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
人教版 选必3 第三章 第四节
目录
全球气候变化与人为碳排放
全球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3
2
1
1
全球气候变化与人为碳排放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 于2016年启动了《全球1.5°C增暖特别报告》编写工作,历时两年完成。这份报告强调了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C而不是2°C或更高的温度,可避免的一系列气候变化影响。报告旨在为各国政府提供1.5°C温升有关影响、适应和减缓信息,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2018年促进性对话和《巴黎协定》下全球盘 点提供科学依据。(参考:搜狐网)
阅读思考:
过去百年,全球气候在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为什么要特别强调温增控制
20世纪以来,全球正经历以变暖为突出特征的气候变化
读图思考
读全球气温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图,思考气温变化曲线跟二氧化碳浓度曲线的数值变化关系
20世纪以来,全球正经历以变暖为突出特征的气候变化。
全球气温虽有波动,但总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增温尤其明显。
科学家认为,全球变暖趋势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变化密切相关。
距平:表示低于或高于平均值多少
1880—1940年:全球气温低于平均值
1940—1980年:全球气温存在波动
1980年以来:全球气温高于平均值
温室气体
强烈吸收长波辐射
再次射向地表
温室效应
问题探究
温室气体或温室效应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吗?
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就像一层厚厚的玻璃,使地球变成了一个大暖房。研究表面,如果没有温室效应的存在,地表平均温度就会下降到-23°C,而实际地表平均温度为15°C,这就是说温室效应使地表温度提高38°C。
碳循环
碳循环概念理解
碳元素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以及岩石圈之间迁移转化所构成的循环
碳循环
碳循环概念理解
碳元素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以及岩石圈之间迁移转化所构成的循环
自然界的碳循环过程维持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的相对稳定
生产水泥的过程(将石灰石焚烧)、燃烧化石燃料:会释放二氧化碳
森林砍伐和焚烧、农田开垦:将陆地植被和土壤中的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重新释放到大气中
人类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全球碳循环,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
温室气体
强烈吸收长波辐射
再次射向地表
温室效应
全球变暖
温室气体浓度增加
人类
罪魁祸首
加剧
(1)自然原因:
①地球处于温暖时期,气温呈现上升趋势;
②太阳活动、厄尔尼诺、火山爆发等影响到气温的变化。
(2)人为原因(主要原因) :
①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大气温室气体总量增多;
②森林的破坏,减弱了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
总结: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2
全球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中新网2020年2月19日电 澳大利亚气候科学家19日称,全球变暖或导致南极冰川发生"不可逆转"的大规模融化。研究表明,随着气候变暖,世界将可能会失去南极西部的大部分冰盖。报道指出,2月6日,阿根廷埃斯佩兰萨基地在南极洲测得的气温达18.3摄氏度,打破了该基地于2015年3月测得的17.5摄氏度的高温纪录。如果温度继续升高,将可能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影响!
1995
2002
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南极面临的最大威胁是什么?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全球变暖
海平面上升
沿海低地被淹;陆地面积减小
土壤盐碱化
影响沿海水产养殖业
海岸侵蚀加剧
破坏港口设备
影响航运
冰川融化
海水热膨胀
影响1:沿海低地
材料二:受全球气候因素影响,俄罗斯小麦出口量连年增加,2020年,俄罗斯粮食产量预计将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小麦产量将达到7800万吨。占到全球小麦出口总量的20%。俄罗斯小麦增产,质量提高,加之较低的生产成本,使得俄罗斯在小麦出口国中名列前茅。
1.限制俄罗斯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全球气候变暖,将对俄罗斯农业带来怎样影响?
纬度高,热量不足
高纬,积温增加,
生长期延长
材料三:
水稻作为世界第二大粮食作物,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其产量和品质的形成,是品种遗传特性和环境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20世纪以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全球气候变化加快对水稻生产将产生很大的影响 。据科学家研究表明:水稻生长对气温很敏感,水稻生长期气温超过30℃时,产量将会下降;而夜晚每升高1℃,水稻产量将下降10%。
全球气候变暖,对低纬地区水稻产量有何影响?原因是?
低纬地区可能减产
温度升高、干旱加剧
全球变暖
低纬作物减产
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
世界粮食总量下降
低纬度温度升高,作物水分不足
高纬作物增产
高纬耕地有限,增加的产量不足以补偿中低纬度的减产
影响2:农业
材料四:20世纪中叶以来,全球高温热浪频繁发生,且持续时间更长;陆地上的暴雨洪涝频率增加;欧洲南部和非洲西部的干旱持续时间更久、强度更强。例如:2003年夏季欧洲中西部发生了罕见的高温热浪,导致2万人死亡;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造成美国新奥尔良州1700多人死亡,1000多亿美元损失;2018年全球气象灾害导致6200万人受灾,经济损失超过自然灾害损失总量的90%。
1.全球变暖对极端天气的影响:
2.试结合水循环过程图解释产生的原因:
发生频次增加
影响3:水资源
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
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
全球变暖
洪涝、干旱灾害的频次和强度增加
地表径流发生变化
增加降水极端
异常事件的发生
材料五:我国的东北林区将因为气候的不适应而向北迁移,同时带来的生态环境的急促改变,生物多样性减少。据报道,南极地区的阿德利亚企鹅数目从1975年的1.5万对减少到目前的9000对左右。
1、全球变暖对生态系统方面有哪些影响
2、全球变暖还有哪些影响
改变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减少
山火、病虫害、人体健康
全球气候变化
海平面上升
农业生产变化
水资源不稳定与供需矛盾
影响生物多样性人体健康
沿海低地被淹
冰川融化,海水热膨胀
高纬度增产,低纬度减产
旱涝频发
全球变暖的影响
威胁国家安全
加 剧
生存空间的丧失是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最为严重的影响。
加剧资源危机或自然灾害影响国家安全。
激化国家间资源争端而影响国家安全。
受其他国家波及而间接影响国家安全。
3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1、减排
2、增汇
3、提高适应能力
4、加强国际合作
全球变暖的应对措施
1.说明全球升温幅度随二氧化碳累积排放量变化的总体趋势。
2 如果未来温度比1870年升高2℃,与之对应的大气中二氧化碳累积排放量是多少
3.有哪些措施可以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累积的数量
1.说明全球升温幅度随二氧化碳累积排放量变化的总体趋势。
总体来看,全球升温幅度随二氧化碳累积排放量的增加而增大。
2 如果未来温度比1870年升高2℃,与之对应的大气中二氧化碳累积排放量是多少
约为2 500~5 000/10t。
3.有哪些措施可以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累积的数量
(1)人类可以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量,进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2)发展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3)大力植树造林,保护森林,增强环境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