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课时作业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自从屈原歌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如谢庄《月赋》说:“洞庭始波,木叶微脱。”陆厥的《临江王节士歌》又说:“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木叶”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释,“木”就是“树”,“木叶”也就是“树叶”,可是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呢?一般的情况,大概遇见“树叶”的时候就都简称之为“叶”,例如说:“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陶渊明《拟古》)这当然还可以说是由于诗人们文字洗练的缘故,但一遇见“木叶”的时候,诗人们似乎都不再考虑文字洗练的问题,而是尽量争取通过“木叶”来写出流传人口的名句,例如“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沈佺期《古意》)可见洗练并不能作为“叶”字独用的理由。在诗歌的语言中,乃又不仅限于“木叶”一词而已。例如杜甫有名的《登高》诗句中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从“木叶”发展到“落木”,其中关键显然在“木”这一字。
古代的诗人们都在什么场合才用“木”字呢?也就是说,都在什么场合“木”字才恰好能构成精妙的诗歌语言?事实上他们并不是随处都用的,要是那样,就成了“万应锭”了。而自屈原开始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此后的诗人们无论谢庄、陆厥、柳恽、王褒、沈佺期、杜甫、黄庭坚,都以此在秋天的情景中取得鲜明的形象,这就不是偶然的了。例如吴均的《答柳恽》说:“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木”在这里要比“树”更显得单纯,所谓“枯桑知天风”这样的树,似乎才更近于“木”;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
“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树的颜色,即就树干而论,一般乃是褐绿色,这与叶也还是比较相近的。至于“木”呢,那就说不定,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我们所习见的门闩、棍子、桅杆等,就都是这个样子,这里带着“木”字的更为普遍的性格。尽管在这里“木”是作为“树”这样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的,而“木”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落下的绝不是碧绿柔软的叶子,而是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这就是“木叶”的形象所以如此生动的缘故。……“木叶”所以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属于沉沉的阴天,这是一个典型的清秋的性格。至于“落木”呢,则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而“木叶”呢?它出现在那“袅袅秋风”之中,也仍然带着那袅袅不断的余情,所谓“日暮风吹,叶落依枝”(民歌《青溪小姑歌》)恰足以说明这“叶”的缠绵的一面。然则“木叶”与“落木”又还有着一定的距离,它乃是“木”与“叶”的统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一个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这却又正是那《九歌》中湘夫人的性格形象。
(节选《说“木叶”》有删改)
1.下列对“木”这一意象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木”较“树”有时更显得单纯,“木”仿佛本身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
B.“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树干,而且会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性。
C.古代诗人们在各种场合都会用“木”字构成精妙的诗歌语言。
D.我们所习见的门栓、棍子、桅杆等,带着“木”字的更为普遍的性格。
2.下列对文章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由屈原的诗句引入,把古诗中的“木叶”作为论述对象,进而围绕它展开全文。
B.文章在“木叶”和“树叶”的对比中,把论证推向深入,引出诗歌语言暗示性的问题。
C.文章从现象谈到本质,从具体谈到抽象,深入浅出地阐发了理论,易于被广大读者接受。
D.文章在提出问题后,又用大量篇幅分析问题,最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系列具体方法。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木叶”是一个典型的清秋的性格,“落木”呢,则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
B.“树”和“木”暗示的颜色性不同,“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诗景中,窸窣飘零的是透些微黄的叶子。
C.因为“木叶”是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属于沉沉的阴天,所以它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
D.“枯桑知天风”这样的树似乎更接近于“木”,“日暮风吹,叶落依枝”中的“叶”有缠绵的一面。
4.下列对文中画线诗句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
A.“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诗句中“皎皎”状月以云相托,“灼灼”状花以叶相衬,写出花月交辉的美好景象。
B.“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诗句用“寒砧”“木叶”烘托出一种清冷的环境氛围,借景抒情,表达了抒情主人公的愁情。
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句中干枯的落叶在秋风中被不断吹落,再辅以“萧萧”之声以及“无边”的阔大意境,渲染悲的氛围。
D.“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诗句中“扫”字显得极有力,使人想到寒风阵阵,满树饱满的叶子随风摇曳的景象,渲染出秋天肃杀的氛围。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长安遇冯著①
韦应物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②雨。
问客何为来 采山因买斧。
冥冥③花正开,飏飏④燕新乳。
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注]①冯著:韦应物友人,他约在大历四年应征赴幕到广州。十年过去,仍未获官职。②灞陵:长安东郊山区。③冥冥:形容造化默默无语的情态。④飏飏:形容鸟儿飞行的欢快。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以问答方式渲染气氛,语言生动活泼,又真挚感人。
B.首联写冯著从长安东边赶来,一路风尘,身上还带着灞陵雨水的情景。
C.颔联表面上写冯著来长安是为采铜铸钱以谋发财的,但只得到一片荆棘,还得买斧斫除。其实寓意冯著谋仕不遇,心中不快。
D.尾联写作者感叹,相逢的时候正是春天,你的鬓发并没有白几缕,意在勉励冯著还处盛年,大有可为。
6.诗的颈联有何含意 请简要分析。
三、选择题
7.对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数载(zài) 会晤(wù) 指摘(zhāi) 校对(xiào)
B.商榷(què) 殷勤(yīn) 当轴(zhóu) 砥砺德行(dǐ)
C.訾詈(zǐ) 弭谤(mǐ) 造诣(yì) 道义相勖(xù)
D.切磋(cūo) 肄业(yì) 摒弃(pínɡ) 能裨实用(pí)
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很多大学生职业梦想由起初的追求高远演变成浅尝辄止。不断追梦的过程中,可以有所改变,但不断跳槽却可能是白白耗费时间。
②本来藏在叶底下的那盏路灯格外明亮,马路豁然开朗,像拓宽了几尺。
③“高雅艺术进社区”活动让高雅艺术不再束之高阁,而是通过切实有效的方法贴近百姓,真正走进百姓的生活。
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震古烁今的伟大事业,需要坚韧不拔的伟大精神,也需要振奋人心的伟大作品。
⑤我家这个孩子呀,基础不太好,读书又无动于衷,这样的学习态度,怎能指望他的成绩会提高呢?
⑥决战脱贫攻坚,没有终南捷径,中国已经在这砥砺奋进的五年里踏出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脱贫”之路。
A.①③⑥ B.①②④ C.③④⑥ D.②④⑤
9.下列句子中,名句的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赵乔迁新居,邻居们前来道喜,祝贺他道:“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B.小钱做事不踏实,好高骛远,老师告诫他说:“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C.小李被训斥之后才安心读书,父亲抱怨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小孙对上司指出自己的缺点耿耿于怀,同事劝道:“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四、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一对亲密无间的朋友、战友和同志。在他们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结成了兄弟般的感情和同志式的友谊。这种兄弟般的情感和同志式的友谊,( )珍视友谊,热爱共同的事业是他俩________矛盾的根本密码。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为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而结成深厚友谊的同志和战友,在共同的事业中,两人从________的文献资料中寻找社会发展的规律,在一次一次问题争辩中茅塞顿开,找到解决问题症结的办法;在处理因不幸遭遇的影响而导致感情裂痕上________,理智地陈述原委,检讨错误和过失,及时弥合矛盾。长相知,不相疑,肝胆相照,________,风雨同行。视友谊为生命,以事业为根基,经受住了漫长而复杂的革命斗争的血与火的考验,建立了具有坚实的阶级基础和共同理想、伟大事业的友谊。
1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他们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结成了同志式的友谊。
B.在他们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产生了兄弟般的感情。
C.他们在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产生了兄弟般的感情,结成了同志式的友谊。
D.他们在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结成了同志式的友谊,产生了兄弟般的感情。
1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们伟大友谊的密码是什么?经受过怎样的磨难与考验?
B.经受过怎样的磨难与考验?他们伟大友谊的密码是什么?
C.是世间少有的真情实谊,值得后人仿效与敬仰。
D.值得后人仿效与敬仰,因为它是世间少有的真情实谊。
1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弥合 繁芜丛杂 浅尝辄止 休戚相关
B.弥补 繁文缛节 适可而止 休戚相关
C.弥合 繁芜丛杂 适可而止 休戚与共
D.弥补 繁文缛节 浅尝辄止 休戚与共
五、语言表达
13.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5分)
北京时间2019年8月1日凌晨2点,美联储公布7月议息会议结果。一如市场预期,美联储本次降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范围调至2.00%~2.25%。这是2007~2008年间美国为应对金融危机启动降息周期后,美联储十年多以来首次降息。
美联储公布利率决议后,美股下跌,美元上涨,人民币汇率下跌。全球多家央行跟进降息,中国央行暂未对美联储降息做出回应。
美国此次降息的原因在于全球增长前景的不确定性和美国通胀的疲软。与6月份的会议声明相比,本次会议声明对于美国经济运行情况的描述基本相同,不过对于未来经济的展望措辞有些许变化。7月份的会议声明表示:“降息行动支持委员会的观点,即经济活动持续扩张、劳动力市场状况强劲、通胀率接近委员会设定的2%对称目标是最有可能的结果,但关于这一前景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6月份的会议声明称“这一前景的不确定性有所增加”。
六、微写作
14.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已成为学生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互联网给人们交流和获取信息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个别网站也存在着传播不健康信息,提供不文明服务等严重危害社会的问题,给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请以“文明上网”为主题,写一份倡议书。200字左右。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D 3.C 4.D
【解析】1.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项,“在各种场合都会用”错误,根据原文“事实上他们并不是随处都用的”,可知古代诗人们不是在各种场合都会用“木”字构成精妙的诗歌语言。
故选C。
2.本题考查对原文论证和语言特点的分析理解能力。
D项,“最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系列具体方法”表述错误。文章并未提出解决问题的一系列具体方法。
故选D。
3.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项,强加因果,根据原文“‘木叶’所以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属于沉沉的阴天”,可知“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属于沉沉的阴天”与“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是并列复句,两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故选C。
4.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项,“满树饱满的叶子随风摇曳”表述错误。“木”指微黄干燥,含有落叶的因素,所以是“微黄干燥的叶子随风飘落”。
故选D。
5.A 6.①繁花正悄然开放,燕子飞得那么欢快,因为它们刚哺育了雏燕。②以“花正开”寓意生活美好,不要因暂时失意而不快,表达对朋友的劝慰之情。③以“燕新乳”寓意关爱,表达对朋友的关爱之情。
【解析】5.本题考查考生准确把握诗歌词句含义和诗歌内容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A项,“全诗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错误,这首诗有叙事与抒情,但没有议论。
故选A。
6.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语言的能力。本题属于炼句题,注意要首先理解词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了解颈联的字面意思,然后结合全诗的内容,抓住诗句中的关键意象分析其含意。该联的字面意思是:繁花正悄然开放,燕子飞得那么欢快,因为它们刚哺育了雏燕。不难理解,诗人选择这样的形象,正是为了意味深长地劝导冯著不要因暂时失意而不快不平,勉励他相信大自然造化万物是公正不欺的,表达对朋友的劝慰之情。以“燕新乳”寓意关爱,要相信自己正如春花般焕发才华,一定会有人来关切爱护的。
【点睛】赏析诗句的妙处,通常由三部分组成:诗句的内容,使用的手法,表达的效果及作用。答题模式基本是,该联(句)使用了什么手法,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内容一一分析其手法的具体表现,再次写使用该手法所传达出的效果,最后指出其表达的情感。
7.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A.“数载”中的“载”读音为“zǎi”;“校对”中的“校”读音为“jiào”。
B.“当轴”中的“轴”读音为“zhòu”。
C.正确;
D.“切磋”中的“磋”读音为“cuō”;“摒弃”中的“摒”读音为“bìnɡ”;“能裨实用”中的“裨”读音为“bì”。
故选C。
8.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学问等不做深入研究。不能和“梦想”搭配。
②豁然开朗:由昏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也形容突然明白了某种道理而心情十分舒畅。在句中与主语“马路”不搭配,不合语境。
③束之高阁:把东西捆起来,放在高高的架子上面,指扔在一边,不去用它或管它。符合语境。
④坚韧不拔:形容信念坚定,意志力强,不可动摇。符合语境。
⑤无动于衷:心里一点儿也不受感动;一点儿也不动心。指对令人感动或应该关注的事情毫无反应或漠不关心。不合语境,可改为“心不在焉”。
⑥终南捷径: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符合语境。
故选C。
9.D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语言(名句)表达得体的能力。得体的具体要求是:第一要考虑对象。即根据不同交际对象的社会背景、文化修养、语言习惯等采用相应的语言形式。第二要考虑场合。在不同场合(如正式场合、工作场合、日常生活、娱乐场所等)采用不同的语言形式。第三要考虑目的。目的不同,语言表达自然有别。如广播稿是念给人听的,所以要多用短句、口语、不容易引起歧义的词,少用生僻的词等。再如失物招领启事语言要简洁,寻物启事语言要较详细等。第四要考虑语体。不同语体所用的表达方式不同。语体分谈话语体和书面语体两大类。谈话语体包括日常谈话、演讲、辩论等;书面语体分为文学语体、政论语体、科学语体、事务语体等。
A项,“维鹊有巢,维鸠居之”,意思是鹊筑成巢,鸠来居住,比喻强占别人的房屋、土地,产业等。选项中小赵乔迁新居,邻居用这一名句来道贺,显然不得体。
B项,“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意思是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强调始终要谨慎从事。选项中小钱做事不踏实,好高骛远,老师用这一名句来告诫他,是不得体的。
C项,“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不去启发他;不到他心里明白而说不出来时不要去启发他。选项中小李被训斥之后才安心读书,父亲用这一名句来抱怨是不恰当的。
D项,“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意思是诚实的语言不一定华美,华美的语言也不一定真实;劝人要接受别人诚恳的批评,不要被阿谀奉承之词所迷惑。选项中小孙对上司指出自己的缺点耿耿于怀,同事用这一名言来劝说小孙,使用正确。
故选D。
10.C 11.B 12.C
【分析】10.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主要存在两个问题:
①成分残缺。缺少主语“他们”,“在他们”应改为“他们在”。
②搭配不当。“结成了兄弟般的感情和同志式的友谊”动宾搭配不当,改为“产生了兄弟般的感情,结成了同志式的友谊”。
故选C。
1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所填句子应与上文“这种……友谊”以及下文中的“密码”相照应。
A项语序颠倒。CD两项只是对友谊的赞美,和后文陈述的内容没有关联。
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空,弥合:使愈合。弥补:把不够的部分填足。“弥合矛盾”可以搭配,但“弥补矛盾”则不妥。
第二空,繁芜丛杂:形容内容、文字或种类繁多杂乱。繁文缛节:烦琐而不必要的礼节,也泛指烦琐多余的事项。这里用来修饰文献资料,故用“繁芜丛杂”更恰当。
第三空,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做深入研究。适可而止:到了适当的程度就停止,指做事不过分。此处说的是在遇到矛盾导致友谊受损时要及时停止,故用“适可而止”更恰当。
第四空,休戚与共:彼此共同承受幸福与灾祸。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侧重体现利益关系密切。由于语境体现的是朋友间的“肝胆相照”“风雨同行”,用“休戚与共”更恰当。
故选C。
13.①北京时间2019年8月1日;②美联储十年多以来首次降息;③引起全球多家央行跟进降息;④降息原因在于全球增长前景的不确定性和美国通胀的疲软。(写出关键信息给分,意思对即可)
【详解】解答此题,先对语段划分层次,找出每层的关键句,再对这些关键句进行压缩,字数必须控制在规定的范围之内。
14.【例文】
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已成为保障中学生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为使网络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阵地,我们向全体同学发出如下倡议:
一、不进营业性网吧;
二、不进色情、垃圾网站;
三、不沉迷于网络游戏;
四、健康上网,把网络作为获取知识的园地;
五、文明上网,正确处理上网与学习的关系;
六、绿色上网,熟悉上网的安全通道。
从现在做起,上文明网,文明上网,让网络伴随我们健康成长。
某某中学
2020年2月14日
【详解】本题考查应用文倡议书的写作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倡议书的写作格式,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以“文明上网”为主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发出倡议。写作此文时,应注意以下问题:①以“文明上网”为主题;②内容是针对互联网给人们交流和获取信息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个别网站也存在着传播不健康信息,提供不文明服务等严重危害社会的问题,给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③写作对象为中学生;⑤写作格式为倡议书。
标题可以是“倡议书”或者“文明上网倡议书”;称呼是“同学们”或“中学生”;主要内容是“文明上网”的行为和目的,如:要认真学习、贯彻和践行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文明上网;互联网做为崇尚科学知识,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的主阵地,中学生有责任和义务来共同营造积极向上、和谐文明的网上舆论氛围;从自身做起,在主观思想上建立一道防线,抵制网络上反动、腐朽、不健康的内容对自己精神上的侵蚀,树立与之斗争的信念与决心;努力学习网络知识、技能,提高操作水平,自觉维护网络安全,建设网络文明,勇做倡导和维护网络安全的先锋;广大中学生朋友上网要做到三不和三上,即:不进营业性网吧;不进色情、垃圾网站;不沉迷于网络游戏;健康上网,把网络作为获取知识的园地;文明上网,正确处理上网与学习的关系;绿色上网,熟悉上网的安全通道。最后是希望和落款。
【点睛】写倡议书的注意事项:
1.倡议书的格式。倡议书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五部分组成。①标题。可在第一行正中用较大的字体写“倡议书”三个字;也可以由倡议内容和“倡议书”共同组成,如“文明上网的倡议书”。②称呼。一般顶格写在第二行开头。③正文。一般在第三行空两格写正文。④结尾。结尾要表示倡议者的决心和希望,或者提出某种建议。倡议书一般不在结尾写表示敬意或祝愿的话。⑤落款。即在右下方写明倡议者单位,集体或个人的姓名,署上发倡议的日期。
2.倡议书的内容。倡议书的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写明发倡议的原因或目的;②写明倡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3.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倡议书的正文要条理清晰。一般情况下,在正文中原因、目的、依据为一段;措施要分条写,有三四条措施即可;希望为一段。
4.语言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且有较强的号召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