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阶段诊断测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疆乌鲁木齐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阶段诊断测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25 15:42:56

文档简介

乌鲁木齐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阶段诊断测试
历史答案
1-5:B A C A A
6-10:D D C A A
11-15:B B B D A
16-20:B A B B B
21-25:D B B C C
26.【10分】
(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百日维新;辛亥革命(每点1分,共3分)。
(2) 1921年;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成立);领导工人运动(每点1分,共3分)
(3)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2分);五四运动(1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分)
27、(20分)
【6分】(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总方针形成的条件:①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2分);②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2分);③中共中央遵义会议结束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错误(2分)。
【4分】(2)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的原因:①中国抗日战争开始的时间最早,持续的时间最长(2分);②中国战场长期牵制和抗击日本的主要兵力,对侵略者的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2分);③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的后方、军事和情报基地,直接支援和配合了盟军的反法西斯斗争(2分)。
【10分】(3)
抗战胜利原因:①全民族的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②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③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配合;④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或者苏、美、英等国对日作战,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⑤爱国华侨与海外进步力量的支持。(任答三点得6分)
抗战胜利意义:①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②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③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④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或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⑤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任答两点得4分)
28.【20分】
(1)原因:①满足了农民获得土地的愿望;②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③党组织深入基层,广泛动员群众。(4分)
积极意义:①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的积极性;②有利于农业的发展,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保障;③有利于解放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村的现代化转型。(4分)
意义:①使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②优先发展重工业,加强了国防力量,有利于保障国家安全;③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4分)
(3)宪法性质: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2分)。民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政治制度(6分)。乌鲁木齐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阶段诊断测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共25道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考古学家通过比较广汉三星堆遗址和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出土文物发现,两者都有玉质礼器牙璋,在陶器方面都有封口盂、敞口觚、高柄豆,尤其是镶嵌绿松石的铜牌饰只见于三星堆和二里头。据此可知,该时期
A.两地区农业文明较为发达 B.跨区域之间文化交流显现
C.中华文化呈现大一统倾向 D.两地手工业制作工艺精湛
2.在王位世袭制下,世袭可以有兄终弟及、长子继承、壮子继承、择子继承、双系继承、女儿继承等多种方式。这表明王位世袭制
A.在血缘集团内部传承权力 B.最高统治者无力控制局面
C.王子依据其实力继承王位 D.王子在王族内部地位平等
3.幸存到今天的商朝文字大都发现于龟甲兽骨上,记载了有关疾病、梦、田猎、天时、年成等方面的疑问。据此可知
A.商朝文字是中国最早文字 B.商朝文字是用来记载占卜的
C.它使我们能了解到商朝人日常生活的许多情景 D.商朝文字是成熟的文字
4.公元前220年,秦始皇下令修建以咸阳为中心的驰道。后又命令蒙恬主持修建了一条由咸阳向北的“直道”,在云贵地区修“五尺道”,在湖南、广东等地修筑攀越五岭的“新道”。这些举措
A.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B.为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C.进一步削弱了中央集权 D.加强了中央政权组织
5.汉武帝时期,在各地分设盐官37处,铁官49处,严禁私人染指盐铁行业,这一做法是为了
A.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B.与“无为而治”思想相配合
C.提高商人政治地位 D.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6.唐太宗时常给品级较低的官员以宰相名号,扩大任用宰相的范围;武则天时期,中书省开始直接参与政务处理。上述调整使得
A.中书省地位最高 B.行政效率不断提高
C.相权被剥夺殆尽 D.皇帝权力得到加强
7.宋朝初年,政府虽然对东京城商业活动的“侵街”现象进行过干预,但屡禁不止。宋仁宗登基后,干脆将坊墙和市墙统统推倒,旧的坊市制度彻底崩溃。这一现象表明
A.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B.城市商业活动不再受政府的监管
C.商业发展严重影响了城市交通 D.商品经济发展倒逼城市管理改革
8.明朝中期,皇帝因阁权过盛,重用吏部以对内阁进行制衡,吏部尚书成为事实上的外廷之长。与此同时,为防范吏部权重,皇帝又以擢升吏部侍郎入阁来加强内阁对吏部要务的参与。这说明了
A.内阁逐步成为法定行政中枢 B.吏部已经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C.阁部制衡下君主专制的加强 D.内阁与六部共同协作制约皇权
9.张之洞在《劝学篇》中提道:“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材料体现的主张是
A.中体西用 B.托古改制
C.君主立宪 D.民主共和
10.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与西方列强按照当时通行的国际惯例发展着近代外交,但同时仍继续和朝鲜、越南等国保持着朝贡关系。这反映出清政府
A.外交体制尚在转型之中 B.外交方略富于灵活性
C.奉行“中体西用”原则 D.已放弃了“华夷观念”
11. 近代某时期,曾集中出现许多以“新”字开头的刊物。如《新国民》《新青年》《新社会》《新生活》《新生命》《新教育》《新小说》《新妇女》《新学生》《新共和》,有十种之多,由此可推知,当时
A.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B.学界重视改造国民精神
C.民主革命的呼声高涨 D.民众期盼民主和平建国
12.毛泽东在党的七大预备会上讲:“关于陈独秀这个人……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上是他领导的,他与周围的一群人,如李大钊同志等,是起了大作用的。……我们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学生。……那个时候有《新青年》杂志,是陈独秀主编的。被这个杂志和五四运动警醒起来的人,后头有一部分进了共产党,这些人受陈独秀和他周围一群人的影响很大,可以说是由他们集合起来,这才成立了党。”毛泽东的讲话肯定了五四运动( )
A.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B.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C.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D.是一场捍卫中华民族尊严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13.以国共合作为特征革命统一战线建立,掀起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其最大革命成果是
A. 革命势力从长江流域发展到黄河流域 B.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黑暗统治
C. 成立广州国民政府并消灭陈炯明势力 D. 提出“打倒列强,除军阀”革命目标
14.毛泽东是一位杰出的共产党的领袖人物,他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工人进行革命这一传统,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使中国革命获得成功。新的革命策略是
A.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B.土地革命
C.城市中心道路 D.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15.从中共中央机关报的公开报道来看,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广泛使用中华民国国旗而很少使用中共党旗。但在华北各抗日根据地,中共党旗则经常使用于各种节庆活动中。这表明当时中共
A.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 B.尚未形成高度一致的革命文化
C.政治影响力存在着地区差异 D.正在与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
16. 根据图中的内容,你认为最适当的标题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C.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D.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7. 分析下图所示的公私经济成分比例状况,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C. 新中国完成土地改革 D. 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
18.下图是我国某一时期关于经济建设的宣传画。据此可知当时在经济建设中
A.各项领域正在全面快速发展 B.比例关系潜伏着较大失调风险
C.重点发展钢铁工业,脱离中国国情 D.确立了各个领域协调发展的方针
19.73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击美国侵略者,美国使用了除原子弹以外当时所有的现代化武器。中国人民志愿军不畏强敌,克服重重困难,英勇作战,终于取得了胜利。抗美援朝
A.完成了朝鲜半岛的统一 B.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C.是近代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 D.使中国开始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
20.在中共八大的发言中,陈云提出“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这表明他
A.要求发展个体私营经济 B.认识到单一计划经济存在弊端
C.主张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D.强调清除苏联经济模式的影响
21.新中国成立后,在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之下采取了多种外交方略。其中一项是不急于取得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承认,而是先要求取消帝国主义在华各项特权,坚持完全实现中华民族在主权上的独立解放。这一方略是( )
A.“不结盟” B.“一边倒”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22.1982年宪法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一章放在“国家机构”之前,使本次修宪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据此可知,这次修宪“新”在
A.体现对人文主义的一贯追求 B.凸显了宪法保障人权的核心价值
C.反映了主权在民的宪法原则 D.表明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的委托
23.1953—1956年,我国农村开展了农民土地个体所有向合作社集体所有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1978-1983年,我国农村实行了由人民公社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转变,生产组织形式由集体转向家庭个体。这些变化
A.显示了国家的决定性作用 B.推动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没有改变我国土地所有制 D.说明了历史周期律的道理
24.2018年,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在新年贺词中说“新的一年里,我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扎实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决心不会改变”。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
A.“和平统一”方针 B.“政治协商”制度
C.“一个中国”原则 D.“一国两制”构想
25.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1992年中国(  )
A.强调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C.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D.形成了全面立体的开放格局
二、材料分析题(共3道小题,26题10分,27题20分,28题20分,共50分)
26.(10分)道路自信源自于道路开辟、道路创新和道路自觉,关系着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坚持道路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探索之路】
材料一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
(1)请分别写出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探索近代化道路的事件名称。(3分)
【革命之路】
材料二 这是一声砸向旧世界的锤头撞击,和着十月革命的惊天霹雳。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发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
——《信念永恒》
(2)“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是指哪一年的什么事件?该事件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3分)
材料三 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中共十九大报告
(3)材料三中的“正确革命道路”是指什么道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和胜利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什么?(4分)
27(20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瓦窑堡会议决议之所以能够提出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总方针的基本思想,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的原因;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不但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抗日,而且乡村中一部分富农和小地主、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将领也要求抗日。1932年9月,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会就指出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使帝国主义各国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更加激烈,随后又注意到法西斯势力在某些国家兴起,并逐步提出了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任务。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长征途中于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
——摘编自张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总方针的形成》
材料二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在那场战争中,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材料三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罗斯福
(1)根据材料一,概括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总方针形成的条件。(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伟大历史意义。(10分)
28.【20分】 一百年的风雨兼程,一百年的沧桑巨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土改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派出的工作队深入乡村,发动农民,进行宣传教育,使千百年来处于自由散漫、自给自足状态的农民,有了明确的阶级意识,他们被动员和组织起来,成为革命的基本依靠力量之一。中共的组织体系渗透到乡村基层末梢,瓦解了乡村原有的士绅统治架构。与此同时,中共还在农村开展了妇女、儿童、扫盲、水利、救灾等工作。
——以上材料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二 1953年,国家开始实行“一五"计划,以苏联帮助中国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围绕能源、原材料、机器制造等工业部门开展建设。在东北建成鞍钢等重工业企业,在上海重点发展机器制造业和轻工业,西北和西南地区成为国防工业建设要地。通过公私合营,用和平的方式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改造。在这一时期,中国许多尖端科技项目,如原子能的和平利用、喷气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等开始起步。“一五”计划完成时,全国居民消费水平在五年内提高了1/3。1955年8月,工资制代替供给制。1956年,职工工资有了大幅度提高。劳动保险、公费医疗等费用大幅度提高。国家掌握了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工业经济,为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奠定了物质基础。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1)据材料一,简析土地改革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并谈谈土地改革产生的积极意义。(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在“一五”计划中实施工业化战略的意义。(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并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民主制度。(8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