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专题训练------形象特点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风景树
朱道能
当柱子提着两瓶好酒去看望几年没有来往的幺爷时,一村人都把脖子抻得像大白鹅似的。
“砰——砰”,幺爷院里突然传来两声玻璃的爆响。不一会儿,柱子跑出门,脸紫得像个茄子:“你个老东西,就跟树过一辈子吧!”
一村人都明白,爷俩一定是为卖银杏树的事杠上了。
据幺爷讲,这棵银杏树是他爷爷的爷爷的爷爷……栽下的。只听这银杏湾的名字,就知道它早已是一村人的风景了。夏日,郁郁葱葱的树冠,犹如一把绿色大伞,撑起一片阴凉。一村老少,便惬意地坐在树下,大人闲聊,小儿绕树嬉戏。待到深秋,树下便是一地金黄。村人就捡拾回去,好生收藏。有长癣生疮的,熬水一洗;有破皮流血的,揉碎一按;有血高晕眩的,泡茶一饮……常有人谢幺爷。他听了,一摆手:都是托先人的福哩!
眼下有人出高价,要买幺爷这棵银杏树。谁呢?就是村长大军。
大军原本在城里当老板开公司。后来作为有经济头脑的能人,被招贤回乡,当上了村长。
大军一上任,立即带来一个致富项目:卖风景树。
所谓风景树,就是漫山遍野的松树、柏树、杉树什么的。只要连根刨起,缠上草绳,运到城里一栽,就变成城里人的风景了。
一时间,寂静的山林里,野鸡惊飞,山兔乱窜。
再聚到银杏树下,村人的话题便出奇地一致:谁谁又卖了多少棵树,谁谁又挣了多少钱……正说得热闹,一直闷坐一旁的幺爷,冷不丁冒出一句:“一群败家子!”村人面面相觑,然后讪着脸散去。
大军却常来,尽管问候十句,幺爷也难“嗯”上一声。
一天,大军神秘地压低声音:“幺爷啊,有人想买银杏树,给你出这个价——”他张开巴掌,五个手指伸得直直地。幺爷吧哒着烟,望着地。“五千,五千啊!我的幺爷!”大军把手掌伸到幺爷脸前。幺爷吧哒着烟,又去看天。“这样吧,再加一千……”幺爷站起身。“七千,七千怎么样?不能再高了!”幺爷终于开口了:“先回家问你爹,看你有没有祖宗。再去问你娘,看你是吃奶长大的,还是吃屎长大的!”大军狠狠地朝银杏树踹去,旋即又龇牙咧嘴地抱脚乱跳。
这事让柱子老婆知道了,脚跟脚地赶到大军家里。讲好一万元的价钱后,她一个电话,把在外打工的柱子连夜叫了回来……
这一天,幺爷正坐在树下打瞌睡。大军来了,板着脸说:“我代表村委会正式通知你,咱们村最近招商引资了家化工厂,需要拓宽进村公路。这棵银杏树在规划线上,要限期移走,否则将采取强制措施……”幺爷“霍”地站起身:“你敢——”大军冷笑道:“我是不敢,但是上级领导敢。招商引资是头等大事,天王老子也要为它让道!”
没几天,施工队果真开进山来。看着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一村人热血沸腾。就连蹲在茅坑上,也不忘拿根树棍,在地上划拉着征田补偿款的数目。
至于幺爷有多少天没出院门了,恐怕只有村医才清楚。等再出门时,一向硬朗的幺爷,竟然拄起了拐杖。他锁上大门,颤巍巍地出了村子。
当公路一步步向银杏树逼近时,幺爷回来了,身后还多了几个陌生人。他们径直来到银杏树下,又是测量,又是拍照,一脸的兴奋。村人先是疑惑地张望,恍然后便一下子围过来:“哈,幺爷要卖银杏树了!”正在打牌的柱子老婆,把麻将一推,反穿着鞋跑过来,嘴里直嚷:“卖多少钱?卖多少钱啊?”来人笑了:“多少钱?无价之宝!我们是文物局的,专门来登记保护这棵活化石的……”气喘吁吁赶来的大军,张着嘴巴,半天没换过一口气来。
幺爷走的时候,正是深秋。
村医像往常一样,背着药箱,过来给幺爷挂药水。因为化工厂刺鼻的怪味,幺爷一直咳嗽不止,远远就能听见。今天却异常安静,安静得让人心慌。村医喊着幺爷,急急地推开院门……
当柱子老婆打着哈欠过来时,村医拿出一张纸,是幺爷提前交给他的遗嘱:死后遗体火化,骨灰撒在银杏树下……
安葬骨灰的那天,来了许多人,有领导,有记者。因为幺爷是全县第一个自愿火化并树葬的农民。银杏树下,面对镜头,大军侃侃而谈,谈在自己的带领下,银杏湾取得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涌现出了田有根(幺爷的大名)这样的村民典型……最后,领导把装有奖金的红包递给死者家属。就在柱子还在发愣的当儿,柱子老婆从后面伸手抢过来,捏了捏,嘴角不由往上一翘。当发现镜头正在对准自己时,便用手捂着脸,大声悲号:“我的亲爹啊,您咋舍得抛下我们走了啊……”
树葬的小坑挖好了,装骨灰的布包缓缓打开。大军抢在镜头前捧起一把骨灰,边撒边念叨:“幺爷啊,咱银杏湾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您老就安心地去吧……”噼噼啪啪……为幺爷送行的爆竹,在银杏树下,骤然响起。一树的银杏叶,簌簌而下,如同漫天的纸钱,飘撒在幺爷的骨灰上……
(选自2008年《小小说选刊》第24期,有删改)
1.柱子老婆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回报
侯发山
王刚走马上任后,下决心治理河洛乡辖区内黄河段的私采乱挖河沙现象。依照相关规定,乡党委书记是一把手,自然也是名正言顺的河长。
通过调查走访,王刚书记发现,河洛乡有三家挖沙的,铁蛋家最早,从爷爷辈就开始挖沙,在当地有一定的势力。
秘书小刘说:“政府也为难,村民们要生存,当地要经济,风声紧了就抓一抓,不得不睁一眼闭一眼。”
王刚书记摇摇头,说:“挖沙破坏河底的生态环境,河中的生物会受到巨大的影响,断然不行。特别是黄河,灾难是毁灭性的。”
小刘吓了一跳:“王书记,您要动真格的?”
“职责所在,使命所然。”王刚书记点点头,肃着脸说,“‘擒贼先擒王’,只要把铁蛋拿下,其他两家也就迎刃而解。”
“王书记,铁蛋这人有点霸道。上任书记坐船沿河检查时,船意外地翻了。后来,还是铁蛋把他给救起的。有小道消息说,此事就是铁蛋一手操作的。”
“我明白了,前任之所以‘雷声大雨点小’,以批评教育为主,罚款为辅,这便是原因所在。”王书记淡淡一笑,继续说,“明天我就去会会铁蛋,看他有多硬。”
第二天,王刚书记刚要带上小刘到黄河边去。铁蛋来了,说要拆除自己的挖沙设备。
太阳打西边出来了。王刚书记真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是好事,拆吧,早该拆了。”
铁蛋痞着脸说:“王书记,我来的目的是让政府帮我拆除,顺便把那些设备拉回来。”
不管铁蛋怎么想,王刚书记觉得趁机“小题大做”,未尝不是好事。于是,王刚书记安排人到现场,把铁蛋家运行了十多年的挖沙设备拆除了。当然,随同去的,还有当地的媒体记者。其他两户挖沙的村民见此情形,也灰溜溜地主动拆除了自家的挖沙设备。
大约过了四个月,那是一个月黑风高夜,黄河边的一艘机动船上,一台崭新的抽沙机开始高速运转。忽然间,电闪雷鸣,接着,瓢泼的大雨开始肆虐。
机动船的船舱走出一个人。他正是铁蛋,喝了两杯酒,没提防,一个浪头把他打入河中。他连“救命”的呼声都没喊出来,便被河水冲走了。
当铁蛋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医院的床上。旁边除了医生、护士,还有王刚书记和秘书小刘。
小刘说:“要不是王书记把你救出来,你早没命了。”
“啊,王书记?王书记是北方人,不是不会游泳吗?”铁蛋一时没整明白。
王刚书记接上话茬:“幸亏我来的这几个月每天都练习游泳。我是河长,不会游泳怎么行?我还担心自己哪天落水,你若见死不救,只有等死了。”
铁蛋的脸一阵红一阵白,张了张嘴却什么也没说。
小刘冷冷地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王书记料到你当初主动拆除老旧设备肯定有猫腻,每隔几天,王书记就到黄河边暗访。今晚是碰巧,也是你命大。”
铁蛋的脸更红了,怔了半晌,说:“王书记,您处罚我吧,怎么处罚我都接受,我今后再也不挖沙了。”
王刚书记说:“真的不挖了?”
“狼改不了吃肉,狗改不了吃屎。”小刘撇了撇嘴。
铁蛋分辩道:“我要是再挖沙,不得好死。”
王刚书记说:“不挖沙你怎么生存?”
铁蛋说:“我的儿女都在城里工作,早就劝我进城,我一直没答应……”
王刚书记打断铁蛋的话,说:“你不能去,还得守着黄河。”
“啊?王书记,我说的是真的,再也不挖沙了。”铁蛋信誓旦旦地保证。
王刚书记说:“乡里已经做了计划,河边建坝子、修湿地公园,这是个长期的浩大工程。到时,你,还有乡亲们都可以参与进来,给你们发工资,你们不干?”
“干!干!”铁蛋忙不迭地说。
工程不是说上就上的,需要上报、审批等好多手续呢。铁蛋在家闲不住,来到乡政府,找到王刚书记,毛遂自荐,说自己要当河长。他不知道,河长不是随便任命的,国家有明文规定。
“你也想当官?”王刚书记开玩笑地反问一句。
铁蛋说:“王书记,我不是想当官,你的事情多,我想替你分担一些。你是我的救命恩人,我没有别的报答路子,帮你守护黄河还是没问题的。咱乡这段黄河,我地形熟悉,附近的村民也都认识……”
王刚书记心里一热,莫名地冒出一句话:干工作只要没有私心,只要铁了心,“铁蛋”也有被融化的一天。
“你把我养大,该是我养活你的时候了。”说罢,铁蛋不自然地抓挠了一下自己的头发。
这下轮到王刚书记迷糊了。
在旁边的小刘扛了一下王刚书记,悄声说:“黄河是母亲。”
王刚书记这才醒悟过来,动情地说:“任命你为特别河长吧,每月给你1500元的补助。”
铁蛋咧着嘴笑了,说:“没有,我不在乎。有了,我也不嫌多。”
事后,王刚书记发现,他给铁蛋的补助,铁蛋都“挪作他用”了:给村里的孤寡老人买水果,请乡亲们,包括原先两个挖沙的同行,到沿黄城市的几处黄河湿地参观旅游……
直到王刚书记调走,铁蛋才知道,乡里每月给他补助的1500钱,都是王刚书记从自己的工资里扣除的。
(有删改)
2.王刚书记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村医
薛培政
“这小子,出息了哈,小时候,我还救过你一命哩。”耄耋之年的先生对我说这话时,正拄着拐杖走在通往村卫生室的路上。
满头银发、慈眉善目的先生,轻抚胡须,一副仙风道骨的样子;人也不糊涂,每回看见我,总是微微一笑,顺口喊出名字后,仍忘不了提及救我之事,流露出些许成就感。
听他说的次数多了,我便去找爷爷求证。
“呃,真有的事儿,你一岁半出麻疹,那烧发得邪乎,眼看没救了——”上了岁数的爷爷,对好些事儿记不清了,但对这事心里却明镜儿似的,竟把我起死回生的经过,讲述得险象环生、淋漓尽致,我顿觉先生那瘦小的身影高大起来。
上过省医科大学的先生,早年在县医院当大夫。20世纪50年代末,县里派人支援老区,先生被抽调其中。来前谈话说下到乡级医院,先生见到乡卫生院刘院长后,就急着要求分配工作。刘院长说:“不急,等吃罢晚饭再谈工作。”晚饭就安排在卫生院机关食堂,刘院长破例让炊事员炖了一只老母鸡,喝的是当地产的纯粮酒。酒至微醺,刘院长叹口气说:“近千口人的茹冈村,自从老村医去世后,半年多了没医生,群众缺医少药的情形让人心焦啊!”那时血气方刚的先生听得真切,那股冲劲儿借着酒劲儿就上来了,一口唾沫一个钉地请求道:“那我就去茹冈村吧!”
茹冈村人听说县里派来了医生,犹如久旱的庄稼遇到了甘霖,纷纷涌向村头迎接。等把人接到后,大伙儿面面相觑,都愣住了:“咦——咋会派来个白面书生,咱这鸡不下蛋的穷地方,会留住这细皮嫩肉的小先生 ”老支书颔首道:“嗯——俺看这孩子行,可不能怠慢了。”说罢,他连夜带人把支部办公用房腾出来,做了村卫生室。
打那以后,先生就成了全科医生。头疼脑热发烧的、腹胀腹痛拉肚子的、皮肤过敏起疙瘩的、打破头碰破脸割破手的,随时会来寻医求诊,包扎治疗,先生就没了固定的工作时间。这边正吃饭,那边病人呻吟着上门了,先生把饭碗一放,就着手诊治起来;半夜睡得正香,外面的门被擂得山响,来人急火火地喊叫:“先生——俺娘病得厉害嘞!”先生一骨碌爬起来,背起暗红色药箱就走,等到把病人安顿好,回到住处已是鸡叫时分了。
到了冬春感冒多发季节,先生的案桌前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面对孩子哭、婆娘叫,搅成一锅粥的乱象,先生依然不疾不徐接诊治疗。那一次,老庆家的娃儿连日高烧不退,先生弯腰为其作检查时,冷不防被哭闹不止的孩子吐了一身,闹得老庆两口子好不尴尬,先生却像没事人似的找块布擦了擦后,便又坐堂开药方了。日子久了,村里婆娘们就议论:“这先生性子咋恁好咧,从来就没见他动过脾气。”
老羊信疙瘩爷七十岁患上抑郁症,整日茶饭不思,时而发痴,时而叹息。家人要送医,他死活不肯,说要等死哩。先生登门出诊,他躲进内屋关紧门窗。等费尽周折见了面,一番望闻问切后,先生绝口不提治病的事,竟说些小时候放羊时的糗事。说到羊,疙瘩爷脸上有光了,话也多起来。先生见机下方子后,嘱他按时服药。半个月后,疙瘩爷便轻松地赶着羊群上山了。
先生案桌前悬挂的那幅烙画上有一个硕大的“德”字,看上去有些年头了。先生说做医生须有悲天悯人、普济众生之心。一个暴雪封门的深夜,做生意亏得血本无归的二柱子,喝农药寻了短见。家人发现送医时,他已奄奄一息,值班医生不接收,就劝转送乡卫生院。望着没膝的茫茫大雪,家人哭爹喊娘跪地求救。闻讯赶来的先生,脚未站稳,就气喘吁吁地命道:“快将人抬进屋,救命要紧!”值班医生拽拽先生的袖子,满是忧虑地劝道:“老师,要三思啊,若是人救不过来,被赖上可就麻烦了!”一向和蔼的先生发怒了:“人命关天,顾不了那么多,有事我担着!”等二柱子脱险,先生累得虚脱在地。多年过去,这样的事,先生也记不清有多少回了。
常听人说,先生这辈子就吃了心眼实的亏。假若当初不下来,在县医院早就成专家了,或许当上了局长院长。先生却不以为然地说:“大夫就是治病教人,专家不专家,就那么回事儿。再说也不是每个专家都能当局长、院长,就是当了局长、院长,也不见得老来会有俺这身板。俺虽老了,却行动自如,还能坐诊看病,咋能不满足哩 ”
说这话时,老人一脸平和。
(节选自《小小说月刊》)
3.村医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
1.①唯利是图,见钱眼开。柱子老婆在听说幺爷要“卖”银杏树的时候把麻将一推,反穿着鞋就跑过来问能买多少钱,一连串的动作描写表现出她的唯利是图;在幺爷的葬礼上,她见到柱子手里的红包就抢过来,对红包里金钱的多少尤为关心。
②冷漠自私,不重亲情。本文开头就交代在外打工的柱子与幺爷几年没有来往,也就意味着在村里打麻将的柱子老婆几年的时间里都对幺爷不管不问;化工场建起后柱子老婆也没有关注幺爷的健康,而是忙着打麻将,甚至在得知幺爷去世的消息时打着哈欠走过来,没有因为公公的去世产生半点心理波动;在幺爷的葬礼上,柱子老婆并不真的对公公去世感到悲痛,抢过红包时的笑容才是她在葬礼上唯一的真情流露。
③虚伪做作,厚颜无耻。柱子老婆平时与幺爷形同陌路,但在幺爷的葬礼上,当她在发现摄像机对着自己时,立刻装出一副嚎啕大哭的孝顺样子,其虚伪与无耻可见一斑。
①担当作为。敢于面对霸道的铁蛋,彻底解决乱采乱挖河沙问题。②果敢机智。因势利导开展工作,及时预判铁蛋的破坏行为,统筹规划黄河治理。③关心民生。对停止挖沙后百姓的生计问题考虑周全。④无私奉献。拿出自己的工资给铁蛋发补助。⑤重视生态。整体规划黄河生态治理。
3.①服从安排,不怕艰苦,工作不拈轻怕重。②医术高明,敬业奉献,对患者和蔼可亲。③勇于担当,责任心强,勇担风险救人命。④淡泊名利,乐观豁达,面对名誉地位,一笑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