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五四版八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综合素质评价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五四版八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综合素质评价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7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4-25 16:15: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学期综合素质评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做法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消毒  B.开窗通风  C.佩戴口罩  D.测量体温
2.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A.KMnO4  B.H2SO4  C.O2  D.Fe2O3
3.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INCLUDEPICTURE"LJJ227.EPS" INCLUDEPICTURE \d "D:\\马银钏\\23秋 典中点 8 化学 LJ五四(马银钏\\LJJ227.EPS" \* MERGEFORMATINET
4.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中各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液氮可用作制冷剂   B.稀有气体可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C.CO2属于空气污染物  D.空气中的O2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5.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太空舱里常用NiFe2O4作催化剂,将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已知NiFe2O4中Fe为+3价,则Ni的化合价为(  )
A.+1  B.+2  C.+3  D.+4
6.科学家们研制出一种“人造空气”供航天员呼吸。这种“人造空气”中氮气含量约占70%,氧气含量占20%以上,此外,还含有二氧化碳等气体,非常接近空气的比例。航天飞船能根据仪器实时监测各种气体的含量,并自动调节各种气体的成分,同时将有毒的气体过滤掉,始终保证飞船内的空气适合航天员呼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虽然很少,但是在自然界中是必不可少的
B.在航天飞船上,应把空气中的其他成分都分离出去,只留下氧气,会更有益于人的呼吸
C.我们周围的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是不变的,不随地域和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D.空气中的氮气对人类呼吸没有任何作用,因此“人造空气”中可以没有这种气体
7.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B.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C.硬水中含有较多钙、镁化合物,提倡多喝硬水
D.电解水实验能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8.西岭雪山是著名的旅游胜地,下列对其景色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景色 解释
A 春天花香四溢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夏天云消雾散 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C 秋天层林尽染 分子种类不同,性质不同
D 冬天白雪皑皑 水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
9.如图是钇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关于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子数为39
B.属于非金属元素
C.元素符号为Y
D.相对原子质量是88.91 g
10.大米、面粉、豆类等在一定条件下容易滋生黄曲霉菌,其衍生物约有20种,其中以黄曲霉素B1(化学式为C17H12O6)的毒性最大,致癌性最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黄曲霉素B1由35个原子构成
B.黄曲霉素B1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7∶12∶6
C.黄曲霉素B1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黄曲霉素B1由三种元素组成
二、填空与简答题(41分)
11.(6分)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________;(2)2个二氧化硫分子:________;
(3)与对应的粒子符号:___________;
(4)标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
(5)2N2中,前面的“2”表示______________,右下角的“2”表示_____________。
12.(9分)多角度认识物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1)化学研究物质的变化。用化学符号表示下列化学反应:
①有大量白烟生成的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水生成的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______(填字母)。
A.稀有气体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B.铜用于制导线
C.氮气用作食品防腐剂 D.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3)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葡萄糖(C6H12O6)是由________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4)化学研究物质的结构。如镁是由__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下同)构成的,氯化钠是由________构成的。请用微粒观点解释下列问题:
①气态二氧化碳能被压缩成液态贮存在钢瓶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气态二氧化碳与液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相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8分)如图分别是水蒸气液化、水通电分解和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微观变化示意图。
INCLUDEPICTURE"PJT92.EPS" INCLUDEPICTURE \d "D:\\马银钏\\23秋 典中点 8 化学 LJ五四(马银钏\\PJT92.EPS" \* MERGEFORMATINET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2表示的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图1、图2两个变化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图2、图3可得到: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在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粒子是________,可能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的________。
(4)由图3还能获得的一条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4分)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常用的净水方法有:①沉淀、②过滤、③蒸馏、④消毒、⑤吸附。以上方法中,自来水净化没有用到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电解水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该反应也说明化学反应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滤操作是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其要点是“一贴、二低、三靠”,“三靠”中玻璃棒的末端要紧靠______________。过滤结束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15.(6分)如图1是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的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元素周期表每个单元格中都标有元素的基本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该元素
的________。
(2)如图2所示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该元素与钠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16.(8分)已知A~G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通常状况下,A、C为无色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D、E为气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
问题:
(1)物质B在反应①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2)检验气体D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F为黑色固体,写出反应③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G为黑色固体,写出反应③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探究实验题(18分)
17.(6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借助科学的实验方法,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正确认识物质。
INCLUDEPICTURE"m5A.EPS" INCLUDEPICTURE \d "D:\\马银钏\\23秋 典中点 8 化学 LJ五四(马银钏\\m5A.EPS" \* MERGEFORMATINET
【实验一】探究物质的组成
(1)图1所示实验是利用加热铜丝消耗管内的________,根据管内气体体积的减少量来推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固体逐渐由红色变为____色。
(2)图2所示实验可用于测定水的组成。
①电解水反应中,生成的两种物质是______________。
②能说明组成水的元素种类的实验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探究微粒的性质
如图3、图4所示,用甲、乙两支大小相同的注射器,分别吸取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注射器末端的小孔,用相同大小的力,将活塞慢慢推入。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容易被压缩的注射器是________(填“甲”或“乙”)。
(2)通过对比上述两个实验,可以得出:在相同条件下,空气的微粒间的间隔比水分子间的间隔______(填“大”或“小”)。
18.(12分)实验室中常采用分解过氧化氢(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或加热高锰酸钾固体的方法制取氧气,并进行相关性质实验。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INCLUDEPICTURE"LJJ230.EPS" INCLUDEPICTURE \d "D:\\马银钏\\23秋 典中点 8 化学 LJ五四(马银钏\\LJJ230.EPS" \* MERGEFORMATINET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__;②________。
(2)过氧化氢和高锰酸钾(KMnO4)都可以用来制取氧气,是因为它们都含有______。请写出用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_;用该方法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
(3)图C所示的收集方法是____________,用此方法收集氧气时,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步骤、现象和结论)。
(4)如果A装置中反应很剧烈,可以采取的安全措施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减慢液体的滴加速度  ②适当降低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  ③加热容器
(5)用图D装置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①剧烈燃烧、________,②放热,③生成__________;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从微观角度说明:物质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时,单位体积的空间里________越多,反应就越剧烈。
四、计算题(11分)
19.NH4NO3是常用的化肥,但在化肥的生产和使用中,伴随着能源耗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利用生物固氮、雷电固氮等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请回答:
(1)NH4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2)NH4NO3中,N、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3)资料显示:一公顷林地,平均每年固定氮元素的质量约为100 kg。这些氮元素如果从NH4NO3中获得,则需要施加多少千克NH4NO3?(结果精确到0.1 kg)
答案
一、1.A 【点拨】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酒精消毒杀死细菌、病毒,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开窗通风、佩戴口罩、测量体温的过程中都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选A。
2.D 【点拨】Fe2O3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D。
3.B 【点拨】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要紧挨试管口。B图中瓶口没有紧挨试管口,瓶塞没有倒放。
4.C 【点拨】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引起“温室效应”,但二氧化碳属于空气的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C。
5.B 【点拨】NiFe2O4中铁元素为+3价,氧元素为-2价,设镍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之和为零,可得:
x+(+3)×2+(-2)×4=0,则x=+2。故选B。
6.A 【点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虽然很少,却是自然界中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原料,A正确;长时间吸入纯氧,体内氧化速度过快,放出的热量过多,正常的生理机能发生紊乱,使体温升高,出现疾病,B错误;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但在不同地区或同一区域的不同季节,空气的成分有所不同,C错误;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无毒,主要用来调节人体吸入的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纯氧不利于人的呼吸,D错误。
7.D 【点拨】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A错误;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B错误;生活中经常喝硬水对身体有害,不提倡多喝硬水,C错误;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能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D正确。
8.D 【点拨】花香四溢是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A正确;云消雾散是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B正确;层林尽染的原意是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由此判断树叶中的物质经霜打后变成了其他物质,即分子种类不同,性质不同,C正确;雪是固态的水,水变成雪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分子的种类不变,D错误。
9.C 【点拨】钇原子的质子数为39,相对原子质量为88.91,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可知,其中子数为88.91-39≈50,A错误;钇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错误;钇元素的符号为Y,C正确;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省略不写,D错误。
10.D 【点拨】黄曲霉素B1是由分子构成的,每个黄曲霉素B1分子是由17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的,A错误;由化学式C17H12O6可知,黄曲霉素B1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2×17)∶(1×12)∶(16×6)=17∶1∶8,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B、C错误;由化学式C17H12O6可知,黄曲霉素B1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D正确。
二、11.(1)Al (2)2SO2 (3)Na+ (4)O
(5)2个氮分子;一个氮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
【点拨】(1)地壳中元素含量居前四位的是:O、Si、Al、Fe,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Al。(2)二氧化硫的化学式为SO2,2个二氧化硫分子为2SO2。(3)该粒子的质子数为11,核外电子数为10,为元素周期表中11号元素的阳离子,即Na+。(4)氧化镁中,O元素为-2价,Mg元素为+2价。(5)N2表示氮气,2N2中,前面的“2”表示氮分子的个数,右下角的“2”表示一个氮分子中含有的氮原子个数。
12.(1)①P+O2P2O5 ②H2O2eq \o(――→,\s\up7(MnO))H2O+O2 (2)B  (3)三;53.3% 
(4)原子;离子 ①气体分子之间有较大间隔 ②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
【点拨】(1)①红磷燃烧时,有大量的白烟生成。②有水生成的分解反应有: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2)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铜用于制导线,利用的是铜的导电性(物理性质);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食品防腐剂;氧气用于医疗急救,利用的是氧气能供给呼吸的性质(化学性质)。(3)C6H12O6中含有C、H、O三种元素,其中O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53.3%。(4)镁属于金属,金属都是由金属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①气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大,液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小,气体能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有较大间隔。②气态二氧化碳与液态二氧化碳都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因此化学性质
相同。
13.(1)H2OH2+O2 
(2)图1中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图2中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3)水分子;原子;数目 
(4)此反应为化合反应(或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等,合理均可)
【点拨】(1)图2中,反应物是H2O,生成物是H2和O2,反应条件是通电。(2)图1是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图2是水通电分解,水分子变为氢分子和氧分子,发生的是化学变化。(3)水是由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因此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不变,分子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发生改变。(4)图3是氢气和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氢,该反应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符合“多变一”的特点,是化合反应。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14.(1)③ (2)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3)三层滤纸一侧;过滤时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滤纸破损或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点拨】(1)自来水厂净化水,需要用到吸附、沉淀、过滤、消毒,不会用到蒸馏。(2)水电解时,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氧原子分别结合成氢分子、氧分子。(3)过滤时,玻璃棒的末端要紧靠三层滤纸一侧,防止玻璃棒损坏滤纸。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原因可能是过滤时滤纸破损或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15.(1)原子序数 (2)CD;Na2S
【点拨】(1)元素周期表中,每个单元格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它在数值上等于原子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2)图2中,粒子C和粒子D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16号元素是硫元素,硫元素在化合物中显-2价,钠元素在化合物中显+1价,二者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S。
16.(1)催化作用 (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是氧气 (3)C+O2CO2;Fe+O2Fe3O4
【点方法】本题采用切入法解答。由A、C为无色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结合反应①,A和B反应可生成B、C、D,可以推知A为过氧化氢,B为二氧化锰,C为水,D为氧气,反应②为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则E为氢气。)
三、17.【实验一】(1)氧气;黑 (2)①氢气和氧气 ②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实验二】(1)甲  (2)大
【点拨】【实验一】(1)铜(红色)在加热的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黑色)。(2)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都可以说明水的组成元素是氢元素和氧元素。【实验二】(1)气体分子间的间隔比液体分子间的间隔大,所以容易被压缩的注射器是甲。(2)对比图3和图4的实验可知:在相同条件下,空气中的气体微粒间的间隔比水分子间的间隔大。
18.(1)锥形瓶;分液漏斗 (2)氧元素;H2O2eq \o(――→,\s\up7(MnO))H2O+O2;分解反应;A (3)向上排空气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4)①② (5)火星四射;黑色固体;Fe+O2Fe3O4;氧分子
四、19.(1)-3;+5 (2)7∶1∶12
(3)【解】需要施加NH4NO3的质量:
100 kg÷≈285.7 kg
答:需要施加285.7 kg NH4NO3。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