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沂源县历山中学鲁教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册第17课+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课件(共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沂源县历山中学鲁教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册第17课+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课件(共4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6-14 06:17: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3张PPT。第16课明朝君权的加强复习措施政治①
②①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②在中央,废除丞相,权分六部背景③③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目的危害①②④八股取士目的目的措施①②③标志(2) 明成祖采取的主要措施:① 政治方面:迁都北京增设特务机构—东厂② 文化教育方面:继续实行八股文③ 军事方面:继续实行削藩3.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第17课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一、郑和下西洋二、戚继光抗倭第17课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三、葡萄牙骗取在澳门的居住权我是历史小专家郑和生平-----
郑和:本姓马,云南人,回族。他家世代信奉伊斯兰教,祖父和父亲曾从海路到过伊斯兰教圣地天方(今麦加),郑和从小就听说过西洋的一些情况。他12岁入王府为宦官,明成祖即位后,赐他姓郑。1、郑和下西洋 “西洋”是指现在的什么地方?
2、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
印度洋及沿岸一带。文莱郑和下西洋的盛况刘家港刘家港占
城今加里曼丹岛北部今马来西亚马六甲一带今印度科泽科德榜葛剌今孟加拉国和印度西孟加拉邦一带红
海今沙特阿拉伯的麦加今肯尼亚蒙巴萨郑和下西洋的盛况最大的海船44丈,宽18丈。每次航行船只200多艘。规模到达范围1405—1433年先后7次每次出海2.7—2.8万人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 郑和下西洋的盛况明代罗盘郑和船队编形图大号宝船
长151.8米 宽61.6米-------郑和下西洋与欧洲航海家远航比较表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时间早特 点规模大图说历史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①东南亚郑和同国王乘坐大象接受当地居民载歌载舞的欢迎
②在阿拉伯进行商品交易
③在非洲受到当地黑人的热烈欢迎赠送长颈鹿郑和远航成功的原因?1. 明前期国力强盛;
2.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先进;
3.郑和个人能力强:吃苦耐劳、英勇无畏的精神,良好的外交和组织能力;
4、政府的重视和支持。_____,我国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 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____派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____世纪, __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明朝前期明成祖14051433七刘家港三十红海沿岸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半个多郑和非洲东海岸填一填原因目的评价意义①②1、倭寇指什么?
2、明朝中期为什么倭患严重?
3、倭患对我国东南沿海的骚扰造成了什么严重的后果?自主探究:抗倭形势图台州九捷福建、广东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 你如何评价戚继光抗倭?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
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
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
合作探究戚继光抗倭 明朝 ,倭寇问题日益严重,明政府派___到浙东沿海抗倭,他率领 开赴 ,九战九捷,迅速荡平了浙江的倭寇,被尊称为 。中期戚继光 戚家军民族英雄台州“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你认为戚继光有哪些高尚 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以天下安危为己任的雄心壮志淡泊名利等戚继光雕像评价:
抗倭斗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反抗外来民族侵略并取得胜利的斗争,戚继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杰出的名族英雄。旅游参观 戚继光故里
(山东省烟台市蓬莱阁)胜利原因原因①②①②危害评价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三、葡萄牙骗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553年)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我国
广东澳门的居住权。1553年 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 戚继光抗倭(明朝中期)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553年)明朝的对外关系交 往 冲 突1405年明朝中期
大约1500年1553年明朝对外关系走势图和平交往战争与冲突
交往:郑和下西洋冲突{戚继光抗倭葡萄牙人攫取在
澳门的居住权知识回顾明前期明中期明后期强弱国家实力决定外交政策巩固新知1.郑和的舰队最远到达的是( )
?A.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B.古里和锡兰  
?C.苏门答腊岛和满刺加  D.占城
?2、“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是谁的诗句( )
A、戚继光 B、郑和 C、郑成功 D、岳飞3、1533年骗取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是( )
A、荷兰殖民者 B、葡萄牙殖民者
C、英国殖民者 D、西班牙殖民者4、阅读下列材料
“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国,涉沧瞑十万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视诸夷城,迥割于烟霞缥缈之间。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衙……”
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说出该事件的起止时间。
3.这一历史事件有何意义? 巩固新知课后作业 写一篇想象作文
“我随郑和舰队下西洋”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