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下第二章 对环境的观察 复习课件+练习(1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七下第二章 对环境的观察 复习课件+练习(1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4-26 10:13:0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后小练
1.一束光线从空气中射入水中,在水面上(  )。
A、只发生反射,不发生折射。
B、只发生折射,不发生反射。
C、既发生反射,又发生折射。
D、既不发生反射,又不发生折射
2.一束光线在水和空气的界面上发生折射和反射,下列光路图正确的是( )
3.要使冰块能会聚太阳光取火,冰块必须磨成( )
A.冰凸透镜 B.冰凹透镜 C.冰砖 D.冰三棱镜
4.一物体从离凸透镜1倍焦距处沿着主光轴移到离凸透镜4倍焦距处,那么像距( )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5.人在池塘行走的脚步声,会吓跑附近水域中的鱼,这时鱼是接受到声波的主要途径( )
A、岸--空气--水--鱼 B、空气--水--鱼
C、岸—空气---鱼 D、岸----水---鱼
6.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在离透镜20cm的光屏上物体成一个清晰等大的像, 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
A、8cm B、10cm
C、15cm D、25cm
7.会场里的扩音设备是用来----------------( )
A. 增大声音的响度 B. 提高声音的音调
C. 改变声音的音色 D. 加大声音的速度
8.从一群大声说话声中,小明听出了父亲的声音,这时因为父亲的声音和其他男人的声音( )
A. 音调相同 B. 响度不同
C. 音色不同 D. 振幅不同
9.平静水面能够清晰地映出岸边的景物,人们常叫“倒影”,“倒影”是物体的------( )
A、影子 B、等大的虚像
C、放大的虚像 D、缩小的虚像
10.一个人从远处走近一直立的镜子的过程中,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将-----------------------( )
A、 逐渐变大 B、 逐渐变小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参考答案:
1.C 2.D 3.A 4.B 5.D 6.B 7.A 8.C 9.C 10.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4张PPT)
七下第二章复习
浙教版 七年级下
对环境的观察
感觉世界
感觉的产生:
刺激
感觉器官
大脑
嗅觉
嗅觉的形成:
嗅觉的特征:
化学物质溶于鼻腔粘液,刺激嗅觉神经末梢,产生信息,通过嗅神经传到大脑
1.适应性
3.差异性
2.选择性
皮肤感觉
冷热觉:
痛觉
触觉:
手背
手指尖
味觉
甜:
酸:
苦:


舌侧
舌尖
舌根
注意:麻、辣、涩味是人对多种刺激综合后产生的感觉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
声音的传播:
速度大小
影响因素
温度越高,速度快
温度:
150C的空气中,340m/s。
气温升高10C,每秒增加约0.6m
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
真空不能传声
复习导入
复习导入
对环境的观察
感觉世界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外耳
中耳
内耳
外耳道:
鼓膜:
耳蜗:
收集声波
传导声波
接收声波,产生振动
把声音放大后传入耳蜗
咽鼓管连通鼓室和咽部,使鼓膜内外空气压力保持平衡,使鼓膜正常振动
耳廓:
听小骨:
鼓室
咽鼓管
半规管
位觉感受器,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动
内有液体和听觉感受器,能感受声波振动,产生神经冲动
位置、速度感觉
旋转感觉
耳与听觉
结构
听觉
形成过程:
耳廓收集
鼓膜振动
听小骨放大
耳蜗接受声音刺
激,产生神经冲动
听神经传给大脑形成感觉
声音的特性
前庭
音调:
响度:
音色:
声音的高低
振动快慢:频率
赫兹
声音的大小
振动的幅度
距离
分贝
声音的品质和特色
材质
结构
复习导入
对环境的观察
感觉世界
耳与听觉
光和颜色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光源:
自身会发光的物体
光沿直接传播:
小孔成像
光速:
真空>空气>液体>固体
真空中:3×105千米/秒
光年:
距离单位:
1光年=9.46×1012千米
光的色散:
白光:复色光
红橙黄绿蓝靛紫:单色光
不可见光
可见光
红外线
紫外线
物体的颜色:
不透明的物体:
透明的物体:
白色反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只反射物体的颜色,吸收其他颜色
透过物体的颜色,吸收其他颜色
光的三原色:
红绿蓝
颜料的三原色:
红黄蓝
复习导入
对环境的观察
感觉世界
耳与听觉
光和颜色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光的反射和折射
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
1.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在法线两侧
3.反射角=入射角
反射类型: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平面镜成像:
1.像到平面镜距离和物到平面镜距离相等
3.大小相等
4.形成虚像
2.像和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凹面镜:聚光 凸面镜:散光
光的折射
1.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在法线两侧
3.空气折射入玻璃和水里时:入射角>折射角
光路具有可逆性
新知导入
对环境的观察
感觉世界
耳与听觉
光和颜色
光的反射和折射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透镜与视觉
透镜
凸透镜:聚光
凹透镜:散光
视觉
凸透镜成像规律
课堂练习
1.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平行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一定过焦点
B.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因此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会聚于焦点
C.凸透镜只能对平行光有发散作用
D.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焦点,凹透镜有虚焦点
D
2.图l-10中表示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折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课堂练习
3.把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30cm处,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 (倒、正)立 (放大、缩小)的 (实、虚)像

放大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机拍摄照片时,物距应大于2倍焦距
B.幻灯机放映幻灯片时,物距应大于2倍焦距
C.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物距应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
D.使用放大镜时,物体只能成放大的虚像
A
课堂练习
5.物体AB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且成实像,当将透镜遮住一半后,AB在光屏上的像( )
A、只有上半部,亮度不变
B、只有下半部,亮度不变
C、与原来的相同,亮度不变
D、与原来的相同,亮度变暗
D
课堂练习
6.某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0厘米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缩小的像。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该同学又把点然的蜡烛置与原来的光屏处,则所成像的性质是(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等大的实像
A
7.如果把人的眼睛比作照相机,则你认为其镜头结构是( )
A、角膜 B、虹膜
C、晶状体 D、视网膜
C
课堂练习
9.电视机的遥控器能够发射出一种人眼看不见的光——红外线。把遥控器的红外线发射窗对着电视机的红外线接收窗,分别按不同的键,就能控制电视机进行选台、调节音量、改变色彩浓淡等等。但有时不把遥控器对着电视也能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了 (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路可逆性
B
8.“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诗中,用光学知
识解释桃花红的原因是( )
A、桃花自己能发出红光 B、桃花吸收红光
C、桃花反射红光 D、以上说法都不对
C
课堂练习
空气温度/℃ -20 -10 0 10 20 30
声音传播速度/米·秒 318 324 330 336 342 348
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表,你认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空气温度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估计空气温度为40℃时,声音的传播速度
为————米/秒。
(3)20℃时,某人站在一座山崖前大喊一声,经过3秒后听到自己的声音,则此人和山崖的距离有多大?
温度每升高10℃声音传播速度增加6米
354
解:s = vt = 342米/秒×3/2 秒=513米
答: 此人和山崖的距离为513米。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