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1张PPT)
——解说北师大版初中物理第7章第三节
《重力》
优化学习状态 打造高效课堂
解
说
提
纲
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
重点解说
教法学法
教学目标
地位作用
教材特点
重点难点
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教材处理
本节课是在介绍了力的一般概念的基础上,属于对常见力的学习和探究。是力学的基础,为学习力和运动的关系做好铺垫。
地位作用
教材
分析
1、联系生活,事例丰富,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
2、重视学生观察思考,探究活动,强调知识的生成过程。
3、注重知识的延伸,与高中接轨。
4、突出实践活动和知识的灵活应用,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教材特点
教材
分析
2.2.1.3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
课标要求
教材
分析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重力、重力的方向、重心,
会画重力的示意图.
2.理解重力的大小跟质量成正比,会用公式计算重力,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
能力目标
1.通过上节力的三要素的学习引入重力的三要素,培养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力.
2.通过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培养我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讲解重垂线,水平仪和重心,培养我们尊重物理事实,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目标
教材
分析
重点:重力概念、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难点:重力的方向,重心的概念。
重点难点
教材
分析
教材
分析
教材处理
1、利用31页三幅图,进行重力
示意图的训练。
2、利用科学窗和阅读材料内容,拓展延伸。
二、教法学法
兴奋
消沉
高效学习
无效学习
状态决定效率
教法1—优化状态法
能力重于知识,态度重于能力。
------苏明义
请用最积极的行动、最活跃的思维、最大胆的质疑、最激烈的辩论、最勇敢的展示投入到学习中,你会……
教法
学法
科学知识、技能
学习方法、探究能力
科学态度
科学精神
课改方向
教材
分析
教法2—引导自主学习法
1、突出学生主体。
2、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3、互帮互助,面向全体学生。
教法
学法
教法3—实验探究法
1、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法
学法
学法
方法:观察归纳法、实验探究法、假设想象法。
形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互助,
整理总结。
教法
学法
新课引入
检测评价
课堂小结
实验探究
自主学习
疑难点拨
三、教学过程
重
力
优化学习状态之一
——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学
过程
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一)新课引入
教学
过程
你在地球上会空中漫步吗?为什么?
这个鸡蛋为什么不听话?大家想知道吗,还等什么,别客气,赶快学习重力吧!
优化学习状态之二
——使学习方式多样化,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
过程
1.知道什么是重力、重力的方向、重心,会画重力的示意图.
2.理解重力的大小跟质量成正比,会用公式计算重力,
学习目标
(二)目标引领,自主学习。
教学
过程
活动安排
1、同学们阅读课本31页----33页内容,画出重点内容,(自学)组内交流(对学)。
2、独立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自学)
3、小组交流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由组长汇总。 (对学)
4、组间交流,质疑解惑。(群学)
自学检测
知识点一:重力的概念
1、重力:由于 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用字母_____表示,单位是_____。
2、重力的施力物体: 由于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所以一切物体在地面附近受到重力,都是重力的受力物体。
例如,苹果所受的重力,施力物是 ,受力物是 。空中的物体最终会落向地面或水面,因为他们收到 的作用。
知识点二:重力的方向
3、重力的方向始终 。建筑工地用的 就是根据这个性质来工作的。
知识点三:重力的作用点
4、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 。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在其 ,如球形,正方体,圆柱体等.
知识点四:重力的示意图
5、请在课本31页图7—16中分别画出苹果、运动员和篮球的重力示意图。
优化学习状态之三
——通过合作探究,增强实践意识,提升能力,提高兴趣。
教学
过程
(三)实验探究,学以致用
1、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1)不同的物体,所受的重力相同吗?________。比如:_______________。
(2)猜想:物体所受重力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 。我猜想的依据是 。
(3)设计实验(1)实验器材:____________(2)实验中砝码的重力用什么仪量 ______ (自学)
(4)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教学
过程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0.1 kg,0.2 kg,0.3 kg,0.4 kg,0.5kg的钩码受到的重力,记录在下表中。
钩码质量 kg 钩码受到的重力 N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N/kg
0.1
0.2
0.3
0.4
0.5
②在上面右图中,以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标描点。描出G-m图像,你认为重力与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对学)
结论: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它的质量 。
每一次测出的重力与其对应质量的比值基本上是一个不变的值,这个值大约 ,表示 。物理学中用字母 来表示这个比值。为了便于计算,这个比值通常取值为10N/ kg。 因此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可以写成公式: 或 。
2、重力的计算(g=9.8 N/ kg)
例题:一位同学质量为50千克,他的重力为多少牛?他的最大提力为392牛,他最多能提起多少kg的物体?
练习:
(1)一个物体的质量是0.25kg,它的重量是多少?
(2)一个物体的重力是200N,它的质量是多少克?
独立分析解题思路,(自学)组内交流讨论,(对学)演板展示(群学)。
优化学习状态之四
——化解难点,体验峰回路转的惊喜。
教学
过程
(四)疑难点拨,拓展延伸
思考讨论:
如下图所示,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到重力的方向会指向什么位置
教学
过程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子
(四)疑难点拨,拓展延伸
1、重力的方向及其应用
(1)竖直向下不是垂直向下
(2)重力方向都指向地心。
(3)重力的方向与
运动状态无关。
(4)重垂线和水平仪都是
利用 来工作的。
v
v
v
v
v
教学
过程
学生在使用重垂线
学生在使用水平仪
(四)疑难点拨,拓展延伸
1、重力的方向及其应用
(1)竖直向下不是垂直向下
(2)重力方向都指向地心。
(3)重力的方向与
运动状态无关。
(4)重垂线和水平仪都是
利用 来工作的。
v
v
v
v
v
教学
过程
2、重心与稳度
思考讨论:
什么是重心?重心的位置如何确定?重心一定在物体的几何中心吗?
2、重心与稳度
(1)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2)重心越低,稳度越大
3、假如重力消失,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1)人和物体会飘于空中,不会落向地面或水面。
(2)轻松举起或推走质量很大的物体。
……
优化学习状态之五
——整理收获,体验学有所成的成就感。
(五)课堂小结
重力
重力的定义
重力的方向
重力的作用点
重力的大小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符号,单位,
G=mg m=G/g g=9.8N/kg
教学
过程
应用
优化学习状态之六
——小试牛刀,赢得尊重。
(六)堂清测试,全面评价。
1、独立完成堂清检测部分习题。
2、公布答案,组内互改,组长评价。组员反思
3、组内质疑、互助。
4、记忆过关。
教学
过程
当堂检测:
1.一块冰的重力为l0N,它的质量是 kg,它熔化成水的质量是 kg;把它带到月球上时,质量 ,受到的重力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重力的方向总是_______。物体所受重力与它的 成 比,关系式是G=
3.下列物体的重力最接近500N的是( )
A.一袋方便面的重力 B.一名中学生的重力
C.一枚缝衣针的重力 D.一辆小汽车的重力
4、小球沿斜面加速下滑,关于小球所受重力的方向正确的是 ( )
A B C D
5、假如没有重力,下列猜想正确的是( )
A树叶随风摇摆 B物体不会下落
C杯子中的水会轻易倒出来 D举起很重的物体不容易。
6.在空气中飞行的足球受力情况是( )
A.受重力和阻力 B.只受重力
C.受重力和向上升的力 D.受重力和向下落的力
7.“9.8N/kg”表示的物理含义是: ( )
A.9.8N=1kg B.质量是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C.9.8kg=1N D.质量是9.8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1N
8.一个鸡蛋的质量是50g,它受到的重力是多少?
学习态度 。 质疑次数 。
展示次数 。学习效果 。
哪些进步? 。
评价内容
相信自己,加油!
教学
过程
积极的状态
会让我们
学得精彩,赢得尊重;
收获自信,增长能力。
教学
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