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中国古代朝代顺序表
夏朝: 前2070年 - 前1600年
2. 商朝 :前1600年 - 前1046年
3. 周朝 :前1046年 - 前221年
(1) 西周 前1046年 - 前771年
(2)东周 前770年 - 前256年
(3)春秋 前770年 - 前476年
(4)战国 前475年 - 前221年
4. 秦朝: 前221年 - 前207年
5. 汉朝: 前202年 - 220年
(1)西汉 前202年 - 9年
(2)新朝 9年 - 23年 (王莽)
(3)东汉 25年 - 220年 (刘秀)
6. 三国、两晋、南北朝: 220年 - 581年
A、三国:220-280年
(1)曹魏 220年 - 265年
(2)西蜀 221年 - 263年
(3)孙吴 222年 - 280年
B、两晋: 266年 - 420年
(1)西晋 266年 - 316年
(2)东晋 317年 - 420年
C、南北朝 :420年 - 581年
(1)南朝(宋、齐、梁、陈)
(2)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7. 隋朝: 581年 - 618年
8. 唐朝: 618年 - 907年
9. 五代十国 :907年 - 979年
(1)五代 907年 - 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2)十国 902年 - 979年
10. 宋朝
(1)北宋: 960年 - 1127年
(2)辽: 916年 - 1125年
(3)西夏: 1038年 - 1227年
(4)南宋: 1127年 - 1279年
(5)金朝: 1115年 - 1234年
11. 元朝: 1271年 - 1368年
12. 明朝: 1368年 - 1644年
13. 清朝: 1644年 - 1911年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人类起源和中华文明的起源
2005年4月,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举行的研究“人类迁徙遗传地理图谱计划”开始在世界各地区进行,经历了13年,收集了10万份人类DNA样本,美、英、日、法、德和中国6个国家联合,终于于2016年绘制完成了《人类基因序列图》。图谱显示,我们都是10万年前从非洲的少数原始部落迁移和进化而来。
迁徙的源动力:
食物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
中国新石器时代重要文化遗址分布图
旧石器时代是指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新石器时代是指以打磨结合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多元一体,中原为核心
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
仰韶文化彩绘陶器
大汶口文化红陶
龙山文化蛋壳陶
红山文化玉龙
良渚文化玉琮
时代 特点 代表 生活 原始社会组织
旧石器时代(距今约170万年前) 打制石器 元谋人; 北京人; 采集渔猎 群居;会用火 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原始人群
母系氏族社会
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年前) 早期 晚期 黄河流域-仰韶文化(彩陶,粟) -大汶口文化;
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水稻,养蚕缫丝)
黄河流域-龙山文化(黑陶,蛋壳陶) 贫富分化, 阶级分化, 私有制出现, 部落出现;
父系氏族社会
长江流域-良渚文化
辽河流域-红山文化
石器时代
打磨制石器
因为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已经
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部落中出现了权贵阶层。氏族间的联系趋于紧密,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
此时的“国家”可能是各部落联盟,因此三皇五帝可能都是各部落推举出来的首领,这种方式被成为“禅让”。
三皇五帝
炎黄部落联盟
“禅让制”
二、从部落到国家
炎帝
禹
耒lěi 耜sì
1、中国早期的国家起源:
时间:
地点:
标志:
经过:
距今约5000年前
金属工具的使用、
贫富分化的产生、
文字的成熟、
城的出现
礼制的形成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原始人群
氏族
部落
部落联盟
材料一:《礼记·礼运》是这样描述远古社会的状况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谓大同。”这就是所谓的“大同之世”。
材料二: 而夏朝建立后:“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这就是所谓“小康之世”。
请思考:
中国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
三、夏朝的建立;
三、夏朝的建立:
建立者:禹
时间:公元前2070年,定都阳城(今河南登封)
统治中心: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由此,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形成。
问:此时的夏朝已经不是一个部落而是一个国家。为什么?
答:部落是按血缘结合在一起的;国家按地区来管理的,禹治水成功后,就把天下分为九州,派“九牧”去管理,这表明夏已具有国家的职能,而不是靠氏族的血缘关系来维系。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就是:禹死之后,由他的儿子启以世袭制而不是“禅让制”的形式继承了王位。
拓展:关于夏朝存在与否?
一说,存在。夏的核心区域就在豫西和晋东南部。首先,在文献资料方面,《尚书》《诗经》和《夏本纪》里均有记载。与此同时,在考古成果方面,河南二里头遗址也很有可能被证明是夏文化遗存。
一说,根本不存在。至今尚未发现像商周那样用甲骨文、金文来记录当时史实的材料。
三代
夏、商、周
公元前2070年,夏禹奴隶制国家建立。
约公元前1600年,商朝(殷朝)建立。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商,建立周朝
王位世袭制,直接和间接统治相结合,二里头文化
殷墟遗址,甲骨文,青铜器,内外服制度
中华文明脉络清,先秦三代初建功!
四、商和西周
制度:分封制度-天下归姬,宗法制度-天下归嫡;
井田制度-天下归王,礼乐制度-天下归序。
政治:国人暴动,共和行政,犬戎破京
(一)、西周分封制;
1、概念: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
周王把王畿以外地区的土地和人口分封给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①西周分封的目的、对象是什么?
②分封对象相应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
③西周分封制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
封诸侯,……武王追思先圣王,乃曪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摘自《史记·周本纪》
请分析,上述西周分封的诸侯共有哪几类?
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周王
异姓功臣
同姓王室(王族)
先代帝王后代和边 远氏族部落首领(先代贵族)
周公子伯禽(鲁)
召公(燕)
成王弟(晋)
商后代(宋)
舜后代(陈)
尧后代(蓟)
姜尚(齐)
目的是安抚人心,加强自己的统治。
(一)、西周分封制
巩固统治
受封土地和人口再分封、享有世袭统治权
军赋、力役、朝贡、朝觐
巩固统治;扩大疆域;传播文化。
春秋时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名存实亡.
战国时被郡县制取代.
鲁、齐、燕、卫、宋、晋;等
子弟(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
2、目的:
4、权利:
5、义务:
7、作用:
8、解体:
6、诸侯国:
3、分封的对象:
齐
鲁
燕
晋
卫
宋
周
西周疆域及主要诸侯国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二),西周的宗法制
宗法制
1)概念: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它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即正妻所生的长子).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血缘与政治结合
3)目的: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固。
实质:按照血统关系分配政治权力,是一种等级制度.
西周宗法制
大宗
小宗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西周社会结构
示意图
天子
诸侯
卿
大夫
庶人
奴隶
士
探究: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神权与王权结合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组成国家政治结构
(3)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商周时期的经济生活:
农业:井田制,生产工具多为木、石、骨、蚌等
手工业:青铜铸造业,纺织业(世界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
探究:奴隶社会的井田制
(1)含义:
井田制度是建立在以井田作为一种有效的产权供给制度为基础的中国夏、商、周三代社会的农业生产方式及其制度结构安排的总体描述;
探究:奴隶社会的井田制
(2)特点
①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
②西周时期,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称为井田。
③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集体耕种,并支配所有的劳动产品;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甲骨文中的“田”字
探究:奴隶社会的井田制
(3)分封制和井田制的关系:
①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井田制是其经济制度,没有井田制就没有分封制。
②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
③两种制度都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使西周走向强盛。
三代统治体制的成熟期
——周朝
1.分封制度-天下归姬:
2.宗法制度-天下归嫡:
3.井田制度-天下归王:
4.礼乐制度-天下归序:
分封对象:王族子弟、功臣、前朝贵族
核心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的内容: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土地王有制)。
严格的等级秩序规范社会行为。
三代
夏、商、周
公元前2070年,夏禹奴隶制国家建立。
约公元前1600年,商朝(殷朝)建立。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商,建立周朝
王位世袭制,间接、直接统治相结合,二里头文化
殷墟遗址,甲骨文,青铜器,内外服制度
制度:分封制度-天下归姬,宗法制度-天下归嫡;
井田制度-天下归王,礼乐制度-天下归序。
政治:国人暴动,共和行政,犬戎破京
中华文明脉络清,先秦三代初建功!
四、商和西周
课外拓展:
“二重证据法”就是将“地下发现之新材料”与“纸上之材料”二者互相释证,以达到考证古史的目的。
夏朝存在吗?
《竹书纪年》《史记》
等传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