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四章综合素质评价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四章综合素质评价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1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4-25 17:17: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四章综合素质评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及解释正确的是(  )
2.[2022·牡丹江]下列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的光路的是(  )
3.[2022·柳州]如图,物体S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为S′。若在镜后放置一块透明玻璃AB,则像S′将(  )
A.变亮
B.变暗
C.不变
D.偏离原位置
4.[2022·荆州]“万里长江,美在荆江”。长江实施禁捕以来,生态得到明显改善。游客乘坐游船到达荆州,看见江岸边高楼林立,荆州长江大桥倒映在平静的江面,水下的鱼儿跃出水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看不见高楼后面的景色,说明光不能在固体中传播
B.长江大桥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产生的
C.水面下鱼儿的像在鱼儿的下方
D.看见跃出水面的鱼儿是由于光的折射
5.[2023·重庆期末]下列光学作图中,错误的是(  )
6.投影式电子白板利用投影机将画面投影到屏幕上,投影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投影机的镜头与近视眼镜为同一种透镜
B.光经投影机的镜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
C.画面经投影机镜头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D.屏幕上的丰富色彩由红、白、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7.[2022·河北改编]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将蜡烛放在凸透镜左侧适当位置,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分别测出物距u和像距v,实验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物距u/cm 60 30 20 15 12
像距v/cm 12 15 20 30 60
A.该凸透镜的焦距为20 cm
B.从第1次实验到第5次实验,成在光屏上的像越来越大
C.当u=45 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实像
D.第5次实验后,在贴近凸透镜左侧放一眼镜片,向右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眼镜片对光起会聚作用
8.[2022·泰安改编]光学知识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说法中(  )
①近视眼镜是凸透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②拍照时,被照者应位于镜头2倍焦距以外
③放大镜能放大地图,利用了光通过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
④阳光下绿树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A.只有①④正确 B.只有②④正确
C.只有②③正确 D.只有①③正确
9.[2023·绵阳模拟]如图所示,固定在水面上方的光源S发出一束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有一个光斑A,已知光束与水面的夹角为40°,S′是光源经水面反射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射角的大小为40°
B.当水面升高时,反射角将变大
C.当水面升高时,光斑A将向右移动
D.当水面升高时,S′到水面的距离变小
10.[2022·达州]清晨,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云缝中射出道道霞光,它让我们的大千世界五彩缤纷,让我们的世界拥有了无穷奥妙。下列对光的世界的探究中,结论正确的是(  )
A.甲图,通过注入气泡的水球,我们看到太空授课的王亚平成“一正一倒”两个像,其中正立的是虚像,倒立的是实像
B.乙图,央视春晚节目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的临水起舞画面中,舞者在舞台上的“倒影”和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
C.丙图,光源经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此时飞来一只小虫落在凸透镜上,则光屏上光源的像不完整
D.丁图,小薇按照图示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清晰的像变模糊,只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时,又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近视眼镜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4分)
11.[2022·东营]下列光现象:①手影游戏;②海市蜃楼;③小孔成像;④池水变“浅”,________(填序号)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产生的,________(填序号)是由于光的折射产生的。
12.[2022·青海]某汽车司机下车时,随手将矿泉水瓶放在仪表台上方,如图所示。不料因阳光照射、水瓶聚光,车内物品被点燃引发火灾。太阳光经过矿泉水瓶发生了________(填“反射”或“折射”),矿泉水瓶相当于________。因此,提醒大家在车内不要放置有聚光效果的物品。
13.[2022·成都]眼睛成像情况与__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成像情况相同。青少年如果不注意用眼卫生,容易患上近视。近视眼用凹透镜来矫正,这是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________作用。
14.小梦同学身高160 c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5 m处,当她以0.2 m/s的速度向平面镜走近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高度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60 cm;经过3 s后,小梦和她的像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小梦从平面镜中看到墙上挂钟的指针如图所示,则挂钟显示的实际时间是________。
15.如图所示是关于小猫和小聪的一幅漫画,图中两条光线的夹角是60°,则小聪观察小猫光路的入射角是________,此现象说明在反射时,光路是________。
16.为节能减排,许多地下车库采用光导照明系统,如图所示,采光罩采集的阳光进入内壁镀有高反射膜的导光管,经多次________后,传导到漫射器,光经过它的________(填“漫反射”或“折射”)传播到车库的各个方向,漫射器应该用________(填“凹凸不平”或“厚度均匀”)的透明材料制成。
17.[2023·扬州期末]图甲是小红自制的一个魔术箱,表演时将开口的方形空箱面展示给观众,把纸币从空箱顶端的投币口投入,结果纸币“不翼而飞”。原来魔术箱中有一块平面镜如图乙所示,它与箱底的夹角为________使箱底的方格纸与它的像的夹角为90°,这样观众就觉得箱子里没有东西了,这应用了________(填“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或“光的色散”)原理。观众不能看见平面镜后面的纸币则是因为光具有____________的性质。
三、作图题(18题8分,19题6分,共14分)
18.[2022·毕节]如图所示,凸透镜与凹透镜的一个焦点重合,请根据入射光线,画出相应的出射光线。
19.[2022·娄底]如图甲中,牙医借助平面镜观察牙齿的背面,请在图乙中画出能反映此过程的光路图。
四、实验探究题(20题10分,21题12分,共22分)
20.[2022·衡阳]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表示平面镜的位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是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与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实验时注意观察蜡烛的大小和它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实验。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_(填“较亮”或“较暗”)环境中进行。
(2)除了图中提供的器材外,实验中还需要一种测量工具是________。
(3)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既确定了像的位置,又验证了像与物的________关系。
(4)将蜡烛A逐渐靠近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5)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竖立光屏,在光屏上不能承接到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填“虚”或“实”)像。
21.[2022·营口]小明用蜡烛、凸透镜(焦距为10 cm)、光屏在光具座上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
(1)蜡烛、透镜和光屏位置如图甲所示,光屏上会出现烛焰清晰________(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此现象和生活中__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原理相同;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增大物距后,将光屏移动到适当位置,光屏上会重新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该像与移动前的像相比会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移动蜡烛至图乙所示位置,在透镜右侧通过透镜可以观察到烛焰_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的像。
(3)将图甲中的透镜换成焦距f=5 cm的凸透镜,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将蜡烛向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适当距离,光屏上重新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若不移动蜡烛,在蜡烛和透镜之间放置一个度数适当的________(填“近视”或“远视”)镜片,光屏上也会重新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答案
一、1.D 点拨:筷子“弯折”是由于发生了光的折射,A错误;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错误;塔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C错误;彩虹是光的色散形成的,D正确。
2.C 点拨: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应小于入射角,而图A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了,A错误;光发生反射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而图B中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法线同侧了,B错误;光发生反射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与入射角相等,图C符合光的反射定律,当光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C正确;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而图D中折射角等于入射角,D错误。
3.C 点拨: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在镜面的后面放任何东西,都不会影响镜面对光的反射,所以像的亮度、位置等都不会受影响。
4.B
5.A 点拨:光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由图可知,反射角为40°,入射角为90°-40°=50°,反射角与入射角不相等,A错误;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是对称的,所成的像是虚像,B正确;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C正确;在光的色散中,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D正确。
6.B 点拨:投影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物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像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实质是光的折射现象;近视眼镜是凹透镜,所以投影机的镜头与近视眼镜不是同一种透镜,故A、C错误,B正确;屏幕上的丰富色彩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D错误。
7.B 点拨: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当u=20 cm时,v=20 cm,则u=v=2f,所以焦距为10 cm, A错误;从第1次实验到第5次实验,物距始终大于焦距,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B正确;当u=45 cm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C错误;第5次实验后,在贴近凸透镜左侧放一眼镜片,向右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说明像推迟会聚了,该眼镜片是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D错误。
8.B 点拨: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①错误;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工作的,因此被照者应位于镜头2倍焦距以外,②正确;凸透镜作为放大镜使用时,将物体放于凸透镜1倍焦距以内,此时是利用光通过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③错误;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因此阳光下绿树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④正确;综上所述,只有②④正确。
9.D 点拨:如图所示,当水面升高时,由于入射角不变,所以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反射光线平行,光屏上的光斑A向左移动到A′位置;当水面升高时,光源S到水面的距离变小了,所以像到水面的距离也变小。
10.A 点拨:水球被气泡变为了两部分,中间是空气,气泡周围是水,水球上、下两部分是凸透镜,呈现出一个倒立的实像,水球左、右两部分是凹透镜,又出现了一个正立的虚像,A正确; 光滑的舞台相当于平面镜,所以看到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即光的反射形成的,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B错误;凸透镜成实像时,所有透过透镜的光会聚到光屏上成像,小虫落在透镜上后,光源发出的光虽有一小部分被挡住,但总会有一部分光通过凸透镜而会聚成像,因此,像与原来相同,即光屏上所成的像仍然是完整的,C错误;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只将光屏靠近透镜,又可以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说明眼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是凸透镜,应用于远视眼镜,D错误。
二、11.①③;②④
12.折射;凸透镜 点拨:装有水的矿泉水瓶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由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射入车内的光线经矿泉水瓶折射后集中于它的焦点上,时间一长就会使放置于此处的物品起火。
13.照相机;发散 点拨:人的眼睛相当于一架照相机,在视网膜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近视眼是将光线会聚在视网膜前方,近视眼应该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进行矫正。
14.等于;1.8 m;7:20 点拨: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等距的虚像,小梦同学以0.2 m/s的速度向平面镜走近时,其身高没有变化,故她在平面镜中的像高度也不变;经过3 s后,小梦向前移动的距离s=vt=0.2 m/s×3 s=0.6 m,此时物距为1.5 m-0.6 m=0.9 m,像距始终等于物距,因此小梦和她的像之间的距离为0.9 m+0.9 m=1.8 m。
15.30°;可逆的 点拨:两条光线的夹角为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等于入射角的2倍,所以入射角应该等于30°,小猫和小聪能够互相看见,说明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16.反射;漫反射;凹凸不平
17.45°;光的反射;沿直线传播 点拨:从图甲观察口看到正前方是方格子,整体好像是一个空箱子,而从图乙中看出观察口正前方没有方格纸,有一个倾斜平面镜,所以图甲中的空箱子是利用平面镜成像得到的,因此镜面与箱底的夹角为45°,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原理;把纸币从空箱顶端的投币口投入,实际上纸币在平面镜后面,观众不能看见平面镜后面的纸币是因为光具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
三、18.解:如图所示。
点拨:凸透镜左右两侧各有一个焦点,且这两个焦点关于光心对称,同理凹透镜也是如此;已知凸透镜与凹透镜的一个焦点重合,则由图可知,凸透镜的右焦点和凹透镜的左焦点重合,过焦点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要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要过凹透镜的虚焦点。
19.解:如图所示。
点拨:先作出牙齿A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即像的位置,连接像A′和眼睛B与平面镜交于O点,即为入射点,连接AO为入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
四、20.(1)较暗 (2)刻度尺  (3)大小 (4)不变 (5)虚
点拨:(1)烛焰在明亮的环境中,烛焰和明亮环境对比度较小,成像不太清晰;烛焰在黑暗环境中,烛焰和黑暗环境的对比度大,成像更清晰。(2)为了探究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的关系,需要用刻度尺测量出物距和像距的大小。(3)两支蜡烛大小相同,后面的蜡烛又和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就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选用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的关系。(4)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将蜡烛A逐渐靠近玻璃板时,它的像大小不变。(5)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所以移去蜡烛B,在原来蜡烛B的位置放置一块光屏,直接观察光屏,发现蜡烛A不能在光屏上成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21.(1)缩小;照相机;变小 (2)正立 (3)右;近视
点拨:将图甲中的透镜换成焦距f=5 cm的凸透镜,焦距变小,折射能力变大,像会提前会聚在光屏的前方,可以将蜡烛适当向右移动,使像向右移动到光屏处;若不移动蜡烛,像在光屏的前方,相当于近视眼,则在蜡烛和透镜之间放置一个度数适当的近视镜片,光屏上也会重新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