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综合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举办“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果展示会”,他们准备的以下图片资料,不适合采用的是( )
A.鞍山无缝钢管厂 B.核潜艇待命出发
C.长春一汽生产第一批解放牌汽车
D.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2.直到“一五”计划实施之前,中国人民还不能自己制造汽车。而今天满大街都奔跑着中国人制造的汽车。中国人制造的第一批汽车是( )
A.“解放”牌汽车 B.“长安牌汽车”
C.“吉利”牌汽车 D.“奇瑞QQ”牌汽车
3.我国在“一五”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表( )
部门 工业 农林水利 交通运输 文化教育卫生 其它
投资比例 58.2% 7.6% 19.2% 7.2% 7.8%
注: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约为l:7.9。
由此可见,我国当时
A.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优先发展运输交通业 D.已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右图反映了新中国50—60年代经济发展的状况。其中,导致甲到乙段历史现象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推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B.开展大跃进运动
C.召开中共八大 D.实施一五计划
5.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一九四九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里的“里程碑”主要是指 ( )
A.“共同纲领”的颁布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6..1953年12月,中国进行了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全国各地共选出500多万名基层人大代表,选举产生了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一史实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 ( )
A.人民政权的巩固 B.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C.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
7.表1新中国建设成就表(部分)
时间 成就
1953年 中国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矿——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建成投产
1955年 中国第一块国产手表在天津诞生
1956年 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
1956年 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在沈阳试制成功
根据表1指出,上述建设成就的取得是在( )
A.土地改革时期 B.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C.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8.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代表中,包括了戊戌变法时期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这许多历史时期的政治的、社会的活动家。他们的年龄从十八岁到九十岁以上的都有。旧时代中被压迫在社会最底层的妇女,在这次会议中有一百四十七名代表。由此可见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取代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为新中国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C.代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作了大量工作
D.代表具有广泛性的特点
9.1953年春,河南安阳县一个村的18户贫下中农组织起来进行生产。一些富裕户讽刺地说:“没有见过鸡毛能上天!”18户农民誓不向困难低头,坚持“非叫鸡毛上天不行!”他们经过一年齐心协力的苦干,实现了“鸡毛也能绕天飞”的奇迹。这说明当时( )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 B.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效果 D.包产到户改革的成就
10.“1954年,同仁堂的经理乐松生以大局为重,顺应历史潮流,带头进行公私合营,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赞扬。”与乐松生这一行为直接相关的是( )
A.新中国成立 B.三大改造 C.中共八大 D.八字方针
11.如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12.如图是一幅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创作的宣传画,从中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有( )
①该宣传画创作的时间应该是1958年-1960年
②该面反映了我国人民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
③通过该画可知当时存在浮夸风现象
④该画内容充分说明“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1958年,中共中央错误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这些严重失误的原因是( )
①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 ②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③苏联撕毁合同 ④自然灾害的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14.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涌现出被誉为“铁人”的石油工人王进喜,解放军的好战士雷锋,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他们的先进事迹突出地体现了什么样的时代精神( )
A.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C.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D.坚持科学,崇尚民主
15.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河南林县人民经过几年苦战,开凿太行山,引漳河水入境,修建了“人造天河”红旗渠,彻底告别“水缺贵如油”的历史,创造了人间奇迹。这体现了林县人民( )
A.防风治沙的决心 B.助人为乐的品格
C.国际主义的视野 D.艰苦奋斗的精神
16.2020年“新冠肺炎、宅在家、戴口罩”成了最热门词汇,1958年可能出现的热门词汇是( )
A.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 B.改革开放、四个全面、公私合营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D.阶级斗争、深圳特区、和平发展
17.如图人物1960年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当井喷险情发生时,他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了井喷。他是( )
A. 王进喜
B. 焦裕禄
C. 黄继光
D. 雷锋
18.有一位科学家、物理学家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对妻子说:“我不爱武器,我爱和平,但为了和平,我们需要武器。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这位科学家是( )
A.焦裕禄 B.邓稼先 C.钱学森 D.黄继光
19.“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邓小平这一番话总结的是( )
A.闭关自守导致国家落后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实行赎买政策的意义
20.创新一词,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出现了50多次。报告提出,到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提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主义改造实行的________政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
A.没收 B.农业生产合作社 C.赎买 D.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21.结合下表,为了解决重工业发展滞后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实行了 ( )
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
项目 中国(1952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 949千瓦时
A.三大改造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第一个五年计划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2.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的法律文献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23.“到1952年,国营经济已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命脉,私营工厂只有依附国营经济才能生存。大部分资本家认识到公私合营是大势所趋。”材料叙述的是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 )
A.背景 B.目的
C.内容 D.作用
24.如今许多流行语丰富了我们日常生活。如:大吉大利,晚上吃鸡;隐形贫困人口等。假如你回到“文革”时期,有可能遇到的口号是( )
A.“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B.“工业学大庆”
C.“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D.“革命委员会好”
2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一决定最早写进( )
A.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共八大政治报告
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共十二大政治报告
二、非选择题
26、荣毅仁,中国著名的民主人士,被陈毅副总理称为“红色资本家”。追溯荣氏家族企业的发展史,可归结为“创办—发展—衰落—再发展”的轨迹,这一轨迹也印证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读右图:
(1)请你判断,这幅示意图反映的史实应是荣氏家族企业发展的哪个时期?这一时期出现图片所示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九一八事变后,北方面粉市场被日本侵占,日本的棉纺织品也在中国大量倾销。荣氏企业(主要生产面粉和棉纺织品)陷入困境,他们多次向国民政府请求帮助都没有结果……荣氏企业损失了总资产的35%……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有哪些特点?
材料三(右图) (1956年荣毅仁参加上海工商界行业大会)
(3)荣毅仁接受了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迎来了荣氏企业的再发展时期。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和方式是什么?
(4)通过荣氏家族企业的发展轨迹,谈谈你对中国民族企业发展的认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共八大指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材料二 一九五八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及其基本点,其正确的一面是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其缺点是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中共八大是在哪一年召开的?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当时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应该是什么?
(3)材料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该总路线有什么积极作用?又存在什么问题?
(4)这个总路线开始实施后,党中央为了加快建设速度又发动的两大运动是什么?
28、材料一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1)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建设一个新世界”,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
材料二 1958年,几千万人开始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北戴河会议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试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什么严重失误?
材料三 “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民主人士被诬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反动学术权威”等,遭到批斗、迫害。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被非法监禁,迫害致死。这是“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一起冤案。
(3)材料三反映出“文化大革命”对民主与法制的危害是什么?
(4)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29、中国五千年的发展之路可以用“忆辉煌·析沉沦·探复兴”为主题进行探究学习。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1)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是第一次巨变。请写出领导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和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时间精确到年月日)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是第二次变化的主要表现。请分别写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性事件。
30、认真观察下列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一中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在什么时候召开的?哪次会议上通过的?
(2)图二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什么时候召开的?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它具有怎样的突出历史地位?
(3)上述图片中的这两个重要文献有什么内在联系?
答案
1-5BABDB 6-10BBDBB 11-15CAAAD 16-20CABBC 21-25CBADA
26、(1)快速发展时期。 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民族资本的压迫;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2)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生存和发展,比较落后;主要集中于轻工业部门;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沿海地区较发达。
(3)政策:赎买。方式:全行业公私合营。
(4)民族工业的发展具有曲折性;是中国近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工业要发展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
27.(1)1956年
(2)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3)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 积极作用:调动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存在问题:忽视客观规律,容易产生不良影响。
(4)两大运动: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28、(1)措施:抗美援朝;进行土地改革;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或三大改造)等。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危害:民主与法制受到严重践踏。
(4)认识:①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②制定政策一定要符合国情,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③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④必须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⑤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29、(1)中国同盟会。1912年1月1日。
(2)五四运动。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30、(1)图一是在1949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通过的。
(2)图二是在1954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的;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3)在图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以前,图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