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唐诗三首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 唐诗三首 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25 10:47: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4 唐诗三首
基础积累
重点字词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①,卷我屋上三重茅②。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③,下者飘转沉塘坳④。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⑤。公然抱茅入竹去⑥,唇焦口燥呼不得⑦,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⑧,秋天漠漠向昏黑⑨。布衾多年冷似铁⑩,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①秋高:秋深。怒号(háo):大声吼叫。②三重(chóng)茅:几层茅草。三,泛指多。③挂罥(juàn):挂着,挂住。罥,挂。长(cháng):高。④塘坳(ào):低洼积水的地方(即池塘)。塘,一作”堂“。坳,水边低地。⑤忍能对面为盗贼: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忍能,忍心如此。对面,当面。为,做。⑥入竹去:进入竹林。⑦呼不得:喝止不住。⑧俄顷(qǐng):不久,一会儿,顷刻之间。⑨秋天漠漠向昏黑:指秋季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⑩布衾(qīn):布质的被子。衾,被子。 娇儿恶卧踏里裂: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都蹬坏了。恶卧,睡相不好。裂,使动用法,使……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整个房子都没有干的地方了。屋漏,根据《辞源》释义,指房子西北角,古人在此开天窗,阳光便从此处照射进来。床头屋漏,泛指整个屋子。 雨脚如麻:形容雨点不间断,像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雨脚,雨点。 丧(sāng)乱:战乱,指安史之乱。 沾湿:潮湿不干。何由彻:如何才能挨到天亮。彻,彻晓。 安得:如何能得到。广厦(shà):宽敞的大屋。 大庇(bì):全部遮盖、掩护起来。庇,遮盖,掩护。寒士:此处泛指贫寒的士人们,包括广大穷苦人民在内。俱:都。欢颜:喜笑颜开。 呜呼:书面感叹词,表示叹息,相当于“唉”。 突兀(wù):高耸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广厦。见(xiàn):通“现”,出现。 庐:茅屋。亦:一作“意”。足:值得。
卖炭翁①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②。满面尘灰烟火色③,两鬓苍苍十指黑④。卖炭得钱何所营⑤?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⑥,心忧炭贱愿天寒⑦。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⑧。牛困人饥日已高⑨,市南门外泥中歇⑩。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 ,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 。 ①卖炭翁:此诗题注云:“苦宫市也。”宫市,指唐代皇宫里需要物品,就向市场上去拿,随便给点钱,实际上是公开掠夺。唐德宗时用太监专管其事。②伐:砍伐。薪:柴。南山:城南之山,诗中指的是长安终南山。③烟火色:烟熏色的脸。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④苍苍:灰白色,形容鬓发花白。⑤得:得到。何所营:做什么用。营:谋求,经营,这里指需求。⑥可怜:使人怜悯。⑦愿:希望。⑧晓:天亮。辗(niǎn):同“碾”,压。辙:车轮滚过地面辗出的痕迹。⑨困:困倦,疲乏。⑩市:长安有贸易专区,称市,市周围有墙有门。 翩翩: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骑(jì):骑马的人。 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皇宫内的太监。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把:拿。称:说。敕(chì):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回:调转。叱:喝斥。牵向北:指牵向宫中。 千余斤:不是实指,形容很多。 驱:赶着走。将:语气助词。惜不得:舍不得。得,能够。惜,舍。 半匹红绡一丈绫: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当时钱贵绢贱,半匹纱和一丈绫,比一车炭的价值相差很远。这是官方用贱价强夺民财。红绡:一作“红纱”。 系:绑扎。这里是挂的意思。直:通“值”,指价格。
试题精选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选自《杜诗详注》,作者杜甫,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B.《卖炭翁》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C.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
D.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沉郁顿挫。在诗歌创作理论上,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主张。
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当的一项是(  )
A.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B.伐薪烧炭/南山中
C.犹得备/晨炊
D.卖炭得钱/何所营
3.名句默写。
(1)翩翩两骑来是谁?   。
(2)夜来城外一尺雪,   。
(3)半匹红纱一丈绫,   。
(4)   ,秋天漠漠向昏黑。
(5)自经丧乱少睡眠,   !
(6)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诗人推己及人、关心民生疾苦之情的句子是“   ,   ”。
(7)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词约意丰,概括诗人长期以来贫困生活的句子是   ,   。
(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博大的胸襟、至死不悔的决心的两句诗是:   ,   !
(9)《卖炭翁》中饱含怜惜之情,体悟卖炭老人之忧的语句是:   ,   。
(10)《卖炭翁》中描写卖炭翁肖像的句子是:   ,   。
4.下列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属于律诗,歌,是律诗的一种体裁。
B.这首诗的语言朴实、准确、形象、生动,并带有很强的感彩。
C.全诗通过对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善良愿望。
D.全诗将叙述、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根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
5.下列对《卖炭翁》一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的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之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中却有“公文”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二、综合性学习
6.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①《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节目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透过诗词之美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在诗词题目的甄选上注重“普及性和专业性”,入选的题目大多数出自中小学课本,涵盖送别、爱国、田园、边塞等众多类别,聚焦忠孝、仁义、爱国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
【材料二】下图是《中国诗词大会》的标志图。
(1)请简要概括材料一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了这档节目。


(2)《中国诗词大会》的标志图构图唯美,寓意丰富,你能理解其中的画面内容并写出其寓意吗 (一点即可)

三、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卖 炭 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7.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    和    。
8.“宫使驱将惜不得”中“惜不得”说明了卖炭翁什么心理
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B.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
C.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
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11.请对这首诗中画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D 【解析】白居易的诗歌语言平易通俗,“沉郁顿挫”是杜甫诗歌的语言特色。
2.C 【解析】正确的节奏划分:犹得/备晨炊。
3.(1)黄衣使者白衫儿
(2)晓驾炭车辗冰辙
(3)系向牛头充炭直
(4)俄顷风定云墨色
(5)长夜沾湿何由彻
(6)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7)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8)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9)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10)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4.A 【解析】此诗为古体诗,歌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5.D 【解析】“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是间接描写。
6.(1)①节目创办的目的(宗旨、主旨或意义);②节目选材范围或竞赛题目出处及涵盖范围。 (2)画面中错落有致地排列着“中国诗词大会”几个字,其中的“中”字幻化成对月吟诵的诗人形象,长袖展开为竹木简牍或卷轴状,右边一轮弯月抽象为“词”字拼音首字母“C”,月上云彩抽象为“诗”的拼音首字母“S”。选取这些具有浓郁中国古典文化的符号,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突出了大会主旨。 【解析】(1)答题时一定要认真读材料一,抓住材料的主要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①段中“节目力求通过……透过诗词之美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讲节目创办的目的;②段“在诗词题目的甄选上……入选的题目大多数出自中小学课本,涵盖送别、爱国、田园、边塞等众多类别”是讲“节目选材范围或竞赛题目出处及涵盖范围”。(2)此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解答此题一要审清题目要求;二要认真审读画面,观察画面的要素:中国诗词大会、诗人、卷轴、月亮、云彩;三要进行合理想象,把构成画面的要素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说明;最后抓住这些要素的特征,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寓意。
7.身上衣裳 口中食 【解析】结合文章内容,找出描写卖炭翁“卖炭”目的的句子,分析概括。如抓住“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概括作答即可。
8.说明卖炭翁虽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解析】从“惜不得”词义入手,“惜不得”的意思是“不能舍不得”。结合语境,从“黄衣使者白衫儿”蛮横无理的言行中,来理解卖炭翁当时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9.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宫使剥削行为的揭露抨击。 【解析】先仔细阅读选文,从文中找出包含作者情感倾向的语句;再通过这些语句来品味作者在字里行间融入的情感。如选文可抓住描写卖炭翁“卖炭”的句子及“黄衣使者白衫儿”蛮横无理言行的句子,从中理解作者的情感。
10.D 【解析】D项,表述错误,最后一段主要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11.诗句主要运用了一系列动词,通过“卷”“飞”“渡”“洒”“挂罥”“飘转”组成了一幅幅鲜明的图画,生动形象地写出暴风对茅屋的肆虐,表现出作者生活处境的艰难以及焦灼苦闷的心情。 【解析】答题时分三步:第一步,解释“卷”“飞”“渡”“洒”“挂罥”“飘转”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把这些动词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进行描述;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