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创设情境·提质增效·落实素养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课堂教学点评
Contents
目 录
一、情境创设
二、教学设计
三、几点想法
01
一、情境创设
(一)地理教学情境的分类
(二)两节课教学情境创设的亮点
(一)地理教学情境分类
1.教学设计要重视创设三大真实情境——联系学生日常生活的情境(生活性情境)、地理与生产联系的情境(生产性情境)和地理学术情境(学术性情境)。
(一)地理教学情境分类
2.根据地理课堂中创设情境的刺激物的不同,可将情境分为多媒体情境、活动情境、语言情境、问题情境、生活情境和实体情境等。
情境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进而提高学生参与地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1.注重三大真实情境的创设
生活性情境:两堂课分别有砂糖橘和五常大米的品鉴体验。
生产性情境:两堂课分别以砂糖橘种植和水稻种植的生产性情境为载体。
学术性情境:广西砂糖橘和黑龙江五常大米种植区的区位分析并做出相关决策,体现了两堂课情境创设的学术性情境。
(二)两节课教学情境创设的亮点
2.注重地理学科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
人地协调观:两堂课通过农业区位因素分析情境创设,体现了农业产业因地制宜的思想,学生明白了农业要想更好的发展,既要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又必须尊重自然规律。
综合思维:通过自然环境和农业科学技术等的组合条件下才能高质高产高销使得学生学会从整体的角度去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区域认知:广西的砂糖橘和五常大米分别代表南北方不同区域的农业生产,通过问题情境创设有助于学生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地理实践力:两堂课通过情境的体验,有助于提升学生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更好地在真实情境中观察和感悟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两节课教学情境创设的亮点
3.关注地理学科课堂教学中的育人价值
德育价值:通过脱贫攻坚战中黄文秀感人事迹的情境创设,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通过水稻生产过程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劳动人民的光荣和伟大。
智育价值: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探究砂糖橘生产和水稻种植的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动,体现了地理学科智育价值
美育价值:通过广西砂糖橘和五常大米的品尝,引导学生对品质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体现地理学科美育价值。
劳育价值:要想富先修路以及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让学生充分体会劳动光荣,劳动可以致富,劳动可以让生活更美好,从而体现了地理学科在劳育中的育人价值。
立德树人:两节课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本质和价值,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响应党和国家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乡村振兴、国家战略。
(二)两节课教学情境创设的亮点
4.关注一境到底
两堂课分别围绕广西砂糖橘和五常大米产业的发展,探究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基础知识落实、思想方法渗透),寻求人地协调、产业可持续发展路径(人地协调观、学科德育)
提倡将完整呈现问题和相应情境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和背景,避免将情境仅作为“导入”的做法,要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情境的前提下展开学习。
——2020年修订《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施建议”
(二)两节课教学情境创设的亮点
5.关注情境的深化
两堂课均从创设的主要情境导入入手,并不断通过系列问题链以及创设活动情境,层层深入,不断深挖情境的内涵,从而落实核心素养培育和五育并举。
(二)两节课教学情境创设的亮点
02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科学
(二)教学重点突出
(三)教学过程精心设计
(四)教学和评价方式多元化
(一)教学目标科学:紧扣课程标准和学情,素养目标明确
课程标准
选必二:2.5 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创设的情境以及提供的问题链等均符合学生的实际学情,能够使得学生在最近发展区进一步提升能力和认知水平。
(二)教学重点突出
两节课整堂课均在开展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和说明,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在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三)教学过程精心设计
导入新颖,提质增效
设问合理,环节自然
切入细小,充分挖掘
探究充分,深度学习
板书合理,提纲挈领
03
(四)教学和评价方式多元化
1.注重体验式教学
2.注重问题式教学
3.注重探究式教学
4.注重价值观渗透
5.注重思维结构评价
6.注重表现性评价
1.注重体验式教学
品鉴砂糖橘和五常大米;
要想富先修路的案例体验;
通过体验创设的真实情境理解盲目和失败的关系
……
2.注重问题式教学
问题的设计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为起点;
围绕问题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链条,以学生的思维发展为线索,避免了过度牵引;
让所有学生参与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避免了以偏概全场面的出现,保证了对地理问题的全面认识和综合思维训练;
学生能形成地理知识结构框架,并能综合理解、解释和解决地理问题;
问题式教学很好的提倡和鼓励了学生呈现开放性思维,具有创新性表现。
3.注重探究式教学
探究脱贫致富的可行性方案;
探究东北和南方水稻种植的优劣条件;
探究农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制约因素,改进措施;
探究未来区域农业发展的新出路。
4.注重价值观渗透
从脱贫攻坚、河姆渡文化、五常大米走向世界等的系列探究和学习,培养了学生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
5.注重思维结构评价
提供给学生开放式问题,让学生思维过程可见,形成学习效果;
教师在教学中针对存在的问题给予了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指导;
关注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完整认识过程,避免了碎片化现象;
学生能形成地理知识结构框架,并能综合理解、解释和解决地理问题;
问题式教学很好的提倡和鼓励了学生呈现开放性思维,具有创新性表现。
6.注重表现性评价
对开放式问题的笔试评价;
对成果的实际操作过程及展示的评价;
对日常谈话和观察开展的评价;
对高层次学历状况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表现能力的评价;
对日常环境中的不同习惯的表现评价。
04
三、几点想法
(一)教学评价还可以优化
(二)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需进一步关注
(三)小组活动还需优化
(一)教学评价还可以优化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重视学生地理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发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开展思维结构评价至关重要,在预设教学评价时,需更进一步关注学生无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以及拓展抽象结构由低到高的思维结构达成情况,关注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完整认识过程,两堂课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更多表达看法的机会,以使学生地理思维过程和真实状态外显。
1.思维结构评价可以加强
(一)教学评价还可以优化
表现性评价是对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评定。是一种适合评价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方法。两堂课可以在课堂上的对话和观察,开展更能提升学生成就感和获得感的评价,对学生成果以及过程的展示和评价可以再丰富一些。
2.表现性评价可更丰富
(二)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需进一步关注
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高中学业质量标准是不同等级的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依据。教师需更进一步关注学生整合不同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在不同复杂程度的情境中运用各种重要概念、思维、方法和观念解决问题的关键特征,在遇到新的情境中除了课堂中侧重探究学习的区位因素外还有哪些因素等等,从学业质量角度,也是需要重点思考和设计的。
(三)小组活动还需优化
探究活动如何指向核心素养
合作探究如何体现协作发展
活动展示如何有效交流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