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 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测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2 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测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4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4-25 16:57: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2《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测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仪器中,不属于定量仪器的是
A.容量瓶 B.温度计 C.烧杯 D.秒表
2.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的中子数为3
B.标准状况下,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一定是0.2
C.甲醛与乙酸的混合物中碳原子数为0.5
D.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小于0.010
3.仪器名称为“容量瓶”的是
A. B. C. D.
4.完成下列实验所需选择的装置或仪器都正确的是
A B C D
实验 分离植物油和氯化钠溶液 除去氯化钠晶体中混有的硝酸钾晶体 分离CCl4中的Br2 除去CO2气体中的HCl气体
装置或仪器
A.A B.B C.C D.D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苯酚沾在手上,应立即用NaOH溶液清洗
B.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C.用升华法分离碘和氯化铵的混合物
D.试管壁上的银镜可用稀硫酸洗涤
6.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1molCl2通入足量水中,溶液中HClO、Cl—、ClO—粒子数之和为2NA
B.100 g CaCO3晶体和100 g KHCO3晶体中含有的离子数分别为2 NA和3 NA
C.3mol Fe在纯氧中完全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8NA
D.已知:N2(g)+3H2(g) 2NH3 (g) ΔH=-92 kJ·mol-1,当有46 kJ热量放出时,形成6NA个共价键
7.有六种微粒,它们分别是:、、、、、,它们所属元素的种类为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8.某盐的混合物中含有、、、离子,测得、、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则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B. C. D.
9.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测量数据的说法正确的是
A.pH计不能用于酸碱中和滴定终点的判断
B.分液漏斗和容量瓶在使用前都要检漏
C.用pH试纸测得某次氯酸钠溶液的pH为11.5
D.用碱式滴定管量取高锰酸钾溶液20.00mL
10.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离、提纯实验中的一些操作或做法,正确的是( )
A.在组装蒸馏装置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伸入液面下
B.提取碘水中的碘单质,可以用乙醇作为萃取剂
C.在苯甲酸重结晶实验中,粗苯甲酸加热溶解后还要加入少量蒸馏水,然后趁热过滤
D.在苯甲酸重结晶实验中,待粗苯甲酸完全溶解后要冷却到常温再过滤
11.从碘水中分离出碘(I2),所用萃取剂应具备的条件是(   )
①不跟碘和水发生反应 ②能溶于水 ③不溶于水 ④密度必须比水大 ⑤密度必须比水小  ⑥碘在该溶剂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
A.①②④⑥ B.①②⑤⑥ C.①③⑥ D.①②⑥
12.在标准状况下,在三个干燥的烧瓶内分别装有纯净的NH3,含一半空气的HCl气体, NO2 和O2的混合气体[V(NO2)∶V(O2) = 4∶1 ],然后分别作喷泉实验,三个烧瓶内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2∶1∶2 B.5∶5∶4 C.1∶1∶1 D.无法确定
13.下列关于18O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原子核内有18个质子 B.该原子核内有8个中子
C.该原子核外有8个电子 D.该原子的质量数为26
14.配制50g质量分数5%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A. B. C. D.
15.如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的硫酸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据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8.4mol·L-1
B.该硫酸与等体积的水混合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49%
C.该硫酸与等体积的水混合所得溶液的浓度大于9.2 mol·L-1
D.实验需要248mL 4.6mol·L-1的稀硫酸,配制时需量取该浓硫酸62.0mL
二、填空题
16.(1)等质量的下列气体HCl、NH3、CO2、O2四种气体中,在相同温度和相同压强条件下,体积最大的是_______;
(2)等质量的SO2和SO3所含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氧原子个数之比是_______;
(3)密度为1.84g/cm3,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mol/L;
(4)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如果ag某未知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则c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是_______L(用NA的式子表示)。
17.硫有多种含氧酸,亚硫酸(H2SO3)、硫酸(H2SO4)、焦硫酸(H2SO4·SO3)……等,其中硫酸最为重要,在工业上有广泛的应用。试回答以下问题(并写出必要的过程):
(1)已知某硫酸溶液的的密度为1.84g/cm3,质量分数为98%,该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mol·L-1。
(2)若将其稀释为500mL0.2mol/L的溶液,需用量筒取该浓硫酸___mL。
(3)焦硫酸(H2SO4·SO3)溶于水,其中的SO3都转化为硫酸。若将89g焦硫酸溶于水配成800mL硫酸,则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mol·L-1。(提示:SO3+H2O=H2SO4)
(4)硫铁矿是工业上制硫酸的主要原料。硫铁矿氧化焙烧的化学反应如下:4FeS2+11O2=2Fe2O3+8SO2,若参加反应的FeS2为2.4mol,则生成的SO2的体积为___L(标准状况)。
三、计算题
18.完成下列填空
(1)8gCH4中含有的质子总数为___________
(2)0.25molCH4中所含原子数为a,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NA=___________
(3)相同质量的CO和CO2所含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_
(4)已知1.505×1023个X气体分子的质量为8g,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___________
(5)把1000mL含有BaCl2、KCl的混合溶液分成10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mol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bmol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沉淀。则该混合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___________
19.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回答下列问题:
(1)0.3molNH3分子中所含原子数与_______个H2O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相等。
(2)某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25g·L-1,则14g该气体所含有的分子数为_______。
(3)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H2和A气体的质量分别为1.0g和16.0g,则A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
(4)从400mL2.0mol·L-1的Al2(SO4)3溶液中取出10mL,将这10mL溶液用水稀释到100mL,所得溶液中SO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
(5)某结晶水合物的化学式为R·nH2O,该结晶水合物的摩尔质量为Mg·mol-1,25℃时ag该结晶水合物晶体能够溶于bg水中,形成密度为ρg/mL的溶液,则:
①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②该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
四、实验题
20.溴苯和1-溴丙烷是重要的医药中间体。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如下方案制得两种有机物,实验步骤如下:
I.连接装置后,检查气密性。向各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药品。
II.将液溴滴入装置A中,保持75℃水浴加热装置C10min。
III.反应完毕后,将装置F馏出液分离,得1-溴丙烷的粗产品。
IV.将分出的粗产品,依次用12mLH2O、12mL5%Na2CO3溶液和12mLH2O洗涤,进一步提纯得1-溴丙烷。
有关数据如下:
苯 溴 溴苯 1-溴丙烷 正丙醇
密度/g cm-3 0.88 3.10 1.50 1.36 0.8
沸点/℃ 80 59 156 71 97.1
水中溶解度 难溶 难溶 难溶 难溶 易溶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
(2)装置B的作用________。
(3)步骤IV中第一步水洗的目的主要是________。
(4)制得的溴苯中含有少量的苯,提纯溴苯的实验操作名称________。
(5)从锥形瓶内分离出1-溴丙烷粗产品,所采用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_检验1-溴丙烷中的溴原子,需加入的试剂按照先后顺序写________。
21.某兴趣小组运用下图所示组合装置(部分夹持装置未画出)进行探究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同学将甲、乙装置组合进行进行实验,其实验目的是探究______反应的生成物;在连接好装置后,首先要进行的实验操作为____________。
(2)为检验C装置中反应生成物是否有氧气,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X应为______,装置D中碱石灰的作用是 _______;实验操作及现象是______。
(3)b同学将甲、丙装置组合进行实验,能说明I-的还原性弱于 SO2的现象为_____,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
(4)装置G中的现象是________,说明SO2具有____________性。
(5)为验证装置中SO2与FeCl3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C同学设计了两套方案,完成下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1 取少量装置E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____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SO2与FeCl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方案2 取少量装置E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 ____溶液 ____________
试卷第2页,共6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容量瓶用于准确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属于计量仪器,错误;
B、温度计用于测定反应体系的温度,属于计量仪器,错误;
C、烧杯不属于计量仪器,正确;
D、秒表用于测定时间,属于计量仪器,错误。
2.C
【详解】A.含有的中子数为1,物质的量为l,含有的中子数为,故A错误;
B.标准状况下,与溶液反应转移电子数一定是0.1,故B错误;
C.甲醛与乙酸的最简式均为O,甲醛与乙酸的混合物物质量为,所以碳原子数为0.5,故C正确;
D.溶液中,所以阳离子总数大于0.010,由电荷守恒可知阴离子总数大于0.010,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3.C
【分析】
【详解】A.为圆底烧瓶,故A错误;B.为试管,故B错误; C.容量瓶是一种带有磨口玻璃塞的细长颈、梨形的平底玻璃瓶,颈上有刻度,该仪器为容量瓶,故C正确;D.为烧杯,故D错误;故选C。
4.A
【详解】A.植物油和氯化钠溶液不互溶,所以会分层,可以分离分离,分液时分液漏斗下端要紧贴烧杯内部,故A正确;
B.除去氯化钠晶体中混有的硝酸钾晶体可以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图示为蒸馏,故B错误;
C.溴单质易溶于四氯化碳,无法过滤分离,故C错误;
D.CO2也可以和NaOH反应,应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气除杂,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
5.B
【详解】A. 苯酚沾在手上,不能用具有强腐蚀性NaOH溶液清洗,可以用酒精清洗,A错误;
B. 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液体易溅出,液体不能太多,一般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B正确;
C. 碘单质加热易升华,氯化铵不稳定,受热分解产生氨气和HCl,遇冷氨气和HCl会重新化合形成氯化铵,因此不能用升华法分离碘和氯化铵的混合物,C错误;
D. 银与稀硫酸不能反应,所以不能使用雄硫酸洗涤银镜,试管壁上的银镜可用稀硝酸洗涤,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6.C
【详解】A.氯气通入水中,会发生可逆反应:,HCl为强酸,在水中完全解离成H+和Cl-,HClO为弱酸,在水中部分电离生成H+和ClO-;因此溶液中含氯元素的粒子有Cl2,Cl-,ClO-和HClO;根据原子守恒可得:,A项错误;
B.CaCO3晶体中含有的离子分别为Ca2+和;KHCO3晶体中含有的离子分别为K+和;因此100g的CaCO3和KHCO3中含有的离子数目均为2NA,B项错误;
C.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Fe3O4,3molFe完全燃烧消耗2mol氧气,因此电子转移数为8NA,C项正确;
D.由可知,当有46kJ热量放出时,生成1molNH3,形成了3NA个N-H共价键,D项错误;
答案选C。
【点睛】在计算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数时,既可以利用氧化剂得电子的数目进行计算,也可以利用还原剂失电子的数目进行计算。
7.C
【详解】因为、的质子数相同,所以是同一元素,只是是原子,是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离子;、的质子数相同,所以是同一元素,只是是原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离子;是质子数为17的元素;是质子数为18的元素;所以共有4种元素,故选C。
【点睛】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叫元素;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表示质子数,左上角表示质量数,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是解答关键。
8.B
【分析】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根据电荷守恒c(Na+)+3c(Fe3+)=c(Cl )+2c(SO42 )计算出溶液中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
【详解】根据电荷守恒可得:c(Na+)+3c(Fe3+)=c(Cl )+2c(SO42 ),则:0.4mol L 1+3×0.2mol L 1=0.6mol L 1+2c(SO42 ),解得:c(SO42 )=0.2mol L 1,故答案选B。
【点睛】本题中明确电荷守恒的含义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9.B
【详解】A.酸碱中和滴定终点的判断主要是pH值的变化,pH计可精确测量pH值能用于酸碱中和滴定终点的判断,故A错误;
B. 分液漏斗和容量瓶在使用前都要检漏,故B正确;
C. pH试纸的精度为1,无法测得pH为11.5,且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不能用pH试纸其pH,故C错误;
D.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需要用酸式滴定管量取,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点睛】pH计可以精确测量pH值, pH试纸的精度为1。
10.C
【分析】由分离提纯及重结晶实验,再根据苯甲酸的性质就可解答。
【详解】A.蒸馏时,测定馏分的温度,则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故A错误;
B.乙醇与水互溶,不能萃取碘水中的碘,故B错误;
C.水在加热过程中会蒸发,苯甲酸能溶于水,减少过滤时苯甲酸的损失,防止过饱和提前析出结晶,因而加热溶解后还要加少量蒸馏水,然后趁热过滤。故C正确;
D.在苯甲酸重结晶实验中,待粗苯甲酸完全溶解后要趁热过滤,减少苯甲酸的损耗,故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实验,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及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苯甲酸的性质为解答的难点。
11.C
【详解】从碘水中分离出碘(I2),所用萃取剂应不跟碘和水发生反应,不溶于水,碘在该溶剂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故符合要求的为①③⑥,答案选C。
12.B
【详解】在相同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烧瓶的容积相同,根据n=知,氨气、氯化氢、NO2、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5:4:1;做喷泉实验时,盛放氨气的烧瓶、含一半空气的氯化氢气体的烧瓶、含NO2和O2的混合气体(体积比为4:1)的烧瓶,各烧瓶中溶液的体积分别为:一烧瓶、半烧瓶、一烧瓶,所以溶液的体积比为2:1:2;因为4NO2+O2+2H2O=4HNO3硝酸的物质的量和二氧化氮的物质的量相等,所以各烧瓶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5:4,根据c=知,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5:5:4,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正确求算盛放氯化氢气体的烧瓶溶液的体积、盛放NO2和O2气体的烧瓶溶质的物质的量是解本题的关键。
13.C
【分析】在表示原子组成时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表示质子数,左上角表示质量数,所以该微粒的质量数=18,质子数=8,又因为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所以中子数=18-8=10。
【详解】A.该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A错误;
B.该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B错误;
C.原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8,即该原子核外有8个电子,C正确;
D.该原子的质量数为18,D错误;
答案选C。
14.B
【详解】配制50g质量分数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50g5%=2.5g,需要水的质量为50g-2.5g=47.5g,用托盘天平称取2.5g氯化钠,放入烧杯中,用量筒量取47.5mL的水,倒入烧杯中溶解,并用玻璃棒搅拌,不需要容量瓶,
答案选B。
15.D
【详解】A.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18.4mol·L-1,A正确;
B.设该硫酸与水的体积均为V,由题意可得混合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由于(V+1.84V) <2×1.84V,则>=49%,B正确;
C.设该硫酸与水的体积均为V,若混合后溶液体积为2V,则浓度为9.2 mol·L-1,但水的密度小于硫酸的密度,所以混合后溶液体积小于2V,则浓度大于9.2 mol·L-1,C正确;
D.设浓硫酸的体积为xmL,由于实验室没有248mL的容量瓶,需选用250mL容量瓶,由稀释前后硫酸的物质的量不变可得:x×10-3L×18.4mol/L=250×10-3L×4.6mol/L,解得x=62.5,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6. 5∶4 5∶6 18.4
【详解】(1)已知:M(HCl)=36.5g/mol,M(NH3)=17g/mol,M(CO2)=44g/mol,M(O2)=32g/mol,由n==分析可知相同质量时,摩尔质量越大,气体的物质的量越小,体积越小,则相同温度和相同压强条件下,体积最大的是NH3,
故答案为:NH3;
(2)由n=,可知质量相同时,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成反比,等质量的SO2和SO3所含物质的量之比=,氧原子个数之比是,故答案为:5:4;5:6;
(3),故答案为:18.4;
(4)由n==分析可知:,ag某未知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则该气体的,cg该气体的物质的量==,标况下的体积为:,故答案为:;
17.(1)18.4
(2)5.4
(3)1.25
(4)107.52
【解析】(1)
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 mol/L=18.4mol/L;
(2)
设需要浓硫酸的体积为V,根据稀释前后硫酸的物质的量不变可得18.4mol/L×V=0.2mol/L×0.5L,解得V≈0.0054L=5.4mL;
(3)
89g焦硫酸的物质的量为=0.5mol,0.5mol焦硫酸可以看做含有0.5molH2SO4和0.5molSO3,根据SO3+H2O=H2SO4可知,0.5molSO3可生成0.5molH2SO4,因此最终得到1molH2SO4,物质的量浓度为=1.25mol/L;
(4)
根据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n(SO2)=2n(FeS2)=4.8mol,标况下的体积为4.8mol×22.4L/mol=107.52L。
18.(1)5NA
(2)或
(3)11:14
(4)32g/mol
(5)
【详解】(1)1分子甲烷含有10个质子,8gCH4的物质的量是8g÷16g/mol=0.5mol,其中含有的质子总数为5NA。
(2)1分子甲烷含有5个原子,0.25molCH4中所含原子数为a,因此0.25mol×5×NA=a,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或。
(3)相同质量的CO和CO2所含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11:14。
(4)已知1.505×1023个X气体分子的质量为8g,物质的量是=0.25mol,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8g÷0.25mol=32g/mol。
(5)把1000mL含有BaCl2、KCl的混合溶液分成10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mol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根据原子守恒可知生成amol硫酸钡,则每一份溶液中含有amol钡离子;另取一份加入含bmol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沉淀,根据原子守恒可知生成bmol氯化银,则每一份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是bmol,依据电荷守恒可知每一份溶液中钾离子的物质的量是bmol-2amol,则该混合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
19.(1)2.408×10 23或0.4NA
(2)3.01×1023或 0.5NA
(3)32g·mol-1
(4)0.6mol·L-1
(5)
【解析】(1)
一个NH3分子含有4个原子,0.3molNH3分子中所含原子数是0.3 NA×4=1.2 NA,一个H2O分子含有3个原子,含有1.2 NA原子数的H2O分子数是。
(2)
某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25g·L-1,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则14g该气体物质的量为0.5mol,所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3)
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H2和A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质量分别为1.0g和16.0g,有,则A的摩尔质量=32( g·mol-1)。
(4)
从400mL2.0mol·L-1的Al2(SO4)3溶液中取出10mL,这10mL溶液中SO的物质的量浓度为6.0 mol·L-1,将这10mL溶液用水稀释到100mL,所得溶液中SO的物质的量浓度变为原来的,为0.6mol·L-1。
(5)
ag该结晶水合物晶体中结晶水的质量为,R的质量为。①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②该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0. +Br2+HBr↑ 导气、冷凝、回流 除去正丙醇 蒸馏 分液 氢氧化钠溶液,稀硝酸,硝酸银溶液
【分析】溴苯可通过苯与液溴在铁粉的催化下发生反应制备,因此A装置是制取溴苯的装置;由于制备溴苯的同时也生成了HBr,HBr可以随气流流入装置D中,从而与D中的正丙醇发生反应生成1-溴丙烷;根据题中提供的表格可知,苯和液溴的沸点相比于溴苯较低,因此为了避免其损耗,可通过B即球形冷凝管对A中逸出的气体进行冷凝回流;同样根据表格可知,1-溴丙烷与正丙醇沸点相差不大,因此经过冷凝后获得馏分中会含有较多的正丙醇杂质,务必要将其除净才能获得较为纯净的1-溴丙烷产品。
【详解】(1)通过分析可知,A中发生的反应的方程式为:+Br2+HBr↑;
(2)通过分析可知,装置B在制备溴苯时起到了冷凝回流和导气的作用;
(3)通过分析可知,制备1-溴丙烷时,经过E装置对产物气体冷凝后获得馏分中会含有较多的正丙醇杂质,考虑到正丙醇易溶于水,所以步骤Ⅳ中先用水洗目的是除去杂质正丙醇;
(4)溴苯和苯会相互溶解,考虑到二者沸点相差明显,因此分离提纯溴苯时,可采用蒸馏的方法;
(5)通过分析可知,锥形瓶中主要有水,正丙醇以及1-溴丙烷,所以会产生分层的现象,因此分离1-溴丙烷粗品时可采用分液的方法;检验卤代烃中卤素原子,一般都是先加入NaOH水溶液使其发生水解反应,从而将卤素原子转化为卤素离子;再加入硝酸酸化,最后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沉淀的颜色从而确定卤素原子的种类。
21. SO2与Na2O2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浓硫酸 吸收未反应的SO2,防止污染空气,同时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与Na2O2反应,干扰实验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干燥管D出口处,若木条复燃,则有氧气生成,否则无氧气生成 装置F中溶液蓝色褪去 SO2+I2+2H2O=2I-+SO42-+4H+ 红色褪去 酸性 【答题空10】盐酸酸化的BaCl2 KSCN 溶液不变红
【详解】(1)A同学将甲、乙装置组合进行进行实验,甲装置利用亚硫酸钠与浓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硫,气体干燥后进入乙装置与过氧化钠反应,故其实验目的是探究SO2与Na2O2反应的生成物;实验过程有气体的参与,在连接好装置后,首先要进行的实验操作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装置B中盛放浓硫酸,将通入的二氧化硫进行干燥,以免水蒸气进入装置乙中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而引起干扰;装置D中碱石灰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SO2,防止污染空气,同时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与Na2O2反应,干扰实验;氧气的检验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干燥管D出口处,若木条复燃,则有氧气生成,否则无氧气生成;(3)b同学将甲、丙装置组合进行实验, I-的还原性弱于 SO2,则碘单质被二氧化硫还原,现象为装置F中溶液蓝色褪去;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SO2+I2+2H2O=2I-+SO42-+4H+;(4)装置G中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呈红色,当过量的二氧化硫被吸收后溶液碱性减弱,现象是溶液红色褪去;说明SO2具有酸性;(5)方案1取少量装置E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盐酸酸化的BaCl2,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方案2取少量装置E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KSCN,溶液不变红,证明溶液中的铁离子已被还原为亚铁离子,从而证明二氧化硫与氯化铁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了氯化亚铁、硫酸和盐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