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课件(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课件(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4-25 14:13: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__________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必修Ⅰ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干洁空气
低层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杂质以外的混合气体。
21%
78%
0.032%
干洁空气成分的体积分数
(25千米以下)
二氧化碳 CO2
光合作用的原料;调节地表温度。
臭氧 O3
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生命。
氧气 O2
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
氮气 N2
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78%
21%
0.032%
(其他)
大气中的水汽和杂质含量很少,却在天气变化中扮演重要角色。
水的相变,产生云、雨、雾、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同时伴随着热量的吸收和释放,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
大气中的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水汽和杂质
水汽和杂质
人类活动与大气污染
拍摄于优良天气
拍摄于重污染天气
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大气,如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等,会影响大气的成分和含量,产生大气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造成不利影响。
思考
1740年到2011年,短短不到300年的时间里,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变化趋势如何?导致其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会造成什么影响?
变化趋势
呈现上升趋势,增加速度加快
原因
化石燃料燃烧(释放大量二氧化碳)
土地利用的变化(毁林,减少二氧化碳吸收量)
影响
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进而导致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区,极端气候多发。
青海多巴
海拔2366米
云南海埂、呈贡
海拔1888米
甘肃榆中
海拔1996米
河北兴隆
海拔2118米
海拔/m 0 1000 2000 3000 4000
含氧量比 100% 89% 78% 70% 61%
我国已建成青海多巴、河北兴隆、甘肃榆中、云南海埂、呈贡等国家级高原体育训练基地。目前,世界公认的平原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的最佳高度为海拔1800-2400米。请推测运动员在更高海拔训练反而达不到理想成绩的原因。
思考
适当的缺氧环境有利于激发运动员的运动潜力;
但含氧量太低会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大气的组成及作用
大气组成 主要作用
干洁空气 主要成分
微量成分
水汽
杂质
N2
O2
CO2
O3
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维持生物活动的必需物质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保温
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对地面保温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1、川航客机本该飞行在哪一层?为什么?
2、急速下坠后飞机位于哪一层?为什么?
1、平流层;臭氧的存在使得平流层温度下冷上热,不易形成对流,加上水汽、杂质极少,无云雨现象,天气平稳。
2、对流层;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使得对流层下热上冷,对流运动显著,加上水汽、杂质多,成云致雨。
对流层
↑↓ ↑↓
大气在垂直方向温度和密度等物理性质方面的差异
大气垂直分层依据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一) 对流层
高度
高纬度:8-9千米
中纬度:10-12千米
低纬度:17-18千米
组成
整个大气质量的3/4;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
特点
1、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3、对流运动显著;
3、天气复杂多变。
分析对流层主要特点的成因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每上升100米降低0.6℃。
常出现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
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高度/km
20
0
120
60
100
80
40
-100
-50
0
50
100
对流层
电离层
中间层
平流层




温度/℃
对流层高度和气温变化图
成因: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直接热源。
成因:该层大气上部冷,下部热。
成因:近地面的水汽和杂质通过对流运动向上输送,在上升过程中随着气温降低,容易成云致雨。
平流层
→ →
对流层
↑↓ ↑↓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二) 平流层
高度
对流层顶部

50-55千米的高空
组成
水汽含量极少;
22-27千米处,形成臭氧层。
特点
1、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
2、以平流运动为主;
3、利于高空飞行。
平流层高度和气温变化图
大气平稳,天气晴朗,利于高空飞行。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
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20
0
120
60
100
80
40
-100
-50
0
50
100
分析平流层主要特点的成因
成因:该层臭氧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使大气增温。
成因:该层大气层上部热,下部冷,不易形成对流。
成因:该层大气中水汽和杂质含量很少,无云雨现象,能见度好。
高度/km
温度/℃
对流层
电离层
中间层
平流层




平流层
→ →
对流层
↑↓ ↑↓
高层大气
在80-120千米的高空,多数来自太空的流星体会燃烧,成为我们看到的流星。
高层大气 流星
A
太阳带电粒子流(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使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电离而出现的美丽的光辉。
高层大气 极光
B
在80-500 千米的高空,有若干电离层。
电离层大气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高层大气 电离层
C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三) 高层大气
高度
平流层顶部
至大气上界
(约2000-3000千米)
组成
气压很低,空气密度很小;
在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
特点
1、温度随高度增加先下降后上升;
2、能反射无线电波。
高层大气高度和气温变化图
20
0
120
60
100
80
40
-100
-50
0
50
100
分析高层大气主要特点的成因
气温随高度升高先降低后又持续上升。
会出现极光,能反射无线电波。
成因:底层没有吸收紫外线的臭氧,气温下降,85KM以上有吸收更短波长的紫外线能力,温度又持续增长。
成因:在80-500千米的高空,有若干电离层。
高度/km
温度/℃
对流层
电离层
中间层
平流层




垂直分层 高度 主要特点 成因
对流层 高纬8~9千米 中纬10~12千米 低纬17~18千米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下降 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离地面越近,受热越多。
大气对流运动显著 该层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空气对流运动。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几乎全部水汽、固体杂质集中在该层,
对流运动易成云致雨。
平流层 对流层顶 到50~55千米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 该层中的臭氧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
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 该层大气上热下冷,不易形成对流。
有利于高空飞行 水汽、杂质极少,无云雨现象,
能见度好,气流平稳。
高层大气 平流层顶到大气上界(2000~3000千米高空) 气温随高度增加先下降后上升 底层没有吸收紫外线的臭氧,气温下降;随后吸收更短波长的紫外线,温度又持续上升。
会出现极光,能反射无线电波 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
“生死迫降”
“民航史奇迹”
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面对大自然的挑战
将平凡做到极致就是非凡
中国机长好样的!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