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开国大典 说课课件(共4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7 开国大典 说课课件(共4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25 13:20: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6张PPT)
部编本·六年级上册
《开国大典》说课
目录

教材分析


学习者分析
学习目标

学习方法

学习过程
课标解读
(一)
01
阅读、欣赏革命先烈创作的文学作品,以及表现他们事迹的诗歌、小说、影视作品等,感受革命领袖、革命先烈伟大的精神世界和人格力量,认识生命的价值;
02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第三学段
用口头或者书面的方式,交流自己的情感体验。


人文主题
单元分析
(二)
小学阶段革命题材文章
六上第二单元
革命岁月
五下第四单元
国家情怀
五上第四单元
国家之殇
四上第七单元
国家情怀
二上第六单元
伟人



语文要素
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 (写作)
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 (阅读)
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
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注意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
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
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体会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双线结构一览表
单元 人文主题 语文要素
二 革命岁月
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 (阅读)
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写作)
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在写场面时,是如何做到既注重整体面貌勾勒,又注意局部细节刻画的,领悟二者是如何有机结合的。
部编版 六上下
《开国大典》是一篇鼓舞人心的新闻特写,描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记叙了新中国成立之际亿万民众欣喜若狂、激动自豪的感人场面。文章文笔流畅,层次清楚,场面描写与抒发感情相结合。
教材分析
(三)
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这一篇这篇课文的课后题语文要素的指向更为明显。通过阅兵式部分,让学生知道在点面结合中要学会按顺序、从不同角度来写。第一题从默读入手,引导学生了解描写的场面理清文章的顺序;第二题,通过聚焦每一个场面描写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写作方法。
开国大典
第三个课后题,是语言的学习、体会、积累,但要注意其明确的指向性——“字里行间传达出的热烈、庄严的气氛”,这与单元主题、课文主题紧密相关。
二、学生分析
已有的能力:六年级学生能够基本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在阅读过程中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够认识到文章的写作顺序,并描述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等。
欠缺的能力:对于了解文章作者是如何布局谋篇的和在描述不同场面时如何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学生对此没有深刻的领悟,以及领悟不到如何在生活中对文本所学进行迁移运用。
三、学习目标:
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
学情分析
1.会写“政、宾”等14个字,会写“政府、外宾”等20个词语。
2.体会阅兵式这个场面中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3.了解开国大典盛况,结合重点词句,感受热烈、庄严的气氛,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情感。
4.拓展相关资料,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描写一个场景。
【重点】
1. 体会在阅兵式中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2. 了解开国大典盛况,结合重点词句,感受热烈、庄严的气氛,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情感。
【难点】
拓展相关资料,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描写一个场景。
三、学习目标:
教法
学法
合作探究法
朗读感悟法
情景教学法
勾画圈点法
四、学习方法
重温革命岁月
《七律.长征》
《狼牙山五壮士》
《开国大典》
《灯光》
《我的战友邱少云》
五、学习过程
部编本·六年级上册
《开国大典》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
1.会写“政、宾”等14个字,会写“政府、外宾”等20个词语。
2.了解开国大典盛况,结合重点语句,感受热烈、庄重的气氛。(重难点)
3.了解开国大典的重要意义,激发民族自豪感。
《开国大典》
第一课时
穿梭时空赏经典
01
梳理场面理顺序
02
指导朗读悟感情
03
穿梭时空赏经典
活动一
1.启发式谈话:你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第一岁的生日在什么时间吗 引出课题《开国大典》。
2.播放课件《开国大典》片段,引导学生说说:该片段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并提出自己看到课题后产生的疑问,最后让他们带着心中的疑问,走进课文。
梳理场面理顺序
活动二
1.学词理句
迎风招展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3、结合小标题,连起来简要说说开国大典的过程。
2、初读课文,了解开国大典的总体情况,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
群众入场
举行典礼
阅兵式
群众游行
3、结合小标题,连起来简要说说开国大典的过程。
4、自由读课文,感受典礼的盛大与隆重,感受人们激动和兴奋的心情,把让你感受最深的语句画下来,作批注。
5、汇报交流。
指导朗读悟感情
活动三
1.师生共同总结读后感受。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布置作业,指导积累
(1)抄写文中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词语和句子。
(2)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
1.体会文中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重点)
2.结合重点语句,感受热烈、庄重的气氛。(重点)
3.了解开国大典的重要意义,激发民族自豪感。(难点)
复习导入,梳理“大事件”
01
聚焦“大场面”,感受“大热情”
02
领悟“大意义”
03
“点面结合”,再写阅兵式
04
《开国大典》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梳理“大事件”
活动一
聚焦“大场面”,感受“大热情”
活动二
解决核心问题
作者是怎样写好激动人心的“大场面”,人民群众的“大热情”受到了谁的牵动呢?
5
6
7
8
9
10
“面” 的描写
“点” 的描写
点面
结合
1.聚焦“典礼”:直线画毛主席的言行,波浪线画群众的反应
通过师生对读(师读主席言行,生读群众表现)、男女生合作读等多种方式,发现以下表达特色:其一,“点”言简意赅,“面”浓墨重彩,“点”“面”一一对应,相互交替,表现了领袖和人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其二,“面”的描写多处运用“反复”的表现手法,如三处“掌声”、四处“欢呼”、五个“一齐”、两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让开国大典上人民群众的兴奋、激动、自豪之情层层推进,充分表现出群众的“大热情”“大喜悦”。
2.聚焦“阅兵式”:朗读文章第12、13自然段,完成表格
读出受阅部队的威武雄壮、飒爽英姿和扑面而来的强大力量
11
12
13
“面” 的描写
“点” 的描写
以面衬点,使得阅兵式的震撼场面就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人民群众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深厚情感,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领悟“大意义”
活动三
开国大典为什么如此隆重、庄严,人们又为什么如此热情、激动?
提醒学生结合所了解的历史资料和以往学习过的相关文章去思考,并进行小组交流和分组汇报,自然而然地让学生感受到开国大典的伟大意义。
4、总结:从新中国成立到建党百年,在这73年的岁月里,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我们身为一名中国人,随时随地无比自豪。我们有幸成为建党百年的见证者,刚刚也学会了成为一名合格的记录者,下一个百年,我们责无旁贷,更是祖国的建设者。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点面结合”,再写阅兵式
活动四
小练笔:
此时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充分的激发,我趁势引入下一个活动,一睹2019年建国70周年大典上“阅兵式”的震撼画面,关注其中关于“点”和“面”的镜头,练写一个片段。
课后作业:
1.将文中“点面结合”的部分声情并茂地读一读。
2.结合视频,完成小练笔,下节课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