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必修下册14.2变形记(节选)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必修下册14.2变形记(节选)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25 17:28: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
第14.2课 《变形记(节选)》
知人论世:
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却赢得世人惊服,与马塞尔·普鲁斯特、詹姆斯·乔伊斯等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1909年开始发表作品,1915年因短篇小说《司炉工》获冯塔纳德国文学奖金。
短篇名作有《判决》《变形记》《在流放地》《中国长城》《乡村医生》《致科学院的报告》《饥饿艺术家》《地洞》《猎人格拉克斯》《歌手约瑟芬,或耗子之流》等,长篇小说有《审判》《城堡》《美国》。他的作品大都是死后由挚友马克斯·布洛德编辑出版。
知人论世——家庭背景
卡夫卡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波希米亚(今捷克)的布拉格,父母都是讲德语的犹太人。父亲海尔曼原为乡下屠夫的儿子,依靠艰苦创业,白手起家,成为一个百货批发商。他由于未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因而知识贫乏、头脑简单而务实,并且为人偏执、专横粗暴,在家庭中对妻子和孩子实行家长式专制统治。卡夫卡一直生活在“专制犹如暴君”般的“父亲的阴影”中。
卡夫卡在36岁时,曾战战兢兢地给父亲写了一封达几十页的长信,流露出对父亲的极端恐惧心理。父亲对卡夫卡的教育手段是“骂、威吓、讽刺、狞笑”。卡夫卡在《致父亲的信》中曾提到他欣赏一位犹太演员洛伊,而父亲却以不屑一顾的语气和可怕的方式将那演员比做一只甲虫。
卡夫卡于 1883 年出生于布拉格的一个犹太家庭,父亲赫尔曼·卡夫卡是一个相对成功的商人,靠经营一家服装店成了布拉格的中产阶级业主。“卡夫卡”在捷克语中是寒鸦的意思,父亲的店铺即以寒鸦来作店徽。
卡夫卡给我们呈现的父亲形象是一个毫无温情可言的暴君,他几乎每天都会因为各种事情训斥自己的孩子们,更不用说店员。相比之下,母亲则美丽善良,对卡夫卡溺爱有加,但在父亲的威压下,母亲的美丽善良仅仅只是这种权威下的小的阴影。从小,卡夫卡对这种权威就充满了敬畏和恐惧,所有这些,对卡夫卡性格的养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现代主义文学
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黑暗的现实,痛苦的生活,使得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失去信心,一方面寻求出路,锐意改革,一方面又陷于孤独、颓废、绝望之中。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一些思想敏锐的艺术家认为世界是混乱的、荒诞的,他们著书立说,批判资本主义的人际关系,批判摧残人性的社会制度。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现代主义文学应运而生。
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冷酷,人对社会的绝望。艺术上强调使用极度夸张以至怪诞离奇的表现手法,描绘扭曲的人性,表现人的本能和无意识的主观感受,开掘个人的直觉、本能、无意识、梦幻、变态心理以至半疯狂、疯狂的言行、心理。现代主义的优秀文学作品探索人的心灵,为揭示人的内心世界提供了新的艺术手法。
题解:
“变形”意思是“形状、格式起变化”,在课文中“变形”一是指小说的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二是指当时社会上人们心理上的“变形”。课文节选的是小说的第1 部分。
写作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黑暗的现实、痛苦的生活,使得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失去信心,一方面积极寻求出路,一方面又陷于孤独、颓废、绝望之中。
19 世纪末至20 世纪初,一些思想敏锐的艺术家认为世界是混乱的、荒诞的。他们著书立说,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人际关系,批判摧残人性的社会制度。现代主义文学应运而生。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冷酷,人对社会的绝望。艺术上强调使用极度夸张以至怪诞离奇的表现手法,描绘扭曲的人性,表现人的本能和无意识的主观感受,开掘个人的直觉、本能、无意识、梦幻、变态心理,描写半疯狂、疯狂的言行、心理。现代主义的优秀文学作品探索人的心灵,为揭示人的内心世界提供了新的艺术手法。
卡夫卡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用“现代主义”的艺术手法,写出人的“变异”,深化了现代主义文学的主题,揭露了社会现实。
整体感知:
《变形记》中格里高尔的遭遇即是在那个物质极其丰裕,人情却淡薄如纱的时代里处于底层的小人物命运的象征。小说以主人公变为甲虫这一荒诞故事反映了世人唯利是图、对金钱顶礼膜拜、对真情人性不屑一顾,最终被社会挤压变形的现实,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真实的社会生活。
整体感知:
整篇小说共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写格里高尔发现自己变成了“巨大的甲虫”,惊慌而又忧郁。父亲大怒,把他赶回自己的卧室。
第二部分:写格里高尔变了,养成了甲虫的习性,却保留了人的意识。他失业了,仍关心着怎样还清父亲的债务,送妹妹上音乐学院。可是,他成了全家的累赘。父亲、母亲、妹妹对他改变了态度。
第三部分:写为了生存,家人只好打工挣钱,并且忍受不了格里高尔这个负担。原来一直爱着他的妹妹终于提出把他弄走。格里高尔又饿又病,绝望死去。
课文节选的是小说第一部分,主要写的是主人公格里高尔“化虫”字后的遭遇,描写了同事、家人各式各样的反应。
阅读课文第2-6段,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要具体写出镜框里的画的内容?
说明格里高尔虽然生活很艰辛,但他依旧由美好的理想,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从2-6段中看出格里高尔受到了哪些方面的压力?
长年奔波,睡眠不足,精神不佳,缺少朋友,不受尊重,精神压力很大,债务压力大,职业累人,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还有失业的威胁。
从2-6段中可以看出格里高尔有着怎样的性格?
格里高尔是一个普通的旅行推销员,每天为了职业辛苦奔波,想攒够钱还清父母的债,改善家庭生活。在公司,他受老板的气,指望还清父债后辞职。可以说,对父母他是个孝子,对妹妹他是个好哥哥,对公司他是个好职员。变成甲虫,身体越来越差他还为还清父债担忧,还眷恋家人,甚至为讨父亲欢心,自己艰难地乖乖爬回卧室。
他勤劳、忠厚、善良、忍耐、 忠于职守,很有责任感,爱家爱亲人,颇善解人意。
课文第6段主要描写了格里高尔的心理过程,在这一段中,作者用了五个疑问句,试揣摩这五个疑问句的表达作用。
这五个疑问句揭示了格里高尔发现自己变成大甲虫后的惊慌、忧郁的心理状态。说明了格里高尔虽然异变成大甲虫,但他的内心仍然保留着美好的人性,仍然记挂着工作。因此,从这一点上看格里高尔虽是虫形却有人心,反映了他在社会上工作压力之大,求生之艰难。
第7段写了家中几人来催格里高尔上班?说明了什么?
母亲、父亲、妹妹三人;
说明他在家中的地位,他是挣钱养家的主力。
阅读7-15段,说一说格里高尔起床最大的障碍是什么?他又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
从文中看,格里高尔起床艰难,主要原因在于他身子宽,无法控制无数细小的腿,腿不能屈起。
为了生活,格里高尔反复试验,想方设法,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不断挪动身体,最终得以成功。
第24段中描述了父母与协理看到格里高尔变成甲壳虫后的态度,请加以概括。
①协理看到格里高尔,惊慌失措,想要逃走;
②母亲“先是合着双手看着父亲,而后朝格里高尔走了两步,随即倒了下去”;
③父亲“握起拳头,露出一脸敌意”“不安地环顾了一下客厅”“用手捂住眼睛哭了起来”。
在第26段中,格里高尔向协理的诉说主要包含哪几层意思?
①喜欢自己的工作,会更加专心致志地投入其中;
②外勤人员很辛苦,容易成为闲言碎语、捕风捉影的牺牲品;
③请您在公司里帮我多美言两句。
变形前的格里高尔是怎样一个人?
格里高尔是一个普通的旅行推销员,每天为了职业辛苦奔波,想攒够钱还清父母的债,改善家庭生活。在公司,他受老板的气,指望还清父债后辞职。可以说,对父母他是个孝子,对妹妹他是个好哥哥,对公司他是个好职员。变成甲虫,身体越来越差他还为还清父债担忧,还眷恋家人,甚至为讨父亲欢心,自己艰难地乖乖爬回卧室。
他勤劳、忠厚、善良、忍耐、 忠于职守,很有责任感,爱家爱亲人,颇善解人意。
家人如何对待变形前的格里高尔?
家人爱格里高尔,感激他,依赖他,但也对他的辛苦赚钱养家的举动习以为常,认为理所应当。他的父亲在享受安逸的五年里发胖了,行动迟钝了。妹妹十分亲近哥哥,和他讲些关于理想的知心话。
小说中的人物到底是谁发生了“变形”?
格里高尔发生着外形和习性上的“变形”,有着甲虫的外部形态、甲虫的生活习性(特别是他对食物的喜好的转变)。但他始终是“虫性人心”,保持着对家人的热爱和眷恋,至死不变。
家人发生着心理和精神上的“变形”。
父亲:恼怒、驱赶→狠命打击→厌弃→如释重负,充满希望(也许他身上还有着卡夫卡父亲的影子)
母亲:惊骇→可怜儿子,但躲避着儿子→漠然处之→如释重负,充满希望
妹妹:关心哥哥,为之痛苦→精心照料→不耐烦→厌弃→轻松愉快
因此,真正失去了人的善良本性、人的高尚感情的是那些表面上还保持着人形的家人。
有人评论说“小说描述了一个真实而荒诞的世界”,怎样理解“真实”与“荒诞”?
“真实”是指作者用客观冷静的写实手法,描写了主人公变形前的具体生活细节和变形后逼真的心理状态,使人感到他所处的是一个真实的人的世界。
“荒诞”是因为故事的整体框架是以象征手法构建起来的,“人变成虫”的逻辑结构本身是非真实的,它只是用来寄寓人在哲理意义上的生存状态,而不仅是对外部生活的真实模仿。
小说中人变形为虫的情节非常荒诞,为何还能让读者觉得真实可信呢?
这是因为作者在整体荒诞的情节中运用了细节真实和心理真实的手法。
(1)写甲虫的行动,是符合甲虫的习性的;
(2)写甲虫的思想感情,是符合格里高尔这个人的言行逻辑的;
(3)写亲人的变化,也是符合社会生活的。
这种荒诞、变形的艺术构思和写实的叙述方法相结合,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使作品荒诞得令人震惊和信服。
这篇小说运用了象征手法,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在《变形记》中,卡夫卡描绘了一个寓言式的虚幻世界,象征着真实的现实世界。在这里,象征只是一种方式,揭示、暴露问题才是目的,该部作品真实地表现了黑暗的社会现实给人造成的压力、重负,最后导致人的精神扭曲。
(1)主人公格里高尔睡的床、所 住的房间,象征着压迫、禁锢人们的社会——拥挤、狭小;
(2)格里高尔一夕之间变为甲虫后背上的壳则象征着人在社会生活中所承担的重压,如影随形,无法得到解脱,束缚着每个人的身心,使他们的生命弯成一种不自然的弧度在天地间卑微地游离着,他们的一举一动丝毫不由自己,而想要挣脱这宿命的枷锁,无异于天方夜谭。
简要分析归纳格里高尔变成甲虫的原因。
格里高尔变成甲虫有社会的原因、家庭生活的原因和心理的原因:
(1)工作——太辛苦,高度紧张,巨大的债务压力;
(2)家庭——父亲破产,母亲生病,妹妹上学,沉重的家庭负担和父亲的债务;
(3)人际关系——没有信任、关爱、友情。
本文刻画人物成功地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请结合例子加以鉴赏。
运用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是这篇小说在刻画格里高尔这个人物方面最成功的地方。主人公的内心感受和心理活动都是通过心理描写表现出来的。
如:主人公变成甲虫前的心理描写。“假如我不考虑我父母的态度,我早就辞职了,那样我就会走到我的老板面前,把我的所有想法一股脑儿倒出来,他不从高高的桌子上掉下来才怪!……眼下希望还没有完全放弃,等我攒够了钱,还清父母欠他的债——大概还得五六年吧——我一定办理这件事。那时就会一帆风顺。不过,现在我得起床了,要赶五点的火车呢。”表现了他对工作的不满,可又不得不为了家庭而奔波的心理。
结合全文情节,探究《变形记》这篇小说还反映出怎样的主题。
作者通过对格里高尔异变前后关心家庭、怀念亲人与亲人无动于衷最终抛弃了他的人性反差的描写,揭示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性异化”后的亲人之间的无情和冷酷。在人遭遇灾难后,亲情漠然,更让人绝望,也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
请你思考一下,为什么作者会让格里高尔变成一只甲虫呢?格里高尔与甲虫有什么共同点?
(1)通过小说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出这只甲虫身躯特别宽大,有着坚硬的外壳,行动困难,不会飞翔,有着在墙壁和天花板上交错爬行的习惯。这些特性与主人公格里高尔的现实命运相符合。
(2)格里高尔与甲虫有着以下共同点:
①都是负重的。甲虫扁圆的身体象征了主人公格里高尔受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所累而被压扁,硬壳更是“负重”的一种象征。为了还清父母的欠债,格里高尔谨小慎微地工作。他所做的一切除了负担一家人的生活费用外,还要为妹妹筹集高额的学费,巨大的生活压力使他在睡梦中都深感焦虑。甲虫背负硬壳爬行的形象,正是格里高尔肩负工作家庭双重压力艰难生活的真实写照。
②都很孤独。甲虫喜好孤独的生活,很少能在同一窝里有两三只住在一起。格里高尔也是孤独的,作为旅行推销员格里高尔长年在外奔波,而别的推销员生活得像贵妇人,他们之间几乎没有共同语言;他与家人无暇也不愿意进行感情交流。
③都处于弱势地位。在人类眼中,甲虫是无足轻重、可任意欺凌杀害的低等动物,这些特征暗合格里高尔的性格特征。身为小职员的格里高尔社会地位低微,在公司常受到上司的欺辱,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当他变形为一只甲虫,从家庭的经济支柱变为寄生物时,他曾经“培养”的寄生性家人却不能容忍他成为寄生者,无情地否定了他的存在价值。
④都无归属感。变形后的格里高尔在形体特征与生活习性上与甲虫无异,但却不能飞行。变形为甲虫的格里高尔不再是人,但他又保留了人的思维、情感和心理,心理上是不可能认同自己的变形的;而他又算不上完整的甲虫,他虽然在形体上与甲虫没有太多差异,但没有翅膀不能飞行就无法称其为真正的甲虫。所以,无论在人的世界还是在甲虫世界,格里高尔都得不到认同与被认同,无处可归。
你觉得“现代人的困境”指的是什么?
孤立绝望
①心理壁垒、怯懦逃避,孤独感;
②工作压力、生活重负,压抑感;
③人情冷漠、世态炎凉,陌生感;
④艰难无助、焦虑痛苦,放逐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