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专题训练心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专题训练心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25 17:44: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说专题心理-------心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叫你一声姑父吧
赵新
沟里村的老秋大叔有一种刻骨铭心的忌讳:最害怕最反感别人打问他的岁数。有人问他的身高,他笑嘻嘻地回答:“不高不高,也就一米七的样子,算中等个头吧。”有人问他的体重,他乐呵呵地回答:“不重不重,刚刚称过,满打满算也就125斤。”这当然是老百姓说的市斤。有人问他的岁数,他就烦了,他就恼了,他就红脖子涨脸地回答:“哎呀,哪壶不开提哪壶,你问我多大岁数干什么?查户口吗?招工吗?对不起,我也不知道我多大岁数!”
他这样一闹腾,别人觉得很尴尬,就不敢再刨根追底。村里的老辈子们给留下一条古老的训诫,叫作:“七十三、八十四,阎王手上一根刺,当心叫它拔了去,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意思是人活到73岁就危险了,阎王爷的花名册上就有你的名字啦!
在这有吃有喝乐享太平的年月,谁愿意上那个阎王爷的册子呢?
所以老秋大叔坚决反对别人打问他的岁数,一问就烦,再问就生气,三问就不搭理你。因为他的岁数一年比一年大,他必须守口如瓶,保守秘密。
也有根本不相信这一套,故意和他闹着玩儿、故意挑逗他的年轻人。
比如陈亮。陈亮25岁,他管老秋叫姑父。
姑父不是亲姑父,是这么论了那么论,论出来的一位姑父。按照当地风俗,这样的姑父是可以随便和他开玩笑,而不计较什么辈分不辈分的。
这是桃红柳绿的春天,村巷里流淌的都是鸟语花香。太阳刚刚出山,在五彩缤纷的朝霞里,村里人把饭碗端出来,或蹲或立或坐着,聚在十字街里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吃早饭,热腾腾的面条,浓香黏稠的稀饭,香喷喷的煎饺……
这工夫陈亮看见了老秋,那老汉端了一大碗面条儿,靠在墙根儿里,吸溜吸溜吃得很香甜。陈亮走了过去:“老秋姑父,您好您好。您吃的什么饭呀,看吃得欢实的!”
老汉很认真地回答:“你小子怎么说话?没大没小,没老没少,喂猪喂狗喂牲口才说它们吃得欢实呢。我是你姑父,是你老辈子!”
陈亮笑了:“哟,姑父可真会挑理啊!我猜想,这面条儿是姑姑擀的吧,她手艺真好,擀得又长又细!”
老汉并不恼怒,反倒笑嘻嘻地回答:“小子,这还用问吗,这面条儿当然是你姑姑擀的!你记清楚了,你记牢靠了,她是你姑姑,她是我媳妇儿!”聚在一起吃饭的人们轰的一声笑了,都觉得老汉风趣幽默,说话挺有意思。
但是在陈亮问了第二个问题后,老汉就恼怒了,就恼怒得怒发冲冠,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了。
陈亮问:“姑父,您有60岁吗?我看您身板结实精神抖擞,好像只有50多岁!”
老汉一下子激动起来,红了脸回答:“淡话!你问这个干什么?”
陈亮说:“姑父,不干什么,我随便问问不行么?”
老汉扭身就走:“陈亮,你回家问你爹去,问你娘去!你不是咱们沟里村的人,你简直不懂沟里村的规矩。你白白上了高中,白白长了那么高的个子!”
陈亮追了上去:“姑父,您等等再走。我必须提醒您,我不但是咱沟里村的人,我还是咱们村委会的会计!”
老汉说:“小子,你别拿会计吓唬我,我就是不告诉你我的岁数!”
陈亮说:“姑父啊,先别吹大话,您要是告诉我了呢?”
老汉说:“小子,我要是把我的岁数直截了当地告诉你了,我管你叫姑父!”
老汉又补充说:“大伙可以做证明,大伙都听着哩!”
这一天就这么过去了,谁都是忙忙活活的。到了晚上一弯月牙朦朦胧胧亮起来的时候,村委会的高音喇叭响了,是陈亮严肃而又认真地广播一个通知。
陈亮的嗓音很浑厚,很响亮,好像是山山水水都有了回音,都帮他呐喊,帮他传播,帮他布置。
一开始老秋拿这广播不以为然,因为陈亮经常在这喇叭上呼来喊去,显示他是村委会会计。但是今天不知怎么侧耳一听,就觉得这个通知很重要很可心很温暖,他必须认认真真地听下去,一字不落地听下去。
陈亮广播说:“尊敬的乡亲们,亲爱的爷爷奶奶大伯叔叔大娘婶子们,根据上级通知,现在对我们沟里村的老年人进行认真而又严格的统计,凡是年满60周岁的老人,不分男女,请带上您的身份证,到村委会进行登记,准备按月领取您的养老金……”
老汉听得兴奋了。
老汉听得激动了。
他算了又算想了又想,按周岁说,他今年正好60岁,他老伴儿也正好60岁。两个60岁,就是双份养老金!
哎呀,好大的福气,他们赶上了这村村寨寨家家户户奔小康的年月,以后可以和上班的人们一样,按月领取养老金!
哎呀,好大的骄傲,他们是中国最最普通的老百姓!
什么七十三,什么八十四,那是爷爷奶奶老辈子们念叨的事情,过时了,早就过时了,听不得也念叨不得了!
老汉在家里坐不住了,揣了身份证,大踏步地来到村委会。
这个时候,村委会里只有陈亮一个人。
陈亮很严肃,拿出一张表来,直来直去地问他:“姓名?”
他回答:“赵老秋。”
陈亮又问:“年龄?”他响亮地回答:“我是农历腊月二十八的生日,61虚岁,60周岁!”
陈亮再问:“为什么您自己来了?”
他笑了回答:“你姑姑已经睡着了,她劳累一天,我不好意思叫醒地。”
陈亮给他倒了杯水,请他坐下喝茶。
他不坐。他红了脸说:“陈亮,对不起,我输了,我叫你一声姑父吧。”
(有删改)
1.对于别人问自己的岁数,老秋大叔的心理前后有哪些变化?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清风拂面
孙春平
这是个名副其实的小理发棚,简易得没法再简易。四根竹竿做桩,四片灰白布充墙。
小棚里有四个人,理发员是个高高瘦瘦的中年汉子,罩着白褂。他很健谈,手忙嘴不停,此时正跟理发的那位老者聊得欢。坐在靠边的凳上排队的便是我和另一位小伙子。棚子虽简陋,可理发员却想得周到,竹竿上挂了几本新杂志。我漫不经心地翻着一本《婚姻与家庭》。我旁边那位是个音乐爱好者,他东张张,西望望,嘴里却一刻不停地吹着口哨。
突然,口哨独奏戛然而止。我奇怪地从杂志上抬起眼睛,只见独奏者陡地站起身,竟在这比床铺大不了多少的棚子里踱起步来,踱到理发员身后,又蹲下身去扣鞋上的卡子。可那鞋卡并没有松,只见他装模作样地在鞋面上抚弄两下,右脚轻轻一抬,飞快地从脚底抽出一张钞票,然后站起身,把手插进裤袋……
那是一张50元的票子。棚子里好一阵没进别人,而我自己坐在这里没见地上有票子,况且站在棚子里不断活动的只有那理发员,显然,钱一定是他刚才掏东西时带出来的,而现在却进了别人的裤袋。
小伙子坐回座位,理发员回过头,淡淡地笑了笑,说:“就这么屁股大的地方,坐乏了,连直直腰、遛遛腿的地方都没有。”
“行啊,也不是在这里长住过日子。”小伙子胡乱应了一句,口哨又响起来。
我该怎么办?要不要马上把他“揪”出来,还是躲得远一点?
“喂,你们二位,谁先来呀?”老者已在对着挂在简易“墙”上的镜子“相面”了。理发员抖着围巾,转身问我们。
小伙子慌忙站起身,拔步却往外走:“哎,你理吧,我有点急事,得走。”他对我说。
走?便宜你!我一把拉住他:“喂,你有事就先理嘛,我不忙。”先稳住他,至于下一步,我还得好好想一想。
理发师傅笑着向我点点头,那有节奏的“嚓嚓”声很快伴着两个人的谈话又响起来:“要个啥发型啊?”
“你看着来吧。”
理发师傅转身抓毛巾擦了擦脸上的汗:“小伙子,工作啦,还是念书呢?”
“俺是临时工,正给热电厂撅屁股挖地沟呢。”
“甭愁,临时工也照样出息人。有句老话说‘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当年诸葛亮未出隆中时,其实也是个待业青年,一直待到二十七岁,未出茅庐,先定三分天下。汉朝还有个韩信,当待业青年时,受辱胯下都不在乎,后来为汉高祖打天下立下了大功。人生就怕没个志气,对不?”
我惊羡理发师傅的博识和引经据典的能力,我无心再看书,便也加入了谈话:“师傅,您没少读书呢。”
“倒是爱翻翻,下乡那几年,几本闲书都让我翻零碎了。唉,没赶上好时候,等熬回了城,都快三十了。”
“回城没分配工作呀?”
“分了,在纺织厂,干保全。在厂里的时候,一车间男工女工的头发,差不多都归我‘保全’。这几年,厂里放长假,咱总得找个挣饭吃的营生吧,就把业余变成专业啦。可厂里那些工友们还常大老远地跑来找我,剪完头10元20元的一扔就走人。我知道工友们的心意,可那钱咱能接吗,凡是到这儿来剪头的,不是蹬三轮就是守摊儿的。大家还想着我,还记得我的这点手艺,咱就知足啦。”
说话间,棚门口跑进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怀里抱着饭盒,进门就喊:“爸,快吃饭吧。我妈说,面条一放就打团了。”
我翻腕看表,哟,快两点了,忙说:“师傅,您还是先吃饭吧。”
“不忙,不忙,这小伙子有急事呢。”
“我等等,中。”小伙子“表态”了。
“你们年轻人的时间金贵。”师傅手中的剪刀仍在“嚓嚓”地响,又对站在旁边的姑娘吩咐:“把饭盒先放凳子上,拿着扇子给这位大哥扇扇,你看他出了多少汗。”真的,小伙子怎么出了那么多的汗,顺着脸颊和脖颈儿往下流。天是热,可也没热到这个程度啊。
姑娘撅撅嘴,执拗地端着饭盒:“我妈今天腿又痛得厉害,强撑着做了饭就又躺回床上去了。她说今儿午后要下雨,叫你早点收摊儿呢。”
“等你这位大哥剪完我就回去。”师傅又自言自语地说,“她妈在冷冻厂,那个厂也是活不起的样子了。本来开工资都难,偏又得了个风湿性关节炎,刮风下雨的,比天气预报都灵。”
起风了,杨树叶儿又轻轻地唱起来,可小棚子里仍是闷热。姑娘站在身旁,不情愿地正对着那位小伙子一下一下地扇。
此时,再看那小伙子,端坐椅上,双目紧闭,是在安然领受父女二人对他尽心尽意的服务,还是在内心对自己做着谴责?
小伙子理完发,站起身,红头涨脸地摸出2元钱,往师傅手里一塞,连声“谢谢”都没说,便匆匆跑出去了。我急了,跳起来要追出去,可胳膊却被师傅紧紧地拖住了。
“师傅,不能让他跑了!”
“他忙哩。”
“您不知道……”
“我知道,知道。”师傅笑呵呵地拍拍我肩头,硬拉我坐下。
“他——”我要喊出来了。
师傅对我笑着摇摇手,然后抬起一只脚,指给我看。原来在他脚下,正踩着小伙子刚才捡去的那张50元的票子。
“唉,人哪,谁没从年轻时过过,知道错了,就中啦!”
2.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伙子的心理变化过程。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伏击
海明威
罗伯特·乔丹在公路和桥上方的山坡上,伏在一棵松树后面,看着天色亮起来。他这时看到那哨兵正站在岗亭里,他望望手表,心想,只要我们能把他们牵制在这里,就能围住这些法西斯。瞧,那儿有什么人来了。
两个身穿毯子式披风、头戴钢盔的哨兵在公路上转了个弯,朝桥头走来,肩上挎着步枪。一个在桥的那一端停下来,走进岗亭不见了。另一个踏着缓慢而沉重的步子跨过桥来。他慢吞吞地走到桥的这一端,这边的哨兵跟他说了些话,就返身从桥上走回去。
刚上岗的哨兵走进岗亭坐下了。他的上了刺刀的步枪斜靠在墙上。罗伯特·乔丹掏出望远镜,对准了岗亭。
哨兵背靠墙坐着。他的头盔挂在一只木钉上,脸庞清晰可辨。他戴着那顶圆锥形绒线帽。而且他没有刮过脸。他脸颊凹陷,颧骨突出。他长着毛茸茸的眉毛,眉宇间连在一起。他显得很困乏,打着呵欠。他接着掏出烟荷包和一张卷烟纸,卷了一支烟。他用打火机打了几下,没打上,结果把它放进衣袋,走到火盆边,弯下腰,从火盆里取出一块炭,在一只手中挥挥,一边往上而吹气,接着点燃了卷烟,把炭扔回火中。
罗伯特·乔丹收起望远镜,伏在那儿望着公路,什么也不想考虑。一只松鼠在他下面一棵松树上吱吱地叫,顺着树干往下爬,半路上停了一下,扭头朝有人在张望着的地方看看。松鼠的眼睛又小又亮,它那尾巴激动地抖动着。接着这松鼠用小小的爪子和过大的尾巴在地上一大跳一大跳地跳上另一棵树。它在树干上回头望望他,然后在树干上绕了一圈。这松鼠在松树的一根高枝上吱吱地叫,它在那里平伏在树枝上,尾巴抖动着。
罗伯特·乔丹透过棵棵松树又向下面的岗亭望去。他很想把这只松鼠放在衣袋里随身带着。他很想有件什么东西可以触摸一下。他用胳膊肘擦擦松针地,但那是另一回事。谁也不知道在干这种事时你会有多孤独。
他这时伏在那里,不再望公路和岗亭,转而望着对面的远山。他静静地伏在那里,注视着早晨来临。他闻到了松树的香味,听到水流的声响,这时桥在晨曦中显得清楚而美丽。他伏在一棵松树后面,手提机枪横放在左前臂上,不再对那岗亭望了,以为这次攻势绝不会发生了,在这么一个可爱的五月底的早晨不可能出事。直到过了很久,才听到突如其来的密集的炸弹的砰砰声。
罗伯特·乔丹一听到炸弹声,那第一阵砰砰的爆炸声,不等山间传来隆隆的回声,就深长地吸了口气,就地提起手提机枪。
岗亭里的哨兵听到炸弹声就站起身来。罗伯特·乔丹看到他伸手去拿了步枪,从岗亭里走出来倾听。他站在公路上,阳光照在他身上,他头上斜戴着绒线帽,他抬头朝天空中飞机正在投弹的方向望着,阳光照射在他那没刮过的脸上。公路上这时没有雾,罗伯特·乔丹清楚而鲜明地看到哨兵站在公路上仰望着天空。阳光透过树丛照亮了他的身子。
罗伯特·乔丹这时觉得自己呼吸紧迫,仿佛有一圈铁丝捆住了他的胸脯,他稳住了胳膊肘,觉得有槽纹的前枪把紧顶着他的手指,就把这时已落入表尺缺口内的长方形准星对准那哨兵的胸腔中央,轻轻一扣扳机。
他感到枪托迅速、滑溜、痉挛地撞在自己的肩上,公路上那哨兵显得吃惊而痛苦,双膝一软,身子向前溜,前额弯向路面。他的目光从这弯着头躺在公路上的哨兵身上转向桥和另一端的岗亭。他看不到另外的那个哨兵,就顺着右下方的山坡望去,知道安塞尔莫就埋伏在那里。接着他听到安塞尔莫开枪了,枪声砰的一响,在河谷里激起回声。接着他听到安塞尔莫又开了一枪。
随着第二声枪响,桥下另一端公路拐角处传来了砰砰的手榴弹爆炸声。接着这边公路左方远处传来手榴弹爆炸声。接着他听到这边公路上的步枪声,而下边公路上传来巴勃罗那支骑兵用的自动步枪的枪声,哒哒哒哒,穿插在手榴弹的爆炸声中。他看到安塞尔莫正沿着陡峭的通道爬下,朝桥的那一端冲来,就把手提机枪挎上肩,顺着陡峭的山坡奔上公路。
他一边奔跑,一边听到安塞尔莫在叫喊:“干得好,英国人。干得好啊!”他越过躺在地上的哨兵晃着背包奔上桥面。
老头儿一手提着卡宾枪,向他跑来。“平安无事,”他喊着,“没出差错。我不得不补了一枪。必须结果他啊。”
罗伯特·乔丹看到泪水从安塞尔莫这位普通老人脸频上的花白胡子茬上淌下来。
(选自《丧钟为谁而鸣》,有删改)
3.从听到炸弹声到击毙哨兵,罗伯特·乔丹的心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
答案
1.第一问:①先是害怕、反感、烦恼:别人问他身高与体重时,老秋大叔“笑嘻嘻”“乐呵呵”,但有人问岁数,他就又烦又恼。②接着是生气、恼怒:陈亮故意问他岁数,老秋大叔讽刺、挖苦陈亮并与之打赌。③最后是激动、幸福并真诚地认错:填表时,陈亮问他年龄,他响亮地回答,向陈亮说对不起并且认输。第二问:展现了老秋大叔从顽固、保守到豁达通畅的转变过程,体现了新时代的农民心态的积极变化,启示人们时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思想也要与时俱进。
2.①捡钱之前,吹着口哨,悠闲无聊;②捡钱时,装模作样,兴奋紧张;③捡钱后,对话心不在焉,内心慌乱;④了解理发师傅的家境后,决定放钱,内心悔悟。
3.①听到炸弹声,他立即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内心果断坚决;②开枪前,他觉得自己呼吸紧迫,内心紧张,瞄准哨兵,镇定地开枪;③开枪后他很警觉,认真观察中弹哨兵,留意另一名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