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
与
面临的挑战
第四单元
单元知识概述
明清是中国古代最后两个王朝。
本单元所说清朝仅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时期。
在明清两朝,①专制集权空前强化,②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更趋稳固,现代中国的版图逐渐定型,③经济、文化、对外关系都有新的发展。
这一时期,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①新航路开辟后,世界逐渐连为一体,②欧洲走出了中世纪,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③新兴工业文明取代传统农业文明,已成为世界大势所趋。而在中国,由于传统经济结构和专制体制的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日益受到阻碍。统治者故步自封,拒绝扩大对外交往,进一步扼杀了中国跟上世界潮流的机会,埋下了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伏笔。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
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认识明清时期封建专制发展和世界形势变化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社会面临的危机。
《盛世滋生图》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CONTENTS
目 录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01
思想领域的变化
02
小说与戏曲
03
1.掌握明至清中叶经济发展的状况,并指出其局限性。
2.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知道它的文学地位,了解明清戏曲的发展概况,理解文学艺术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3.了解明至清中叶的思想活跃局面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分析中国没能产生近代科学的原因。
课程目标:
问题导引:
1.时空观念:掌握明中期高产农作物的传入、明清时期的小说和戏曲的发展等内容。
2.史料实证:根据具体史料,探究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明清时期思想领域的变化等内容。
3.历史解释:明末清初社会的剧烈动荡,促进了思想界的活跃,随着欧洲传教士来华,出现了“中学西渐”和“西学东渐”。
4.唯物史观:明清时期传统经济结构和专制体制的束缚,扼杀了中国跟上世界潮流的机会。
5.家国情怀: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思想活跃,使社会价值取向和文化倾向发生了巨大变化
科技
04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农业领域: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明朝后期,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其中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
的推广种植, 粮食总产量大幅度提高。
(一)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
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 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
①
②
1.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升-----很多农民还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以获取更多的收入。
③
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不同文明开始回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欧洲的商人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等运往各地销售……
◎清朝前期玉米、甘薯推广种植图
玉米
甘薯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手工业的进步: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发展
明朝后期。
(一)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
①时间:
②地点:
2.
南方一些地区。
③行业:
丝织、榨油、制瓷等行业中出现新的经营方式。
④特征(标志):
(1)出现:
a.机户出资,开设工厂(私营,手工工场);机工出力,计日受值,有人身自由;
b.机户(工厂主)使用自由雇佣劳动力(机工),形成雇佣关系;
d.进行大规模生产。
(2)发展:
清朝继续有所发展。
积极:代表历史发展趋势、潮流,是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推动了商业和手工业发展。
⑤状态:
发展缓慢。
c.劳动力成为商品;
⑥原因:
⑦评价:
局限:发展缓慢,处于萌芽状态,没有冲击封建小农经济主导地位,没有促进中国社会转型。
a.政治和思想:专制集权统治和传统纲常礼教阻滞着社会结构的更新、变革。
b.政策:重农抑商政策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使得地主、
商人往往把赚来的钱大量买房置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c.经济: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和顽固性造成国内市场狭窄;农民贫困、购买力低下。
d.对外:对外海禁、闭关政策,很难形成海外市场,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手工业的进步: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发展
(一)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
2.
[误区警示]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本质的特征是雇佣关系。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并不等于当时我国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因为资本主义萌芽只在我国江南某些地区出现,稀疏而微弱,全国范围内仍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一)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
商业的繁荣:
3.
以经济功能为主,商业活跃,人口集中,逐渐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
①白银流入:
美洲等地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
(1)时间:
明朝后期起。
(2)表现:
②商帮出现:
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如徽商和晋商。
③工商业市镇兴起:
白银普遍流通
●明清时期:形成以银为主、以钱为辅的钱、银并行的货币流通制度
户部官票
银元
山西商帮--义中取利,信誉第一
徽州商帮--贾而好儒,财自道生
龙游商帮--海纳百川,宽以待人
洞庭商帮--审时度势,稳中求胜
江西商帮--广泛从业,小本经营
福建商帮--自强不息,爱拼会赢
广东商帮--敢想敢干,敢为人先
陕西商帮--追求厚利,既和且平
山东商帮--重土乐安,诚实守信
宁波商帮--灵活善变,开拓创新
中国明清十大商帮
晋商,中国十大商帮之首,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令国人瞩目,它们举商贸大业,夺金融之声,票号汇天下,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富可敌国,曾经一度垄断中国票号汇兑业,而且插足于整个亚洲地区,甚至把触角伸向欧洲市场,曾有“中国威尼斯商人”之称。
从明代中叶到清朝乾隆末年,有一支商帮称雄中国商界300多年,那就是徽商。在辉煌的数百年间,徽商造就了一批享誉中华大地的的百年老字号,有的至今还熠熠生辉,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尽管徽商有过极其辉煌的历史,但是今天的"徽商"面临着尴尬的境地:在目前各类财富排行榜中,少有安徽人的身影。
“红顶商人”胡雪岩
◎晋商遗产:乔家大院、王家大院 ◎徽商遗产:徽商大宅院
思考:中国古代城市的功能呈现出怎样的演变趋势?
提示:
唐代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宋以来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增强;
明清时期不仅规模巨大的都会城市增多,而且还兴起了大量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外出经商时间长;大贾资本多,人员多;没有私心杂念,一心为商等。
史料阅读(教材P84)阅读史料,从中你可以得知哪些经商特点?
景德镇 佛山镇 汉口镇 朱仙镇
说明:“商帮”的形成是明清时期商业繁荣的结果,并不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产物。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二)社会经济的局限:
(2)政治: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也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1)经济:就全社会来看,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还占据压倒优势。
(3)思想:日益僵化的程朱理学依然占据统治地位科技发展缺乏创新。
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纺车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
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
天朝上国的迷梦
资本主义萌芽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
资产阶级革命
小农经济绝对优势
专制体制高度强化
程朱理学占据主流
闭关锁国
vs
如日中天
日薄西山
正当西方国家大步迈入近代工业文明的时候,中国社会仍旧迟滞不前,埋下了落后挨打的伏笔。
影响中国农耕经济向近代化变革的因素
(1)制度性因素
①土地私有制:中国封建社会最基本的土地制度。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贯穿封建社会,延续两千多年,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经济基础。
②负面影响:土地私有制必然导致土地兼并,使得古代农耕经济始终在低水平运行,很难实现社会经济财富的积累并转化为商业资本。
(2)政策性因素
①重农抑商政策:其产生于战国时期,目的在于鼓励农耕经济的发展,以促进国家财富的积累,服务于当时兼并战争的需要。后为历代王朝沿用,成为古代一直延续的经济政策。但到封建社会后期,它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阻碍了社会进步。
②“海禁”与闭关自守政策:均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发展,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的大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
(3)经济结构因素:
以小农经济为核心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主要特点是封闭性、分散性等,不利于市场的发育。小农经济的生产主要满足自我消费和交纳赋税。由于沉重的赋税,小农经济无法实现量的积累,也无法实现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4)思想观念因素:
自战国以来,中国古代以“农本”为立国的经济思想,历代统治者始终对工商业采取压制政策,导致民间资本大量流向土地,而非用来经营工商业。
二、思想领域的变化
(一)陆王心学:
(1)背景:
(2)核心:
(3)人物:
程朱理学获得官方尊崇后,逐渐失去活力。
“致良知”。
(4)内容:
王守仁(王阳明)、南宋陆九渊。
“良知”就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往往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和践行,这样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
(5)评价:
a.陆王心学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b.而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
c.带有主观唯心主义的倾向。
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强调“知行合一”。
王守仁曾经多次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地方叛乱,由此他认识到“破山贼易,破心中贼难” 。
破除外在的敌人、障碍和困难是相对比较容易的,破除自己心中的不法、不良、 不妥、贪婪的欲望和冲动才是最困难的。
d.是对儒家传统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二、思想领域的变化
(一)陆王心学: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之处?
共同点
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
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
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
不同点
程朱: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
陆王主张“致良知”(内心反省、克服私欲)
1.内容相同:
2.影响相同:
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
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
陆王:世界的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
程朱主张“格物致知”(学习、实践)
3.哲学类别不同:
程朱:客观唯心主义;
陆王:主观唯心主义
二、思想领域的变化
(一)陆王心学:
商场着火了--
程朱理学代表
陆王心学代表
反复观察火情,寻找逃生方法
闭目静坐,想象着火会自生自灭,千万不能乱了方寸。
二、思想领域的变化
(二)明清儒学的发展:
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明末
(1527-1602)
明末清初
明末清初
明末清初
(1610-1695)
(1613-1682)
(1619-1692)
温陵居士
梨洲先生
亭林先生
船山先生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李贽(1527-1602),号卓吾,福建泉州晋江人,明代后期官员、思想家、文学家。著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等。他26岁中举,由于不拘于官场和礼教的束缚,所以为官20余年辗转各地任中下级官员,经历坎坷。1580年辞官,后专心从事讲学和著书,61岁削发为僧。因其批判社会现实,最终以“惑世诬民”的罪名被捕入狱,不堪迫害自杀身亡,时年76岁。
二、思想领域的变化
●离经叛道的李贽:
思想主张:
(1)提倡个性自由
(2)蔑视权威和教条,甚至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反对孔孟权威,反对儒家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历史评价:
是反封建思想的先驱,他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二、思想领域的变化
●明末清初的黄、顾、王:
黄宗羲(1610 —1695 )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 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著有《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等。
黄宗羲
思想主张:
(1)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称专制帝王是“天下之大害”,主张限制君权;
(2)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历史评价:
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二、思想领域的变化
思想主张:
(1)对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进行批判;
(2)倡导“经世致用”,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历史评价:
以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顾炎武
顾炎武(1613年—1682年),汉族,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人,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学者尊为亭林先生。著有《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等。
背景:
出现严重脱离社会实际的空疏学风
含义:
“经世致用”是中华文化的精华。
“经世”:“经国济世”,强调要有远大理想抱负,志存高远,胸怀天下,
“致用”:“学用结合”,强调要理论联系实际,脚踏实地,注重实效
影响:
①其重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
②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也为后世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供了重要思想源泉
二、思想领域的变化
思想主张:
对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进行批判;
历史评价:
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王夫之
王夫之(1619—1692年):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中国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晚年居南岳衡山下的石船山,著书立说,故世称其为“船山先生”。著有 《读通鉴论》《船山遗书》等。
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且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
他还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人们深受礼教毒害,迷信愚昧,难以接受新思想,缺乏群众基础。
二、思想领域的变化
3、明清之际的民主批判思想未能实现中国社会转型的原因?
(1)经济:
重农抑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且脆弱,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2)政治:
高度强化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压抑了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政治基础。
(3)思想文化:
礼教纲常严厉,推行文化专制,阻碍了早期民主思想的传播,缺乏思想文化基础。
(4)国人风貌:
1、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
(1)反传统、反教条。
如李贽批判程朱理学,否认孔孟学说,提倡男女平等。
(2)反对君主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如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倡导言论自由,主张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用法治代替人治。
(3)提倡“经世致用”。
如顾炎武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经世致用”“明道救世”。
(4)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
如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
(2)经济:工商皆本的思想是商品经济发展、市民工商阶层兴起在思想层面的反映,冲击了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
2、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其实质又是什么?
(1)政治:这是一股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实质: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并未超越儒学思想的范畴)。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
西汉
明清
孔子创立儒学;孟子、荀子继承发展
董仲舒创立新儒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反封建早期民主思想
创立发展
成为正统
进一步发展
批判继承
宋朝
明朝
演变规律
随着时代特征、社会形势的变化和统治者的需要而不断改造自身、发展完善。
归纳总结
三国-隋唐
三教融合、并立
遭遇挑战
三、小说与戏曲
(一)小说
1.背景:
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社会娱乐活动丰富、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
2.成就:
时间 作者 作品 评价
元末明初 施耐庵 《水浒传》 是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
开创了章回体的写作体裁
罗贯中 《三国志通俗演义》 明朝中期 吴承恩 《西游记》 神话小说的杰作
清朝中期 吴敬梓 《儒林外史》 讽刺小说的杰作
清朝中期 曹雪芹 《红楼梦》 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也是享誉世界的名著
文学艺术推陈出新的选择。
3.明清时期古典小说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①
随着经济的发展,地域交流广泛。
②
文化教育普及程度提高,使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从而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增加。
③
印刷成本降低。
④
某些社会原因迫使部分文人从事小说创作来养家糊口。
⑤
三、小说与戏曲
(二)戏曲
1.传奇:
明清戏曲创作趋向长篇化,情节更加曲折复杂,称为传奇,
代表作家有明朝汤显祖、清朝孔尚任等。
2.昆曲:
舞台演出方面,从江苏昆山一带发源的昆曲长期流行。
3.京剧:
清朝道光年间,以徽班为基础,融合徽、汉二调,吸取昆曲和其他地方戏的艺术成分,
形成了京剧,并且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
苏州昆剧古戏台
秦腔
京调
徽调
昆曲
汉调
……
京剧
创造
改进
博采众长
北京特色
皮黄戏
(二)明清大型典籍的编纂
(三)西学东渐
(2)清乾隆后期,编成了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
(1)明成祖时,编成了中国古代最大的类书——《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局部)书影 《四库全书》(局部)书影
四、科技
(一)科技(处于成就总结阶段,未转化为近代科学)
(1)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古代医药学)
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农学)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工艺学)
(2)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地理和地质学名著。
李时珍
(1)明朝后期:
意大利人利玛窦等来华,与一些开明的中国士大夫合体翻译西方科学书籍,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
(2)清朝前期:
传教士运用欧洲测绘技术,帮助清政府绘制了较为精确的全国地图。
利玛窦
李之藻、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知识链接】
①类书,是古代起工具书作用的资料汇编著作。根据具体内容摘录各种不同书籍上的材料,分门别类重新编排,以便学者查找。
②丛书,是多部书籍的汇编。将不同的书搜集到一起一并出版,原则上保持各书原貌。
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新变化
(1)经济:明清时期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形成了全国性市场,大批商业性市镇出现,在此基础上,明朝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思想:具有民主色彩的反封建思想产生,以黄宗羲、顾炎武等为代表,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要求。
(3)文化:反映市民阶层文化需要的文学、绘画和书法作品涌现,在艺术上更加追求个性,具有一定的反传统、反封建的色彩。
(4)对外交往: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国家与中国贸易大量增加,玉米等高产农作物传入中国,大批传教士来华,将一些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带入中国,西学东渐局面开始出现。
课 堂 总 结
农业领域
手工业领域
商业领域
传统科技: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和宋应星《天工开物》、徐宏祖《徐霞客游记》
明清大型典籍的编纂:《永乐大典》《四库全书》 西学东渐:利玛窦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社会经济的发展
陆王心学
李贽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
小说
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
明朝中期:吴承恩《西游记》、吴敬梓《儒林外史》
清朝中期:曹雪芹《红楼梦》
戏曲创作:汤显祖、孔尚任
舞台演出:昆曲、京剧
社会经济的局限
小说与戏曲
思想领域的变化
戏曲
科技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