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模拟测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模拟测试(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26 13:23: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模拟测试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 、字词大盘点。 (23分)
1.看拼音,写词语。(9分)
(1)烈士的yí gǔ( )带回来了,老人qíng bù zì jīn( )地流下了泪水,他强忍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juàn liàn( )
(2)一阵fán mán( ) 过后,医生坐在zhěn suǒ( ) 里,yì shēng bù kēng( )地盯着那个躺在病床上的
2.下面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蓟州(jì) 涕泪(dì) 襄阳(x iāng)
B. 阴谋(móu) 数数(shǔ) 踌躇(zhū)
C. 黯然(yīn) 矜持(jīn) 手镯(zhuó)
D. 拟定(nǐ) 遗失(yí) 筹集(chóu)
3.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看到眼前的那一幕,他若有所思。
B. 看过周总理的传记后,我不禁情不自禁地赞叹不已。
C.想到感动中国的白芳礼老人用踩三轮车的收入资助贫困学生,我肃然起敬。
D.刘伯承一声不吭地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
4.判断正误,对的打“ √ ”,错的打“×”。(5分)
(1)“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是清代龚自珍的名句。 ( )
(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中的“三万”“五千”都是准确的数字,“河”共有 “三万里”,“岳”共有“五千仞”。 ( )
(3)《军神》对于沃克医生神态的侧面描写,以此来衬托刘伯承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 ( )
(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从军行》都是送别诗。 ( )
(5)“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 ”是反问句。 ( )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你是军人!”沃克医生一针见血地说:“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
B.是不是还要问问我家里有没有一些财产 请等一下,让我想一想,啊,记起来了,有
的有的,但不算多。
C.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D. 他们用怀疑而又惊异的目光,对我自上而下地望了几遍,就同声命令地说:“走吧!”
二、句子训练营。(9分)
1.不改变意思,把下列句子换一种表达方式。(2分)
我们革命难道是为了发财吗
2.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7分)
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1)这主要是对人物的 描写。从中我们可以推测出“病人”此时的心理活动:
。(3分)
(2)请用“和颜悦色”“怒气冲冲”写一句话,写出一个人与平时不同的表现。(4分)
三、课文回顾站。(15分)
1. 《从军行》是 代诗人 所作,这是一首边塞诗,“
, ”两句描绘出了一幅壮阔苍凉的边塞风景。“
, ”不仅描绘了战斗的艰辛、战事的频繁,同时抒发了战士们誓要胜利的豪言壮语。
2. 《军神》这篇课文记叙了 ,表现了刘伯承 ,表达了作者对 之情。
3. 《清贫》 一文选自《 》,作者是 。课文表现了方志敏 的革命精神。
4. 《青山处处埋忠骨》讲述了毛泽东获悉长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光荣牺牲的消息后 的心情以及 这两件事情,表现了毛主席 的情怀。
四 、阅读欢乐园。 ( 2 3 分 )
(一)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6分)
青山处处埋忠骨(节 选 )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 一 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 一会儿,那神情分明 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 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 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
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其诗句出自( )代( )的《 》中的名句。(1分)
2. 文中毛主席签的电报记录稿,反映了什么 (2分)
3. 从“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这句话中,我们看到了什么 (2分)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和 。(1分)
(二)阅读美文,完成练习。(17分)
馒头的故事
① 血色黄昏,硝烟滚滚。
② 日军56师团已进占怒江西岸,在惠通桥沿岸同中国军队接火。
③ 在距惠通桥不到50千米的泥泞公路上,开来五辆军用卡车,第一辆车上,坐着一位 穿着少校制服的大胡子军官。两个小时前,他接到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将弹药及食品送上 惠通桥南高地,那里,中国的军队已经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全体官兵4天没进食物,而他们接到的命令是再坚守24小时。
④ 卡车在公路上弹跳着向前冲去,大胡子少校两眼血红,他明白迟到 一 小时的后果是什么。
⑤ 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了。第 一 辆卡车扎进炮弹坑里,熄火了。随后的四辆也停了下 来。就在这时候,四野里聚来不少饿得皮包骨头的饥民,怯生生地围着卡车转,也不知谁喊了一声“车里有馒头!”顿时,饥民们呼啦啦冲上去钻进车厢,抢吃起馒头来。
⑥ 大胡子少校冲到被抢的车前,嘴角抽搐着,两眼似乎在滴血, 一咬牙,将手里的机枪端起来,只听一片哗啦的枪栓声,全体押车官兵持枪围住了饥民。
⑦ 忽然,大胡子少校盯住了车尾,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饿得双眼深陷,浑身瘦骨吓人地撑着皮肉, 一双手抓住馒头,嘴里还咬着一个,双眼惊骇地望着大胡子少校。
⑧ 大胡子少校浑身战栗着,两幅画面在眼前交替晃过, 一边是饿着肚子和鬼子拼命的 中国军队的将士, 一边是饿得只剩下一 口气的小女孩。他丢下机枪,面对饥民跪了下去, 一 拳砸在头上:“乡亲们哪!前面守怒江的弟兄们已经四天没吃饭了,他们空着肚子在和鬼子拼刺刀啊!你们 … … ”
⑨ 四野霎时一 片寂静,所有的人如石雕一般。
⑩ 小女孩睁着惊恐的大眼睛挪到大胡子少校面前,将手里和嘴里的馒头递到大胡子的
手里;“叔叔,我不知道这些馒头是送到前线去的,这个馒头我咬了一 口,请他们别嫌弃,让他们吃饱了多杀鬼子 … … ”
大胡子 一 下抱起小女孩,只是 一个劲儿地点头。他问小女孩叫什么名字,小女孩说她叫小翠。
所有的饥民此时都将馒头默默地送上车去,然后用最后的力气抱起一 块块石头填炮
弹坑。车队终于怒吼着向怒江冲去。
一周后,大胡子少校来到之前陷车的地方,找 一个叫小翠的女孩。 一位老大娘将他引到一座小坟包前,说三天前她饿死了,是她家七口人中最后一个死去的。
④ 大胡子少校咚地跪在新坟前,凄厉的枪声伴着一声号叫:“小翠妹,所有的中国人会为你报仇!”
⑤34年后,这位大胡子将军临死前拿着一个有缺口、发黄的干馒头,说:“把这个馒头的故事 … … 讲给 … … 孩子们 … … 听。”
1. 画“ ”的部分对小姑娘的 进行了描写,展现了小姑娘既
又 的心理。(5分)
2. 第⑨段中“所有的人如石雕一般”是因为 。(2分)
3. 文中有一处是对小姑娘的语言描写,请你用“ ”画出来。从她的话语中,可以看出小姑娘具有 的品质。(4分)
4. 大胡子少校跪了两次,这两次跪的心理是不一样的。第一次跪是( );第二次跪
是( )。(多选)(4分)
A. 出于对饥民的理解同情,看着饿得皮包骨头的饥民,他是心痛的
B.因为小女孩选择归还馒头最后自己却饿死了,对此少校是满怀敬意的
C. 因为前线无粮,陷入极端困境,少校恳求饥民能理解他的难处
D. 因为要不惜一切代价完成任务,无法帮助小姑娘,少校感到又歉疚又痛心
5.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文章开头的环境描写,写出了战争的残酷
B. “弹跳”“怒吼”“冲”等词语生动地写出了车速之快,侧面表现出了军情的紧急
C. 文章主要以大胡子少校的表现颂扬了在民族灾难面前,中国军民所体现出来的高度团结的民族精神
D. 文章最后提到有缺口、发黄的干馒头,深化了这个馒头的象征意义
五、写作小天地。(30分)
生活中免不了遇上令我们记忆深刻的人或事,今天就让我们记录下来,分享给大家吧!注意把事情描写详细,刻画人物时,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想法。
参考答案
一、1. (1)遗骨 情不自禁 眷恋 (2)繁忙 诊所 一声不吭 慈祥
2.D 3.B 4. (1) √ (2)× (3) √ (4)× (5) √ 5.A
二、1.我们革命不是为了发财。
2. (1)语言 示例:无论多么痛苦我都愿意忍受,我 不能用麻醉剂,否则会影响我的大脑,我还要继续为革命奉献力量
(2)示例: 一向和颜悦色的王叔叔,这次却怒气冲 冲地和小贩争论了起来,他瞪大双眼, 一副要讨 回公道的样子。
三、1.唐代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 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2.刘伯承在给受伤的眼睛做手术时拒绝用麻药钢铁般的意志 刘伯承的敬佩和赞扬
3. 《可爱的中国》方志敏舍已为公、甘于清贫
4.极度痛苦 毛岸英遗体是否安葬朝鲜的艰难决择 常人的情感和伟人
四、(一)1.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
2.毛主席为革命事业献出一切的崇高品质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怀。
3.悲痛的毛主席泪流满面,深深地思念着远在他乡的儿子。
4.动作 神态
(二)1.外 貌 动 作 神 态 对馒头充满渴望对持枪官兵充满恐惧
2.他们知道了自己抢的馒头是给前线正饿着肚子拼命杀敌的士兵的,对此感到很内疚。
3.“叔叔,我不知道这些馒头是送到前线去的,这个馒头我咬了一 口,请他们别嫌弃,让他们吃饱了多杀鬼子 …… ” 示例:深明大义
4.AC BD 5.C
五、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