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北斗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北斗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25 17:13:06

文档简介

绝密★考试结束前
北斗联盟 2022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考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 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 8 页,满分 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现代文阅读(共 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近年来,话剧《茶馆》等“老作品”每一亮相,总会引来叫好和追捧,甚至形成“一票难求”
的文化热点。同时,一些新创作品却很难把人们引进剧场,有的即便一时获得好评,也很快被人淡
忘,成为舞台“稀客”,更有甚者沦为“一日游”“节展游”。两相对比,不禁引人深思。经典作品
长演不衰,圈粉几代人,奥妙何在?
戏剧艺术是靠表演立在舞台上的,也靠表演得以传承。经典作品的艺术高度,不仅源于思想内
涵、故事情节,更有赖于精湛的技艺。京剧表演艺术家张火丁曾说:我唱的永远是程派。她的《锁
麟囊》每演必火,几乎成为“灯谜”的节日,足以说明正是一代又一代“角儿”们对技艺的执着守
护与传承,才保持了“味儿”的纯正延续,使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持续散发。
经典从来都是开放的、面向未来的,不但提供精彩的内容,而且提供续写精彩的可能。戏曲理
论家李渔说,旧剧之可贵在于“本质如常”,又“能新而善变”。那些久演不衰的剧目,身段往往比
较柔软,善于结合时代审美语境的变化而做出微调。这为创作者反复咀嚼生活的馈赠,耐心听取观
众、文艺评论家的意见并加以运用提供了有利条件。事实上,经典作品正是以“小碎步”前行的形
式登上了艺术的高峰,也走进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给他们以温暖和力量。
经典作品之所以耐看,还因为其扎根文化沃土的深度决定了作品的厚度,反映出创作者对人性
的体察与感悟。优秀的文艺作品总是时代的产物,反映着一个时代独特的文化气质。随着时间的流
逝,物质的东西可能过时甚至灭失,精神却永不过时,历经岁月的冲刷,反而会愈显光亮。这就是
文化的力量。比如,豫剧《朝阳沟》讲述的是当年的知识青年扎根农村的故事。如今几十年过去
了,当代青年投身社会建设、报效祖国的途径发生了巨大变化,表达情感的方式,也更加丰富。但
我们今天再看《朝阳沟》,依然会为作品中深藏的家国情怀感动不已。
更重要的是,经典作品还饱含生活的温度,以艺术手法说出了老百姓的心声。这也是其承载的
文化精神、思想内涵和艺术追求真正抵达受众最根本的保证。戏剧是高雅的也是大众的。对于普通
观众而言,戏剧所营构的,不只是艺术空间,也是伦常的尺度。在这里,生活中的善行义举得到更
有故事性的表现,不公正不道德现象受到谴责与批判,向往地变成了“现实”,现实的昭示着愿
景。比如,河北梆子《宝莲灯》创作于上世纪 50年代末,已演了 1400多场,是著名的保留剧目。
当人们为舞台上的“沉香”热烈鼓掌时,掌声是对人间真情的讴歌,也包含着对孝心孝行以及惩恶
扬善的赞许。话剧《天下第一楼》首演于上世纪 80年代末,经三十余年舞台打磨已成当代经典,
剧中人与命运的不懈抗争,拨动着观众的心弦,引导人们思考人生,在生活的韧性中咂摸历史的流
转。贴近百姓口味自然有口碑,而真正的经典作品恰是靠百姓口碑流传的,具有现实温度的。
(摘编自胡一峰《为什么压箱底儿的经典老戏永不过时》)
高二语文学科 试题 第 1 页 共 8 页
材料二:
随着中国文化在全球的传播范围愈来愈广,中国戏剧走出国门的频次逐年增加。在英国爱丁堡
国际艺术节、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罗马尼亚锡比乌国际戏剧节等著名国际戏剧节现场,中国戏剧
的身影随处可见。通过科技手段丰富表现样式,中国戏剧与世界戏剧交流日益密切,打破了国外,
尤其是西方观众将戏曲、杂耍等同于中国戏剧的刻板认知。
事实上,当下中国戏剧人正有意识地利用科技手段创新讲述中国文化与民族艺术的方式,并得
到国际戏剧界的认可。亮相第二届老舍艺术节的戏剧作品《酗酒者莫非》,根据史铁生作品《关于
一部以电影作舞台背景的戏剧之设想》改编,由陆帕执导。与这位波兰导演来华演出的多部作品一
样,《酗酒者莫非》的理念、手法均属于欧洲当代文学剧场,影像与心理两个时空的结合方式带出
欧洲戏剧大师与中国当代文学碰撞出的火花。另一部在艺术节上登台的戏剧《铸剑》,文本取材自
鲁迅同名小说及中国民间传说《干将莫邪》,由波兰知名导演格热戈日·亚日那与中国演员联合创
作完成。
科技手段是助力中国戏剧走出国门的鲜亮“外衣”,然而究其根本,中国戏剧承载的厚重中国
文化与艺术传统才是它能在国外赢得赞誉、获得尊重的根本原因。从 1930年京剧大师梅兰芳访
美、1980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经典话剧《茶馆》巡演欧洲,到近几年由陈佩斯、黄盈、赵森等执
导的《戏台》《黄粱一梦》《罗刹国》等作品在国外引起的特别关注,都说明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的
魅力。这些都在提醒中国的戏剧创作者,中国戏剧未来若想在世界戏剧版图上占据重要席位,理应
深入民族艺术的核心地带,创排出彰显中国气象和文化气息、有格局、有品质的优秀作品。
(摘编自梅生《中国戏剧走出去的思考》)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近年来,《茶馆》等“老作品”每一亮相,总会形成“一票难求”的文化热点,但是一些新创作
品却不能获得人们的好评。
B. 经典戏剧作品善于结合时代审美语境的变化而做出微调,它们以“小碎步”前行的形式,登上
艺术的高峰,给人以温暖和力量。
C. 物质的东西可能会过时甚至灭失,但作为时代产物的优秀戏剧作品,其精神历经岁月的冲刷
后,反而会愈显光亮、永不过时。
D. 西方观众一度认为,中国戏剧与戏曲、杂耍是等同的,但随着中国戏剧与世界戏剧交流日益密
切,这一刻板的认识已被打破。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张火丁的《锁麟囊》每演必火,这不仅源于思想内涵、故事情节,更源于一代又一代“角儿”
们对技艺的守护与传承。
B. 当代青年投身社会建设的途径虽然与《朝阳沟》中所展现的不同,但两代青年都有炽烈的家国
情怀。
C. 由《宝莲灯》与《天下第一楼》的成功可以看出,经典作品饱含生活的温度,以艺术手法说出
了百姓的心声。
D. 材料二以《酗酒者莫非》与《铸剑》为论据,论证了中国戏剧要想走向世界,只有加强国际合
作才是出路的观点。
3. 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 在表演京剧《四郎探母》时,中外演员用特别突出拔高的音一起唱出“番”字。
B. 观看歌剧《图兰朵》时需注意着装,正襟危坐,不能像在戏园子一样随意走动。
C. 国外创作人员用多台投影等技术手段,与中国艺术家一起创作出话剧《青蛇》。
D. 音乐剧《在远方》融合时尚元素,歌颂中国快递小哥辛勤创造、坚定追求的精神和形象。
4.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
答:
5. 请结合材料,谈谈在新时代如何促进我国戏曲的全面繁荣。(6分)
答:
高二语文学科 试题 第 2 页 共 8 页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辰河小船上的水手
沈从文
我独自坐到这只小船上,已过了十天。起先我尽记着朋友“行船莫算,打架莫看”的格言,从
不发言过问。
我的衣袋中,虽还收藏了一张桃源县管理小划子的船总亲手所写“十日包到”的保单,但天气
既那么坏,还好意思把这张保单拿出来向掌舵水手说话吗?
我口中虽不说什么,心里却计算到所剩余的日子,真有点儿着急。
三个水手中的一人,似乎已看准了我的弱点,那水手向我说道:“先生,你着急,是不是?不
必为天气发愁。如今落的是雪子,不是刀子。我们弄船人,命里派定了划船,天上纵落刀子也得做
事!”
我的座位正对着船尾,掌舵水手这时正分张两腿,两手握定舵把,一个人字形的姿势对我站
定。想起昨天这只小船掯入石罅里,尽三人手足之力还无可奈何时,这人一面对天气咒骂各种野
话,一面卸下了裤子向水中跳去的情形,我不由得微喟了一下。我说:“天气真坏!”
他见我眉毛聚着,便笑了。“不碍事,只看你先生是不是要我们赶路,想赶快一些,我同伙计
们有的是办法!”
我带了点埋怨神气说:“不赶路,谁愿意在这个日子里来在河上受活罪?告我看是什么办法!”
“天气冷,我们手脚也硬了。你请我们晚上喝点酒,活活血脉,这船就可以在水面上飞!”
我觉得这个提议很正当,便不追问先划船后喝酒,如何活动血脉的理由,即刻就答应了。我
说:“好得很,让我们的船飞去吧,欢喜吃什么买什么。”
于是这小船在三个划船人手上,当真俨然一直向辰河上游飞去。经过钓船时就喊买鱼,一拢码
头时就用长柄大葫芦满满的装上一葫芦烧酒。沿河两岸连山皆深碧一色,山头常戴了点白雪,河水
则清明如玉。在这样一条河水里旅行,望着水光出色,体会水手们在工作上与饮食上的勇敢处,使
我在寂寞里不由得不常作微笑!
船停时,真静。一切声音皆为大雪以前的寒气凝结了。三个水手把晚饭吃过后,围在后舱钢灶
边烤火烘衣。我再也不能孤独的在舱中坐下了,就爬到那个钢灶边去,同他们坐在一处去烤火。
我询问那个年纪较大的水手:“掌舵的,我十五块钱包你这只船,一次你可以捞多少!”
“我可以捞多少,先生!我不是这只船的主人,我是个每年二百四十吊钱雇定的舵手,算起来
一个月我有两块三角钱,你看看这一次我捞多少!”
我说:“那么,大伙计,你拦头有多少!全船皆得你,难道也是二百四十吊一年吗?”
“我弄船上行,两块六角钱一次,下行吃白饭!”
“那么,小伙计,你呢?我看你手脚还生疏得很!你昨天差点儿淹坏了,得多吃多喝,把骨头
长结实一点点!”
小子听我批评到他的能力就只干笑。掌舵的代他说话:“先生要你多吃多喝,你不听到吗?这
小子看他虽长得同一块发糕一样,其实就只能吃能喝,撇篙子拉纤全不在行!”
“掌舵的,你在这条河里划了几年船?”
“我今年五十三,十六岁就到了船上。”
“拦头的大伙计,你呢?你划了几年船?”
“我照老法子算今年三十一岁,在船上五年,在军队里也五年。我是个逃兵,七月里才从贵州
开小差回来的!”
这水手结实硬朗处,倒真配作一个兵。昨天小船上滩,小水手换篙较慢,被篙子弹入急流里去
时,他却一手支持篙子,还能一手把那个小水手捞住,援助上船。上了船后那小子又惊又气,全身
湿淋淋的,抱定桅子荷荷大哭。他一面笑骂着种种野话,一面却赶快脱了棉衣单裤给小水手替换。
在这小船上他一个人脾气似乎特别大,但可爱处也就似乎特别多。
想起小水手掉到水中被援起以后的样子,以及那个年纪大一点的脱下了裤子给他掉换,光着个
下身在空气里弄船的神气,我心中充满了不可言说的感情。我向小水手带笑说:“小伙计,你
高二语文学科 试题 第 3 页 共 8 页
呢?”
那个拦头的水手就笑着说:“他吗?只会吃只会哭,做错了事骂两句,还会说点蠢话:‘你欺侮
我,我用刀子同你拼命!’,老子还不见过刀子,怕你!”
小水手说:“老子哭你也管不着!”
拦头的水手说:“不管你你还会有命!落了水爬起来,有什么可哭?我不脱下衣来,先生不把
你毯子,不冷死你!十五六岁了的人,不害羞!”
正说着,邻船上有水手很快乐的用女人窄嗓子唱起曲子,晃着一个火把,上了岸。
我说:“大伙计,你是不是也想上岸去玩玩?要去就去,我这里有的是零钱。要几角钱?你太
累了,我请客!”
他妩媚的咕咕笑着。我知道那是什么意思,就取了值四吊钱的五角钞票递给他。于是推开了
篷,这个人就被两个水手推上了岸,
可是他却出我意料以外,上岸不久又下了河,回到小船上来了。小船上掌舵水手正点了个小油
灯,薄薄灯光照着那水手的快乐脸孔。小水手向他说了一句野话,那小子只把头摇着且微笑着,他
赶忙解下了他那根腰带,原来他棉袄里藏了一大堆橘子,腰带一解,橘子便在舱板上各处滚去。问
他为什么得了那么多橘子,方知道他虽上了岸,却并不胡闹,只到河街上打了个转,在一个小铺子
里坐了一会,见有橘子卖,知道我欢喜吃橘子,就把钱全买了橘子带回来了。
我见着他那很有意思的微笑,我便也笑将起来,不说什么了。
天气如所希望的终于放晴了,我同这几个水手在这只小船上已经过了十二个日子。
(有删改)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开头说过了十天与末尾说过了十二个日子,都是说时间,但表达的心情不同。
B. 只因有求水手们早赶路,所以我不质疑水手“先划船后喝酒活动血脉”的合理性。
C. 这一段船上经历看似偶然,三位水手的三种资历、性情其实构成了水手们的一生。
D. 恶劣的环境、微薄的报酬并未消磨水手的活力,简单粗粝的生活中有生命的强韧。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用多个“笑”,表现了拦头大伙计性格的多个侧面,使这个人物形象格外鲜明生动。
B. 文章多次写到“野话”,既营造了真实感,也委婉批评了湘西社会粗鄙的风俗。
C. 文中有一段对青山、河水、水声的描写,既衬托了我的内心,又调节了叙事的节奏。
D. 作者尊重不同人物的说话习惯,俗趣与雅兴相糅合,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语言风格。
8. 作者曾说:“对于农人与士兵,怀了不可言说的温爱,这点感情在我的一切作品中,随处都可以
看出。”本文中人与人之间的温爱也随处可见,请分析主要写了哪几个方面的温爱。(4分)
答:
9. 本文是沈从文《湘行散记》中的颇有代表性的一篇,如果让你介绍作者这一系列作品的特色,
你会突出哪几个方面?(6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
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
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
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人君无愚、智、贤、不
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
高二语文学科 试题 第 4 页 共 8 页
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
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
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
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
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
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
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泪罗以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
(乙)
陆秀夫字君实,楚州盐城人。生三岁,其父徙家镇江。稍长,从其乡人孟先生学,孟之徒恒百
余,独指秀夫曰:“此非凡儿也。”景定元年,登进.士.第。李庭芝镇淮南,闻其名,辟至幕中。
秀夫才思清丽,一时文人少能及之。性沉静,不苟求人知,每僚吏至阁,宾主交欢,秀夫独敛
焉无一语。或时宴集府中,坐尊俎间,矜庄终日,未尝少有希合。至察其事,皆治,庭芝益器之,
虽改官不使去己,就幕三迁至主管机宜文字①。咸淳十年,庭芝制置淮东,擢参议官。德佑元年,
边事急,诸僚属多亡者,惟秀夫数人不去。庭芝上其名,除司农寺丞,累擢至宗正少卿兼权起居舍
人。
二王走温州,秀夫与苏刘义追从之,使人召陈宜中、张世杰等,皆至,遂相与立益王于福州。
进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宜中以秀夫久在兵间,知军务,每事咨访始行,秀夫亦悉心赞之,
无不自尽。旋与宜中议不合,宜中使言者劾罢之。张世杰让宜中曰:“此如何时,动以台谏论
人?”宜中皇恐,亟召秀夫还。
时君臣播越海滨,庶事疏略,杨太妃垂帘,与群臣语犹自称奴。每时节朝会,秀夫俨然正笏.
立,如治朝,或时在行中,凄然泣下,以朝衣拭泪,衣尽浥,左右无不悲动者。属井澳②风,王以
惊疾殂,群臣皆欲散去。秀夫曰:“度宗皇帝一子尚在将焉置之古人有以一旅一成中兴者今百官有
司皆具士卒数万天若未欲绝宋此岂不可为国邪”乃与众共立卫王,以秀夫为左丞相,与世杰共秉
政。时世杰驻兵压山,秀夫外筹军旅,内调工役,凡有所述作,又尽出其手。
至元十六年二月,压山破,秀夫走卫王舟,而世杰、刘义各断维去,秀夫度不可脱,乃杖剑驱
妻子入海,即负王赴海死,年四十四。
(节选自《宋史·陆秀夫传》,有删改)
【注】①主管机宜文字:官职名,掌机密文件。②井澳,今广东省中山市南海中岛屿。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度宗皇帝一子尚在/将焉置之/古人有以一旅/一成中兴者/今百官有司/皆具士卒数万/天若未欲
绝宋/此岂不可为国邪/
B. 度宗皇帝一子尚在/将焉置之/古人有以一旅一成中兴者/今百官有司/皆具士卒数万/天若未欲绝
宋/此岂不可为国邪/
C. 度宗皇帝一子尚在/将焉置之/古人有以一旅/一成中兴者/今百官有司皆具/士卒数万/天若未欲
绝宋/此岂不可为国邪/
D. 度宗皇帝一子尚在/将焉置之/古人有以一旅一成中兴者/今百官有司皆具/士卒数万/天若未欲绝
宋/此岂不可为国邪/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三闾大夫,战国时楚国特设的官职,主持宗庙祭祀之事,兼管贵族屈、景、昭三大氏子弟教育
的闲差事。
B. 渔父,文中是指打鱼的男子,“渔父”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含有特定意义,常指抱有“持守其
真”、还归自然主张的隐居者。
C.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为进士,即古代科举省试及
高二语文学科 试题 第 5 页 共 8 页
第者的称呼。
D. 笏,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所持的手板,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对君王上奏的话记
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屈原能力出众,遭小人陷害而被贬官,最后不愿与世推移而投江明志;陆秀夫才干突出,虽遇
伯乐赏识,但偏逢末世,最后兵败而赴海殉国。
B. 屈原和陆秀夫皆是忠贞爱国之士:屈原虽被放流,仍眷顾楚国,系心怀王;陆秀夫取胜无望,
深觉辜负了王之重托,便赴海而死,向王明忠。
C. 甲文文学性浓厚,运用对偶、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乙文语言平
实、叙述简洁,更注重史学性。
D. 甲乙两文均精心裁切,详略得当;甲文概述上官大夫诋毁屈原,详写屈原与渔父的对话;乙文
略写陆秀夫追随二王到温州的过程,详写朝会时的场景。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答:
(2)至察其事,皆治,庭芝益器之,虽改官不使去己,就幕三迁至主管机宜文字。
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翠楼吟
姜夔
淳熙丙午①(1186年)冬,武昌②安远楼成,与刘去非诸友落之,度曲见志。
月冷龙沙③,尘清虎落④,今年汉酺初赐⑤。新翻胡部曲,听毡幕元戎歌吹。层楼高峙,看槛曲
萦红,檐牙飞翠。人姝丽,粉香吹下,夜寒风细。
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玉梯凝望久,叹芳草萋萋千里。天涯情味,仗酒祓清
愁,花销英气。西山外,晚来还卷,一帘秋霁。
【注】①其时姜夔正远离家乡住在汉阳府汉川县的姐姐家。②武昌是抵抗金人的战略要地,宋
朝南渡时与金达成和议,出现了暂时的和平局面。③龙沙:出自《后汉书·班超传赞》“坦步葱
岭,咫尺龙沙”,后世用来泛指塞外,这里指金邦。④虎落:遮护城堡或营寨的竹篱。⑤汉制禁民
聚饮,有庆典时则例外,称为“赐酬”。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宴会上新改编的胡曲,营帐里将帅们的歌声,歌女脂粉的香气,营造出和平安详景象。
B. 化用仙人乘鹤的本地故事,写如此形胜之地能有自己这个词仙来题词庆贺,实乃荣幸。
C. 词人登上层楼眺望,只见萋萋芳草绵延千里,表达出远离家乡的满目凄清的苍凉之感。
D. 本词为庆贺安远楼落成而作,但不自觉地融入词人身世飘零之感,使词意味显得深厚。
15. 词的上片是如何紧扣“安远楼”这一中心表达“安远”之意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小题,10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每空 1分)
(1)《屈原列传》中,司马迁用形象的语言称许屈原:他自觉远离污泥浊水,就像蝉脱壳那样摆脱
污浊的环境,在尘埃之外浮游,这样就能“ , ”。
( 2)《 蜀 道 难 》 中 把 行 人 艰 难 的 步 履 、 惶 恐 的 神 情 绘 声 绘 色 地 刻 画 出 来 的 句 子
是: , 。
(3)“烟”在古诗词中意蕴丰富。既有烟气升腾,可望不可即的朦胧之美,如李商隐的《锦
瑟》中“ ”;又有预示战争的烽烟之意,如高适的《燕歌行》中“ ”。
高二语文学科 试题 第 6 页 共 8 页
(4)《过秦论》中,写陈涉带头造反以后,天下的百姓一呼百应,纷纷加入起义队伍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 , ”两句,写诗人以作书
品茶消磨时光,无聊而可悲,表达了诗人对京华生活的厌倦和不得志的悲愤与牢骚。
三、语言文字运用(19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海棠的风姿艳质,于群芳之中颇为突出。
我第一次看到繁盛缤纷的海棠是在青岛的第一公园。二十年(1931)春,值公园中樱花盛开,
夹道的繁花如簇,交叉蔽日,蜜蜂嗡嗡之声盈耳,______。我以为樱花无色无香,纵然蔚为雪海,
亦无甚足观,只是以多取胜。徘徊片刻,乃转去苗潮,看到一排排西府海棠,高及丈许,而
______,绿鬓朱颜,正在______、春色撩人的阶段,令人有忽逢绝艳之感。
海棠的品种繁多,以“西府”为最胜,其姿态在“贴梗”“垂丝”之上。最妙处是每一花苞红
得像胭脂球,配以细长的花茎,斜欹挺出而微微下垂,三五成簇。凡是花,若是紧贴在梗上,便无
姿态,例如茶花。好的品种都是挺出花朵的。樱花之所以无姿态的原因,便是因为无花茎。海棠花
苞最艳,开放之后花瓣的正面是粉红色,背面仍是深红,俯仰错落,______。海棠的叶子也陪衬得
好,嫩绿光亮而细致,给人整个的印象是娇小艳丽。我立在那一排排的西府海棠前面,良久不忍离
去。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游人如织 姹紫嫣红 仪态万千 恰到好处
B. 游人如织 花枝招展 风情万种 恰到好处
C. 人来人往 花枝招展 仪态万千 相得益彰
D. 人来人往 姹紫嫣红 风情万种 相得益彰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好的品种都是挺出花朵的。樱花之所以无姿态,便是因为无花茎。
B. 好的品种都是花朵挺出的。樱花之所以无姿态,便是因为无花茎。
C. 好的品种都是挺出花朵的。樱花无姿态的原因,便是因为无花茎。
D. 好的品种都是花朵挺出的。樱花之所以无姿态的原因,便是因为无花茎。
19. 下列各句中的括号,和文中括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一般来说,一条灯谜有三个要素:(1)谜面;(2)谜目;(3)谜底。
B. 杜甫诗:“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秋兴八首》其六)
C. 白朴的曲子《广东原》以忘忧草(萱草)与含笑花作对,很有意思。
D. 梁思成先生走上讲台,张开口,说:“我是无齿之徒。”(鼓掌)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本题共 3小题,10分)
“你可知 Macau不是我真姓”,当心底不自觉地吟唱起这首歌的时候,我正站在澳门艺术博物
馆中一幅题为《绝响》的美术作品前。这是一幅用麻布、麻绳、宣纸、墨等混合材料创作而成的作
品。数条沾着大片墨汁的白色不规则残破麻布,被捆缚在宣纸包裹着的圆形板上。粗旧的麻绳,制
止着被缚麻布的反抗张力。绷紧的麻布有着无比的愤怒,但它已无法挣扎,
① ,便会撕毁自身,让圆形木板失去支撑而碎裂。仿佛,它们就是在隐喻澳
门伤痕累累却仍在奋争的昨天。四百年的挣扎,四百年的孤独,四百年的思念!
左下角,简笔水墨勾勒出一只孤独无依的小舟和一个在巨大的木板中同样显得弱小无助的渔
人,他们就像海中的浪花和沙滩上的细沙,在深渊的最低处随波逐流。但即使是一粒沙,他们也有
自己的母亲!只是在滔滔的洪浪之中,在强大的外力面前,他们能做的,
② 。
20.对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高二语文学科 试题 第 7 页 共 8 页
A.拟人、排比、比喻 B.排比、比喻、夸张
C.对偶、拟人、排比 D.比喻、借代、排比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左下角,有一只孤独无依的小舟和一个弱小无助的渔人”,从语
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3分)
答:
22.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 15字。(4分)
答:
四、写作(60 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周作人曾说:“人生,有必要的忙,也要有必要的闲。只争朝夕的忙,是为了夕阳看花的闲。”
对于生活,忙而有价,闲而有趣,才是人生最好的状态;忙出意义,闲出情义,才能体现人生真正
的价值。
在“内卷”与“躺平”成了网络流行语的当下,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
思考和启发?请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 800字。
高二语文学科 试题 第 8 页 共 8 页北斗联盟 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考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 参考答案
1. A (3分)
【解析】A.“总会形成‘一票难求’的文化热点”与“不能获得人们的好评”曲解文意。原文:
总会引来叫好和追捧,甚至形成“一票难求”的文化热点。同时,一些新创作品却很难把人们引
进剧场,有的即便一时获得好评,也很快被人淡忘,成为舞台“稀客”,更有甚者沦为“一日游”
“节展游”。由此可见,“一票难求”的文化热点并不是总是出现的,新创作品也能获得人们的好
评。
2. D (3分)
【解析】D.“论证了中国戏剧要想走向世界,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是出路的观点”错,材料二第
二段的观点是:“当下中国戏剧人正有意识地利用科技手段创新讲述中国文化与民族艺术的方式,
并得到国际戏剧界的认可。”由此可见,文章以《酗酒者莫非》与《铸剑》为论据是为了论证上
述观点的。故选 D。
3. C (3分)
【解析】综合材料二可知,材料二的主要观点是“通过科技手段与中国文化、艺术传统相结合丰
富表现形式”。A.没有涉及科技手段;B.是对观众的要求;C.既涉及科技手段,又涉及中国故事
《青蛇》;D.虽涉及了时尚元素与中国故事,但时尚元素不等于科技手段。故选 C。
4.(4分)文章开篇提出"经典作品长演不衰,圈粉几代人,奥妙何在"的问题,接着从艺术的高
度、作品的厚度、生活的温度三个角度回答了此问题。(答出开篇提出问题 1 分,高度、厚度、
温度各 1 分)
5.(6 分) ①守护与传承精湛的技艺,根据时代善变善新以提升艺术的高度;②扎根文化沃土
以提升作品的厚度;③贴近百姓口味以提升生活的温度;④利用科技手段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国
戏剧走向世界,加强与世界戏剧的交流。(每点 2分,答出三点即给满分)
6. B (3分)
【解析】B.“只因有求水手们早赶路”以偏概全,不质疑并非只因为有求于水手早点赶路,还有
“理解”和“温爱”。故选 B。
7. B (3分)
【解析】B.“也委婉批评了湘西社会粗鄙的风俗”分析错误。写野话,除了营造了作品的真实感
外,也表现湘西社会的质朴和交流的自在、随意,是欣赏的态度,而不是批评其粗鄙。
故选 B。
8. (4 分)(1)水手之间的温爱。如小水手掉到水中,年长的水手赶紧救援,上船后又赶紧脱
了棉衣单裤给他穿。(2)水手对我的温爱。如水手知道我欢喜橘子,就把我送给他的钱全买了橘
子赶紧回船来。(3)我对水手的温爱。如我体谅水手,知道天气不好,不因为赶行程不因为有约
定而为难水手,还给水手零钱,让他们买喜欢的东西。 (答出一点 2分,两点 3分,三点 4分)
9. (6分)(1)突出内容上的特点,独有的湘西景观、风俗、人情,富有地域性和时代性特色。
高二语文学科 答案 第 1 页 共 6 页
(2)突出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情感,对乡风民俗的认同和赞赏,对小人物的理解、同情和赞美,
也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思考和重造民族生命的理想和愿望。(3)突出语言和表现特色,语言质地
澄明简洁,诗意灵动,典雅和土俗并存,真实地展露了他们为人的简单和真纯,直逼生命的本相。
(每点 2 分,共 6分)
10. D (3分)
【解析】 “者”一般为句中或句末停顿,“古人有以一旅一成中兴者”句中,“以”为介词,凭
借,“一旅”“一成”是并列结构,都应为“以”的宾语,故“一旅”“一成”中间不能断开,排
除 AC;“今百官有司皆具”中,“百官有司”是名词,做主语,“具”是具备的意思,应为动词,
故此句句意完整,不能断开,排除 AB。故选 D。
11. C (3分)
【解析】C.“进士……即古代科举省试及第者的称呼”说法错误。应该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的
称呼。故选 C。
12. B (3分)
【解析】B.“深觉辜负了王之重托,便赴海而死,向王明忠”错误,这不是他赴海而死的原因。
由原文“至元十六年二月,压山破,秀夫走卫王舟,而世杰、刘义各断维去,秀夫度不可脱……
即负王赴海死”可知,是战败后,张世杰、苏刘义各自砍断缆绳乘船离去,陆秀夫揣测无法逃脱,
才投海而死。故选 B。
13. (8分)
(1)国君无论愚笨或明智、贤明或昏庸,没有不想求得忠臣来帮助自己,选拔贤才来辅助自己
的。(“无”,无论;“忠”,形容词作名词,忠臣;“贤”(第二个),贤才;“自为”“自佐”,宾语
前置句。)
(2)等到考察他的政务,都治理得很好,李庭芝更加器重他,即使自己调任也不让他离开自己,
陆秀夫在李庭芝的幕府中三(多)次升迁至主管机宜文字。(“器”,器重;“虽”,即使;“迁”,
升迁;句子意思。)
14. B (3分)
【解析】B .“如此形胜之地能有自己这个词仙来题词庆贺,实乃荣幸”错,从原词“宜有”看,
并非真有,不免有些遗憾;而且“词仙”是词人由典故中的仙人化用而来,并不是实指词人。故
选 B。
15.(6分)
①化用典故,巧喻“安远”之意:化用班超震慑西域之典含蓄点出“安远”之意,用汉代赐酺
的旧例以言今日和平欢聚之事;②正面突出安远楼的高大宏伟,言其“安远”之用:写楼的整体
形势和局部的壮丽,期望它能真正的“安远”;③侧面烘托,写楼的“安远”:通过描写清冷的环
境和楼上的歌声,从侧面来烘托眼前的“安远”现实。(每点 2分,共 6分)
16.(10分)
(1)不获世之滋垢 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2)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3)蓝田日暖玉生烟 汉家烟尘在东北
(4)天下云集响应 赢粮而景从
(5)矮纸斜行闲作草 晴窗细乳戏分茶
17. B (3分)
【解析】第一空,“游人如织”形容游人多得像织布的线一样,密密麻麻。“人来人往”形容人来
高二语文学科 答案 第 2 页 共 6 页
来往往连续不断,也形容忙于应酬。文中地点为“公园”,是游赏之地,故用“游人如织”较为
恰当。
第二空,“花枝招展”指花枝迎风摆动的样子,也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姹紫嫣红”形容各
种颜色的花卉艳丽、好看。语境中是描写西府海棠,故应用“花枝招展”。
第三空,“风情万种”指流露出的男女相爱的感情非常多。“仪态万千”形容容貌、姿态各方面都
很美。这里与“春色撩人”并列,应选“风情万种”,句中为其比喻义。
第四空,“恰到好处”形容说话、办事等正好达到适当的地步。“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
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陪衬得相得益彰”语法上讲不通,应用“恰到好处”。故选 B。
18. B (3分)
【解析】划线句子有两处语病。第一处为“搭配不当”,“挺出花朵”搭配不当,“挺出”为不及
物动词,不应带宾语,故应改为“花朵挺出”;第二处为句式杂糅。“……的原因,便是因为……”
语义重复,应去掉“的原因”。故选 B。
19. C (3分)
【解析】文中括号内容具体解释了“二十”年是几几年,表示注释内容。
A.括号表示序次语。B.选项引用了杜甫的古诗,括号表示引语的出处。
C.选项解释了忘忧草具体是什么草,表示注释内容。D.括号内容是梁思成先生讲完话之后台下人
的活动,属于补充内容。故选 C。
20.A (3分)
【解析】“绷紧的麻布有着无比的愤怒……”是拟人,“四百年的挣扎……思念”是排比,“他
们就像海中的浪花……”是比喻。
21.(3分,1点 2分,2点 3分)
【解析】①“简笔水墨勾勒”照应美术作品这一说法,点明了画境;②“在巨大的木板中”突
显了渔人的渺小,契合作者在这幅美术作品前的观感。
22.(4分,每句 2分)
【解析】①哪怕再稍稍用一点力气 ②唯有对母亲绵绵不绝的思念
23.作文【评分细则】
【解析】1.基本要求:①文体必须明确,而且无论何种文体,“思考和启发”必须要有,且占一
定篇幅;
②论述不可脱离“忙和闲”这两个关键词
③偏题、离题作文要敢于往下给分,优秀作文要敢于给高分甚至满分,尽量避免分数中庸的
现象;
④建议均分控制在 43 分左右。
2. 评分标准
一类文(55-60)
内容: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挚;
表达:符合文体要求、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迹工整;
发展等级的特征要求: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
二类文(50-54)
内容: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实;
表达: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字迹清楚;
发展等级的特征要求:较深刻、较丰富、较有文采、较有创意;
三类文(44-49)
高二语文学科 答案 第 3 页 共 6 页
内容: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思想基本健康、感情基本真实;
表达:基本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字迹基本清楚;
发展等级的特征要求:略显深刻、略显丰富、略有文采、略有创意;
四类文(39-43)
内容:偏离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当、思想不健康、感情虚假;
表达:不符合文体要求、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语病多、字迹潦草难辨;
发展等级的特征要求:个别语句有深意、个别例子较好、个别语句较精彩、个别地方有新意;
五类文(≤38)
内容:偏离或背离题意,内容单薄,重复啰嗦,缺乏深度;
表达:结构不完整,有较多语病和错别字,字迹潦草不清晰;
发展等级的特征要求:无创新,少有文采,缺乏亮点。
3. 特殊情况说明
①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
所选
文体的要求。
②发展等级评分,依据四个评分点,不求全面,只需一点突出,即可按等评分,直至满分。
③判抄袭的文章,“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④判偏题的,只能评四等,但“发展等级”不给分。
4. 其他项评定
(1)扣分项评定
①出现错别字,1 个错别字扣 1 分,重复不计,扣完 5 分为止。
②标点符号出现 3 处以上错误的,酌情扣分。
③不足字数者,每少 50 字扣 1 分。
④未拟题目扣 2 分。
(2)残篇评定①400 字以上不足 800 字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
②400 字以下的文章,20 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③200 字以下的文章,10 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④只写一两句话的,给 2 分,不评 0 分。
⑤只写标题的,给 2 分,不评 0 分。
审题:
本题是一道给材料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材料类型是引语式材料。
材料先用周作人的话,引导学生思考“忙”与“闲”这两者关系。“人生,有必要的忙,也
要有必要的闲”,告诉我们:“忙”和“闲”是人生的一体两面,不能分开。“只争朝夕的忙,是
为了夕阳看花的闲”,告诉我们“忙”和“闲”的辨证关系:“忙”是为了“闲”。再用评价性话
语“忙而有价,闲而有趣”,“忙出意义,闲出情义”,揭示了“忙与闲”的内涵:“忙”要有价值、
有意义,“闲”要有趣味、有情义。这体现出了人生最好的状态和真正的价值。整则材料导向鲜
明,结合当下青年茫然“内卷”,轻言“躺平”的现状,引导学生通过对“忙与闲”的思考,追
求积极有趣、有情有义的人生。本题是一则关系型作文,写作时“忙”和“闲”两个方面缺一不
可,不能只写一方面,也不能肯定一个而否定另一个。要体现“忙和闲”的辨证关系,切忌泛泛
而谈,空谈道理,应该结合生活实际或具体实例来谈。
从写作任务角度看,写作身份是新时代青年,写作时应体现青年人的特点,得出青年人对“忙”
高二语文学科 答案 第 4 页 共 6 页
与“闲”的看法,不能得出消极的看法,应体现青年人以奋斗为主的观点,传播正能量。
写作指导:本次作文的关键词是“忙”与“闲”,写作中不能脱离这两关键词;学生可以结
合个人或他人的奋斗经历或感悟来谈,如奋发进取是为了创造有品位的生活,从而谱写出有价值、
有意义的人生之歌。合理使用递进、对立、并列或互补、总分总、因果等逻辑关系,采用举例论
证等论证方法论证中心论点,如列举王维的“入仕”与“出仕”、我们的工作日和周末、节假日
等事例来论证“忙”与“闲”的关系,以充分说理。
立意:
1.“忙”是为了“闲”。
2.适当“内卷”,拒绝“躺平”。
3.合理处理“忙”与“闲”,活出精彩人生。
4.“忙”要有价值,“闲”要有趣味和情义。
参考译文:
(甲)
屈原名平,与楚国的王族同姓。他曾担任楚怀王的左徒。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通晓治理
国家的道理。熟悉外交应对辞令。对内与怀王谋划商议国事,发号施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诸
侯,怀王很信任他。
……
怀王的长子顷襄王即位,任用他的弟弟子兰为令尹。楚国人都抱怨子兰,因为他劝怀王入秦
而最终未能回来。屈原也为此怨恨子兰,虽然流放在外,仍然眷恋着楚国,心里挂念着怀王,念
念不忘返回朝廷。他希望国君总有一天醒悟,世俗总有一天改变。屈原关怀君王,想振兴国家改
变楚国的形势,一篇作品中,都再三表现出来这种想法。然而终于无可奈何,所以不能够返回朝
廷。由此可以看出怀王始终没有觉悟啊。国君无论愚笨或明智、贤明或昏庸,没有不想求得忠臣
来帮助自己,选拔贤才来辅助自己的。然而国破家亡的事接连发生,而圣明君主治理好国家的多
少世代也没有出现,这是因为所谓忠臣并不忠,所谓贤臣并不贤。怀王因为不明白忠臣的职分,
所以在内被郑袖迷惑,在外被张仪欺骗,疏远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军队被挫败,土
地被削减,失去了六个郡,自己也被扣留死在秦国,为天下人所耻笑。这是不了解人的祸害。
令尹子兰得知屈原怨恨他,非常愤怒,终于让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顷襄王
发怒,就放逐了屈原。
屈原到了江滨,披散头发,在水泽边一面走,一面吟咏着。脸色憔悴,形体面貌像枯死的树
木一样毫无生气。渔父看见他,便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儿?”屈原说:“整
个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渔父说:
“聪明贤哲的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而能够随着世俗变化。整个世界都混浊,为什么不随大
流而且推波助澜呢?众人都觉醉,为什么不吃点酒糟,喝点薄酒?为什么要怀抱美玉一般的品质。
却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一定要弹去帽上的灰沙,刚洗过澡的一定
要抖掉衣上的尘土。谁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蒙受外物的污染呢?宁可投入长流的大江而葬身于
江鱼的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洁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呢?”于是他写了《怀沙》赋。……
因此抱着石头,就自投汨罗江而死。
(乙)
陆秀夫字君实,楚州盐城人。在他三岁时,他父亲把家迁到镇江。(陆秀夫)逐渐长大,跟
随其同乡的孟先生学习,孟先生的弟子常常有一百多人,但孟先生唯独指着陆秀夫说:“这不是
高二语文学科 答案 第 5 页 共 6 页
个平凡的孩子。”景定元年,陆秀夫考中进士。李庭芝镇守淮南,听说了他的名声,征召安置他
在自己的幕府中。
陆秀夫才思清丽,当时的文人很少有赶得上他的。他性情沉稳安静,不苟且求人了解自己,
每当属吏们来到官署(议事的地方)。宾主欢聚一堂,陆秀夫独自沉默不发一言。有时在府中宴
饮,他坐在酒席间,整日姿态矜持庄重,不曾有一点希求苟合的意思。等到考察他的政务,都治
理得很好,李庭芝更加器重他,即使自己调任也不让他离开自己。陆秀夫在李庭芝的幕府中三次
升迁至主管机宜文字。咸淳十年,李庭芝管辖淮东地区,提拔陆秀夫为参议官。德佑元年,边境
战事危急,李庭芝幕府中的属吏大多逃跑,只有陆秀夫等几个人没有离开李庭芝。李庭芝把他的
名字上奏给朝廷,朝廷任命他为司农寺丞,他多次升迁至宗正少御兼任起居舍人。
二王逃到温州,陆秀夫与苏刘义追随跟从他们,派人召陈宜中、张世杰等人来到温州,于是
共同在福州拥立益王为帝。陆秀夫后升迁为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陈宜中认为陆秀夫长久
地待在军队中,熟悉军中事务,每次遇到大事都咨询、访问陆秀夫之后才开始施行,陆秀夫也尽
心辅佐他,把自己的想法全都告诉他。不久陆秀夫参与议事和陈宜中意见不合,陈宜中让言官弹
劾并罢免了他。张世杰责备陈宜中说:“现在是什么时候了,还动用台谏大臣来弹劾别人?”陈
宜中惶恐,急忙召陆秀夫回来了。
当时君臣流亡在海边,许多事请疏忽了,杨太妃垂帘听政,与群臣说话时依然自称奴。每到
朝会时节,陆秀夫端正笏板庄重地立于一边,到治朝上,或者有时在奔行路途中,陆秀夫凄然落
泪,用官服擦泪,衣服都被沾湿了,身边的人没有不悲痛的。在井澳恰好遇到大风,益王因为受
惊生病去世,群臣都想要离去。陆秀夫说:“度宗皇帝有一个儿子还活着,将把他置于何地?古
人尚且有凭借一支军队和方圆十里之地复兴国家的,现在百官有司都具备,有士兵数万人,上天
如果不想灭绝宋朝,凭借这些难道不可以建立国家吗?”于是与众人共同拥立卫王为帝。皇帝于
是任命陆秀夫为左丞相,与张世杰一同掌管政事。当时张世杰的军队驻守在压山,陆秀夫对外筹
划战事,在内调度工程,凡是皇帝有所述作,又都出自他的手。
至元十六年二月,压山被攻破,陆秀夫跑向卫王的船,而张世杰、苏刘义各自砍断缆绳离去,
陆秀夫揣测不可能逃脱,就拿着剑驱赶他的妻子儿女跳海,随即背着卫王投海而死,享年四十四
岁。
高二语文学科 答案 第 6 页 共 6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