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第一学期二次函数综合题训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第一学期二次函数综合题训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74.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4-25 18:13: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
…………○…………内…………○…………装…………○…………订…………○…………线…………○…………
) (
学校
: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_
) (
…………○…………外…………○…………装…………○…………订…………○…………线…………○…………
)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
…………○…………内…………○…………装…………○…………订…………○…………线…………○…………
) (
学校
: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_
) (
…………○…………外…………○…………装…………○…………订…………○…………线…………○…………
)
绝密★启用前
九年级上册检测
第三章二次函数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一、解答题
1.如图①,已知抛物线y=ax2+bx+c的图像经过点A(0,3)、B(1,0),其对称轴为直线l:x=2,过点A作AC∥x轴交抛物线于点C,∠AOB的平分线交线段AC于点E,点P是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设其横坐标为m.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动点P在直线OE下方的抛物线上,连结PE、PO,当m为何值时,四边形AOPE面积最大,并求出其最大值;
(3)如图②,F是抛物线的对称轴l上的一点,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POF成为以点P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如图,抛物线与x轴交于点,点,与y轴交于点C,且过点.点P、Q是抛物线上的动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当点P在直线OD下方时,求面积的最大值.
(3)直线OQ与线段BC相交于点E,当与相似时,求点Q的坐标.
3.综合与探究
如图,抛物线经过点A(-2,0),B(4,0)两点,与轴交于点C,点D是抛物线上一个动点,设点D的横坐标为.连接AC,BC,DB,DC,
(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2)△BCD的面积等于△AOC的面积的时,求的值;
(3)在(2)的条件下,若点M是轴上的一个动点,点N是抛物线上一动点,试判断是否存在这样的点M,使得以点B,D,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如图1,抛物线y=﹣x2+bx+c过点A(﹣1,0),点B(3,0)与y轴交于点C.在x轴上有一动点E(m,0)(0m3),过点E作直线l⊥x轴,交抛物线于点M.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C点坐标;
(2)当m=1时,D是直线l上的点且在第一象限内,若△ACD是以∠DCA为底角的等腰三角形,求点D的坐标;
(3)如图2,连接BM并延长交y轴于点N,连接AM,OM,设△AEM的面积为S1,△MON的面积为S2,若S1=2S2,求m的值.
5.如图,二次函数的图象交x轴于点,,交y轴于点C.点是x轴上的一动点,轴,交直线于点M,交抛物线于点N.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2)①若点P仅在线段上运动,如图1.求线段的最大值;
②若点P在x轴上运动,则在y轴上是否存在点Q,使以M,N,C,Q为顶点的四边形为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
…………○…………内…………○…………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外…………○…………装…………○…………订…………○…………线…………○…………
)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
…………○…………内…………○…………装…………○…………订…………○…………线…………○…………
) (
学校
: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_
) (
…………○…………外…………○…………装…………○…………订…………○…………线…………○…………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1)y=x2-4x+3.(2)当m=时,四边形AOPE面积最大,最大值为.(3)P点的坐标为 :P1(,),P2(,),P3(,),P4(,).
【解析】
分析:(1)利用对称性可得点D的坐标,利用交点式可得抛物线的解析式;
(2)设P(m,m2-4m+3),根据OE的解析式表示点G的坐标,表示PG的长,根据面积和可得四边形AOPE的面积,利用配方法可得其最大值;
(3)存在四种情况:
如图3,作辅助线,构建全等三角形,证明△OMP≌△PNF,根据OM=PN列方程可得点P的坐标;同理可得其他图形中点P的坐标.
详解:(1)如图1,设抛物线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为D,
由对称性得:D(3,0),
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1)(x-3),
把A(0,3)代入得:3=3a,
a=1,
∴抛物线的解析式;y=x2-4x+3;
(2)如图2,设P(m,m2-4m+3),
∵OE平分∠AOB,∠AOB=90°,
∴∠AOE=45°,
∴△AO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E=OA=3,
∴E(3,3),
易得OE的解析式为:y=x,
过P作PG∥y轴,交OE于点G,
∴G(m,m),
∴PG=m-(m2-4m+3)=-m2+5m-3,
∴S四边形AOPE=S△AOE+S△POE,
=×3×3+PG AE,
=+×3×(-m2+5m-3),
=-m2+m,
=(m-)2+,
∵-<0,
∴当m=时,S有最大值是;
(3)如图3,过P作MN⊥y轴,交y轴于M,交l于N,
∵△OP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OP=PF,
易得△OMP≌△PNF,
∴OM=PN,
∵P(m,m2-4m+3),
则-m2+4m-3=2-m,
解得:m=或,
∴P的坐标为(,)或(,);
如图4,过P作MN⊥x轴于N,过F作FM⊥MN于M,
同理得△ONP≌△PMF,
∴PN=FM,
则-m2+4m-3=m-2,
解得:x=或;
P的坐标为(,)或(,);
综上所述,点P的坐标是:(,)或(,)或(,)或(,).
点睛:本题属于二次函数综合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第(2)问时需要运用配方法,解第(3)问时需要运用分类讨论思想和方程的思想解决问题.
2.(1)抛物线的表达式为:;(2)有最大值,当时,其最大值为;(3) 或或或.
【解析】
【分析】
(1)函数的表达式为:y=a(x+1)(x-3),将点D坐标代入上式,即可求解;
(2)设点,求出,根据,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求解;
(3)分∠ACB=∠BOQ、∠BAC=∠BOQ,两种情况分别求解,通过角的关系,确定直线OQ倾斜角,进而求解.
【详解】
解:(1)函数的表达式为:,将点D坐标代入上式并解得:,
故抛物线的表达式为:…①;
(2)设直线PD与y轴交于点G,设点,
将点P、D的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表达式:并解得,直线PD的表达式为:,则,

∵,故有最大值,当时,其最大值为;
(3)∵,∴,
∵,故与相似时,分为两种情况:
①当时,,,,
过点A作AH⊥BC与点H,
,解得:,
∴CH=
则,
则直线OQ的表达式为:…②,
联立①②并解得:,
故点或;
②时,

则直线OQ的表达式为:…③,
联立①③并解得:,
故点或;
综上,点或或或.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综合运用,涉及到解直角三角形、三角形相似、面积的计算等,其中(3),要注意分类求解,避免遗漏.
3.(1);(2)3;(3).
【解析】
【分析】
(1)利用待定系数法进行求解即可;
(2)作直线DE⊥轴于点E,交BC于点G,作CF⊥DE,垂足为F,先求出S△OAC=6,再根据S△BCD=S△AOC,得到S△BCD =,然后求出BC的解析式为,则可得点G的坐标为,由此可得,再根据S△BCD=S△CDG+S△BDG=,可得关于m的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得答案;
(3)存在,如下图所示,以BD为边或者以BD为对角线进行平行四边形的构图,以BD为边时,有3种情况,由点D的坐标可得点N点纵坐标为±,然后分点N的纵坐标为和点N的纵坐标为两种情况分别求解;以BD为对角线时,有1种情况,此时N1点与N2点重合,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可求得BM1=N1D=4,继而求得OM1= 8,由此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
(1)抛物线经过点A(-2,0),B(4,0),
∴,
解得,
∴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
(2)作直线DE⊥轴于点E,交BC于点G,作CF⊥DE,垂足为F,
∵点A的坐标为(-2,0),∴OA=2,
由,得,∴点C的坐标为(0,6),∴OC=6,
∴S△OAC=,
∵S△BCD=S△AOC,
∴S△BCD =,
设直线BC的函数表达式为,
由B,C两点的坐标得,解得,
∴直线BC的函数表达式为,
∴点G的坐标为,
∴,
∵点B的坐标为(4,0),∴OB=4,
∵S△BCD=S△CDG+S△BDG=,
∴S△BCD =,
∴,
解得(舍),,
∴的值为3;
(3)存在,如下图所示,以BD为边或者以BD为对角线进行平行四边形的构图,
以BD为边时,有3种情况,
∵D点坐标为,∴点N点纵坐标为±,
当点N的纵坐标为时,如点N2,
此时,解得:(舍),
∴,∴;
当点N的纵坐标为时,如点N3,N4,
此时,解得:
∴,,
∴,;
以BD为对角线时,有1种情况,此时N1点与N2点重合,
∵,D(3,),
∴N1D=4,
∴BM1=N1D=4,
∴OM1=OB+BM1=8,
∴M1(8,0),
综上,点M的坐标为:.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的综合题,涉及了待定系数法、三角形的面积、解一元二次方程、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知识,运用了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数学思想,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4.(1);(2)或;(3)
【解析】
【分析】
(1)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解;
(2)若△ACD是以∠DCA为底角的等腰三角形,则可以分CD=AD或AC=AD两种情况,分别求解即可;
(3)S1=AE×yM,2S2=ON xM,即可求解.
【详解】
解:(1)将点A、B的坐标代入抛物线表达式得,
解得,
故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x2+2x+3,
当x=0时,y=3,故点C(0,3);
(2)当m=1时,点E(1,0),设点D的坐标为(1,a),
由点A、C、D的坐标得,AC=,
同理可得:AD=,CD=,
①当CD=AD时,即=,解得a=1;
②当AC=AD时,同理可得a=(舍去负值);
故点D的坐标为(1,1)或(1,);
(3)∵E(m,0),则设点M(m,﹣m2+2m+3),
设直线BM的表达式为y=sx+t,则,
解得:,
故直线BM的表达式为y=﹣x+,
当x=0时,y=,故点N(0,),则ON=;
S1=AE×yM=×(m+1)×(﹣m2+2m+3),
2S2=ON xM=×m=S1=×(m+1)×(﹣m2+2m+3),
解得m=﹣2±(舍去负值),
经检验m=﹣2是方程的根,
故m=﹣2.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综合运用,涉及到一次函数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面积的计算等,其中(2),要注意分类求解,避免遗漏.
5.(1);(2)①,②存在,
【解析】
【分析】
(1)把代入中求出b,c的值即可;
(2)①由点得,从而得,整理,化为顶点式即可得到结论;
②分MN=MC和两种情况,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到关于m的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
解:(1)把代入中,得
解得
∴.
(2)设直线的表达式为,把代入.
得,解这个方程组,得
∴.
∵点是x轴上的一动点,且轴.
∴.


∵,
∴此函数有最大值.
又∵点P在线段上运动,且
∴当时,有最大值.
②∵点是x轴上的一动点,且轴.
∴.

(i)当以M,N,C,Q为顶点的四边形为菱形,则有MN=MC,如图,
∵C(0,-3)
∴MC=

整理得,
∵,
∴,
解得,,
∴当时,CQ=MN=,
∴OQ=-3-()=
∴Q(0,);
当m=时,CQ=MN=-,
∴OQ=-3-(-)=
∴Q(0,);
(ii)若,如图,
则有
整理得,
∵,
∴,
解得,,
当m=-1时,MN=CQ=2,
∴Q(0,-1),
当m=-5时,MN=-10<0(不符合实际,舍去)
综上所述,点Q的坐标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综合题,解(1)的关键是待定系数法;解(2)的关键是利用线段的和差得出二次函数,又利用了二次函数的性质,解(3)的关键是利用菱形的性质得出关于m的方程,要分类讨论,以防遗漏.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