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二单元
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
课标要求
了解古代欧洲的区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认识欧洲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学习目标
1.识记古典希腊文化、罗马文化和中古西欧文化及拜占庭、俄罗斯文化的主要成就,认识不同地区的文化成果。
2.以唯物史观的视野认知各地区取得不同文化成就的原因,对古典希腊和罗马文化对欧洲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给予科学的历史解释。
3.通过对几个典型问题的探究,引领学生认识本课的基本史实,逐渐掌握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方法和能力,培养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落实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育。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
欧洲文化的源头及文化传承发展的脉络。
学习难点
宗教、地理因素与欧洲两大区域文化的关系。
教学流程
板块一 激趣导新
利用“柏拉图(左边站立者)与学生讨论哲学问题”图片结合课前提示语导入。
板块二 自主学习 夯实基础(当堂自学,掌握必备知识,增强时空观念,培养分析能力)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基于六方面的认识:一曰秉持学为中心,教为学服务的基本理念,“以学生深度学习为本,以学生素养发展为本。”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的最高原则在于促进学生发展。二曰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育,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三曰依循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课程改革赖以进行的纲领性文件,是教材编写、教学开展、考试命题和教学评价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是检验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优劣的基本依据;是国家对教学质和量上的最低要求;四曰依据教材,教材是中学历史教学最主要、最基本的材料,是学生学习的核心材料。五曰历史基础知识具有永恒的“生命力”认识,是培养学科关键能力的基础。六曰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本质体现。出于三方面的考量:一是从高二学情出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实质就是自身能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共同作用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教师需在充分考虑高中二年级学生心理特点、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等具体情况的前提下,通过提供学习材料等多种途径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和指导者。二是让学生通读本课文本,掌握基础的知识,感悟历史知识的重要性,在时空框架下把握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理解历史进程中的变化与延续、继承与发展、原因与结果,建构历史发展的前后联系,认识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三是为后续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奠定基础,达成学业质量水平和核心素养水平。
板块二 互学探究 培育素养(依托材料,开展问题导学,培养史证意识、历史解释能力)
探究1 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
材料一 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罗念生译《诗学》
思考1:从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定义中了解古希腊戏剧的表演形式和教育功能。
(1)表演形式:①通过打手势等动作进行模仿某些物体。②通过大声地背诵台词,用语言进行交流。③用怜悯与恐惧的表情来吸引观众。
(2)教育功能:①将文化转化成人们乐于接受的娱乐形式进行传播,起到对市民进行教育的作用。②戏剧是对古希腊民族文化的传播,是对古希腊人民所做的传统文化教育。③古希腊戏剧是对民众的民主平等思想的教育。
材料二 除非哲学家就是王,或者这个世界上的王和君主都具有哲学的精神和力量,使政治的伟大和智慧合而为一,并把那些只追求两者之一而不顾另一的平庸的人们驱逐到一旁去,否则城邦就绝不会免于灾难而得到安宁……而且,我相信就连全人类也不会得到安宁……唯有到了那时候,我们的这个国家才有获得生命并见到天日的可能。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
思考2:根据材料二,指出柏拉图提出哲学家与国王应“合而为一”的原因。
使政治具有智慧与力量,国家(人类)实现安宁。
材料三 在古巴比伦和古罗马,法官对同一案件的判决会大相径庭。
案情
甲请乙建造房屋。新屋落成后不久倒塌,致甲之子身亡。乙逃遁,甲将乙父子告上法庭。
判决一
倘建筑师为自由民建屋而工程不固,使房主之子因而致死,则应杀此建筑师之子,判处乙之子死刑。
判决二
父亲的罪名不应由儿子继承,判乙之无罪开释。在乙未到庭自辩前,暂定无罪。
思考3:以今日之见,你觉得材料三哪种判决较合理?说出你的理由。
(1)判断:判决二合理。(2)理由:①判决一依据“同态复仇”将乙之子处死,不如判决二重视人的基本权利。②判决一在断案时也不如判决二那样重视证据。③以今日的眼光来看,依据理性的原则更加符合法治精神。
思考4:根据材料结所学知识,分析古希腊、罗马创造的灿烂的古代文化对欧洲文化的形成产生的深远影响。
中古西欧文化受到教会控制,少有科学成就,但它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哲学、法律和科学知识传统,为后来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思考5:根据材料结所学知识,归纳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发展特征。
(1)古希腊文化特征
①人文主义: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并非偶然,古希腊文化起了重要作用,古希腊人重视个人价值,追求只有、享乐。
②理想主义:古希腊一个重要的美学思想就是“和谐是美”。他们很早就提出黄金比例的观点,并将其运用于绘画、雕刻、文学作品中,神话中的“神”往往只是理想化了的人。
③理性主义:希腊人将理性运用到哲学中,思考世界的本原,探讨悖论的逻辑;运用到科学中,研究杠杆、浮力,发现自然的奥秘。
④悲剧性:文学作品中透露出自身的追求与命运的矛盾,就形成悲剧性,《荷马史诗》中的阿喀琉斯和赫克托尔是两种典型的悲剧人物,前者是自身追求与命运矛盾,后者是自身思想与国家使命矛盾。
⑤雄伟性:古希腊的史诗、戏剧大多体现英雄主义色彩,抒情性强,语言高亢,句式短促。古希腊建筑帕特农神庙高大壮观,雕塑《掷铁饼者》形象健美,都体现雄伟性。
(2)古罗马文化特征
①继承与开放:古罗马文明继承自古希腊,吸收了迦太基文明、腓尼基文明、日耳曼文明、埃及文明甚至早期基督教文明等等,具有继承性与开放性。
②质朴与务实:古罗马与古希腊民族精神差异很大,前者严肃、坚韧、质朴、勇敢,后者活泼、奔放、多情、散漫,古罗马更倾向实用主义,有较强的科学理性精神,在文学、科技、法律等方面表现突出。
③统一与综合:罗马帝国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稳定繁荣,各地、各民族优秀文化汇聚于罗马,同时各地、各民族的优秀人才,携其渊博的知识与精湛的技艺,参加并融汇于罗马帝国建造的洪流之中。
探究2 拜占庭、俄罗斯文化
材料一 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由于地处亚、欧、非三洲交界处,商业贸易发达,经济繁荣,拜占庭帝国以西方古典文明的保存者姿态,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当时的西欧人为拜占庭有如此壮丽的城市而倍感惊讶,他们以为这就是天堂。
——环球网《罗马帝国强大与兴衰》
思考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拜占庭帝国能够“以西方古典文明的保存者姿态,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的原因。
原因:(1)拜占庭帝国地处亚、欧、非三洲交界处;(2)商业贸易发达,经济繁荣。
材料二 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果,在以后的时代里,它无视西欧城市出现后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拜占庭人认为,他们的职责在于保存祖先的遗产而不在于创新,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持续了若干世纪之后,拜占庭文明终于被历史大潮淘汰。
——摘编自朱寰《世界中古史》
思考2:请举例说明材料二中拜占庭帝国曾取得的“辉煌成果”。
成果:(1)圣索菲亚大教堂;(2)《罗马民法大全》等。
思考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
原因:(1)只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夜郎自大导致落伍;(2)没有在现有成就的基础上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3)没有居安思危,缺乏创新,丧失生机和活力,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潮流。
材料三 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任何一方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
——摘编自《罗马民法大全》
思考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马民法大全》所体现出的法治原则。
原则:(1)依法治国;(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罪则法定。
材料四 在弗拉基米尔988年从拜占庭接受基督教时,国内居民信奉多神教,只有一小部分王公、贵族和商人为基督教所吸引。当时所有都主教和大部分主教都是希腊人,他们奉命从君士坦丁堡来罗斯传教,却不懂罗斯语言。16世纪初,多神教的罗斯转变为“神圣罗斯”,外来宗教成为民族宗教。从此,包括农民在内的俄罗斯人都称自己为“基督徒”或“东正教徒”。
——摘编自梁坤《俄罗斯文学传统中女性崇拜的宗教文化渊源》
思考5:据材料四指出俄罗斯宗教信仰的变化及对俄罗斯的影响。
(1)变化:由多神教的宗教信仰变为单纯的基督教信仰。(2)影响:对其文学艺术、生活习惯、建筑风格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思考6:综合以上材料,你能得到怎样的启示?
启示:(1)世界文明具有多元性和共容性;(2)文明在交流中发展,在创新中进步;(3)封闭导致落后,开放促进发展;(4)闭关锁国导致落后挨打;(5)开放促进国家繁荣富强。(言之有理即可)
思考7: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拜占庭、俄罗斯文化的特征。
(1)拜占庭文化特征
①继承与融汇性:它直接继承了古典时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拜占庭帝国特殊的环境中,融汇了基督教文化和来自西亚、北非的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
②抽象性:受宗教影响,拜占庭文化认为外在的形象是次要的,真实自然的形体是第二位的,艺术的核心在于表现某种抽象的精神和情感。
③世俗性和桥梁性:拜占庭文化中有宗教文化的成分,但宗教文化始终也没有处于文化的核心地位,世俗文化是其文化的本质,同时拜占庭帝国在国际经济和文化交流方面还起到了东西方的“桥梁”作用。
(2)俄罗斯文化特征
①兼有东西方文化特征的“中间性”和“兼容性”。俄罗斯疆域横跨欧亚大陆,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置身于东西方文化的交界处,既不是纯粹的西方文化,也不是纯粹的东方文化,而是兼有两者文化特征的一种独立的文化体系。
②内部结构具有“两极性”。俄罗斯幅员辽阔,广大的空间激发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也给人们留下了生活的重负与精神的压抑,使人磨炼了意志,培养出了忧郁但又吃苦耐劳的性格特征。
③深受基督教以及其他宗教仪式的影响,多元的宗教影响渗透在俄罗斯各个方面。
④文化发展速度缓慢,其受上一代人的经验和传统影响很大。俄罗斯文化已经历了1000多年的历史,不断受到东方和西方的交互影响,并把这种影响融合到自己的文化之中,文化历程几经融合,文明冲突此起彼伏。
探究3 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
材料一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
材料二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他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等
思考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
(1)孟子:①治国需要法制;②权力不能干预执法;③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
(2)苏格拉底:①守法是正义行为;②法制关乎城邦存亡;③法律至上,严格守法。
思考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1)背景:①孟子法制观念:A.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逐渐确立;B.宗法观念的影响;C.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
②苏格拉底法制观念:A.古希腊工商业相对繁荣;B.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达;C.各种社会思潮活跃;D.法律作用突出。
(2)价值:①他们的法制观念分别对中国和西方法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②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
板块三 提纲挈领 升华认识
设计意图:总结是课堂教学整体优化的重要环节,它用时虽短,却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步骤。“言有尽而意无穷,余言尽在不言中”的总结,既可使一节课诸多的教学内容, 扩大视野、形成方法,构建起清晰完整、系统调理的认知结构,便于学生理解,构建历史发展的前后联系,探寻历史发展变化的原因及规律;又能使课堂教学的结构严密、紧凑、融为一体,显现出课堂教学的和谐与完美;从而诱发学生的求知的欲望和积极的思维,使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探究,并获得丰硕质佳的认识成果,以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厘清了源与流的关系——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发展为中古西欧的基督教文化和拜占庭、俄罗斯的东证文化,以及拜占庭文化对俄罗斯文化的影响;明晰了区域文化的平行关系——西欧基督教文化与拜占庭、俄罗斯东正文化的关系。
板块四 达标检测,固本养能(略)
板块五 学习评价,培育素养
评价方式:以多元评价为原则,促进核心素养发展。对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认真完成小组合作探究以及高质量完成作业的情况分别赋分。
评价目标:介于本节课是高二选择性必修之教学内容之一,应达到学业质量水平1、2、3、4和学科核心素养水平1、2、3、4的程度。能够利用历史年表、历史材料、历史地图描述史实,能够理解空间和环境因素对认识历史与现实的重要性。能够从多渠道获取理解材料,提取相关信息。通过培养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等学科能力,培育学科核心素养。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