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丘 陵
山地
平原
高原
分类 能量
来源 表现
形式 对地表形态
的影响
地球内部(热能)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地球外部(太阳能、重力能等)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地震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
形成高山和盆地、使地表变得起伏不平
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
各种地表形态,都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当然在一定时期内,肯定有一个是主导力量。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
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
2、板块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相对的运动 状态;
3、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活动比较 剧烈,多火山、地震。
板块构造学说
4、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宏观地貌)
板 块 运 动
对 地 表 影 响
举 例
板块张裂(生长边界)
板块挤压碰撞(消亡边界)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
板块相对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板 块 运 动
对 地 表 影 响
举 例
板块张裂(生长边界)
常形成裂谷或海洋、海岭、断层
东非大裂谷
大西洋
板块挤压碰撞(消亡边界)
陆洋板块
大洋板块常形成海沟
大陆板块成岛弧和海岸山脉
马里亚纳海沟
东亚岛弧链;
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
陆陆板块
常形成巨大的山脉、高原
喜马拉雅山脉
板块相对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全球六大板块示意图
板块你看清了吗?
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的变形、变位称为地质构造
褶皱
断层
褶
皱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构造类型 产生原因 结构特征 地貌形态
褶
皱
岩层受挤压弯曲变形
岩层上拱
岩层下弯
常形成山岭
谷地或盆地
背斜
向斜
小结
背斜、向斜如何判读
判断背斜、向斜的主要依据:
岩层的
新老关系
背斜:中间老两翼新
向斜:中间新两翼老
一亿年后……
很早很早以前,地壳发生了挤压……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褶
皱
↓
地形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向斜成山原因: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质密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
背斜
向斜
以外力作用为主
背斜成谷原因: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松散破碎,易风化侵蚀成谷地。
向斜成山
背斜成谷
地形倒置
构造类型 产生原因 结构特征 地貌基本形态 地形倒置
褶
皱
岩层受水平挤压弯曲变形
岩层上拱
岩层下弯
常形成山岭
谷地或盆地
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
背斜
向斜
褶皱
2、断层
概念:岩层受力达到一定的强度,发生断裂,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位移,称为断层。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断层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断层
地垒 :相对上升,多形成山峰,如 庐山、华山、泰山、峨眉山等
地堑 :相对下降,多形成盆地或谷地,如吐鲁番盆地、渭河谷地、汾河谷地等
构造类型 产生原因 地表形态 举例
断
层 地垒
地堑
2、断层
岩层受强大压力或张力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位移
常形成断块山
常形成构造盆地或谷地
如华山西峰、庐山、峨眉山万佛顶、泰山
东非大裂谷、吐鲁番盆地、渭河谷地、汾河谷地
小结
形 式 从岩层弯曲看 岩层新老关系 对地貌的
影响 原 因
褶
皱
断
层
背斜
向斜
岩层向上拱起
岩层向下弯曲
岩层中老外新
岩层中新外老
一般成山
侵蚀成谷
一般成谷
侵蚀成山
岩层向上拱起
背斜顶部受到张力被侵蚀成谷地
岩层向下弯曲
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
两条断层之间中间上升,两边下降,形成块状山地,如庐山华山西峰、庐山、峨眉山万佛顶、泰山
两条断层之间中间下降,两边上升,形成凹陷地带,如东非大裂谷、吐鲁番盆地、渭河谷地、汾河谷地。
地垒
地堑
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指导找矿、找水、工程建设
构造地貌 实践意义 原因或依据
背斜 石油、天然气埋藏区 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易于储油、储气
隧洞的良好选址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
向斜 地下水储藏区 底部低凹,易汇集水
断层 泉水、湖泊分布地 岩隙水易沿着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
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的回避处 岩层不稳定,容易诱发断层活动;破坏工程;水库水易渗漏
背斜——储油构造
向斜——储水构造
课堂小结
试一试
读图回答
1、甲、乙中属于背斜为 ,向斜为 。
2、C、D属于地垒为 ,地堑为 。(填代号)
3、甲乙两处,有可能找到石油的是 ,
地下水丰富的是 。
4、如果修地下隧道,应选择在 处,原因是 。
甲
乙
5.最有可能有泉水出露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从形态上看,图中背斜是
A.① B.⑤ C.③ D.④
例:读“某地的地质剖面图”,试着当一位地质工程师,对下面的问题作简要的分析说明。
(1)判断甲、乙两地的地质构造:甲为__________,乙为__________。
(2)在地貌上,甲构造顶部部分缺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甲、乙构造上覆盖有岩层,该岩层是由__________作用形成的;
背斜
向斜
背斜顶部受张力
易遭外力侵蚀
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