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常用的金属和盐检测题(含答案)---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上海)第二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章常用的金属和盐检测题(含答案)---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上海)第二学期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试用本)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4-25 10:46: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章《常用的金属和盐》检测题
一、单选题
1.已知下列四个反应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A.氢气+氧气→水 B.氧化汞→汞+氧气
C.水→氢气+氧气 D.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2.有X、Y、Z三种金属,为判断其活动性顺序,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①将X、Y、Z分别置于稀盐酸中,X有气体产生,Y、Z无明显现象;②将Y金属放入Z的盐溶液中,无现象。则X、Y、Z的活动性顺序为
A.Y>Z>X B.X>Y>Z C.Y>X>Z D.X>Z>Y
3.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完成的是
A.CuO → Cu(OH)2 B.H2 → H2O
C.SO3 → Na2SO4 D.K2CO3 → KOH
4.下列物质的除杂实验中,所用除杂方法正确的一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A 二氧化碳 氯化氢 将气体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干燥
B 铜粉 碳粉 在空气中充分加热
C 氯化钾溶液 碳酸钾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D 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钙 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5.为得到纯净的物质,某同学设计了下表中的除杂方法,其中方法正确的是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NaCl Na2CO3 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B Cu CuO粉末 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过滤
C CO CO2 将气体缓缓通过NaOH溶液
D KNO3 CuCl2 加入过量氢氧化钾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6.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澄清的石灰水 B.纯净的空气 C.冰水混合物 D.不锈钢
7.下列材料不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A.黄铜
B.玻璃钢
C.碳素钢
D.焊锡
8.下列物质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
A.羊毛 B.锦纶 C.天然橡胶 D.不锈钢
9.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
A.活性炭作除味剂 B.铁合金作炊具
C.稀有气体作保护气 D.干冰作制冷剂
10.下列溶液暴露在空气中,溶液质量会减小且变质的是
A.饱和石灰水 B.氯化钠溶液 C.浓硫酸 D.氢氧化钠溶液
11.化学造福人类。下列金属材料的冶炼和应用体现了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
12.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B、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C、一定温度下,向氯化钠不饱和溶液中加入氯化钠 D、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3.用化学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
(1)走过花店能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
(2)二氧化碳灭火器是一种常见的灭火器,二氧化碳能灭火的原因是______。
(3)铝制品不易锈蚀是因为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膜,氧化膜的成分是______。
14.请选择与下列叙述相对应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活性炭 ②稀硫酸 ③pH试纸 ④氯化钠
(1)可用于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是 ______;(2)具有吸附性的是______;
(3)生理盐水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4)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是_____。
三、推断题
15.2022年2月4日,奥运五环旗在北京再次升起,北京成为全球首个双奥之城。图中A、B、C、D、E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纯净物,A是一种温室气体,B是熟石灰。相交的两环物质之间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1)请写出A与B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
(2)若C溶液呈蓝色,则C物质类别是______(选填“酸”、“碱”、“盐”)。
(3)若B与C反应可以制取一种可溶性的碱,请写出符合条件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所属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4)若B与C发生中和反应,请写出C与D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此时物质E是______。
16.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A为黑色粉末,B、C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D可用来配制波尔多液,D、E可用于工业上生产烧碱。它们相互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
(2)A→B的反应过程中一定放出热量,此说法______(填“正确”或“错误”)。
(3)E→C发生的反应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4)D和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四、实验题
17.化学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初中化学课上做过许多实验,根据下列三个实验,回答问题:
(1)图一为探究可燃物质燃烧条件的实验,观察到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由此可见可燃烧物燃烧的条件之一为__________;
(2)图二中,观察到B烧杯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由此说明的分子特性是_________;
(3)图三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束时,若测得的数据低于理论值,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答一条即可)。
18.根据如图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 A 能说明氨分子不断运动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
(2)实验 B 验证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白磷的作用是_______。白磷熄灭、试管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水倒流入试管中,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_________mL 刻度线处。
(3)实验 C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由此实验,你得出的镁、铜、铁三种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________。
(4)实验D中,将实验C所得的物质倒入烧杯中,发现烧杯内的红色固体明显增多,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滤液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
五、计算题
19.现有部分被氧化的铜粉固体混合物,为研究铜粉的组成情况,取4g混合物,先加热完全氧化后,再加入60g9.8%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则固体混合物中铜单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D 3.A 4.D 5.B 6.C 7.B 8.B 9.C 10.A 11.A 12.B
13.(1)分子在不断运动
(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3)氧化铝/三氧化二铝/Al2O3
14. ③ ① ④ ②
15.(1)Ca(OH)2+CO2=CaCO3↓+H2O
(2)盐
(3) Ca(OH)2+Na2CO3=CaCO3↓+2NaOH(答案合理即可)
复分解反应
(4) HCl+AgNO3=AgCl↓+HNO3(答案合理即可) Fe(答案合理即可)
16. C 错误 属于 Ca(OH)2+Na2CO3═CaCO3↓+2NaOH
17.(1)与氧气接触
(2) 溶液变红 分子在不断运动
(3) 铜粉量不足或装置漏气或未冷却至室温就读数
18.(1)纸花变红色
(2) 消耗试管中的氧气 20
(3) Fe+CuSO4=FeSO4+Cu 镁>铁>铜/Mg>Fe>Cu
(4) 铜/Cu
硫酸镁、硫酸亚铁/MgSO4、FeSO4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