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阶段诊断测试
生物试题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5题,满分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B C D D B A B B B A C D C D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C C B A D C B B D C
综合题(共5题,满分50分)
(1) 大豆(植株) (2)群落
(3)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4)更大
(5)株冠开始形成,这样有利于田鼠躲避天敌,同时,周围的生物也逐渐丰富,为田鼠提供更多的食物来源 (6)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27.(1) 物种组成
(2) 不同种群在垂直方向占据不同的空间 高度不同的农作物间作种植
(3) 沼气池、底泥中的微生物以及食用菌 无机盐和小分子有机物 可以实现物质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28.(1) 减轻茶树和杂草间的竞争 调整能量流动方向,是能量更多的流向茶树
(2)物质循环 循环
(3) 直接 ①192*103 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5*103
29.(1)同位素标记法 体液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2)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水分大量进入组织液,引起水肿
(3)①正常大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②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抑制回肠通过GLLT5吸收葡萄糖
(1)70%的酒精 消毒 CO2 防止排气时空气中的杂菌污染
重铬酸钾 灰绿
30-35℃ a 醋酸菌是好氧菌,酒精转变为乙酸需要O2乌鲁木齐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阶段诊断测试
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5题,满分50分)
1.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池塘里所有的大草履虫和小草履虫构成了一个种群
B.生态系统结构是指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C.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以及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D.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人类活动可以改变其速度但不能改变其方向
2.五家渠猛进水库放养了一批罗非鱼。右图为一段时间内其数量变化图,已知自然状况下罗非鱼在该水库的环境容纳量为K0,且调查期间有人在此放生过某种生物,据图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该罗非鱼种群数量在a~c增长,c~e下降,e之后波动
B.其增长率先不变后逐渐减小至零
C.出现图示波动可能与b点时出现天敌有关
D.该罗非鱼最终的环境容纳量为K2
3.新疆野苹果是现代栽培苹果的原始祖先。近年来,由于受到病虫害、过度放牧等影响,新疆野苹果已处于灭绝的边缘。下图为额敏县和新源县新疆野苹果种群年龄结构分布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额敏县新疆野苹果种群的成龄个体多,年龄结构属于稳定型
B.新疆野苹果老龄个体随时间推移逐渐死亡,导致新源县种群比额敏县先衰退消亡
C.由过度放牧和砍伐等人类活动引起的群落变化属于次生演替
D.为了防治苹果蠹蛾虫害,用雌蛾体内分离的信息素诱杀雄蛾属于化学防治
4.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在调节长江水位、涵养水源、改善当地气候等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被誉为“大陆之肾”。为了更好保护鄱阳湖水生生物,政府采取了禁捕退捕等措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禁渔期后鄱阳湖群落发生改变属于次生演替
B.“大陆之肾”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设立禁渔区属于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
D.湖区浅水域和深水域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种类属于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5.在中国悠久的淡水渔业养殖历史中,人们发明了高产低耗的“四大家鱼混养技术”。下图为夏季一个池塘中鱼的种群数量与水层优势种之间的关系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四大家鱼混养技术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特征,充分利用了池塘中的空间和食物资源
B.应避免同时饲养青鱼和草鱼,否则会导致种间竞争过于激烈,能量损耗增多,产量降低
C.若多年后该池塘废弃,其中的优势种会随时间推移发生变化,该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D.夏季该池塘中四种鱼种群的集合属于生物群落
6.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每个物种都有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即生态位
B.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C.不同鸟类的活动空间差异与群落的垂直结构有关
D.群落中种群密度大的不一定就是该群落的优势种
7.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毋覆巢,毋杀孩虫、胎夭飞鸟,毋麝毋卵”描述了对动物资源利用时,应避免捕杀幼年个体,这样有利于维持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提高出生率
B.《汜胜之书》“又种薙(韭)十根……居于瓜外,至五月瓜熟,薙可拔卖之,与瓜相避”,这种生产方式充分利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提升对光能的利用率
C.《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发挥作用的主要是细菌和真菌,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D.先秦诗人诗经的作品《大田》中“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描述了农业生产应避免虫害,体现了合理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流向对人最有益的部分
8.某人工饲养的高密度鱼塘能量流动关系图如下,a、b、c、d、e表示相关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鱼塘中满足a大于鱼种甲的同化量
B.该人工鱼塘的能量流动和转化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C.鱼种甲获得了植物中的能量,鱼种乙获得了鱼种甲的能量,植物获得了塘泥里腐殖质中的能量
D.鱼种甲到鱼种乙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00%
9.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说法正确的是( )
A.测算生态系统中主要食物链各环节散失的能量值,可构建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
B.在生态系统中,某种细菌营腐生生活时是分解者,营寄生生活时是消费者
C.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就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都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进行的
10.新浪网2022年9月19日报道: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博物馆获评首届“浙江省最美基层文化空间”。稻鱼共生模式中,鱼为水稻除草、除虫,鱼粪成为肥料;水稻则为鱼提供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实现了“一亩田、百斤鱼、千斤粮、万元钱”种植模式。关于稻鱼共生模式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稻鱼共生模式中,水稻是生产者,鱼属于第二和第三营养级
B.稻鱼共生模式实现了物质循环利用,种植水稻不用施肥
C.该生态系统引入鱼、鸭等增加了食物链条数,提高了自我调节能力
D.稻田养鱼利用种间关系对虫害进行生物防治,减少了农药的使用
1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所同化的能量不会再提供给其他生物
B.碳在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
C.生产者经光合作用等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了生物群落
D.大力提倡素食能够降低人类所处的营养级,从而使人类获得更多的能量
12.“美丽乡村”建设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集农业生产、旅游和生态保护为一体的农业生产类型。下列关于“美丽乡村”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美丽乡村”能量金字塔不会呈倒金字塔形
B.“美丽乡村”的生物多样性肯定高于自然生态系统的
C.“美丽乡村”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会高于自然生态系统的
D.“美丽乡村”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
13.科研者分别研究了海南5个地区的橡胶林和热带雨林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如图所示,土壤微生物分解纤维素作用的强度采用埋纸片法进行测定,用纸条失重的百分数来表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研究地段需要随机取样并计算平均值
B.旱季和雨季的取样地点必须一致
C.橡胶林对纤维素的分解作用高于热带雨林
D.热带雨林湿度增大有利于纤维素的分解
14.二化螟以水稻茎秆纤维为食,褐飞虱主要刺吸水稻茎叶汁液,稻螟赤眼蜂可将卵寄生在二化螟的虫卵内,是二化螟的天敌。在遭遇不同虫害时水稻产生的防御性挥发物会发生变化,“气味”有所不同。科研人员在A侧和B侧放置不同“气味”的水稻植株,得到稻螟赤眼蜂被吸引移向A侧或B侧水稻的百分率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褐飞虱和二化螟的生态位不完全相同,种间竞争并不激烈
B.褐飞虱的存在降低了二化螟虫卵被稻螟赤眼蜂寄生的风险
C.利用特定“气味”吸引稻螟赤眼蜂防治水稻虫害属于化学防治
D.该实验说明了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15.“无废弃物农业”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无废弃物农业”的众多类型之一就是把人畜粪便、枯枝落叶以及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等,采用堆肥和沤肥等多种方式转变为有机肥料,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堆肥和沤肥过程中,微生物将一部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B.该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即达到了生态平衡
C.农田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D.与秸秆直接还田相比,堆肥和沤肥有效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16.北极冻原指北极地区北冰洋与泰加林带之间的永久冻土地和沼泽地带,年降水量低。在北极冻原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稀少,营养结构简单,其中生产者主要是地衣,其他生物大都直接或间接地依靠地衣来维持生活。下列关于北极冻原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食物网相对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B.北极冻原气候条件差,恢复力稳定性较低
C.物种特性如抗逆性与抵抗力稳定性有关,与恢复力稳定性无关
D.冰川大量融化会影响北极冻原的现有稳定性
17.在鱼塘适量种植莲藕,能达到水净、鱼肥、景美、藕增产的多重效益。以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鱼塘底部与岸边分布着不同的植物,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B.鱼塘中不同的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C.鱼的粪便是荷花的天然肥料,为荷花提供了物质和能量
D.必要的人工干预能保证鱼塘生态系统的稳定和高产
18.为研究五台山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了生态评估,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游客所需的生态足迹越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越大
B.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生态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C.碳足迹生态赤字较大,可能是景区以燃油汽车交通为主造成的
D.合理规划旅游活动,提倡错峰出游有利于改善生态旅游环境
19.2023年1月30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官网最新发布的通知:纪念通过《生物安全议定书》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国际条约20周年。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小于其直接价值
B.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C.人类活动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
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漫长的协同进化的结果
20.新型“零废弃生态农业”利用酶制剂,将鸡粪、猪粪及农田废弃物变为无臭无味溶于水的粉末,随水施撒在土壤里,实现了农田有机垃圾的零废弃、无污染,让农田秸秆和卖不出去的废弃农产品代替化肥改造盐碱地。从生态学角度对“零废弃生态农业”的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型“零废弃生态农业”实现了能量的循环利用
B.酶制剂能够完全代替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
C.酶制剂处理后的废弃物能更好的为农作物提供能量
D.新型“零废弃生态农业”遵循生态工程中的循环原理
21.右图表示某人工设计的生态系统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施用农家肥能增加CO2浓度,利于葡萄和蔬菜增产
B.蝇蛆和蚯蚓是分解者,可促进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C.由于饲养猪、鸡,增多了食物链,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D.该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22.某兴趣小组研究了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后,画出了如图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若图Ⅰ表述通过捕食关系构成的食物网,则F代表生产者,E、H代表消费者,G代表分解者
B.若图Ⅱ表示人的体液各部分的关系,甲是血液,当人感染了某病毒痊愈后,能在甲中发现T细胞和B细胞分化成的记忆细胞
C.若图Ⅲ表示碳循环,B代表大气中的CO2库,C表示消费者
D.若图Ⅲ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代表消费者,B代表生产者,C代表分解者,D代表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3.某同学以苹果汁为原料,先制果酒再制果醋。下图为部分发酵原理,正确的是( )
A.过程①和②是生产的第一阶段,发生在酵母菌的线粒体基质中
B.在生产过程中,第二阶段需要短暂通入无菌空气
C.过程③发生在线粒体中,可为菌种大量繁殖提供能量
D.缺少氧气时,醋酸菌可直接将乙醇转变为乙酸
24.家庭制作泡菜并无刻意的灭菌环节,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就可以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当环境中的乳酸积累到一定浓度时,又会抑制乳酸菌自身的增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发酵的初期,乳酸菌的种内关系主要表现为种内互助
B.在发酵的中期,由于营养物质的消耗和代谢产物的积累,乳酸菌的种内竞争趋于激烈
C.密闭的发酵环境使乳酸菌在种间竞争中占据优势
D.在发酵的中期,泡菜坛内各种微生物大量繁殖
25.果蝇的直翅和卷翅为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为探究该性状的遗传方式,以直翅和卷翅果蝇为亲本进行杂交,相关系谱图如下图。不考虑突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通过Ⅰ-1到Ⅱ-2的遗传,可判断该性状的遗传方式不是伴Y染色体遗传
B.通过Ⅰ-3到Ⅱ-3的遗传,可判断该性状的遗传方式不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C.可通过Ⅱ-1与Ⅰ-1杂交产生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判断出该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关系
D.若上述基因位于X染色体,则Ⅲ-1与Ⅲ-2杂交子代中出现直翅雄果蝇的概率为3/8
二、综合题(共5题,满分50分)
26.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点:a-大豆萌发;b-株冠形成;c-开花结实;d-植株萎蔫)
(1)该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____。(2分)
(2)对大豆图中的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进行调查,属于_______(种群/群落)水平的研究。
(3)种群密度是田鼠种群最基本的特征,是由______________直接决定的。(2分)
(4)与曲线Ⅱ相比,曲线Ⅰ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可能_______(填“更大”、“更小”)。
(5)b点以后田鼠群密度大幅上升,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2分)(请写出两条原因)。
(6)田鼠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____(2分),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
27.新农村建设旨在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生态农业是进行新农村建设的途径之一、如图表示将农作物种植、奶牛养殖、发展沼气等结合在一起的生态农业模式。回答下列问题:
(1)区别生态农业群落和传统农业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____。
(2)在垂直方向上,农田群落具有明显的_________现象(2分),农业生产上,可以采取_________(2分)措施提高其垂直结构的复杂程度,以提高农作物对光能的利用率。
(3)该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有_____。据图分析,沼渣分别为农作物和食用菌提供了____、____(填物质)。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相较于传统农业,生态农业的优点是__________(2分)。
28.土壤中重金属污染会严重影响茶叶的品质。某科研小组对某重金属污染地区的单作茶园生态系统(种植单一品种茶树)进行了调查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茶农一般每隔3个月进行一次人工除草。从种间关系分析,人工除草的目的主要是___________。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人工除草能够___________。
(2)有的茶农在茶树下间种草菇,茶树的落叶可为草菇提供营养,栽培草菇剩下的基质又可被茶树根系吸收利用,这种生产模式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功能,也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
(3)为提高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价值,在茶园的某一区域进一步建立了一个集种植,养殖,采摘和休闲为一体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科研小组对该新型人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部分数据未给出,能量单位为J/·a,肉食性动物作为只占据一个营养级研究)。
生物类型 X 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 未利用的能量 传递给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外来有机物输入的能量
生产者 50 5.0 95.0 25.0 0
植食性动物 12.7 1.3 12.0 Y 6.0
肉食性动物 6.3 0.5 6.5 2.7 11.0
①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_J/cm2·a。(2分)
②分析表中数据及各营养级能量的分配,表中X是指_____,表中的数据Y为_______J/cm2·a。(2分)
29.糖尿病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严重时可引起各种并发症,导致多种器官功能损害。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科学家通常采用___________法来研究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过程。胰岛素通过_________运输到达靶细胞,与靶细胞表面的胰岛素受体结合,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2)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并发症之一,酮体是脂肪氧化分解产物的统称,糖尿病患者出现酮症酸中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糖尿病病人还易发生肾病并发症。这种病人常伴有水肿,血浆蛋白浓度降低,尿液中蛋白含量增加。请分析出现水肿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为研究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研究人员对二甲双胍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给正常大鼠的腹腔注射STZ(一种诱导形成糖尿病的药物),获得若干只患病的大鼠模型。将其随机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其中一组灌服生理盐水设为模型组,另外一组灌服二甲双胍设为治疗组。一段时间后检测相关的指标,结果如图所示:
①对照组的处理是___________。(参考左图)
②根据相关蛋白检测结果,推测二甲双胍降低治疗组大鼠空腹血糖含量的原因可能是_____。(2分)
30.下图为果酒与果醋发酵装置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_对上述装置进行_____________后,再装入葡萄汁,将发酵装置放在18~30 ℃的环境中,每天拧开气阀b多次,排出发酵过程产生的大量_______。装置中d处设计成弯曲形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10 d之后,利用酸性条件下的_________对出料口c取样的物质进行检验。若呈________色,则说明产生了酒精。
(3)产生酒精后,在发酵液中加入醋酸菌,然后将装置放在_____________℃的环境中,适时打开气阀_____________向发酵液中充气。充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