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26 11:12: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 、字词大盘点。(34分)
1. 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蜷曲(qū)
B.盘绕(rào)
C.隶书(lì)
D.迂回(yū)
2. 观察下面的几幅图片,完成练习。(6分)
① ② ③ ④
(1)“勤”是 结构的字,除去部首有 画。上面的几幅画是“勤”的不同字体,有楷书、小篆、金文和隶书,可以辨认出这几个“勤”字的字体分别是
、 、 、 。
(2)根据汉字字体演变的过程给这几幅图片排序: 、 ③ 、 、

3.猜猜我是谁。(5分)
(1)看文字, 一半是春秋;论年代, 一半是春秋。 ( )
(2)有心走不快,见水装不完,长草难收拾,遇食就可餐。 ( )
(3)二山在一道,猜“出”算错了。 ( )
(4)左看马靠它,右看它靠马,两边一起看,脚踩万里沙。 ( )
(5)十字尾巴弯弯,算算数目少三。 ( )
4.写出下列歇后语或者对联中的谐音字。(6分)
(1)四两棉花——谈( )不上
(2)梁山泊军师——无( )用
(3)精装茅台—— 好久( )
(4)空中布袋—— 装疯( )
(5)两猿截木山中,这猴子也敢对锯( )
匹马陷身泥内,此畜生怎得出蹄( )
5.生活中经常会看到错字、别字,请你帮忙改正。(4分)
各种“抄”菜( ) 补胎“冲”气( )
家“俱”专卖( ) 洗车打“腊”( )
6.根据图片所表达的内容,写出相应的成语。(4分)
( ) ( ) ( ) ( )
7.下列歇后语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打扫卫生的同学匆匆将工具“飞回”卫生角,教室和包干区整洁了,这里的“脏乱差”还是外甥打灯笼—— 照旧(舅)。
B.一片好心却把事情办糟了,我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C.李医生的医术可真是“隔着门缝吹喇叭 — — 名(鸣)声在外”啦!连外省的人都来找她治病。
D. 奶奶第一次来我家,做饭的时候找不到盐,我对她说:“这不是‘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吗 您怎么就看不到呢 ”
8.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 √ ”,错的画“×”。(5分)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 ( )
(2)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之一,曾对一些周边国家的文字产生过重要影响。
( )
(3)汉字的演变过程是:甲骨文 →金文 → 小篆 → 隶书 →楷书 →草书 → 行书。 ( )
(4)小篆是从商周时期发展来的,到了秦朝统一六国之后得到推行,成为我国最早的统一文字。 ( )
(5)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盛行于殷商时代。清朝的王懿荣是最早发现和 研究它的人。 ( )
二、句子训练营。(6分)
1.妈妈下班回到家里。妈妈放下背包就开始做饭。(把两句话合并为一句)
2.大家都讲卫生,我们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保证了。(修改病句)
3.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村庄。(缩写句子)
三、课文回顾站。(7分)
1.通过课文,我了解到 朝的 是发现和研究甲骨文的第一人。
是我们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2.在历史的长河中,李姓的名人数不胜数:战国时期的 父子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汉代的 抗击匈奴,威名远扬;唐代的 被誉为“诗仙”;宋代的 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明代的 编写了《本草纲目》;近现代的 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3. 是从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发展而来,秦朝统一六国后得到推行,成为我国最早的统一的文字。其字形 , ,粗细一致,象形意味不明显。隶书形成于 ,通行于 。
四 、材料分析题。(5分)
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 一项调查显示,98.8%的受访者坦言自己曾遇到过提笔忘字的情况,其中29.5%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经常遇到这种情况。38.9%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经常手写汉字,41.2%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手写汉字的频率一般,19%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不经常手写汉字。
1.读材料,说说人们提笔忘字的原因。(2分)
2.我们应该怎样避免出现材料中所说的情况 (3分)
五、阅读欢乐园。(1 8 分 )
(一)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9分)
有趣的形声字(节选)
在汉字王国里,形声字是重要的一 员。数千年来,我们的祖先不断地创造形声字,光是在甲骨文中,就有许多象形字向形声字演变的例子。
这是星星的“星”。天上三光日月星,在甲骨文里,日和月都只用 一个形体来表 示,星星的特点是数量多,所以一开始用三个相同的形体来表示,以便跟日、月相区别。但 问题是,这些简单的形体能表示的事物太多了,三块石头、三个拳头 ……谁说一定就是星星 呢 于是,古人就在原来的字形上加了一个声符“生”。强化了字音,就能把“星”和其他事物区分开来了。
这是凤凰的“凤”,繁体字写作“鳳”。凤凰是古代传说中的神鸟,它的样子有点 儿像今天的孔雀,头上有冠,身后拖着漂亮的长尾巴。尽管如此,表示“凤”与表示其他鸟的 字形也较难分清。古人想出了办法:在原来的字形上增加了一个部件“凡”,用来标示字音。 这样一来,“凤”字有了声符“凡”,原来的象形字就变成了形符,是不是凤凰之形,已经变得
不重要了。
“星”和“凤”有共同的特点:它们原来都是象形字,有着鲜明的图画文字特征。汉字毕竟不是绘画,而是文字符号,字形经过演变,象形的特征一旦弱化,就不容易辨认出来了。
因此,古人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声符,创造了新的形声字。
1.用“ ”画出选文的中心句。(1分)
2.在甲骨文里,“星”字和“日”“月”的区别是
“星”和其他由三个圈表示的事物的区分办法是 。(2分)
3.从所选文段看,新的形声字是怎么来的 (2分)
4.选段列举了 和 两个例子,它们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 加 形成了形声字,请你再举出两个形声字 。(2分)
5.从文段可知,传说中的凤凰是什么样子的 (2分)
(二)阅读美文,完成练习。(9分)
入木三分
佚 名
王羲之对书法勤学苦练,甚至走在路上,坐在椅上,还揣摩着名家书法的笔势,手指不停地画着字形,时间一久,连自己的衣襟都被划破了。
有一次,他躺在床上,还用手临空画字,竟画到他妻子身上。他妻子说:“你怎么老在人家身上画 自家体,没啦!”
王羲之听到“体”字,忽然想到:是呀,应该创造自己的书体才是啊! 于是,他翻遍了所有的碑帖手迹,糅合百家的长处,再加上自己的勤学苦练,终于自成一体,成了著名的书法家。
正因为王羲之不停地刻苦练字,天长日久,竟练得腕力十足,写出字来笔锋带力,真可 以说是力透纸背。有一次他去看望一个朋友,碰巧友人不在,于是他在木板上写了几个字 就走了。后来这家人用力擦也擦不净,用水洗也洗不掉。这家人就把王羲之在木板上写的字让木工拿去雕刻,木工刻时发现木板上三分深的地方还渗透有墨迹。因此后来人们都说王羲之的字“入木三分”。这虽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却很能说明他的功夫深啊!
1.结合短文内容,解释“入木三分”。(2分)
2.王羲之由 ( )想到创造属于自己的书体。(1分)
A. 勤学苦练,进步不大 B. 揣摩名家书法
C. 在妻子身上临空画字,受到妻子提示
3.用“ ”画出文中表现王羲之勤学苦练的句子。(2分)
4.读完这个故事,你肯定受到了很大的启发。请结合自己的学习,谈谈自己今后的打算。(2分)
5.读下面的句子,想一想句子中的"体"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2分)
本:A. 身体 B. 文字的书写形式
(1)他妻子说:“你怎么老在人家身上画,自家体,没啦!”( )
(2)王羲之忽然想到,是呀,应该创造自己的书体才是呀!( )
六、写作小天地。(30分)
我们的汉字历史源远流长,关于汉字的认识,相信你会有自己的见地,阐述一下你对汉字的认识吧。要求条理清晰,4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1.A 2. (1)左右 十一 隶书 楷书 小篆 金文
(2)④ ① ②
3. (1)秦 (2)曼 (3)击(4)驼 (5)七
4. (1)弹 (2)吴 ( 3 ) 酒 ( 4 ) 风 (5)句 题
5.炒 充 具 蜡
6.官官相护 绝处逢生 七上八下 三长两短 7.D
8. (1) √ (2) √ (3) √ (4)× (5) √
二、1.妈妈下班回到家里,放下背包就开始做饭。
2.大家都讲卫生,我们的健康就有保证了。
3.小溪环绕着村庄。
三、1.清 王懿荣 甲骨文
2.李冰 李广 李白 李清照 李时珍 李大钊
3.小 篆 结构稳定 线条圆转 战国晚期 两汉
四、1.很多人手写汉字的频率一般、或者不经常手写汉字。
2.示例:要了解汉字的字理,规范书写汉字,生活中尽量动手写汉字等。
五、(一)1.数千年来,我们的祖先不断地创造形声字, 光是在甲骨文中,就有许多象形字向形声字演变的例子。
2.日和月都只用一个形体来表示,星星的特点是数 量多,所以一开始用三个相同的形体来表示 在字形上加一个声符“生”
3.古人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声符,创造了新的形声字。
4.星 凤 声符 燥 情
5.它的样子有点儿像今天的孔雀,头上有冠,身后拖着漂亮的长尾巴。
(二)1.形容王羲之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
2.C
3.王羲之对书法勤学苦练,甚至走在路上,坐在椅上, 还揣摩着名家书法的笔势,手指不停地画着字形,时间一久,连自己的衣襟都被划破了。
4.略
5.A B
六、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