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五章第二节氮气及其化合物
第二课时 课时作业
1.有关氨气的实验较多,下面对这些实验原理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氨气极易溶于水,可以用来做喷泉实验
B.氨气的还原性可以解释氨气与氯化氢的反应实验
C.NH3·H2O不稳定,实验室可用NH4Cl和石灰水制取氨气
D.NH3液化时放出大量的热,因而,不能用氨作制冷剂
2.氨水显弱碱性的主要原因是( )
A.通常状况下,氨的溶解度不大 B.氨水中的NH3·H2O电离出少量OH-
C.溶于水的氨分子只有少量电离 D.氨本身的碱性弱
3.在1 L浓度为1 mol/L的氨水中( )
A.含有1 mol NH3分子 B.含有NH3和NH4+之和为1 mol
C.含NH3·H2O 1 mol D.含NH3、NH3·H2O、NH4+之和为1 mol
4.标准状况下将盛满NO2的大试管倒扣在盛水的水槽中,充分吸收后,试管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0.045 mol/L B.0.036 mol/L C.0.033 mol/L D.0.018 mol/L
5.下列有关铵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有铵盐受热均可以分解,产物均有NH3 B.绝大多数铵盐易溶于水
C.向盛有硫酸亚铁铵[(NH4)2Fe(SO4)2]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在试管口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蓝
D.铵盐都能与碱反应,不能与酸反应
6.(双选)NH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生活中的合成纤维、塑料、染料的生产会用到氨气,氨气还可以制备一系列无机物质(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H4Cl和NaHCO3都是常用的化肥
B.NH4Cl和NaHCO3受热时都易分解
C.NH3具有还原性
D.上述转化关系中只有2个氧化还原反应
7.用浓氯化铵溶液处理过的舞台幕布不易着火。其原因是( )
①幕布的着火点升高 ②幕布的质量增加
③氯化铵分解吸收热量,降低了温度 ④氯化铵分解产生的气体隔绝了空气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剂CCl4。下列装置中不适宜做氨气的尾气吸收的是( )
9.实验室用浓氨水和生石灰制取氨气,并探究氨气的性质,其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段时间后,Ⅱ中干燥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B.Ⅲ干燥管中盛放的试剂可以是无水氯化钙
C.Ⅳ中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说明氨气具有还原性
D.实验结束后,应先将导气管从水槽中拿出再熄灭酒精灯
10.(NH4)2SO4是一种常见的化肥,某工厂用石膏、NH3、H2O、CO2制备(NH4)2SO4的工艺流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入NH3和CO2的顺序可以颠倒
B.操作1为过滤,操作2为蒸馏
C.通入的NH3和CO2均应过量,且工艺流程中CO2可循环利用
D.步骤②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SO4+2NH3+CO2+H2OCaCO3↓+2NH4++SO42-
11.一种盐X与烧碱混合共热,可放出无色气体Y,Y经一系列氧化后再溶于水可得Z溶液,Y和Z反应又生成X,则X是( )
A.(NH4)2SO4 B.NH4NO3 C.NH4Cl D.NH4HCO3
12.(2020·新课标Ⅲ)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四种元素的核外电子总数满足X+Y=W+Z;化合物XW3与WZ相遇会产生白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非金属性:W> X>Y> Z B.原子半径:Z>Y>X>W
C.元素X的含氧酸均为强酸 D.Y的氧化物水化物为强碱
13.如图的装置中,干燥烧瓶内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滴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
A.CO2(NaHCO3溶液)——无色喷泉
B.NH3(H2O含酚酞)——红色喷泉
C.H2S(CuSO4溶液)——黑色喷泉
D.HCl(AgNO3溶液)——白色喷泉
14.(双选)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
15.已知25%氨水的密度为0.91 g/cm3,5%氨水的密度为0.98 g/cm3,若将上述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氨水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
A. 等于15% B.大于15% C.小于15% D.无法估算
16.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存在压强差。
⑴ 实验室快速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① 用图1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
该实验的原理是:
② 如果只提供如图2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
⑵ 利用图3装置,在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______
A.Cu与稀盐酸 B.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
C.CaCO3与稀H2SO4 D.NH4HCO3与稀盐酸
⑶ 在图4锥形瓶中加入酒精,瓶外放一水槽,水槽中加入冷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了喷泉。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________。
A.浓硫酸 B.食盐 C.硝酸钾 D.硫酸铜
17.已知A、B、C、D为气体,E、F为固体,G是氯化钙,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图所示:
⑴ D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E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⑵ A和B反应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⑶ C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现象是 。
18.工业上通常用浓氨水来检验输送氯气管道是否泄漏,将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管道,若产生大量白烟,说明有氯气泄漏。为探究该检验原理,实验室设计了如下模拟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 实验时,装置A中产生黄绿色气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⑵ 装置B中试剂名称是 ,其目的是 。
⑶ 实验结束后,装置F中生成大量白色固体。为进一步探究该固体成分,进行以下实验,请补充完整。
实验 操作和现象 结论或解释
Ⅰ 取少量固体置于试管中,加少量水溶解,加入 ,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含有NH4+
Ⅱ 取少量固体置于试管中,加少量水溶解,加入 ,出现白色沉淀 含有Cl-
Ⅲ 取少量固体置于试管中,加热,固体消失,试管口产生少量固体 氯化铵分解
⑷ 经以上探究,装置F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A B D A B BC B C B D
11 12 13 14 15
B D A AC C
16【答案】
⑴ CaO + NH3·H2O===Ca(OH)2 + NH3↑
①打开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 NH3溶于少量水中,使圆底烧瓶内压强减小,烧杯内水喷入圆底烧瓶
②打开止水夹,用热毛巾捂住圆底烧瓶至有气泡从水中冒出,移去热毛巾
⑵ D (3)A
17【答案】
⑴ NH3 NH4Cl ⑵ H2+Cl22HCl
⑶ HCl+NH3===NH4Cl 产生大量白烟
18【答案】
⑴ MnO2+4H++2Cl-Mn2++Cl2↑+2H2O
⑵ 饱和食盐水 除去Cl2中的HCl气体
⑶ Ⅰ.浓NaOH溶液 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贴在玻璃棒的一端靠近试管口,试纸变蓝
Ⅱ.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
⑷ 8NH3+3Cl2===6NH4Cl+N2
PAG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