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据此完成1~2题:
1.“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
B.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
C.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
D.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
2.“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
A.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 B.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的问题
C.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D.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
3.“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对我国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
A.有利于扩大内需 B.家庭负担持续加重
C.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D.出生人口性别比上升
4.影响春节前我国国民大流动的影响因素是( )
A.经济 B.政策 C.社会文化 D.科技
5.决定农产品价格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市场 B.政策 C.交通运输 D.劳动力
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6~7题:
6.黄河流经我国多个地域文化区,其民居、服饰、饮食、风俗等无不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这说明( )
A.地域文化的形成具有不稳定性 B.地域文化形成的基础是地理环境
C.地域文化是人文因素作用下形成的 D.地域文化主要体现在非物质方面
7.图中数字代表的各地区与其传统民居对应关系正确的一组是( )
①——吊脚楼 ②——蒙古包 ③——窑洞 ④——四合院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①和②处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
A.地形、水源 B.水源、气温 C.水源、光照 D.土壤、地形
9.图中③所示山区是我国第二大林区,但树种却比东北第一大林区丰富,其主要原因是③所示山区
A.年降水量大、气温高 B.光照和热量条件好
C.纬度低、海拔高 D.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10.城镇化进程的最主要的表现是( )
A.人口不断向城镇集中,城镇人口数量上升
B.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和集聚
C.城镇用地扩展,出现大量人造景观
D.民居独特,屋顶平缓城镇密度加大,城镇人口规模扩大
11.1996~2006年,我国城镇人口数量年均增长4.46%,城镇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5.23%,2006年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是发达国家的1.58倍。由此可推断该阶段我国( )
城镇建成区城镇人口密度升高
B.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发达国家
C.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于发达国家
D.城镇人口增长速度滞后于城镇空间扩张速度
12.下列能够有效防御城市洪水的措施是( )
①在人行道改造中采用透水砖 ②禁止开采地下水 ③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护天然池塘、河道 ④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⑤营造“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⑤
下图为农业分类示意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关于甲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B.精耕细作,劳动力投入多
C.机械化程度高,单产较高 D.科技含量高,生产规模大
14.乙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集约自给型种植业 B.畜牧业 C.商业型谷物种植业 D.乳酪业
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下图示意某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回答下题。
15.最适宜该模式的是( )
A.河套平原 B.黄淮平原 C.辽东丘陵 D.闽浙丘陵
下图示意①②两地区农牧业比重、农产品商品率及投入劳动力的数量对比。读图完成16~17题。
16、①地区最有可能位于( )
A.美国中央大平原 B.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
C.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D.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
17、②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商业型混合农业 B.商业型乳酪业
C.商业型谷物种植业 D.自给型混合农业
读某国1960年~2010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图,完成18~19题。
18.该国人口数量减少的时间大约是( )
A.1963年~1972年 B.1975年~1986年
C.1985年~1990年 D.2000年~2010年
19.目前,该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A.人口就业压力大 B.城市人口比重大
C.国内人口迁移量大 D.人口老龄化严重
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结合下表及所学知识回答20~21题。
某岛国2014年 环境与人口信息 最多能供 养的人口数 最适宜的 人口数 实际供养 的人口数
45万 25万 35万
20.若a、b、c、d代表该岛国的四类资源在某一时期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且a>b>c>d,则该地的环境承载力是( )
A.a B.b C.c D.d
21.若2014年该岛国的人口总量用X表示、人口合理容量用Y表示、环境承载力用Z表示,则三者的关系是( )
A.Z>Y>X B.X>Y>Z
C.Y>Z>X D.Z>X>Y
2012年是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重点治理年。性别比通常是指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数。下图示意1998~2000年我国迁移人口和未迁移人口性别比。
22.1998~2000年迁移人口中女性多于男性的年龄段大约是( )
A.0~13岁 B.13~23岁
C.23~40岁 D.40~65岁
23.河南省是劳务输出大省,人口外迁将使该省( )
A.城市化水平降低 B.粮食商品率降低
C.生态环境恶化 D.农村男性青壮年劳动力减少
读伦敦大本钟及北京故宫景观图,完成24~25题。
24.导致两地建筑风格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历史 C.文化 D.经济
25.故宫虽位于北京的城市中心,但这儿并没有形成中心商务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经济 B.政治 C.历史 D.环境
下图是我国某大城市各类土地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26.当①线变成②线时,则住宅功能区可拓展到( )
A.一环路 B.二环路
C.三环路 D.环城路
位于北京市周边的河北省保定市等多个城市,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据此完成27~28题。
27.与北京市相比,保定市( )
①城市规模小 ②城市级别高 ③服务种类少 ④服务范围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8.京津冀一体化可以( )
①消除环境污染 ②扩大首都规模 ③加强地域联系 ④共用基础设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近年来,云南昆明凭借自身的优势条件重点发展花卉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29.云南昆明发展花卉产业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A.土壤 B.地形 C.气候 D.水源
30.浙江省在2016年底全面放开大城市落户限制,取消户口性质区分。这种户籍改革有利于( )
A.促进人口迁移 B.减轻城市环境问题
C.环境人口老龄化 D.加大城乡异
高一 地理
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阅读下列资料,回答以下问题。(15分)
河南省和四川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近年来,在两省许多地方的小城镇和农村出现“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1)“留守儿童”“留守老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这种现象对当地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各有哪些?(6分)
(2)2008年中国举行了北京奥运会,许多已婚夫妇都选择在该年生育子女(奥运宝宝),这对我国的人口发展有何不利影响?(4分)
(3)根据我国的人口、资源国情,谋求我国合理的人口容量,应采取哪些措施?(5分)
2.阅读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3分)
材料一 城市岛国新加坡位于马六甲海峡东口,该国大力建设公共住房,解决了大部分国民的居住问题。如今新加坡的金融服务辐射六大洲,成了全世界的旅游热点,工业产品在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
材料二 下图为新加坡城功能区的空间分布示意图。
(1)新加坡城的中心商务区位于城市的____________(方位)。图中公共住房沿____________分布。(4分)
(2)新加坡服务范围在不断扩大,得益于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4分)
(3)新加坡城市化水平高,但淡水资源严重缺乏。请你针对其缺水情况从开源角度提出两点合理建议。(5分)
3.读下图,回答问题。(12分)
我国近几年城市化率变化图
(1)图中城市化率是指 ,它是衡量 的标志。(4分)
(2)回答我国近年来城市化率呈现的趋势,并说出其根本原因。(4分)
(4)一个城市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B A C A B C B C A D C B C D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A C D D D B D C C C B D C A
非选择题:(共40分)
1.(1)“留守儿童”“留守老人”是由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和经商引起的。积极影响: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促进了迁入地经济的发展,加强了与外界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等的联系。消极影响:人才流失,青壮年劳动力减少;既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对少年儿童的成长也不利。
(2)容易形成人口生育高峰,使我国的人口增长出现明显的周期性波动,给我国人口调控等增加难度。
(3)坚持计划生育的国策,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努力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对资源的管理水平,使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2.(1)南部 快速交通线
(2)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经济发达(任答其中两点即可)
(3)从邻国调水;海水淡化;循环用水。(任答其中两点即可 )
3.(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城市化水平
(2)加速增长。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3)满足人们更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促进产业结构的良性变化;增强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