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同学们:你知道把国外华人聚居地称为什么?为何当时称中国人为“唐人”?
导入新课:
“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这段话是在说谁呢?哪个成语与此有关?
暴君隋炀帝
隋朝的灭亡
隋炀帝统治后期,暴虐无道,终于引发
隋末农民大起义。618年,炀帝在江都被部
将所杀,隋朝灭亡。
一、唐王朝的建立
(一)、隋朝的灭亡
1、原因
(1)、隋炀帝不惜民力而大兴土木,多次反动对外战争,酷虐残暴,引发大规模农民起义。
(2)、地方长官和割据势力乘农民起义之际纷纷起兵,隋朝迅速而忘。
2、时间
618年3月,隋炀帝在江都被杀,隋朝灭亡。
(二)、唐朝建立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一、唐高祖李渊建立唐王朝
1. 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时间:
2. 唐朝建立 建立者:
都城:
618年
李渊
隋炀帝
修建大运河,巡游江都
营造东都洛阳城,
三征高丽等。
长安
隋炀帝的暴政
李渊共有22位儿子:
李建成
陇西郡公→唐王世子→皇太子→息隐王→隐太子(母窦皇后)
李世民
敦煌郡公→秦国公→秦王→皇太子→太宗(母窦皇后)
李玄霸
卫怀王(母窦皇后)
李元吉
姑臧郡公→齐王→除籍→海陵郡王→巢刺王(母窦皇后)
玄武门之变
虚心纳谏
起义原因
618年
二、唐太宗的用人与纳谏
1、唐太宗即位
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你知道上文的意思吗?你能否从所学过的历史知识中举出“载舟”“覆舟”的例子?
626年,李世民在发动“玄武门之变”之后继位,627年改年号为“贞观”,李世民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唐太宗。
2、唐太宗用人与纳谏
亲历隋朝灭亡,受到极大震撼。
认识纳谏作用,避免王朝灭亡。
(1)、原因:
(2)、纳谏情况:鼓励臣下直言,从谏如流。
二、唐太宗的用人与纳谏
2、唐太宗用人与纳谏
魏征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唐太宗)
“妾闻‘主名臣直’,今魏征直,可见陛下明。”---长孙皇后
(3)、善于用人
二、唐太宗的用人与纳谏
2、唐太宗用人与纳谏
房谋杜断
长
孙
无
忌
李世民手下猛将有程咬金、李靖、秦叔宝等。十八学士有多谋善断的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
秦叔宝
杜
如
晦
李
靖
程
咬
金
十八学士图
魏征
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以敢于直言著称。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此三镜以防已过。今魏征殂逝,逐亡一镜矣。
——唐太宗
长孙皇后
我听说主明臣直,魏征敢于直言,是因为陛下是明君,我怎能不祝贺呢?
最贤慧的女人
虚心纳谏
善于用人
长孙无忌
房玄龄
杜如晦
秦琼
程咬金
李靖
房 谋 杜 断
填出唐朝疆域四至
唐
南海
咸海
南
东
西
东北
外兴安岭以北和库页岛
大海
三、贞观新政
1、原因:
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在政治、经济、
法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措施。
2、主要内容
(1)、政治上:
虚心纳谏,选贤任能,
沿袭和完善三省六部制。
吏部
皇 帝
门下省
尚书省
中书省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三、贞观新政
(2)、经济上:改革赋税制度,轻徭薄赋
(3)、法律上: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编撰《唐律疏议》
(4)、文化上:沿袭完善隋朝科举制
(5)、民族关系上:密切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3、结果
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立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唐太宗说:法乃天下之法,非朕一人之法。
1.我们从“贞观之治”的形成中获得哪些启示?
2.如何正确评价唐太宗?
原因
①
②
③
④
措施
①
②
③
④
⑤
公元705年11月,中国历史上执政21年的女皇帝武则天病逝了。她的墓碑,通高7.53米,宽2.l米,厚1.49米,但碑中不见唐代所刻一字。武则天为什么在自己的墓碑上不刻一字?历代学者为此争执不休,众说纷纭。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来评价她呢?如果请你来为武则天的墓碑撰写碑文,你会怎样行文呢?
碑文设计
武则天的主要政绩有哪些?
1、发展农业生产
2、选拔贤才
3、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措施
①
②
作用
一、唐朝的建立:
三、女皇武则天
二、 “贞观之治”
618 李渊 唐高祖 长安
局面形成
无字碑
玄武门之变
统治措施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秦亡汉兴、隋亡唐兴有什么共同之处?
秦隋:
都是完成统一后很快灭亡
都是统治者残暴无道 政治黑暗
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汉唐
统治者都吸取前朝的教训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都轻徭薄赋,整顿吏治,任用贤良
都成为影响当时世界的大国
1.“贞观之治”是中国古代史上为政宽容、对外开放和国力强盛的时期,此局面形成于哪一时期( ) 。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2.唐朝实行的行政制度是( )。 A.郡县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分封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