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小升初毕业考试真题分类汇编-填空题判断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南京】小升初毕业考试真题分类汇编-填空题判断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4-26 15:26: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江苏南京】小升初毕业考试真题分类汇编-填空题判断题
一、填空题
1.(2022·江苏南京·统考小升初真题)( )分=1.5时 0.75平方千米=( )公顷
2.(2022·江苏南京·统考小升初真题)用6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可以拼成( )种不同的大长方体,其中表面积最大是( )平方厘米。
3.(2022·江苏南京·统考小升初真题)0.6=( )%=( )∶15。
4.(2022·江苏南京·统考小升初真题)一枚一元硬币的厚度是1.85毫米,质量是6.1克。照这样计算,( )枚这样的硬币叠放在一起,高是1.85米,这些硬币的质量是( )千克。
5.(2022·江苏南京·统考小升初真题)学校合唱队和舞蹈队一共有学生132人,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少30人。合唱队有( )人,舞蹈队有( )人。
6.(2022·江苏南京·统考小升初真题)在一次诗词大赛中,某小组四位同学的成绩如表:
姓名 张敏 李燕 王华 胡月
成绩/分 87 ? 96 95
已知四位同学的平均成绩是92分,则李燕的成绩是( )分。如果把胡月的成绩记作﹢3分,那么张敏的成绩记作( )分。
7.(2022·江苏南京·统考小升初真题)小华用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分别摆出下面的图形,按这样摆下去,第6个图形要用( )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是( )厘米。
8.(2022·江苏南京·统考小升初真题)2021年,江北新区GDP总量是二千五百六十一亿七千万元,这个数写作( ) 元,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 )亿。
9.(2022·江苏南京·统考小升初真题)一个长方体框架的棱长总和是90厘米,长、宽、高的比是4∶3∶2,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体积是( )立方厘米。
10.(2022·江苏南京·玄武区真题)地球海洋总面积约是三亿六千二百万平方千米,横线上的数写作( ),把它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万,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亿。
11.(2022·江苏南京·玄武区真题)一个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的度数比是2∶3,两个锐角分别是( )度和( )度。
12.(2021·江苏南京·统考小升初真题)一种贺卡的单价是a元,小明买8张,小强买10张,共付( )元,小芳买9张,付出50元,应找回( )。
13.(2021·江苏南京·统考小升初真题)将图中的三角形小旗绕旗杆旋转一周,可以形成一个形体,这个形体的体积是( )。
14.(2021·江苏南京·统考小升初真题)一个圆柱体的底面直径和高都是2厘米,它的侧面积是( )平方厘米,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体积是( )立方厘米。
15.(2021·江苏南京·统考小升初真题)将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 )∶( );在一幅以它做比例尺的地图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 )比例。
16.(2022·江苏南京·玄武区真题)下表中,如果x和y成正比例,空格里的数是( ),如果x和y成反比例,空格里的数是( )。
x 6 15
y 10
17.(2022·江苏南京·玄武区真题)下图△ABC中,,,阴影部分与空白部分的面积比是( )。
18.(2022·江苏南京·统考小升初真题)1瓶水倒满7个大杯和6个小杯后,还余30克的水,或倒满9个大杯和4个小杯后,还余10克的水,这瓶水可以倒满( )个大杯和( )个小杯后,没有剩余。
19.(2022·江苏南京·统考小升初真题)在推导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拼出的长方体表面积比圆柱体大12平方厘米,那么圆柱侧面积是( )平方厘米,如果长方体高是2厘米;圆柱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20.(2022·江苏南京·统考小升初真题)1吨菜籽可榨油吨,照这样计算,a吨菜籽可榨油( )吨。
21.(2022·江苏南京·统考小升初真题)把一个长8厘米、宽7厘米、高6厘米的长方体加工成一个体积最大的圆柱,圆柱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22.(2022·江苏南京·统考小升初真题)下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在原正方体中,两个相对的面的两数之和最大是( )。
23.(2022·江苏南京·统考小升初真题)把105根木材按6层堆积起来,堆积的时候,若每次上层木材比下层木材少一根,则最下层应放( )根。
24.(2021·江苏南京·统考小升初真题)如图,把一个棱长是6分米的正方体木料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圆柱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再将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还要再削去( )立方分米。
25.(2021·江苏南京·统考小升初真题)一个等腰三角形,其中两条边分别长8厘米,4厘米,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厘米。
二、判断题
26.(2021·江苏南京·统考小升初真题)去掉小数点后面的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
27.(2022·江苏南京·统考小升初真题)圆的面积与它的半径成正比例。( )
28.(2021·江苏南京·统考小升初真题)x=0.8是方程3x-1.6=0.8的解。( )
29.(2022·江苏南京·统考小升初真题)数对(4,5)和数对(5,4)表示的位置相同。( )
30.(2022·江苏南京·统考小升初真题)一个数的因数不一定比这个数的倍数小。( )
31.(2021·江苏南京·统考小升初真题)生产的91个零件中,有9个是废品,合格率是91%。 ( )
32.(2021·江苏南京·统考小升初真题)10米减去米,还剩8米。( )
33.(2021·江苏南京·统考小升初真题)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成正比例。( )
34.(2022·江苏南京·玄武区真题)一批零件,甲单独做小时完成,乙单独做小时完成,则两人合做小时完成.( )
35.(2022·江苏南京·玄武区真题)某厂职工的工资每人每年增加10%,四年后该厂每个职工的工资增加了40%。( )
36.(2022·江苏南京·玄武区真题)0.381除以1.2的商是0.31,余数是0.009.( )
37.(2022·江苏南京·玄武区真题)a与b成正比例关系的式子是a=kb(k是定值,k≠0)。( )
38.(2022·江苏南京·统考小升初真题)如果3a=4b,那么a∶b=3∶4。( )
参考答案:
1. 90 75
【分析】高级单位时化低级单位分乘进率60。
高级单位平方千米化低级单位公顷乘进率100。
【详解】90分=1.5时
0.75平方千米=75公顷
【点睛】此题是考查时间的单位换算、面积的单位换算。单位换算首先要弄清是由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还是由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其次记住单位间的进率。
2. 2 26
【分析】根据正方体拼组长方体的方法,可以将6个正方体拼一排,或者6个小正方体一排3个,有2排,所以有两种情况,这两种情况一种是长为3厘米、宽为2厘米、高为1厘米的长方体,另一种长是6厘米,宽是1厘米,高是1厘米的长方体,根据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解答即可。
【详解】由分析可知:
6个小正方体拼成长方体有两种情况,即用6个小正方体可以组成长为3厘米、宽为2厘米、高为1厘米;另一种长是6厘米,宽是1厘米,高是1厘米的长方体。
长是6厘米,宽是1厘米,高是1厘米的长方体表面积:
(6×1+6×1+1×1)×2
=13×2
=26(平方厘米)
棱长分别为3厘米、2厘米、1厘米的长方体,表面积是:
(3×2+3×1+2×1)×2
=(6+3+2)×2
=11×2
=22(平方厘米)
26>22,所以表面积最大是26平方厘米。
可以拼成2种不同的长方体,其中表面积最大的是26平方厘米。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长方体表面积公式,熟练掌握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并灵活运用。
3. 60 9
【分析】把0.6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添上百分号就是60%;把0.6化成分数并化简是,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3∶5,再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后项都乘3就是9∶15。
【详解】0.6=60%=9∶15
【点睛】此题主要是考查小数、比、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及转化。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性质进行转化即可。
4. 1000 6.1
【分析】先根据1米=1000毫米,将1.85米换算成1850毫米;再用1850除以1.85,即可求出多少枚这样的硬币叠放在一起,高是1.85米;再用6.1乘这些硬币的块数,得出这些硬币共多少克;最后根据1千克=1000克,将单位换算乘千克即可。
【详解】1.85米=1850毫米
1850÷1.85=1000(枚)
6.1×1000=6100(克)
6100克=6.1千克
1000枚这样的硬币叠放在一起,高是1.85米,这些硬币的质量是6.1千克。
【点睛】解答本题需熟练掌握米与毫米、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同时掌握小数的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5. 51 81
【分析】用学校合唱队和舞蹈队一共的人数减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少的人数,再除以2,即可得合唱队的人数,再加上30即可求舞蹈队的人数即可。
【详解】(132-30)÷2
=102÷2
=51(人)
51+30=81(人)
合唱队有51人,舞蹈队有81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和差问题,关键是明确(和-差)÷2=小数,(和+差)÷2=大数。
6. 90 ﹣5
【分析】因为平均分=总分数÷人数,所以总分数=平均分×人数,那么李燕的成绩=总成绩-其余三人的成绩。
此题主要用正负数来表示具有意义相反的两种量:95-3=92(分),选92分为标准记为0,超过部分为正,不足的部分为负,直接得出结论即可。
【详解】92×4=368(分)
368-87-96-95
=281-96-95
=185-95
=90(分)
故李燕的成绩是90分。
95-3=92(分)
87-92=﹣5(分)
故张敏的成绩记作﹣5分。
【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正负数的实际问题。
7. 36 34
【分析】仔细观察给出的图形,并结合图中的层数、正方形的个数和周长,可以发现:正方形的个数=层数×层数;周长=6×层数-2;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6×6=36(个)
6×6-2
=36-2
=34(厘米)
第6个图形要用36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是34厘米。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数与形结合的规律,关键是根据图示发现这组图形的规律,利用规律做题。
8. 256170000000 2561.7
【分析】根据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即可写出此数;
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就是在亿位数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然后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再在数的后面写上“亿”字。
【详解】二千五百六十一亿七千万写作:256170000000元,256170000000=2561.7亿。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整数的写法和改写,分级写或借助数位表写数能较好的避免写错数的情况,改写时要注意带计数单位。
9. 325 375
【分析】根据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的12条棱分三组,每组4条,长度相同,用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除以4,就是一组的棱长之和,即长方体的长、宽、高之和。把长方体的棱长之和平均分成(4+3+2)份,先用除法求出1份的长度,再用乘法分别求出4份、3份、2份的长度,即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然后再根据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S=2(ah+bh+ab)”即可求出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根据体积计算公式“V=abh”即可求出这个长方体的体积。
【详解】90÷4÷(4+3+2)
=22.5÷9
=2.5(厘米)
2.5×4=10(厘米)
2.5×3=7.5(厘米)
2.5×2=5(厘米)
(10×7.5+10×5+7.5×5)×2
=(75+50+37.5)×2
=162.5×2
=325(平方厘米)
10×7.5×5
=75×5
=375(立方厘米)
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325平方厘米,体积是375立方厘米。
【点睛】根据长方体的特征及按比例分配问题,求出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是关键。
10. 362000000 36200 4
【分析】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就是在万位数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然后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再在数的末尾加上“万”字;
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就是四舍五入到亿位,即把亿位后面的千万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再在数的后面写上“亿”字,据此解答。
【详解】三亿六千二百万,写作:362000000
362000000=36200万
362000000≈4亿
所以横线上的数写作:3620000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36200万,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约是4亿。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整数的写法、改写和求近似数,注意改写和求近似数时要带计数单位。
11. 36 54
【分析】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的度数之和是(180-90)度;已知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的度数比是2∶3,可以看作一个锐角的度数是2份,另一个锐角的度数是3份,一共是(2+3)份;用两个锐角的度数之和除以总份数,求出一份数;再用一份数分别乘两个锐角的份数,求出这两个锐角的度数。
【详解】180-90=90(度)
90÷(2+3)
=90÷5
=18(度)
18×2=36(度)
18×3=54(度)
两个锐角分别是36度和54度。
【点睛】本题考查比的应用,把两个锐角的比看作份数,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求出一份数是解题的关键。
12.
【分析】利用单价×数量=总价,分别代入字母和数值,表示出小明和小强付的钱,再加起来即是共付的钱。同样利用单价×数量=总价,表示出小芳买9张所花的钱,用50元减去花的钱即是应找回的钱。
【详解】8×a+10×a
=8a+10a
=18a(元)
50-9×a=(50-9a)元
所以共付18a元,应找回(50-9a)元。
【点睛】此题的解题关键是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以及含有字母的算式的化简。
13.cm3
【分析】将图中的三角形小旗绕旗杆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形体是一个底面半径为3cm,高为4cm的圆锥,根据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代入相应数值计算即可解答。
【详解】
(cm3)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旋转一周形成的形体可看成是一个圆锥,再结合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解答即可。
14. 4π 6π 2π
【分析】根据圆柱的表面积公式S表=S侧+2S底,其中S侧=πdh,S底=πr2;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V=Sh,代入数据计算即可。
【详解】圆柱的侧面积:
π×2×2=4π(平方厘米)
圆柱的底面积:
π×(2÷2)2=π(平方厘米)
圆柱的表面积:
4π+2π=6π(平方厘米)
圆柱的体积:
π×2=2π(立方厘米)
【点睛】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15. 1 2000000 正
【分析】由线段比例尺可知,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20千米,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注意单位的换算:1千米=100000厘米。
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商)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商)一定,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成反比例。
【详解】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
1厘米∶20千米
=1厘米∶(20×100000)厘米
=1∶2000000
因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一定),比值一定,所以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正比例。
【点睛】本题考查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的转化,正、反比例的意义及辨识方法,掌握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6. 25 4
【分析】正比例是表示两个相关的量,且对应的量比值是一定的;反比例表示两个相关的量,且对应的量的乘积是一定的。据此解比例即可解答。
【详解】6∶10=15∶y
6y=10×15
6y=150
y=150÷6
y=25
6×10=15×y
15y=60
y=60÷15
y=4
【点睛】本题考查是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点,要根据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特征进行计算。
17.1∶3
【分析】根据BD∶DC=1∶3,知道三角形ABD面积与三角形ADC面积的比,又因AE∶EC=1∶2,同理可得三角形AED面积与三角形CDE面积的比,据此求出阴影面积与空白部分面积的比。
【详解】BD∶DC=1∶3,所以三角形ABD面积∶三角形ADC面积=1∶3
令三角形ABC面积=S,则三角形ADC面积=S
又因AE∶EC=1∶2,同理可得三角形AED面积∶三角形CDE面积=1∶2
所以AED面积=三角形ADC面积=×S=S
所以阴影面积∶空白部分面积=1∶3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两个三角形在等高的情况下,底的比就是面积的比。
18. 10 3
【分析】把第二次倒的方法乘3,也就是说看成3瓶水,3瓶可以倒27个大杯和12个小杯还剩30克,减去第一次倒的除以2后可得: 2瓶水可以倒20个大杯和6个小杯, 所以1瓶可以倒10个大杯和3个小杯。
【详解】倒满9个大杯和4个小杯后,还余10克的水,所以当为3瓶水时,可以倒27个大杯和12个小杯还剩30克,
减去第一次倒的除以2后可得: 2瓶水可以倒20个大杯和6个小杯,
所以1瓶水可以倒10个大杯和3个小杯。
【点睛】此题的关键是根据第二次倒完后剩的10克,乘3,也就是看成是3瓶,然后和第一次倒的进行整体相减,从而求解。
19. 37.68 56.52
【分析】根据题意,知道长方体表面积增加的12平方厘米,是2个以圆柱的底面半径为宽,高为长的长方形的面积,由此即可求出圆柱的底面半径与高的乘积,即rh=12÷2;再根据“圆柱的侧面积公式:”,把rh的值整体代入即可求出圆柱的侧面积;进而根据长方体的高是2厘米,求出圆柱的半径,再根据“圆柱求出体积公式: ”解题即可。
【详解】3.14×(12÷2)×2
=3.14×6×2
=37.68(平方厘米)
12÷2÷2=3(厘米)
3.14×3 ×2
=3.14×9×2
=56.52(立方厘米)
所以,圆柱侧面积是37.68平方厘米;圆柱的体积是56.52立方厘米。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切拼后的图形与圆柱之间的关系,再利用相应的公式解答。
20.a
【分析】由题意可知:1吨菜籽的榨油量一定,求a吨菜籽的榨油量,用乘法计算即可。
【详解】a×=a(吨)
所以,a吨菜籽可榨油a吨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
21.230.79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加工的最大圆柱体的高是6厘米,底面直径是7厘米,因而底面半径是(7÷2)厘米,再运用圆柱的体积公式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3.14×(7÷2)2×6
=3.14×3.52×6
=3.14×12.25×6
=230.79(立方厘米)
则这个圆柱的体积是230.79立方厘米。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如何将一个长方体的木料加工成一个最大的圆柱,找出加工的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与长方体木料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再根据相应的公式解决问题。
22.50
【分析】如图,根据正方体展开图的11种特征,属于正方体展开图的“1-3-2”型,折叠成正方体后,数字28与17相对,18与23相对,20与30相对,由此可求出两个相对的面的两数之和。
【详解】如图:
折叠成正方体后,数字28与17相对,18与23相对,20与30相对;
28+17=45
18+23=41
20+30=50
50>45>41
所以,两个相对的面的两数之和最大是50。
【点睛】正方体展开图分四种类型,11种情况,每种类.型折叠成正方体后哪些面相对是有规律,可自己总结并记住。
23.20
【分析】假设从下往上分别为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第六层;如果第一层有a根、第二层有(a-1)根、第三层有(a-2)根、第四层有(a-3)根、第五层有(a-4)根、第六层有(a-5)根;再根据总数是105根,列式计算即可。
【详解】解:设最下层有a根,从下往上依次有(a-1)根、(a-2)根、(a-3)根、(a-4)根、(a-5)根,可得:
a+(a-1)+(a-2)+(a-3)+(a-4)+(a-5)=105
(a+a+a+a+a+a)-(1+2+3+4+5)=105
6a-15=105
6a-15+15=105+15
6a=120
a=20
所以,最下层放20根。
【点睛】设最下层有a根,从下往上依次有(a-1)根、(a-2)根、(a-3)根、(a-4)根、(a-5)根,据此解方程解题即可。
24. 169.56 113.04
【分析】根据题意,正方体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圆柱体的底面直径和高等于正方体的棱长;最大的圆锥体的底面直径等圆柱的底面直径;高等于圆柱的高;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底面积×高;圆锥的体积公式:底面积×高×,代入数据,求出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再用圆柱的体积减去圆锥的体积,即可解答。
【详解】圆柱的体积:3.14×(6÷2)2×6
=3.14×9×6
=28.26×6
=169.56(立方分米)
圆锥的体积:3.14×(6÷2)2×6×
=3.14×9×6×
=28.26×6×
=169.56×
=56.52(立方分米)
169.56-56.52=113.04(立方分米)
【点睛】利用圆柱的体积公式以及圆锥的体积公式进行解答,关键明确正方体内削最大的圆柱,圆柱的底面直径与高等于这个正方体的棱长。
25.20
【分析】求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就要确定等腰三角形的腰与底的长;题目给出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4厘米和8厘米,而没有明确腰、底分别是多少,所以要进行讨论,还要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验证能否组成三角形。
【详解】(1)若4厘米为腰长,8厘米为底边长,
由于4+4=8,两边之和不大于第三边,则三角形不存在;
(2)若8厘米为腰长,8+8>4,则符合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所以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8+8+4=20(厘米)。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题目从边的方面考查三角形,涉及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求三角形的周长,不能盲目地将三边长相加起来,而应养成检验三边长能否组成三角形的好习惯,把不符合题意的舍去。
26.×
【详解】小数的性质是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例如:5.20=5.2;8.6050=8.605。
故答案为:×
27.×
【分析】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如果用字母和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用表示,据此解答。
【详解】由圆的面积公式可知,圆的面积÷半径=圆的面积∶半径=圆周率×半径,圆周率和半径的乘积不是定值,所以圆的面积与它的半径不成比例关系。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属于辨识正比例关系,就看这两个量对应的比值是否一定,再做判断。
28.√
【分析】把x=0.8代入方程,看左边和右边是否相等,如果相等则x=0.8是方程的解,不相等就不是方程的解。
【详解】检验:
把x=0.8代入方程,
左边=3×0.8-1.6=0.8
右边=0.8
左边=右边
所以x=0.8是方程3x-1.6=0.8的解。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解方程的检验,把方程的解代入原方程,看方程的左右两边是否相等。
29.×
【分析】根据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是: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由分析可知:
数对(4,5)表示第4列,第5行,数对(5,4)表示第5列,第4行。它们表示的位置不同。
故正确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数对的表示方法,明确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是解题的关键。
30.√
【详解】略
31.×
【详解】略
32.×
【分析】根据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直接相减即可,注意带有单位,是实际长度。
【详解】10-=(米)
故答案为:×
33.√
【详解】因为:路程÷速度=时间(一定),即路程和速度的商一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可知当时间一定时,路程和速度成正比例,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34.×
【详解】略
35.×
【分析】设这个厂职工原来每人每年的工资为单位“1”,然后根据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出四年后该厂每个职工的工资,最后用四年后职工的工资减去四年前的职工工资,再除以单位“1”即可。
【详解】1×(1+10%)×(1+10%)×(1+10%)×(1+10%)
=1×1.1×1.1×1.1×1.1
=1.4641
(1.4641-1)÷1
=0.4641÷1
=0.4641
=46.41%
所以四年后该厂每个职工的工资增加了46.41%。所以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明确单位“1”是解题的关键。
36.√
【详解】略
37.√
【详解】略
38.×
【分析】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知,内项之积等于外项之积,以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3a=4b可以写成a∶b=4∶3。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理解与应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