今的目的,如历史剧《屈原》。
②龙是中国的标志,然而,这一形象往往让对中国历史文化了解不多的外国人产生一些不可理喻的联想。
③最近几年来,许多中国人对食用野生动物极度狂热,尤其对珍贵的飞禽情有独钟,这导致国内哀鸿遍野。
④王立群教授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汉初历史,可谓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得到了学术界同仁的一致好评。
⑤实现“人机对话”已是唾手可得,能听懂人类语言的“智能”型计算机即将进入中国千家万户。
⑥闻立鹏教授是闻一多先生的小儿子,他最近在一次访谈中指出,父亲一生危言危行,对自己人格的养成起到重要作用。
A.②③⑤ B.①③⑥ C.①②④ D.④⑤⑥
四、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自然界的植物 ,可中国人特别喜爱松、竹、梅,把它们推崇为某种人格精神的象征,称它们为“岁寒三友”,这都是 的常识。
有人认为,松、竹、梅之所以受人喜爱,是因为它们具有值得观赏的外在形象,( ),但同时也因为赋予其意义的古人自身存在与之对应的文化和人格诉求。松的枝干如铁、岁寒后凋,竹的中空外直、宁折不弯,梅的凌霜傲雪、玉洁冰清,等等,都是中国人所推崇、提倡的一种风骨。
中国文化传统崇尚这种风骨,主要是出于中国人遵循天道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要求培植一种强旺的内在精神,以应对人生道路上的各种 ,成就人生的各种事业。但是,当这种人生态度遭受挫折而又无力抗争、不愿屈服时,也会有以一种超然物外或纵情山水、 的态度对待现实者。
随着社会的发展,使人们在原有基础上赋予松、竹、梅的含义也发生了变化。今人对松、竹、梅的风骨赋予了新的理解和阐释,且大多与革命者和革命精神有关。传统文化的经典意象,需要给予新的阐释,才能对今天的社会人群发挥更大的现实作用,也才能使这种意象所表达的文化精神,得到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
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形形色色 耳熟能详 艰难险阻 放荡不羁
B.形形色色 尽人皆知 艰难险阻 放浪形骸
C.五花八门 耳熟能详 艰难困苦 放荡不羁
D.五花八门 尽人皆知 艰难困苦 放浪形骸
1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项是
A.然而,它们受人喜爱与其外在形象固然不无关系
B.然而,它们受人喜爱与其自然属性自然不无关系
C.笔者则认为,它们受人喜爱与其自然属性当然不无关系
D.笔者则认为,它们受人喜爱与其外在形象固然不无关系
1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社会的发展,赋予人们心中松、竹、梅的含义在原有基础上发生了变化。
B.社会的发展,使人们在原有基础上赋予松、竹、梅的含义也发生了变化。
C.随着社会的发展,使人们赋予松、竹、梅的含义也在原有基础上发生了变化。
D.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赋予松、竹、梅的含义也在原有的基础上发生了变化。
五、语言表达
12.下面是诗歌《童年的记忆》的前两节,请根据诗歌的意境和句式特点,选择恰当的意象,续写后两节。
童年的记忆
轻轻擦拭童年的记忆,
树梢上的月亮渐渐地清晰。
那模糊的树影被月光摇动,
墙根下,
传来小虫轻轻的梦呓。
轻轻擦拭童年的记忆,
云片里的星星渐渐地清晰。
小星星睁大亮晶晶的眼睛,
和我一起寻找妈妈故事里的稀奇。
六、微写作
1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泪痕也模糊得不分明了/我的生命是艺术/有黄昏时西天的浮云/用残损的手掌祈求”
这首现代诗的作者不是人类,而是微软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冰。按照微软互联网工程院副院长李笛的说法,为了拥有写诗技能,小冰“学习”了自1920年以来519位中国诗人的现代诗,被训练了近10000次,逐步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偏好和行文技巧”。有人说这比中国作家协会的人写的强多了,强烈建议取缔中国作家协会,装一部机器人就够了。
对上述现象,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短文,与酷爱写诗的朋友做一次交流。
试卷第2页,共2页
试卷第1页,共1页
参考答案:
1.C 2.D 3.B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以及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
C项,“现代诗派的诗人……是来自乡村……”错误,选项范围弄错,从文中来看,现代诗派的诗人并不是都来自乡村,文中说的是“许多人来自乡土”。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对内容的筛选概括能力。
D项,“审美特色有东方民族矛盾心理”错误,原文“呈现出朦胧而又明朗,单纯而又丰富的东方民族审美特色”的意思是多层面的审美特征,不是矛盾心理。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项,“现代诗派诗人深受法国象征派的影响,再加上大革命失败对诗人信念的摧毁,使得他们的视野投放到中国更广阔的疆域”错误,选项曲解文意,由文中“他们深受法国象征派诗人的影响,濡染了波德莱尔式的对现代都市的疏离感和陌生感及魏尔伦式的世纪末颓废情绪。而五四运动的退潮和大革命的失败,更摧毁了年青诗人的纯真信念,辽远的国土由此成为一代诗人的精神寄托”可知,“使他们的视野投放到……疆域”的是“法国象征派的影响、五四运动的退潮和大革命失败对诗人信念的摧毁”。
故选B。
4.C 5.“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解析】4.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作者表达的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故C错误。
5.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句子含义、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结合诗歌题目、作者、注释、诗句,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分析指定句子,组织答案。诗歌翻译: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万里江山,如今都在尺牍之间。白云飘荡在傍晚的树木上空。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结合苏轼说过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这幅画包含着丰富的诗意,只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从而表达对画家画的高度赞美之情。许道宁,北宋画家。生卒年不详,活跃于北宋中期(约公元970年-1052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多写林木、野水、秋江、雪景、寒林、渔浦等,并点缀行旅、野渡、捕鱼等人物,行笔简快,峰峦峭拔,林木劲硬。有《秋江渔艇图》、《关山密雪图》、《秋山萧寺图》传世。
6.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通讯有记叙文的特点”“又有新闻的特点”“作者往往不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错误。通讯又具有记叙文和新闻没有的特点:常常加入作者的观点和评论。
故选C。
7.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
B.采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其他三项都是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故选B。
8.A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辨析与运用能力。此类题目要准确把握成语的含义和用法,结合语境具体分析,然后做出判断。注意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语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自相矛盾。
①独辟蹊径:自己开辟一条路,比喻独创一种新风格或者新方法。此处形容郭沫若在历史剧创造上独创的一种方法。使用恰当。
②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不能修饰“联想”,搭配不到。
③哀鸿遍野:形容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的悲惨景象。句中指受伤的鸟类。属于望文生义,使用不当。
④高屋建瓴:在房顶上用瓶子往下倒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句中用来形容王立群教授的学术水平,使用恰当。
⑤唾手可得:形容非常容易得到。该词并非指“容易实现”,句中用来形容“人机对话”的实现,使用不当。
⑥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句中用来形容父亲的人品,是恰当的。
分析可知,②③⑤成语使用不当。
故选A。
【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9.B 10.D 11.D
【解析】9.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本题中,“形形色色”:形容事物种类繁多,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现常比喻事物繁多,变化莫测。这里形容“植物”,应用“形形色色”;“耳熟能详”: 意思是指听得烂熟,可以详尽复述出来。“尽人皆知”:意思是全部的人都知道,比喻一件事流传很广泛,一般用作褒义词,有时也作贬义词。这里形容“常识”,应用“尽人皆知”;“艰难险阻”: 指道路行进中的危险、困难、障碍。亦借指所经历的艰险。“艰难困苦”:处境困难,生活艰苦。前文是“以应对人生道路上的各种 ”,应用“艰难险阻”;“放荡不羁”:放纵任性,不加检点,不受约束。“放浪形骸”:指行动不受世俗礼节的束缚。这里形容“态度”,应用“放浪形骸”。故选B。
10.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语言表达连贯的语句复位题的能力,既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语句复位题指根据所提供的语境,选择与语境最相符、与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句话。语句复位题一般是定位选句,大多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做好语句复位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话题是否统一。要注意陈述主体、陈述内容、叙述的角度要保持一致;前后是否勾连。要关注形成句群或复句的各分句之间存在的顺承、因果、假设、并列等关系,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合理;事理是否相承。本题中,前文有“有人认为”,所以应接“笔者则认为”,排除AB;“当然”:表示对某一行为的确认或肯定;表示就是这样、应当这样。“固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后文有“但”一词,应用“固然”。故选D。
11.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中,“随着社会的发展”是状语,应放句首,排除AB;“使”造成主语缺失,排除C,故选D。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此题属于语言表达连贯的语句复位题,既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语句复位题指根据所提供的语境,选择与语境最相符、与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句话。语句复位题一般是定位选句,大多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做好语句复位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话题是否统一。要注意陈述主体、陈述内容、叙述的角度要保持一致;前后是否勾连。要关注形成句群或复句的各分句之间存在的顺承、因果、假设、并列等关系,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合理;事理是否相承。既要注意注意逻辑关系,如因果、条件、并列、递进、总分、先后、大小、多寡、快慢、轻重、难易、表里等的思维顺序,又要注意符合生活的事理;意境是否协调。要注意画面、情调、风格的和谐统一。或阴沉凄凉,或欢乐热烈,或简洁明快,或隐晦曲折等,文段中所体现的情感意蕴,同其中的物象要高度契合统一;句式是否一 致。如句子的结构、关联词的搭配等,所选的句子要和语段信息前后照应,表意上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音节是否和谐。要考虑语句前后句子的字数、音节、句式、平仄等。
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12.(示例)
轻轻擦拭童年的记忆,
蓝天中的风筝渐渐地清晰。
七彩的风筝将春风摇醉,
自由的心绪随风筝高高低低。
轻轻擦拭童年的记忆,
夏日的荷塘渐渐地清晰。
那亭亭的荷花被微风抚动,
荷叶上,
传来青蛙阵阵的吟唱。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续写式仿写诗句能力。仿写有嵌入式仿写、续写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和开放式仿写几种形式,仿写题的关键是明确题干的要求和对例句的分析,例句如是单句主要分析句子结构,如是复句主要分析分句之间的关系,要做到句式和例句一致。仿写题大多数都要考修辞,因此对修辞手法的运用一定不要忽略。
此题是续写式仿写,仿写的是诗句,重在意象的选取和对意象的表述,前后意象保持连贯。例句中,开头是“轻轻擦拭童年的记忆”,然后选取“树梢上的月亮……”“那模糊的树影……”,最后写心情。示例:轻轻擦拭童年的记忆,/蓝天中的风筝……/七彩的风筝……/自由的心绪随风筝高高低低。再如:轻轻擦拭童年的记忆,/夏日的荷塘……/那亭亭的荷花……/荷叶上,/传来青蛙阵阵的吟唱。
13.参考例文:
无情无志,何敢言诗
——给诗友的一封信
诗歌,首先要缘情缘喜而作,其次才是一种需要掌握精巧技能的技艺。和我们人的情志相比,人工智能有什么呢?一个冷冰冰没有感情没有思维,只具备数据等信息处理能力的机器,即便能收录古今众多诗人的作品,纵然已形成所谓“独特的风格、偏好和行文技巧”其作品本身也只能算是卖弄文字。无情无志之机器,又何敢言诗!
有技而无情,有形而无神,机器所作诗歌,竟然还被一些人吹捧,以为胜过人类,对人类作家大可取而代之。这种肤浅而不负责任的论调既是对人工智能的盲目相信,更是对文学的轻薄,背后反映出的是有些人自身的无知与鄙陋。
荷尔德林曾说:“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安居于大地之上。”人工智能的发展或许可以让世界不再满是劳绩,但它永远无法取代人生而有之的诗意。
【详解】本题考查微写作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一要全面审清题意,把握材料表层义和“题外话”,立意又准又高;二内容要观点明确、条理清晰,点面详略得当,杜绝废话;三要注意题材特征:描写要精彩传神、说明要清晰有条理;议论要有理有据;构思要结构完整。
材料的主体事件比较明确: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冰通过“学习”和训练写出的诗,获得了一些人的认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有些人认为机器人的诗歌已经超过了人,甚至可以取代人类的文学。所以本题是就人工智能与诗歌(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发表自己的观点。机器人写诗,是对文学的创新,还是对文学的亵渎?人工智能是否可以取代人类的文学?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题干中明确指出交流对象为“酷爱写诗的朋友”从这一要求看,可以尝试在形式上进行创新,如通过书信的形式,向自己酷爱写诗的朋友谈一下自己对此事的看法。
立意:
①机器写诗,有形无神;②机器的创作,永远取代不了人类文学;③以包容之心,看待机器人写诗;④文学,人类最后的净土。
素材:
1.对于一个智能机器人来说,越来越有人的各种情态。但它再怎么完美,无法跟我们血肉之躯的人类等同。著名诗人洛夫曾写到:“在桥上/独自向流水撒着花瓣/一条游鱼跃了起来/在空中/只逗留三分之一秒/这时/你在哪里?”我们能感受到哪三分之一秒,可小冰能感受到吗?小冰能写出像洛夫那样感情细腻的诗句吗?
2.机器人“小冰”将一亿人类用户教给它的情感:寂寞、悲伤、期待、喜悦...通过诗词的形式展现在了自己的诗作中。从表象上看,“小冰”写的就是诗。无论是从格式还是内容。
然而,诗的核心是“本源”,只有内心对世界有深刻理解的“诗”才是诗,一两句像诗的时刻或许值得赞美,然而却都不是“本源的东西”。很多作家写苦难,却很少有人能把苦难写得好,就像砍柴的以为皇帝都挑金扁担。
3.雪莱说“植物必须从种子里抽芽,不然就不会开花”。在诗人王家新眼中,“小冰”无法进入到人类心灵情感的内部。它无非是凭“记忆”在“摹仿”,而且摹仿的都是些小调调,真正有思想和艺术难度的是摹仿不来的,哪怕“小冰”以后再有“进步”。
结构:
微写作时一定要突出“我”的感受和思考。针对题干材料中的“这比中国作家协会的人写的强多了,强烈建议取缔中国作家协会,装一部机器人就够了”,考生先要亮明自己的正确观点,然后有理有据地行文。如写“机器写诗不过是满足好奇心”这一立意,考生可以“鱼目是难以混珠的。这种“人工智能与诗歌的结合”的机器人诗人,不过是满足人们对而好奇心而已,人们不要太把它当作一回事儿”,然后以“机器人作家的弱势,体现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程式化、机械化”“机器人作家的弱势,更体现在情感体验、思想挖掘的浅薄上”两个角度辨析,最后可指出“一旦机器人创作越来越得心应手,逐渐进入批量生产时代,并且培育出越来越多的粉丝读者,至少会让那些平庸作品失去市场”,进而呼吁作家们要努力创作出真情且质优的作品。
【点睛】微写作虽然是作文,但本质上仍然是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在考查语言表达能力的前提下考查学生的思想情怀。从其200字的篇幅限制和鲜明的语境设定上看,微写作较之大作文,对学生语言能力的要求更高。微写作的分值虽然不高,却可从中看出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想深度。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