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常用的金属和盐》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恒定不变
B.空气的成分按质量计算,二氧化碳约占0.03%
C.氧气在氧化反应中不具有氧化性
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改变
2.向一定量稀硫酸中加入一定量铜粉,无气泡冒出;用导管向稀硫酸中通入空气并加热,铜粉逐渐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测得溶液质量与实验时间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b段说明Cu不能置换出硫酸中的氢元素
B.从b点到c点,铜粉有参与化学反应,质量减少
C.从c点到d点,溶液中的溶质只有一种
D.bc段发生的反应为:
3.下列对课本中的图表、数据的使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A.根据元素周期表,可以查找该元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目
B.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可以判断能否与稀硫酸、稀盐酸反应放出氢气
C.根据物质的溶解性表,可以判断某些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
D.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可以确定某物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
4.下图是高温下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该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
C.图中只有一种物质是单质
D.该反应所得生成物的质量比为1:1
5.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铁粉,下列方法不可取的是( )
A.将粉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中 B.将粉末加入足量的硫酸铜溶液中,过滤
C.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D.用磁铁吸引
6.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做好垃圾分类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废旧金属属于
A.可回收物 B.其他垃圾
C.厨余垃圾 D.有害垃圾
7.下列各组离子在pH = 1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B.
C. D.
8.将一定质量的NaOH溶液与Na2CO3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体与加入稀盐酸的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N 点时,所得溶液的pH=7
B.N点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含有NaCl
C.O至P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D.Q至N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9.某实验探究小组想验证Zn、Cu、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的试剂组合如下,其中能达到目的的试剂是
①Zn、Ag、CuSO4溶液②Zn、Cu、Ag、H2SO4溶液③Cu、Ag、ZnSO4溶液④Cu、Zn(NO3)2溶液、AgNO3溶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下列实验设计或结论合理的是
A.向某金属固体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金属一定是金属活动顺序表中H前的金属
B.除去CuCl2溶液中混有的少量FeCl2,可加入足量的铁粉,反应后过滤
C.CO32-、Na+、NO3-、K+四种离子可在pH=2的溶液中大量共存
D.不另加试剂即可将CaCl2、K2CO3和NaCl三种溶液鉴别出来
11.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也可以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B.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盐通常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NH4NO3中没有金属离子,但它也属于盐
D.将氯化氢和二氧化碳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都变为红色,所以它们都属于酸
12.将一定质量含锌粉和铝粉的混合物加入到Al(NO3)3、Cu(NO3)2、AgNO3三种物质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若向滤液中滴加氯化钾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滤渣中只有Ag
B.若滤液无色,则滤液中一定含有Al(NO3)3、Zn(NO3)2
C.若滤渣由三种金属组成,则滤液不可能呈蓝色
D.若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冒出,则滤液中一定含有Al(NO3)3、Zn(NO3)2
二、填空题
13.在2CuO+C2Cu+CO2与CuO+COCu+CO2两个反应中,C和CO都是将CuO还原为Cu的物质,故在该反应中作还原剂.
①分析并归纳上述两个反应中的还原剂的化合价变化规律:____.
②根据你的规律,判断反应:Fe+H2SO4=FeSO4+H2↑中的还原剂是____.
14.近年来,我国高铁飞速发展,已成为世界上唯一高铁成网运行的国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造高铁列车使用了多种材料。下列高铁列车的部件中,其主要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选填字母序号)。
A.玻璃车窗 B.镁铝合金车体 C.塑料小桌板 D.纯棉座套
(2)高铁刹车片由合金锻钢制作,时速300公里以上的列车紧急制动时,轮毂盘面和刹车片的温度瞬间达到700℃以上,合金锻钢应该具备耐磨和______等特性。
(3)在高铁站的建设中使用了大量的钢铁,工业上用赤铁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冶炼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工业上需炼出98%的生铁800t,需要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______t。
(4)高铁钢轨采用无缝焊接,其反应原理是:高温条件下,铝和氧化铁发生置换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5.同学们即将初中毕业.在离开母校之际,整理自己的物品时,清理出生锈铁钉。
(1)生锈铁钉可用酸除锈,把一根生锈铁钉放入过量稀盐酸中,过一会儿,可看到的现象是__,稍长一段时间,还会看到铁钉表面有____产生,产生该现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X、Y、Z是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三种固态金属,如果把X、Y、Z分别放入稀盐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Z不反应;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Z表面有银析出,而Y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回答下列问题:
①X、Y和Z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
②写出在Z表面有银析出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推断题
16.A﹣K为中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为黑色粉末,H是一种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图所示:
(1)A、D的化学式:A______,D______。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17.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铁锈的主要成分,B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单质,C、D、E分别属于酸、碱、盐中的一种,C的溶液为蓝色,C与D、D与E反应的生成物之一都是食盐的主要成分。其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一种物质可以直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一”表示相连两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省略)。
(1)物质E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B与C发生反应时,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3)写出物质C与D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四、实验题
18.兴趣小组用下列装置研究两个问题。
(1)研究燃烧条件
【资料】白磷的着火点为40℃
步骤1:在乙、丙中分别放一小块白磷,再分别放入80℃和20℃的水至没过长导管
口下端,观察到乙、丙中白磷均不燃烧。
步骤2:将装置按照a→b→c→d连接后,关闭K2,打开K1,将A中的液体滴入B中,观察到乙、丙中白磷均不燃烧。
步骤3:立即……,观察到乙中白磷燃烧。
① 步骤1:丙中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 _____ 。
② 步骤3:使乙中白磷燃烧的操作是 _____ 。
(2)研究NaOH固体的变质程度
【资料】二氧化碳气体难溶于饱和NaHCO3溶液
步骤1:在B中放入5 g变质的NaOH固体样品,乙中盛满饱和NaHCO3溶液。
步骤2:将装置按照……连接后,打开K2,关闭K1,将A中的稀硫酸(足量)滴入B中,充分反应后,待装置冷却至室温,测得丙中液体体积为V1。
步骤3:将B中样品换成5 g的Na2CO3固体,重复上述操作,最终测得丙中液体体积为V2。
① 步骤2中装置的连接顺序是 _____ (填接口序号)。
② 步骤3的实验现象是 _____ 。
③ 若V2 = 5V1,5 g NaOH固体样品中未变质的NaOH的质量为 _____ g。
五、计算题
19.家庭中常用洁厕剂的有效成分是盐酸。小明同学想测定某品牌洁厕剂中氯化氢的质量分数,他将足量的石灰石加入洁厕剂样品中(石灰石中的杂质既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 反应后
实验数据 洁厕剂样品的质量 加入石灰石的质量 剩余物的总质量
36.5 g 25 g 57.1 g
请计算:
(1)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
(2)该洁厕剂中氯化氢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C 3.A 4.A 5.D 6.A 7.A 8.C 9.B 10.A 11.C 12.B
13. 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 Fe
14. B 耐高温 1400
15. 铁锈溶解,溶液由无色变黄色 气泡 Fe + 2HCl === FeCl2 + H2↑ X>Z>Y 2AgNO3+Cu==Cu(NO3)2+2Ag
16. CuO Cu(OH)2
17.(1)HCl
(2)铁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3)
18. 没有与氧气接触,且温度未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打开K2,关闭K1 a→c→b→d 甲中有气泡产生,乙中的液体被排到丙中 4
19.(1)4.4 g(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